國學經典名句,蘊含著豐富的人生哲理

淵博的學識來自不斷的積累,從容的智慧來自日常的培養。這些簡練的國學名句言近而意遠,滴水藏海地蘊含著豐富的人生哲理。

國學經典名句,蘊含著豐富的人生哲理

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 ——《孟子》

譯:為人正直坦蕩,抬頭無愧於天,低頭無愧於人,不做任何有愧於人的事。

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 ——《孟子》

譯:君子最大的長處就是用高尚、仁義的心去對待別人。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孟子》

譯:逆境能使人的意志得到磨鍊,使人更堅強。相反,時常滿足於享受,會使人不求上進而逐漸落後。

人皆可以為堯舜。 ——《孟子》

譯:只要肯努力去做,人人都可以成為堯舜那樣的大聖人。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

譯:尊敬、愛戴別人的長輩,要像尊敬、愛戴自己長輩一樣;愛護別人的兒女,也要像愛護自己的兒女一樣。

國學經典名句,蘊含著豐富的人生哲理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孟子》

譯:不得志時就潔身自好修養個人品德,得志時就造福天下,使天下人都能這樣。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孟子》

譯:富貴不能擾亂他的心意,貧賤不能改變他的節操,威武不能屈服他的 意志,這就叫大丈夫。

自暴者不可有信也,自棄者不可有為也。 ——《孟子》

譯:自己損害自己的人,不能和他談出有價值的言語;自己拋棄自己(對自己極不負責任)的人,不能和他做出有價值的事業。

人之患在好為人師。 ——《孟子》

譯:人的毛病,在於喜歡教導別人,做別人的老師。喜歡教導別人的人,又往往自以為是,自以為正確,一副高高在上的氣魄。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中庸》

譯:人家一次就學通的,我如果花上百次的功夫,一定能學通。人家十次能掌握的,我要是學一千次,也肯定會掌握的。

國學經典名句,蘊含著豐富的人生哲理

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 ——《中庸》

譯:勤奮好學就接近智,做任何事情只要努力就接近仁,懂得了是非善惡就是勇的一種表現。

多行不義必自斃。 ——《左傳》

譯:壞事做得太多,終將自取滅亡。

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傳》

譯:人都有可能犯錯誤,犯了錯誤,只要改正了仍是最好的人。

不以一眚(shng)掩大德。 ——《左傳》

譯:評價一個人時,不能因為一點過失就抹殺他的功勞。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莊子》

譯:君子之間的交往,像水一樣的平淡、純淨,這樣的友誼才會持久;往小人之間的交像甜酒一樣的又濃又稠,但不會長久。

國學經典名句,蘊含著豐富的人生哲理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莊子》

譯: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人類的知識是無限的。

巧者勞而知者憂,無能者無所求。 ——《莊子》

譯:有技巧的人勞累,聰明的人憂慮,沒有本事的人沒有追求。

見侮而不鬥,辱也。 ——《公孫龍子》

譯:當正義遭到侮辱、欺凌卻不挺身而出,是一種恥辱的表現。

千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煙焚。 ——《韓非子》

譯:千里大堤,因為有螻蟻在打洞,可能會因此而塌掉決堤;百尺高樓,可能因為煙囪的縫隙冒出火星引起火災而焚燬。

事隨心,心隨欲。欲無度者,其心無度。心無度者,則其所為不可知矣。 ——《呂氏春秋》

譯:事從心出,心隨欲來,如果不從心欲的細微處觀察事物,我們往往會被事物的表象所欺騙。縱橫古今中外,詳細考察事情的成敗得失。如果深入觀察,就會發現。事情的發展往往是被人的心欲所控制。

國學經典名句,蘊含著豐富的人生哲理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荀子》

譯:不把半步、一步積累起來,就不能走到千里遠的地方,不把細流匯聚起來,就不能形成江河大海。

學不可以已。 ——《荀子》

譯:學習是不可以停止的。

知而好問,然後能才。 ——《荀子》

譯:聰明的人還一定得勤學好問才能成才。

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 ——《詩序》

譯:提出批評意見的人,是沒有罪過的。聽到別人的批評意見要仔細反省自己,有錯就改正,無錯就當作是別人給自己的勸告。

良藥苦於口而利於病,忠言逆於耳而利於行。 ——《孔子家語》

譯:好的藥物味苦但對治病有利;忠言勸誡的話聽起來不順耳卻對人的行為有利。

國學經典名句,蘊含著豐富的人生哲理

人固有一死,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漢·司馬遷

譯:人終究免不了一死,但死的價值不同,為了人民正義的事業而死就比泰山還重,而那些自私自利,損人利已的人之死就比鴻毛還輕。

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史記》

譯文:鳥將要死的時候,它的叫聲是悲哀的;人將要死的時候,他的話也是善良的。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史記》

譯文:聰明的人在上千次考慮中,總會有一次失誤;愚蠢的人在上千次考慮中,總會有一次收穫。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史記》

譯文:(人生一世,無非是在追求名利),天下熙熙,都是為利而來;天下攘攘,都是為利而往。

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 ——《漢書》

譯文:站在深潭邊,希望得到裡面的魚,還不如回家去結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