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水:未來的約旦將何去何從?

  氣候變化、一波波難民和不合實際的規劃,正在耗空約旦的水資源。

  約旦東部的一個泥灘上,烈日高照。泥沙在Reda Al-Younes的腳底下嘎吱作響。她蹲下身,伸出手指觸摸大地,一段遙遠的記憶湧上心頭:那時候,是水給阿茲拉克綠洲帶來了生命。

如果沒有水:未來的約旦將何去何從?

約旦瓦地倫(又名月亮谷)的作物——利用地下水灌溉。圖片來源:Arthus-Bertrand/Getty

  Al-Younes用手一指,過去這裡是水渠,那裡是水塘。30多年前,她曾在這裡度過夏天,後來搬到了首都安曼。Al-Younes照著簡圖解釋說,她和其他阿茲拉克德魯茲社區的人曾經一起徒手挖井來取鹽水。水渠引導鹽水浸入淺淺的水塘,蒸發,最後留下德魯茲賴以售賣的鹽。

  冬季雨水來臨,水位上漲,泥灘被淹沒。德魯茲人10月遷住高處,一直到來年5月,那時候水也退了,泥灘又能住人了。在阿茲拉克茂盛的溼地,德魯茲人還畜養了不少牛和羊。

  “我愛曾經的那片綠洲。”Al-Younes說,聲音裡充滿懷念之情。

  半個世紀之前,阿茲拉克是一片傳奇之地。老照片上,池塘兩側圍著茂密的蘆葦叢和椰棗樹。從1965年拍攝的一張照片上可以看到(現在掛在當地的一個小屋裡),當時的Shishan池深至一個男人的腰。這個男人正在捕魚,漁網懸在半空中。所有這些——阿茲拉克的泥灘、沼澤和水塘,都依賴每年降雨補充的地下水儲備。20世紀80年代初,約旦政府開始在阿茲拉克附近鑽井,每年從含水層——地下多孔岩石層和沉積層——抽取數百萬立方米的水。農民也開始無所節制地抽水。

  很快,降雨已經趕不上含水層的失水速度。1987年,阿茲拉克北部給兩個主要水塘供水的泉水停流。到1990年,兩個水塘乾涸。今天,地下水位已從地面下降到地下數十米。這不僅發生在阿茲拉克,更貫穿了整個約旦的含水層。

  約旦地下水告急,給研究該國現有資源並預測未來變化的科學家敲響了警鐘。約旦近2/3的水來自含水層,而現在,水供應已經無法持續。全球變暖已經嚴重打擊了中東地區,有人預測,隨著降水更加不可捉摸,氣溫上升加速蒸發,土地變得更加乾旱,該地區將在未來幾十年面臨嚴峻問題。

  氣候變化並非威脅約旦水資源的唯一問題,該國人口還在急劇增加。聯合國數據顯示,鄰國敘利亞近66萬人為了躲避內戰,逃難到了約旦。此外,約旦不像許多鄰國一樣擁有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因此一些成本較高的選擇——如淡化海水——成了奢望。另外,幾十年的鬆懈政策允許國內濫用水資源。各種因素綜合在一起,使得約旦成了全球水資源最貧乏的國家之一。約旦的境況折射了其他缺水國家日益需要面臨的問題。

如果沒有水:未來的約旦將何去何從?

難民在敘利亞邊境的一個營地取水,攝於2015年。圖片來源:Ashley Gilbertson/VII for UNICEF/Redux/eyevine

  Marwan Al-Raggad是一名約旦水文地質學家,一直到去年都在約旦大學任教。他擔心,約旦在可預見的未來,會耗盡地下水。“50年後,我們將從含水層的最底部抽水。”Al-Raggad預測道,他所指的就是阿茲拉克。他和另外一些科學家正在抓緊繪製約旦的剩餘水資源藏圖,以此預測未來變化。但由於缺乏有效數據和財政支持,這一項目受到了阻礙。

  Elias Salameh也是約旦大學的一名水文地質學家,他也認為時間不多了。“約旦國內沒有任何其他可供開採的水資源,”他說,“目前能用的基本都用了。”

