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名大姐蒸“年味”花饃,從早上6點幹到晚上8點,看看她們蒸多少


每年一進入臘月,做年貨生意的格外忙,特別是臨近春節前的日子。1月15日,在山東省日照市莒縣一家家政服務公司,有這麼一幫大姐正忙著做年貨。“我們6個人蒸花饃,從早上6點開始做,一直幹到晚上8點,要不然訂單做不出來。”負責人李彥華一邊展示“石榴”花饃一邊介紹說。

李彥華是莒縣山東大姐家政的負責人,據她介紹說,今年一進入臘月就開始準備做花饃的材料了,從臘月十五開始,每天忙著趕製花饃訂單。“我們平時主要做培訓,免費培訓麵點製作 、月嫂和育嬰師等。”李彥華介紹說,年前做這個花饃其實是個“副業”。圖為麵點師在製作“花饃”。

在莒縣山東大姐家政的工作室裡,6名麵點師各司其責,和麵、壓面、雕花、做花饃,上蒸籠、包裝,她們忙而不亂。李彥華介紹,6名麵點師採用流水作業,按序分工合作,從麵粉到一個個花饃成品,凝聚著6個人的勞動成果,也凝聚著團結協作的精神。


在莒縣,“花饃”又被稱為“花餑餑”,每年春節期間,是家家戶戶的必備“年貨”。近年來,隨著時代的發展,以及人們生活消費觀念的變化,製作“花饃”費時費力,如果掌握不好技術,有時還做不好,所以現在很多年輕人寧願花錢買,也不願意製作了。圖為麵點師在製作“花饃”。

“我們現在製作的‘花饃’,從顏色上分,共有6種色彩,都是採用果蔬調色。從品種上分有棗山、魚、石榴和卡通包。”李彥華說,“花饃”的深紅、淺紅、黃、藍、紫、綠色分別是用紅曲米粉、甜菜根、蝶豆花、南瓜、紫薯、菠菜等果蔬調配而成,不添加色素和防腐劑。圖為麵點師在製作“花饃”。

“去年我們免費培訓了1000多名麵點師,很多人通過培訓,走上了創業的道路。”李彥華介紹,因為通過麵點製作培訓,他們也打出了名堂,很多人都找他們訂做“花饃”還有“炸果子”,今年到目前就已經接到了300多個禮盒的訂單。圖為麵點師在包裝“花饃”。


“我們六七個人,加班加點,一天最多能製作80斤面的‘花饃’,因為我們是純手工製作,各種花樣造型,都是手工一個個做出來的,所以比較費工夫。”李彥華介紹,到了臘月二十七就不接訂單了,接了也做不出來。雖然訂單不斷,也不得不拒絕。圖為麵點師們在擺放剛剛蒸出來的“花饃”。

訂單以單位居多,個人也有不少訂做的。去年他們還接到了新加坡的訂單,還有香港的,北京、上海等地也有不少。李彥華說,從訂單上看,消費的年輕人比較多,這說明傳統“年味”食品得到了年輕人的青睞,傳統“年俗”正在迴歸。圖為麵點師在製作“花饃”。

為了迎合年輕的消費者心理,他們在“花饃”的造型上進行了創新。過去傳統的“花饃”主要是棗山、魚、燕子等造型,而且彩色又以白色為主,造型笨拙,體積大,色彩單一。他們在汲取傳統精華的基礎上,開發出了體積小,色彩靚麗、造型可愛的“花饃”。圖為麵點師在包裝“花饃”。


過去,農村做“花饃”以體積大為好,主要是因為家裡人口眾多,而且飯量也大。一個大棗山重量達到五六斤,一家六七口人一次就可以吃完。在如今的新時代,多數家庭都是以三口、四口人為主,而且吃的也豐富,所以就沒必要做體積大的“花饃”了。圖為李彥華從蒸籠拿出“花饃”。

“我們做的‘卡通包’,因為造型小巧可愛,色彩好看,很受年輕媽媽和兒童的喜愛。”李彥華介紹說,現代人的飯量也比過去小了,他們做的“花饃”大小以一家三、四口人的飯量為標準,一次就可以吃完,小的“花饃”一個人能吃四五個,在體積上也方便攜帶,所以很受歡迎。圖為麵點師們製作的“卡通包”。

一個禮盒,裡面裝有棗山、福山、魚、石榴等,象徵著新年步步高,福氣多多,年年有餘,多子多福。這些即傳統,又現代的“花饃”融合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又寄託著人們對新一年的祝福和期望。圖為麵點師們製作的“福山”花饃。


在鼠年即將來到之際,麵點師們用傳統的民間手藝,新的製作理念,傳承著中國傳統“年俗”和“年味”,以“花餑餑”的方式,滿足著新時代年輕人對傳統“年味”的消費需求,讓傳統更加深入人心。圖為6名麵點師向讀者和網友拜年,祝大家鼠年福氣多多,快樂多多。歡迎關注《新圖視野》,打開溫暖世界,感受百味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