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桃人為何稱“沔牯佬”

陸令壽先生在今年9月22日的《人民日報》上刊發的《沔陽之“沔”》一文,好評如潮。陸先生在文中說沔陽人自稱為“沔骨佬”,也引發一些“網蟲子”討論:究竟是“沔骨佬”,還是“沔古佬”?作為沔陽人,我過去也沒有認真想過這個問題。只是覺得人家喊我“沔古佬”,貶多褒少,或者逗笑而已,於是哈哈一笑,也懶得“理論”。讀了周古平先生的《九頭鳥》一書以後,覺得周先生實在是做了件功德無量的事, 把“九頭鳥”塑造成了堪與“哪吒”媲美的“精靈”,讓這個多少有些嘲諷湖北人的稱謂“面目一新”。記得讀作家葉君健先生的傳記時,看到一則軼聞,紅安人葉君健談戀愛時,偵察到岳母不喜歡“九頭鳥”,第一次上門,岳母問他是哪裡人?他說他是湖南人,岳母特別高興:湖南人,偉岸、剛烈、“騾子脾氣”,好啊!待到岳母知道葉先生是湖北人時,生米已經煮成熟飯。葉先生是著名作家、翻譯家,“九頭鳥”沒什麼不好啊!

陸令壽先生在《沔陽之“沔”》裡寫到了老作家碧野下放沔陽時,寫下了散文名篇《靜靜的排湖》。我正好出生在排湖南岸,小時候無數次隨父親北上排湖“討生活”:摸魚、踩藕、摘蓮蓬;我也收藏了碧野先生的一系列著作,當然包括《靜靜的排湖》。我的鄉親、雜文家鄢烈山先生也寫有對排湖美好回憶的散文。碧野先生在他的“排湖系列散文”裡有一篇《我懷念的是牛》,記敘了他對四頭牯牛的仔細觀察:性格各異的三虻子、大青犛、小青犛、二青犛。靜夜細讀,思之再三,覺得四頭牯牛的個性,正好象徵著沔陽人的性格,這也許正是碧野先生大作“意象”的高妙之處吧!於是,我大膽提議:“沔古佬”應該寫作“沔牯佬”:

碧野先生在《我懷念的是牛》裡寫道:“三虻子拉著滿車堆成小山似的莊稼,昂首闊步,氣概非凡。秋風涼爽牛蹄疾,它覺得四蹄生風。”“昂首闊步、氣概非凡”,這應該是沔陽人的第一個性格。長眠在武昌長江大橋邊的陳友諒,就是“昂首闊步、氣概非凡”的沔陽人之傑出代表。這個洪湖岸邊的“魚花子”,念著“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揭竿而起,操起槳、駕起船、扯起數丈風帆,和“小和尚”朱元璋爭奪天下,在鄱陽湖一決雌雄,是何等的“壯懷激烈”。一個唱“鳳陽花鼓”,一個唱“沔陽花鼓”,旗鼓幾乎相當。做了皇帝的朱元璋,在陳友諒的墓前豎起“天定人修”四個大字,真的就是“天定”麼?!“天定”老朱應該是當和尚。辛亥志士、沔陽先賢、“湖北三怪”之一張難先,民國時出任過浙江省省長。就是這個張先生,當他看不慣“昔日同志多已分道揚鑣”時,毅然回到沔陽鄉下接陽村,放鴨子、種蔬菜、教蒙館。急流勇退,進退自如。是何等“氣概”,是何等瀟灑!