  一個炎熱的國家

  約旦大部分地區是沙漠,每年降雨量不到50毫米。世界上只有9個國家的年降水量低於約旦。根據2019年8月世界資源研究所(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發佈的一項分析,約旦在全球面臨最大缺水壓力的國家中排名第五。

  斯坦福大學的水文地質學家Steven Gorelick對約旦的水危機進行了大量研究。他表示,由於獲取淡水的新選擇很少,約旦“作為半乾旱國家,其面對越來越暖、越來越乾的區域氣候所作的應對,將吸引全世界的目光”。

  2018年夏天,我曾穿越約旦,探索研究人員如何研究約旦的水危機,以及政府如何應對水危機。約旦最寶貴的水資源位於十幾個主要地下水盆地的含水層。從含水層裡抽出的水,提供了該國近60%的用水,其他則由加利利海和約旦河等地表水供應(參見下圖“如果沒有水”)。大約45%的水用於農業。與此同時,市政供水網絡因為偷盜和洩漏,損失近一半。

如果沒有水:未來的約旦將何去何從?

圖片來源:約旦水利灌溉部;https://go.nature.com/2L9CL5T(上);https://go.nature.com/2ZCSWTM(下)。

  約旦的含水層就像一個銀行賬戶,不過容量有限。降雨儲存到含水層,泉水釋放出多餘的水量。Salameh說,約旦人正在耗盡自己的儲蓄:抽出的水多於每年存儲到含水層的水。不可再生含水層的情況更嚴重,因為雨水無法補充。一旦水全部抽走,這層就不存在了。

  約旦政府早就意識到國家消耗水資源太快。約旦的12個地下水盆地中,有10個正處於虧缺狀態。總體而言,根據約旦水利部的數據,地下水的抽取速度是補充速度的2倍。照這個速度,留給約旦的問題不是地下水會否被抽乾,而是何時被抽乾。鑑於可獲得的信息和氣候變化的不確定性,這是一個具有挑戰性的問題。在官方規劃文件中,政府已經承認需要改善地下水數據收集、分析和監測。

  Al-Raggad問道:“從地下水井收集的數據——私人數據和政府數據——是否準確?”在辦公室接受採訪時,Al-Raggad一邊喝著咖啡,一邊抽著捲菸說,非法抽水是不計入其中的,天然泉水也沒有得到監測。辦公室門口有一個流量監測器,類似火箭推進式手榴彈發射器。他搖搖頭說,在野外工作時,這個東西會讓人誤會。

  氣候混亂

  在約旦水務部門面臨的挑戰中,氣候變化可能是最不確定的因素。部分問題在於該國的位置。哥倫比亞大學的氣候學家Yochanan Kushnir說:“氣候變化對地中海地區的影響——中東也是其中一部分——比世界其他地方嚴重多了,而我們並不完全理解它。”

  這使得降雨和含水層補給更加不可預測,極大影響了今天的資源管理方案——更別說未來的計劃。Al-Raggad正是嘗試評估氣候變化對約旦地下水影響的代表之一。

  他首先從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使用的全球氣候模型中獲取結果。然後,使用過去的溫度和其他氣候變量統計數據,確定全球現象對當地情況的影響,例如降水量,進而得出區域層面的情況。這些區域性模擬結果讓我們看到,氣候變化會如何影響約旦的含水層。在一個案例中,Al-Raggad和Salameh,以及德國和奧地利大學的三位同事發現,到2050年,約旦北部一個重要的含水層會因為降雨,而減少37%的補給量。他們2018年在歐洲地球物理聯盟會議上展示了一份未發表的工作成果,表明隨著持續過度抽水,含水層中的水量可能會減少40-90%。在另一個含水層中,研究人員發現了類似模式。

  這意味著,約旦持續從含水層中過度抽水的同時,大自然的補給量卻在不斷減少。“我們需要每年重新考慮氣候變化對水資源管理的影響。”Al-Raggad說。

  還有許多其他問題。氣候模擬並未涉及地下水的質量問題,地下水在含水層用完之前可能就會變得太鹹而不能用。另外,全球氣候預測存在相當大的不確定性——在單個國家會被放大。

如果沒有水:未來的約旦將何去何從?

