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叫他爺爺,孩子爺爺訓斥兒媳婦說:“怎麼教育孩子的?”你們會怎麼說?

追夢天使21


孩子叫人不叫人故然能體顯一定的家庭教養,但也不是全部,因為孩子在對人的禮貌上除了家庭教育環境的培養外還有就是孩子的性格使然,有些孩子“見生”,就是見到不熟悉的人“膽怯、害羞”,而作為同一家人的爺爺、姑姑之類的“孩子不叫人”,這可能是一、與孩子很少接觸,有隔閡;二、長輩給孩子的印象過於威嚴,孩子內心產生恐懼感;三、父母平時應該注意培養孩子的家人親和感,即使某些親人不在身邊,也應該向孩子不時地念叨、提起,使孩子產生概念。當然家教是一個很深奧的問題,需要我們自己去努力學習和探索,給孩子、給家庭營造一個文明、和諧而具有一定素養的生活環境這才是我們的人生品味追求。


趙廣州156130073


恰好就遇到這樣的人:我家小舅子。孩子的爺爺一次氣得罵孩子:“啞巴”。別覺得過分,其實我也想罵。看完就知道怎麼回事了。

這孩子4歲,爺爺奶奶帶大的,應該說白天爺爺奶奶帶,直到不用喝夜奶,晚上才跟她媽媽睡。

從來不叫爺爺奶奶,也不叫家裡任何人,即便他爸爸,也是直呼其名。只叫媽媽,還有他的外婆外公以及他孃家人。媳婦不讓叫,明擺著就不給孩子叫婆家人。

爺爺哄呀哄呀,天天哄,剛好那天孩子媽媽也在,看到老人在哄小孩,讓叫爺爺,直接就過去把孩子抱走了,爺爺氣急敗壞,又不能罵兒媳,就罵孩子“啞巴!”事後直嘆氣啊。

為什麼要兒媳婦要這樣做?說來也是好笑,當初婚前,兒媳婦的弟弟要買房沒錢,就找未來婆家借,但是其弟弟,黃賭毒樣樣沾吧,這錢借出去就沒了,也就找個理由客氣婉拒了。過不久懷上了,彩禮錢獅子大開口,給他弟弟填上首付。架不住自己兒子不爭氣,沒見過女人呀,所以老人只能妥協了。

就這樣,樑子就結上了。兒媳婦連帶著也不叫公婆以及其家人,孩子從懷上到現在4歲,小兩口一分錢沒給,全是老人淘腰包。

這種事情,只能說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乾巧的生活日常


說個我家的事,我老公有個弟弟,也就是我孩子的叔叔,我們平時不怎麼見面,孩子才兩歲多的時候,有一次我們全家在一塊玩,我婆婆就指著我小叔子讓我女兒喊叔叔,我女兒就是不喊叔叔,我婆婆就生氣了,問我問什麼不讓孩子叫叔叔!我當時很生氣,一年都見不了幾次面,那麼小的孩子還認生,孩子不熟悉不想叫人,這很正常,就是一個小孩的正常表現,但是被我婆婆給過分解讀了,家裡有這麼愛挑事的老人真的很氣人。


金葉子綠籮


我閨女小時候就一次沒叫她姑姑和姑父,人家就不樂意了,跟我婆婆說我教的孩子故意的不喊她們,沒教養,婆婆說沒有,我不會那樣教孩子的,我小姑子氣的夠嗆,嫌我婆婆向著我說話,後來她有孩子了,從小就沒喊我幾句,都是小姑子和婆婆替她說話,從來不喊人,小姑子從來不說她孩子沒有教養了。


兔子別貧


孩子不叫爺爺確實是孩子父母的責任。我父親去我哥家住了一年,我哥三個大孩是女兒,兩小的是兒子,他仢之間都叫名字,都不叫姐姐,最小的孩子叫大姐"峰峰",叫三姐"小三",後來我爹批評了兄嫂,後來稱呼改了。有年我去我姐家,她兒媳曾是個瘋子,生下孩子都是我姐養大,她背後稱兒媳瘋子,結果幾個孩子也稱他們的媽媽為"瘋子",當時我聽了就對我姐說以後誰也不能叫瘋子,孩子們必須叫媽媽,這是對自己母親大不敬。從此以後見到他們說話都稱媽媽。當父母親的首先要教孩子怎麼作人,要知大知小,尊長愛幼是最起碼做準則。


海浪139634508


我身邊的一個朋友,家中就出現過類似的情況。他們家孩子從小和我們家孩子一起長大,幼兒園的時候看不出什麼來,後來上了小學,隨著年齡越來大,在他們家孩子和我兒子相處的過程中,我也慢慢發現了孩子的許多問題,比如從來只收我兒子送他的禮物,他從來沒送過我兒子任何東西,連好吃的也一樣,很自私。 有時候兒子也會因為這些小事情傷心,但我們作為朋友不好明說。後來聽朋友說起,他們回老家的時候,這個孩子的爺爺多次叫孩子,孩子居然裝作聽不見,對長輩的詢問置之不理。孩子的爺爺為此專門教育了這兩口子,說孩子的教育肯定存在問題。