“大青犛最大的特點是吃苦耐勞。它幹起活來,悶頭苦幹,一天能犁十畝地。它認真嚴肅,一絲不苟。”吃苦耐勞、悶頭苦幹,是沔陽人的第二個性格。我的朋友達度、洛沙先生寫了本《仙桃體操神話》,講述了在“牛背上學板翻叉”的李小雙、李大雙、楊威、鄭李輝,奪得世界體操冠軍的故事。這本書獲得了“五個一工程”獎,比這個獎更能讓我記住的是冠軍們“吃的苦”。請看:楊威10歲時仍然細胳膊細腿。膝蓋骨比較大,兩條腿伸不直,正看呈X型、外八字,側看呈弓型,倒立時並腿動作一點都不美。教練彭友平為楊威設計出“綁腿整形法”,每天睡覺前,用紗布把楊威的雙腿綁上,有時還壓很重的東西,第二天楊威起床,雙腿麻木, 彭教練為他按摩半個小時,楊威才能邁步。……正是這種吃苦精神和超人膽識,才鑄就了楊威的一雙鐵腿,使他的腿部力量居世界第一流。我身邊的一位沔陽籍正省級領導,他最初的第一份工作是生產小隊的記工員,從生產小隊的記工員到正省級領導,相距“十萬八千里”,他成功的秘笈是什麼?一件小事告訴了我答案:1998年湖北防大汛,這位領導是省防指指揮長之一,他在省防指足足吃住了83天,雖然他的家近在咫尺,他也沒有回過一次,時時刻刻盯在湖北防汛的大局上。我作為見證人,從內心裡感佩他的悶頭苦幹和一絲不苟的敬業精神!

碧野先生讚揚“小青犛精幹。它個子小一些。但非常結實,渾身閃耀著青春的光澤。它精力飽滿、機警靈活、銳敏勇捷。”精幹,應該是沔陽人的第三個性格。仙桃(沔陽)面積不過2538平方公里,人口近150萬,和普通的縣市差不多。但她卻擁有35家臺資企業,投資總額達到了7.6億美元。仙桃的發展也一直走在全省縣市前列。臺資為什麼“扎堆”仙桃,臺灣頂尖級的企業旺旺、健鼎、康舒為什麼看好仙桃?關鍵在於仙桃人精明強幹!他們搞“交鑰匙工程”,先把廠房建好,企業“提鍋上灶”;搞秘書式的參謀、保姆式的服務、警衛式的保護、兄弟式的關愛;他們搞五個“零”:委託代辦零收費、各類服務零距離、基礎設施建設零負擔、承諾兌現零障礙、項目建設零干擾;他們市領導大年三十驅車上千裡去給臺商拜年,……人心都是肉做的,在比較了多地以後,臺商當然首選仙桃。臺商的用工在仙桃、稅收在仙桃、消費也在仙桃……算大賬,仙桃還是划得來!——仙桃人,精幹!精明!

碧野先生在《我懷念的是牛》裡“調侃”道:“二青犛狡黠(xiá)。……它喜歡開玩笑,愛抵人。拉它的時候,要提防它,放長繩,離它遠一點。要不,冷不防它從後面給你一抵角,它尋開心,你可受不了。”碧野先生說的“狡黠”,更多的是戲謔,飽含愛意,並無貶斥之意。狡黠,或者叫“小聰明”,也可以算仙桃人的一個性格吧!我的朋友楚良先生應該算得上“狡黠”或者“聰明”的代表。他本是民辦教師,1983年發表了《搶劫即將發生》,在全國引起反響,獲得該年度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1984年,沔陽縣委打算錄用他為國家幹部。這當口,荊門市開出更優惠的條件:全家轉商品糧, 老婆以及成年的孩子都安排工作,提供一套住房。楚良當時正抽調在沔陽縣委組織部,和我一起寫模範人物的事蹟材料。他兩不得罪,也兩不推辭,誰先辦好,就“投靠”誰,把沔陽人的個性張揚到了極致。荊門市先辦好了,他就作為人才被荊門引進了,供職於市文化局,從事專業創作。他在荊門創作的戲劇《荷花洲頭》、《賀家橋邊》曾獲得第四屆文華劇作獎、全國小品大賽獎。沒有給荊門市的領導丟臉,也為沔陽人爭了光。後來,杭州的條件更優越,同時也為了“遲來的愛”,他又去了杭州,住在西湖邊的“耕舍”寫作出版了有關沔陽生活的長篇小說《我的鄉村小學》、《天地皇皇》。仔細一想,沔陽人還是划算!

真的! 沔陽人就像水鄉極普通的牯牛一樣:敢衝敢闖、勇猛頑強,吃苦耐勞、悶頭苦幹,精幹精明、善於變通。真該在仙桃城區的某一個地方,塑一尊四蹄生風、威風凜凜的大牯牛作城雕,就叫它“沔牯佬”,和深圳的“拓荒牛”一決高下。別忘了,在基座上鐫刻碧野先生的名篇《我懷念的是牛》。

仙桃人為何稱“沔牯佬”

牯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