20世紀60年代,一名男子在約旦阿茲拉克綠洲的Shishan池捕魚。圖片來源:David Hosking/FLPA

  除降雨量問題之外,研究人員還在嘗試預測降雨模式的轉變。以色列海法大學的氣候學家Haim Kutiel分析了地中海地區的降雨,他說在研究氣候變化時,降雨的時間和地點,與降雨量同樣重要。

  50年前,降雨非常規律,從9月中旬開始,持續到春末。“那是雨季。”Kutiel說。現在,不定時下雨,難以預測。“10月的時候可能颳起風暴,然後又連續6個星期不下雨。”

  海法大學的環境科學家Ofira Ayalon對此表示贊同:“我們必須認識到,當我們談論氣候變化時,過去的模式可能不適用了。”

  氣候變化的不確定性影響全球各地,但在約旦尤其嚴重,因為該國缺乏連續、有效的數據可以讓科學家更好地瞭解當前狀況,例如各個含水層的降水補給量是多少。

  “如果你無法計算補給量,就無法計算氣候變化對補給的影響。”Al-Raggad說。對於他的研究,他需要知道過去幾十年的降水強度、持續時間和頻率,但舊數據缺乏這些維度。

  “他們常記錄說,‘今天降雨20毫米,’”Al-Raggad說,“但我們不知道:是一整天,幾小時,一小時還是五分鐘?這對水文地質學家來講有很大的不同。”他解釋說,密集的降雨意味著更多的洪水、更多的蒸發和更少的補給。

  Al-Raggad說,自從水利部門在三四年前開始實時監測降水量以來,政府數據變得更加精確了。但歷史數據還是原樣。

  漣漪效應

  所有的趨勢都指向一個問題:當約旦耗盡日漸稀少的水資源時,會發生什麼?一些研究人員警告說,水資源短缺會引發戰爭和大規模難民危機。在2015年的一篇重磅論文中,Kushnir等研究人員提出,敘利亞創紀錄的乾旱催化了2011年內戰的發生(C。 P。 Kelley et al。 Proc。 Natl Acad。 Sci。 USA 112, 3241–3246; 2015)。氣候變化加劇了乾旱,從2007年持續到2010年,作物歉收,大量農村家庭湧入城市,因而點燃了內戰。

  他們補充說,數十年的政策鼓勵的是不可持續的農業生產——依賴過度開發地下水,對保護水資源沒有幫助。該論文將氣候變化與衝突聯繫起來,獲得了讚揚,但是因缺少細緻入微的分析而受到批評,而且有一些研究人員對論文的主要結論持質疑態度。當時,論文中有關地下水的發現未受到關注。

  雖然研究人員不知道為什麼這片地區對氣候變化異常敏感,但他們認識到,在任何干旱地區,一滴雨都會帶來不一般的影響。“降雨的微小變化可以為人類帶來巨大變化,歷史上就是如此。”Kushnir說。

  溫度在不斷升高,約旦的人口也在膨脹,從2006年不到600萬人,到今天已經接近1000萬人。這個國家還在過度抽取地下水,而水利灌溉部秘書長Ali Subah認為,之所以會這樣做,是因為難民數量急劇增加。

如果沒有水:未來的約旦將何去何從?

Reda AI-Younes在約旦阿茲拉克綠洲。圖片來源:Elizabeth Whitman

  1946年立國以來,約旦已經吸納了多國難民,包括巴勒斯坦人、伊拉克人、敘利亞人,以及小部分蘇丹人、索馬里人和也門人。目前,在約旦登記在冊的難民超過75萬人。這個數字還未包括未登記的難民,或者說上百萬幾十年來在該國定居並獲得公民身份的人。

