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誰是中國第一個漢奸,不是中行說、不是韓信,是你想不到的他

到底誰是中國第一個漢奸,不是中行說、不是韓信,是你想不到的他


到底誰是中國第一個漢奸,不是中行說、不是韓信,是你想不到的他



到底誰是中國第一個漢奸,不是中行說、不是韓信,是你想不到的他


阿元

中國的英雄很多,漢奸有不少。

那麼誰是中國第一個漢奸呢?

通行的說法是中行說。

中行說,念Zhōngháng Yuè,我以前把他念成zhongxingshuo,三個字裡唸錯倆,可見多麼的沒文化。

中行說原本是宮裡的太監,西漢文帝時人,被很多人認為是真正的“漢奸的始祖”。

漢文帝的時候,由於國內各路諸侯對帝位虎視眈眈,再加上國力尚未恢復,無力與強大的匈奴進行一場戰略決戰,只好繼續與匈奴和親,也就是靠送女人、送錢來換取和平。漢文帝選了個宮女,冒充公主去匈奴,並讓太監中行說作為陪同一起去。中行說不願意去啊,但漢文帝說不行,非你去不可。中行說生氣了,就對漢文帝說:“你一定要派我去是不是?那麼我到了匈奴,一定會讓匈奴來禍害你。”

和皇帝這麼說話,是太監?感覺像太上皇。所以說漢文帝的脾氣真好,隨便換個人,中行說的小命肯定要玩玩兒。

漢文帝哪裡把一個太監的話當回事呢?堅決地把他派走了。中行說果然就歸降匈奴,並深受老上單于歡喜、寵信。中行說首先揭發了漢王朝以宮女冒充公主的事情,並告訴單于漢王朝一點也不可怕,你應該管他們要更多的好東西。從此之後,匈奴對和親來的女人也不滿意了,動不動就索要錢物金銀,不給就威脅秋熟後大發兵馬入漢境中踐踏。當然就算是你給了好東西,他仍然來搶你,還有人嫌好東西少嗎。

中行說是在武漢帝派衛青、霍去病深入漠北與匈奴決戰之前病死的。臨死之前,還不忘給獻計,把病死的牛羊都丟入水源當中,企圖使漢軍感染瘟疫。所幸漢軍事先覺察,做了防範,漠北之戰仍以漢軍的全勝而告終。

但其後不久,漢軍傑出的年輕將領霍去病病逝,有人推測正是他在漠北喝了含有病毒的水而感染了疾病而死的。

這也是世界歷史上的第一次細菌戰。

但睜大了眼看歷史,還有一個人,漢奸的帽子,比中行說戴的更早,他就是韓王韓信。

西漢有兩個韓信。一個是非忍受胯下之辱、戰無不勝,最後被呂后亂棍打死的戰神韓信;另一個韓信,就是韓王韓信。

韓王韓信是故韓國韓襄王的某一種孫子(孽孫,應該是旁系孫子),在劉邦被封為漢中王之後,追隨劉邦一起去了漢中。到了漢中之後,韓王韓信是第一個建議劉邦殺出漢中,與項羽爭天下的人。等到了劉邦殺出漢中平定三秦之地後,應該是為了讓韓王韓信能出力幹活,所以答應立他為韓王,派他去攻擊原來韓國的老地方。(《史記韓信盧綰列傳》:立為漢王,韓信從入漢中,乃說漢王曰:“項王王諸將近地,而王獨遠居此,此左遷也。士卒皆山東人,跂而望歸,及其鋒東鄉,可以爭天下。”漢王還定三秦,乃許信為韓王,先拜信為韓太尉,將兵略韓地。)

隨後,劉邦封韓信為韓王,地點在現在河南一帶。兔死狗烹、鳥盡弓藏,劉邦戰勝項羽之後,還沒有當上皇帝呢,就開始削弱韓信。以韓信武藝高超為藉口,把他從有巨大影響力的韓故地,改封到山西的太原,去打匈奴吧。

韓王韓信一聽,心裡明白啊,劉邦這是信不著我啊,我走的再遠點吧,乾脆自請到馬邑去當這個韓王。這大概也有點抗議的意思,我是韓王啊,你把我改封到趙國故地去了,算個什麼事呢?

