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的詩人,一生中寫的最後一首詩,哪首最打動你?

圈外扒姐


詩仙――李白生前最後一首詩:

《臨終歌》

大鵬飛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濟。

餘風激兮萬世,遊扶桑兮掛左袂(mei)。

後人得之傳此, 仲尼亡乎誰為出涕。

李白生病快死的時候回顧了自己的一生,想到了大鵬,想到了孔子,對自己一生有了一定的感悟,體現出了自己中途失敗後的一種無奈之情,也表達對另一仙境的追求!!


小獅子看大教育


問題:古今中外的詩人,一生寫過的最後一首詩,哪首最打動你?

在回答問題之前,僅代表我本人“兵法天下”,心懷無比敬仰之情,為大家奉上一副對聯,開門見山,拋磚引玉:

上聯:

偉哉!無怨無悔,名下無一文存銀。誰能忍骨肉犧牲,灑一腔熱血,拋滿懷精忠,全心全意為人民,達者坦坦蕩蕩;

下聯:

壯矣!能文能武,案頭著五卷雄文。尹獨愛詩詞吟詠,凝五字箴言,擎五星赤幟,無私無畏真漢子,超然古古今今。



他,首先是一位偉人,是一位領袖人物,是一位歷史風流人物,是中國近現代史上的傳奇人物,除此之外,他還是一位政治家、軍事家、書法家,哲學家。


最主要的他還是一位詩人。

不言而喻,毋庸置疑——

他,就是我們偉大領袖毛澤東主席。

我的回答:

盤點古今中外的偉大詩人,我還是比較喜歡領袖在臨終前的那首《訴衷情》。據說這首詞是老人家寫給自己最親密的戰友周恩來總理的訣別詩,寥寥數語,道出了一位老人憂國憂民的情懷,每次誦讀悲切斷腸,潸然落淚。



古人云:“創業難 ,守成更難”。但生老病死,人之常情,自然規律。作為一位唯物主義者,老人家也是心知肚明,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這是怎樣的一種無奈和不甘心?又是怎樣的悲憤交加,心急如焚?從詞中每一個讀者除了感愧,更多的還是敬仰。


儘管有很多“好事者”提出質疑,對這首詞的真實性產生異議,但撇開其創作意圖,就單純的創作背景和文學性而言,我認為還是值得認可。

其原文摘錄如下:

《訴衷情》

當代/毛澤東

當年忠貞為國愁,何曾怕斷頭?如今天下紅遍,江山靠誰守?業未就,身軀倦,鬢已秋;你我之輩,忍將夙願,付與東流?



再次感謝悟空問答平臺!感謝文友提問邀答!

【溫馨提示:兵法天下,詩詞文化。原創不易,碼字辛苦。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頭條有緣,文筆相見。如果您認可“兵法天下”,敬請點贊轉發,雅評留言——這叫“贈人玫瑰 ,手有餘香”,您的鼓勵是我們緣份的見證】


兵法天下


2019年5月19日我去井崗山接受紅色教育。讀陶鑄生前寫給妻子曾志的最後詩,禁不住流下眼淚。  

贈曾志

  重上戰場我亦難,感君情厚逼雲端。

  無情白髮催寒暑,蒙垢餘身抑苦酸。

  病馬也知嘶櫪晚,枯葵更覺怯霜寒。

  如煙往事俱忘卻,心底無私天地寬。

"心底無私天地寬"這種革命者的胸懷和氣度感天動地。在小井醫院邊的曾志墓碑前默哀,內心充滿了敬意。一個女人的力量來自信仰,這信仰無比聖潔,無比高尚。



林中雨微


遍覽古今中外詩詞歌賦,我覺得峰頂之作,當數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締造者,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和導師,詩神毛澤東!他1936年發表在《新民報晚刋》上的詞作,《沁園春.雪》。雖然時過八十多個春秋,至今讀來仍然是大氣磅礴,令人蕩氣迴腸。

今敬錄於下,從供欣賞。

沁園春.雪

毛澤東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

萬里雪飄。

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

大河上下,

頓失滔滔。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

欲與天公試比高。

須晴日,

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

引無數英雄竟折腰,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

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

只識彎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一夫35177062


古今中外的詩人唯有偉大領袖毛主席寫的詩首首都打動我的心:特別是𡿨沁園春〉雪:一句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把秦王漢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歷史風雲人物盡收眼裡讓我心動。


康記741


最能打動我的一首詩是毛澤東主席,在1975年病中期間,寫給周恩來總理的那首《訴衷情》,

《訴衷情》

當年忠貞為國愁,何曾怕斷頭?