之後我確實發現他們家孩子有些改觀了,但還是比較自私的哪一種。


在這裡我想說的是,如果孩子真的存在這方面的問題,孩子的爺爺說了出來,做父母的可以認真分析一下,是不是真的如此。如果真的有問題存在,即使糾正,為時不晚。

畢竟只有親人才可以這樣不留情面的指出孩子的錯誤。

即使最親密的朋友,看到了你家的孩子的問題,也會礙於情面,不糊直說,但是這樣下去,孩子身邊的朋友就會,慢慢離他而去,朋友會越來越少的。


唐太宗曾說過“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越早明白自己的得失,並及時糾正,對孩子的成長幫助也越大。


曉曉說育兒


孩子有沒有教養是體現大人教育的,尤其是母親,也別感覺不叫爺爺就是你做兒媳婦的贏了,實際真不是好事,親爺爺,即使不招人喜歡孩子跟他不親近,可以少來往,但是起碼的稱呼和尊敬禮貌是該有的,孩子不叫爺爺你不教育還沾沾自喜,別人笑話的是你,不是老人。


山間小溪1979


個人認為,孩子不叫人,就是父母沒有把孩子教育好!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所以在孩子有一點懂事的時候就要慢慢教,帶孩子也是一門學問!孩子會牙牙學語就要教TA說話,見了長輩叫人,爺爺奶奶,叔叔阿姨,或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反正就是自己大人在自言自語,孩子也在你的自言自語中學會很多東西!一個孩子的聰明,懂事,跟與帶孩子的大人是息息相關的,孩子很會潛移默化,一個能說會道的人,帶出來的孩子嘴巴都特別甜,會說話,肯叫人,非常討人喜歡!所以即使是找保姆也要找一個聰明伶俐的人!自己的爺爺奶奶都不願意叫,這樣的孩子會討人喜歡嗎?還是母親與爺爺奶奶有仇,不讓孩子叫?不管什麼原因,一個孩子也好,一個大人也罷,嘴巴甜,會說話,走哪都會招人喜歡……


囡囡174723994


常言說"老貓房上睡、一輩留一輩",家風從來都是一輩一輩傳 承。孩子不叫爺爺不僅是兒媳一人的問題,恐怕兒子也缺乏基本認識吧。作為爺爺可直言不諱地和自己的兒子指出錯誤。平輩之間要有大有小,隔輩間更要有老有少,這是起碼的道德基礎。至於兒媳對孩子教育當然有責任,那麼我認為兒子的責任更多一些,所渭養子不教父之過。直接訓斥兒媳可見,這爺爺思想有偏頗,首先不責怪兒子都責怪兒媳這種做法真的欠妥,完全可以跟兒子溝通,讓兒子作工作更為合適,正人,則先正己,事半而功半。


老辛52366157


出現題主所說的這種情況,一般是有一下幾個原因:

一是.公公大男子主義,不尊重女性。這種男人喜歡教育和領導別人,也算是沒有教養何素質的一類人。

二是.你在婆家沒有地位,起碼在公婆那裡的地位不高。

如果說是公公不分青紅皂白、不問理由和緣由,還是當著很多人多面,直接訓斥我,我想我是不受這氣的。

如果孩子大了,上幼兒園或者上學了,先問一下孩子為什麼不叫爺爺呢,怎麼這麼不懂禮貌啊。如果孩子小,三歲以下,直接反駁回去:“你會教育孩子,你教養好,這麼大個人了還和這麼小的孩子一般見識,還不問緣由的直接教訓別人!”

我也有過差不多的煩惱,記得老大快兩歲了還不太會叫爺爺,其他的差不多都會叫點,有的發音不清楚。反而奶奶去世了,還叫得很清楚,主要是因為她天天要喝奶粉,想喝的時候就說奶奶,接觸的奶字多,這麼一對比爺爺心裡更不平衡了。

孩子差不多是我自己看著,和爺爺相處的時間少點。我公公不直截了當的,拐彎抹角的說我平時不教她說爺爺,肯定教的少或者直接不教。回家的時候,逢人也會說孫女不會叫爺爺,我還沒聽她叫過呢。我也是心裡有火發不出的感覺,我平時也教她啊,這就算了逢人就說,還不如直接說我呢……

有的孩子平時接觸和相處的少的人,她可能開始的時候不愛叫的,你要等她慢慢熟悉過來。

孩子的脾氣也是六月的天隨便就變得,有時候也控制不了,特別是歲數小的孩子。兩歲的時候,女兒語言大爆發,特別愛叫人。出門誰,也是逢人必叫的,嘴甜的要命。

等到她三歲了,你讓她叫人,她反而不愛叫了。孩子有思想有心思了,也不是你能左右的,你強迫她她反而更不聽你的。

有時候也挺有意思,看見給吃的喝的,不讓叫也抓緊叫人,好像是我叫人也是有條件的,我們夫妻兩個都不知道該哭還是該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