這個馬邑位置在現在的山西朔州,漢代基本就坐落在邊境線上了。劉邦也沒有客氣,說好啊,於是韓王韓信就到漢匈邊境站崗去了。

匈奴單于冒頓可不因為你來個諸侯守著邊境就慣著你,很快就發兵把韓王信給包圍了。這時候啥武藝也沒有用了,韓王信只能是向匈奴求和。這時劉邦又領著大軍來迎擊匈奴了,看著韓王信和匈奴之間使者不斷,覺得這小子是不是叛變了啊。就派人去責問。這一問把韓王信嚇壞了,乾脆降了匈奴。

(《史記》上以韓信材武,所王北近鞏、洛,南迫宛、葉,東有淮陽,皆天下勁兵處,乃詔徙韓王信王太原以北,備禦胡,都晉陽。上許之,信乃徙治馬邑。秋,匈奴冒頓大圍信,信數使使胡求和解。信上書曰:“國被邊,匈奴數入,晉陽去塞遠,請治馬邑。” 秋,匈奴冒頓大圍信,信數使使胡求和解。漢發兵救之,疑信數間使,有二心,使人責讓信。信恐誅,因與匈奴約共攻漢,反,以馬邑降胡,擊太原。)

說韓王韓信是漢奸,不僅因為他投降了匈奴,而且還幫助匈奴攻打漢王朝。劉邦的白登山之敗,就是韓王信和匈奴一起幹的。韓信算是一個盡忠的漢奸,在效忠匈奴期間,成功離間了另一位漢臣,趙國相陳豨造反叛漢。

那麼韓王韓信是不是古代中國第一個漢奸呢?

真不是。

先明確一下漢奸的含義。

漢奸,《辭海》的解釋是:“原指漢族的敗類,現泛指中華民族中投靠外國侵略者,甘心受其驅使,或引誘外國入侵中國,出賣祖國利益的人”。

從漢奸定義中,“引誘外國入侵中國,出賣祖國利益的人”角度看,古代中國第一個漢奸是申侯。他的罪名是,勾結西戎入侵周王朝,造成了西周的滅亡。

申侯是西周最後一任頭目,周幽王的老丈人。申侯的女兒,是周幽王的王后,生了個孩子叫姬宜臼,姬宜臼還被封為太子。

這時一個壞女人的出現,打破了周幽王一家的幸福生活。

這個壞女人叫褒姒。

褒姒是古代中國第三號禍國殃民的壞女人,前邊兩號分別是妹喜和妲己。

褒姒的出身和孫悟空差不多,無父無母;也跟劉邦差不多,算得上是龍的後代。(按《史記》劉邦是龍強姦他老媽生出來的,當然也可能是順奸。)

說早在夏朝快滅亡的時候,有兩條龍出來溜彎,夏王不知道咋辦好了,就讓大臣占卜,算算我是應該殺了、還是放了,或者乾脆把這兩條龍關起來呢?(可見皇帝權威大於龍的力量,連龍都敢殺)但占卜的結果是咋都不行,只有拿個罐子把龍的口水留下來,才能有最好的結果。於是夏王宮裡又多了個寶貝,一個裝著神龍口水的鹹菜罈子。(《史記》中說是拿個木櫃子裝的,感覺不太靠譜,放幾百年,那不得漏了啊,何況還要保存那麼多年。於是這裡改成罈子了,更現實更科學一點。)到商滅夏之後,把這個寶貝給留下來了。

到了周厲王的時候,厲王好奇心大發作,把這個鹹菜罈子給打開了,裡邊的龍口水一下就流的滿地都是。就跟502膠似的,咋也整不掉。周厲王迷信啊,就和義和團相信黑狗血能擋洋槍子彈差不多,叫來一幫女人,全脫光了把這疙瘩龍口水圍起來。這招果然好使,一大堆龍口水變成了一隻玄黿(龍的兒子的一種,大概相當於王八)。要不咋說龍是神物呢,它的口水變成的東西也不簡單。這隻王八出溜一下,溜進了王后的宮裡,把一個小姑娘給咬了。結果這個沒有和男人發生過任何接觸的小姑娘,成年之後懷了孩子。