  在水利灌溉部辦公室的採訪中,Subah生動地回顧了“難民讓約旦生活變得困難”的歷史。

  “所有難民都來自水資源豐富的地區,不習慣定量配給。”Subah說。他承認,約旦現在的用水不可持續,他很擔心地下水儲備。“如果我們照此下去,很快會失去許多主要的含水層。”他說。要麼是抽乾,要麼水質太鹹沒法用。

  在被問及政府應對水資源減少的對策時,Subah談到約旦2008-2022的國家水資源戰略。該計劃要求約旦減少對農民的免費供水,並停止過度開採地下水。其他解決方案包括: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同時尋找新的供應源——例如來自紅海的淡化水——來補足空缺。Subah透露,約旦已經在若干領域取得了進展,例如打擊非法抽水,以及限制農業的免費用水,但其他方面還沒有進展,例如減少地下水抽水,Subah將這一失敗依舊歸結到了難民問題上。

  他認為約旦別無選擇,只能過度開採地下水。“如果我們不過度抽水,就無法向敘利亞人或約旦人或難民供水。”

  從紅海到死海

  對Al-Raggad等人來說,約旦增加供水的最佳途徑是,利用與以色列的大型聯合項目——“紅海-死海輸水項目”,淡化海水。該項目將把紅海的淡化水輸送到安曼,將鹹水通過運河倒入死海,幫助穩定正在萎縮的死海。Subah說,他希望這項計劃能夠被通過。

  根據約旦最新的水資源計劃——規劃時間為2016-2025年,預計紅海-死海項目的運河將在2025年完工,屆時將提供該國10%左右的用水。一些環境學家不認可該項目,擔心傷害紅海的珊瑚礁和其他物種,以及對死海造成不可預見的改變。其他人,例如Salameh,懷疑這一項目根本實施不了。Salameh說他贊成淡化紅海海水並輸送到約旦部分地區,但不一定要作為紅海-死海運河的一部分。

  自從2013年首次簽署協議以來,擬建的運河多次陷入停滯。最近的一次發生在2019年春以色列選舉之時。但以色列地區合作部發言人Roei Shaham表示,內閣預計將批准該項目,一旦新政府11月(注:2019年)掌權,將批准預算。

  Subah有著同樣的期待。“我們希望今年年底前,很多事情能得到解決。”

  Al-Raggad將經處理的廢水視為另一個來源。“那不是廢水,是資源。”他說。

  2018年8月,Al-Raggad決定離開約旦大學,擔任伊斯蘭水資源開發與管理網絡的執行主任。這是一個位於安曼的智囊團,主辦並參與有關水問題的會議。Al-Raggad希望將廢水變成約旦更重要的水資源。

  批評者認為,約旦過去的水資源管理方案已經被證明缺乏遠見,背離科學家的研究發現和警告。一些專家提醒說,目前的政策沒有基於科學研究。阿茲拉克綠洲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從30年前阿茲拉克的泉水乾涸開始,約旦皇家自然保護協會一直試圖恢復這片綠洲。到目前為止,其中10%已經恢復。該協會在阿茲拉克的溼地儲備經理Hazem Al-Hreisha在去年參觀保護區時,言語中頗帶自豪。

  Al-Hreisha駕駛著一輛豐田海拉克斯,穿梭在淺灰白色的棕櫚樹間,身旁的蘆葦竄到三四米高。他停在一個水塘旁,指向一條管道。清澈、涼爽的水從管道中湧出,為水塘供水。40年前,這些水會自然流出,現在則泵自地下的含水層。

  在Al-Hreisha看來,這個人工綠洲是一大成功。候鳥又回來了,在水塘邊上逗留。

  Salameh不那麼迷戀重生的水塘。“這對候鳥遷徙什麼的可能有用處,但對地下水來說沒用。”

  對在阿茲拉克長大的Al-Younes來說,這算是一種無力的嘗試,嘗試把由於以前缺乏遠見而被摧毀的地方復活。21世紀初的時候,Al-Younes離開阿茲拉克,跟著孩子去了安曼。與塵土飛楊的阿茲拉克相比,安曼充滿了機會。

  “你必須考慮未來,考慮將在那裡生活的人。”Al-Younes說,“遺憾的是,根本沒人這麼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