如今天下紅遍,江山靠誰守?

業未就,身軀倦,鬢己秋;

你我之輩忍將夙願,付與東流?

(一代偉人,為國奉獻一身,直到生命垂危,心心念唸的仍是國家安危,真的很感人)


春樂樂秋


古今中外詩人中,寫的最好的一首詩就是毛主席的“沁園春.北國風光,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毛體書法家郭亮


一九三五年毛主席長征路上有一首膾炙詩詞,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馬蹄聲碎,喇叭聲咽。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


手機用戶50251009020


那些著名詩人寫的最後一首詩,我知道的並不多。有陸游的《示兒》、李煜的《虞美人》和海子的《春天,十個海子》,最喜歡的是李煜的《虞美人》。

公元978年,李煜以帝王之尊度過三年“日夕以淚洗面”的囚禁生活,受盡屈辱,嚐盡辛酸。當李煜在其42歲生日那天,寫出膾炙人口的《虞美人》時,宋太宗再也不能容忍,賜毒酒毒死李煜,這首詞可以看作是他臨終前絕命詞。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今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此詞是一曲生命的哀歌,作者通過對自然永恆與人生無常的尖銳矛盾的對比,抒發了亡國後頓感生命落空的悲哀。全詞語言明淨、凝練、優美、清新,以問起,以答結,由問天、問人而到自問,通過悽楚中不無激越的音調和曲折迴旋、流走自如的藝術結構,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貫穿始終,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應。

此詞千古流傳,至今也能引起廣泛的共鳴,特別是最後一句“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是寫愁思最形象的。

李煜被稱為“千古詞帝”,應該是宋詞的第一座高峰,在宋詞發展過程中居功至偉。自李煜後,宋詞才真正成為能與唐詩並肩的文學高峰。後人王國維評價:“溫飛卿之詞,句秀也;韋端己之詞,骨秀也;李重光之詞,神秀也”。而且還說:“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


皮三9099


詩人一生中寫的最後一首詩,那就是絕命辭,通常是詩人在預感到死亡將近時,用來總結自己一生、與世決絕的作品,其說法出自《漢書·息夫躬傳》:

“初,躬待詔,數危言高論,自恐遭害,著絕命辭。”

意思是你們這些人天天都在誣陷我,我不和你們玩了,寫下這首絕命辭就去死!

很多人所作的絕命辭,都可以看做是詩人寫給自己的墓誌銘,國外不瞭解,這裡只說中國古代。

《九章·懷沙》(節選)——屈原

曾傷爰哀,永嘆喟兮。世溷濁莫吾知,人心不可謂兮。知死不可讓,願勿愛兮。明告君子,吾將以為類兮。

《九章·懷沙》很長,這裡所選的是最後兩段,大意是:悲哀是永遠不會休止的,讓人嘆息不已。世界渾濁不堪,沒人懂我,我也不屑與別人交心。死亡無可迴避,我也不必愛惜身體,那些光明磊落的君子,你們是我的榜樣!

這首詩通常被認為是屈原投江之前所作的絕命辭,詩中主要是抒發自己和國家的不幸,在詩篇最後,屈原以死明志,他希望通過自己肉體的死亡,喚醒君主,從此勵精圖治,讓國家強盛起來,不再受敵國凌辱。

《示兒》——陸游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陸游的絕筆,一首耳熟能詳的課本詩。

陸游是宋朝非常偉大的愛國詩人,一生致力於抗金,希望能收復中原,但由於朝廷懦弱,奸小當道,所以陸游的一生,也是被放逐與掙扎的一生,但無論自己遭遇到怎樣的阻力,他的初心從未改變,那就是北伐、抗金!

要知道,陸游人生的第一課,就是逃亡,時靖康之變,其父被罷免,陸游全家開始逃難,當時他才2歲,陸游曾在詩中記錄過這段事情:“我生學步逢喪亂,家在中原厭奔竄。”

那個2歲的幼兒,如今已年過8旬,80多年過去了,陸游也回到了家鄉陰山,他知道自己時日無多,已經每一集會看到光復河山,於是在臨死前寫下這首絕命辭,直抒胸臆,把希望寄託於兒子身上,他說:“孩兒吶,等到咱們成功收復中原的時候,你一定要到墳前祭奠,告訴我這個好消息!”

可陸游哪裡知道,兒子也將重複他的命運,一生都在戰亂與逃亡中度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