西周王朝,不像現在似的,啥啥無痛人流廣告滿天飛,未婚先孕的話,花個幾百塊錢就能解決。那個時代懷孕了,大概只能生下來。但在皇宮裡,生個孩子可是大事,尤其是在沒有被周王寵幸的情況下,那是要殺頭的。這個小姑娘只能是把孩子扔在下水道里,讓她自生自滅。

但這個充滿迷信活動和色彩的故事還沒有完。就在宮中的這個未婚先孕的小姑娘,把生下來的女孩子扔到宮中的下水道,順著水就漂到宮外去了。這時候宮中的周宣王(《史記》中就這麼寫的,周厲王忽然變身周宣王。)聽到一首兒歌,“山桑弓,箕木袋,是滅亡周國的大禍害!”意思是山桑木做的弓,箕木整的箭袋,那是能周朝滅亡的東西。

那個時候的人迷信啊,周宣王就把這句話當真了,下令抓帶著山桑弓和箕木袋的人。正好有對夫妻,在大街上賣這個山桑做的弓、箕木做的箭袋,士兵們就抓,這夫妻倆就跑。跑到大道上,正好發現那個宮女生的孩子,順著下水道漂啊漂的。這對夫妻老有同情心了,乃是大周王朝十大愛心人士之一,不顧後有追兵,不怕小女孩子的拖累,撿起小女孩就跑到了褒國。(大周朝的士兵如此的笨蛋,其國安能不弱?)

小女孩子長大了,被稱為褒姒。

褒姒花容月貌,老漂亮了。這時周王朝的王已經換成了周厲王。正好褒國的國君犯了事兒,叫周幽王給關了笆籬子。褒君的兒子為了救老爸,在全國徵集漂亮的女孩子送給周幽王,褒姒也被選上了。褒姒在周王宮裡呆了三年,才被周幽王所發現,一下子就愛的死去活來的。等到褒姒生下兒子伯服之後,周幽王愛屋及烏,不知道咋表達對褒姒的愛情好了,就廢掉了原王后申姬、原太子姬宜臼,封褒姒為王后,伯服為太子。

到這裡故事還沒有完,褒姒是個冰美人,不喜歡笑。周幽王呢,又是個賤皮子,就想看到褒姒的笑容。在啥招都想了也不好使的情況下,下令點燃了驪山的烽火臺。點烽火臺的意思是周王朝受到了入侵,號令天下諸侯派兵來保衛的。結果烽火臺一點,各路諸侯紛至沓來,但又找不著敵人,只能像群沒頭蒼蠅一樣亂轉。褒姒看到這種烏七八糟的景象,居然樂的哈哈大笑。

周幽王看這招好使,於是時不常兒地就點烽火,逗褒姒笑,耍各路諸侯玩。諸侯們也不是傻子,上了兩次當之後,誰也不來了。

這時,古代中國第一漢奸,申侯出場了。

周幽王廢申後和太子的行為,把老丈人申侯給整激眼了。但要給女兒和外孫報仇,實力不夠。於是就去聯繫西戎,說咱們一起去打周王朝,破城之後,周王朝幾百年來攢下來的所財寶,全送給西戎。

西戎酋長同意了,和申侯一道進攻鎬京(現西安附近)。周幽王趕緊點烽火,召集諸侯救駕。但諸侯們以為周幽王點烽火,還是把他們當猴耍呢,結果一個也沒有來。結果申侯帶著西戎大軍,攻入了鎬京,殺了周幽王,把褒姒也給搶走了。

再看一次漢奸定義:“原指漢族的敗類,現泛指中華民族中投靠外國侵略者,甘心受其驅使,或引誘外國入侵中國,出賣祖國利益的人”。

按這個定義,申侯才是古代中國的,第一個漢奸!


到底誰是中國第一個漢奸,不是中行說、不是韓信,是你想不到的他

多多關注,多多轉發,原創需要您的大力支持,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