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到底要怎麼處理伊朗?

嘯鷹評


5月4日開始,美國徹底取消了伊朗石油出口的豁免權,所有國家均不可再從伊朗進口一滴石油。特朗普試圖通過這種方法,來剝奪伊朗政權的主要收入來源。

美國這種長臂管轄,當然是赤裸裸的霸權行徑,不僅伊朗堅決抵制,中歐等相關利益方也是義憤填膺。但奈何美帝強權在手,大夥兒罵歸罵,真事到臨頭,也無可奈何,不敢輕易去觸美國的黴頭。

只是,其他國家可以躲,伊朗卻不行。作為全球第二大石油出口國,石油收入是支撐伊朗國家和政權的主要收入來源。沒了這筆收入,伊朗政權維持統治的能力勢必大為削弱。

而這也正是美國所希望的。通過這種極限經濟制裁,迫使伊朗內部生亂,民眾因為無法忍受窘迫生活而走上街頭,最終達到推翻伊朗現政權的目的。

那麼,面對這種困境,伊朗該怎麼辦?

封鎖霍爾木茲海峽?這個看上去是個不錯的反制方法——霍爾木茲海峽是波斯灣通向印度洋的必經之路,而伊朗正好扼守霍爾木茲海峽咽喉。真把這裡封鎖,中東一大半的石油出口都將被阻斷——這是包括美國在內的國際社會都承受不起的。有這張王牌,似乎足以逼美國妥協。

但是,這樣真的可以嗎?理論上確實可以,但現實中,伊朗做不到。

說白了,封鎖也是要講實力的,雖然地理上,伊朗確實扼住了要津;但在封鎖所必須的軍事實力方面,伊朗的那點武力,在美國的中東航母編隊面前年渣都不算。如果伊朗真的敢用武力封鎖,美國在中東的駐軍肯定會傾巢而出,將伊朗那些早已落後了不知多少代的武器裝備,以及士兵,一股腦的錘成齏粉——雖然美國未見得想憑武力攻佔伊朗(畢竟已經吃了阿富汗、伊拉克兩場戰爭的大虧,不到萬不得已,美國是不想再陷進又一個伊斯蘭泥潭了),但通過一場外科手術式的打擊,剷除伊朗封鎖霍爾木茲海峽的武裝,這個美國還能做到的——甚至技術上輕而易舉。

實力不濟,這是伊朗無可奈何的硬傷。沒有足夠的實力。即便佔盡地利,伊朗也不敢擅用這件大殺器。

既然硬的不行,那就只有軟的了。而所謂的軟的,無非也就是四個字——拖以待變。

說到拖,伊朗還是有本錢的。畢竟自2015年《伊核協議》達成,過去這近四年時間裡,伊朗瘋狂往外銷售石油;尤其是過去這半年,各國為了預防伊朗石油斷供,也是瘋狂從伊朗進口。這個過程中,伊朗還是積攢了不少的外匯儲備和資源。這筆收入雖然花銷出去不少,但也有相當部分被存了下來,足以支撐一段時間。

其次,伊朗面臨制裁也不是頭一回了。自打1980年伊朗德黑蘭人質事件爆發,到2015年《伊核協議》達成,這三十多年時間裡,伊朗一直在被美國製裁,這個過程中還跟伊拉克打了八年的兩伊戰爭。過去這麼艱難的處境,伊朗都能挺了過來,這至少可以證明,伊朗政權和它的這個政教合一體制,還是有很強的抗壓能力的。

具體來說,雖然西方輿論一直喜歡爆炒伊朗青年對政府和體制的反抗,以此作為伊朗政權不得民心甚至搖搖欲墜的證據;但實際上,這些所謂的反抗者,主要只是受西方影響相對較深,且荷爾蒙旺盛的大城市青年和學生;在廣大基層,伊朗的宗教影響力,還是強過西方外來文化影響的——而相對於前者,後者才是真正的大多數。

正是憑著什葉派宗教力量對基層的控制,伊朗才能夠在過去三十多年裡,抵抗住來自美國的物質和意識形態雙重壓力——而這種控制力,並沒有因為《伊核協議》後的美伊和解而鬆動太多。此外,伊朗政權對軍隊也一直強力保障,資源優先供應——這一點也並沒有因為《伊核協議》而大幅改變。

既然意識形態基礎和軍隊特權都沒有嚴重消退,那麼,伊朗短期內,就不大可能會被制裁拖垮。

當然,儲備再多,抗壓能力再強,如果只能一味被動防守,那早晚也逃不過山窮水盡,眾叛親離的結局。所以,對伊朗來說,拖只是技術性手段,是不得已的做法;真正要轉危為安,最主要的,還是要謀求“變局”。

什麼樣的變局,是伊朗所期待,或者說是能被其利用的?主要是被動、主動兩方面。

被動方面,是國際形勢的變化。美國的這種長臂管轄,可以說是侵犯了除其本國之外,幾乎全球所有主要勢力的利益。中、歐、日、印、韓,這些工業化國家基本上都會因此受此影響。尤其是中歐,這二者本身實力強勁,在伊朗的利益也十分之深,所以受美國此舉的影響也相對最大,憤怒和反對的慾望以及能力也都相對較強。

最關鍵的是,美國的這種侵犯,並沒有絕對的優勢為支撐。國際政治本質是基於實力對比而形成的平衡。在伊朗問題方面,這麼多年博弈下來,大家早就形成了一個不成文的默契——既美國非要制裁,大家也攔不住,但必須開個口子,給予中歐等一定程度的豁免。這個豁免,並不是美國願意心慈手軟,而是基於美國與相關利益方的實力對比,得出的一個各方都能接受的綜合係數。

但現在,這個係數被特朗普強勢打破。但打破的同時,美國在相關領域的實力,相對於之前並沒有增加——換句話說,這種破而後立的新規矩,並不是基於美國與其他相關利益方的實力優勢對比,而是對其優勢力的過度伸長和使用——換句話說,美國過界了。

這就是中歐,尤其是歐洲十分憤怒的原因。本來以你美國的力量,只能逼大家退50步,但你現在偏要大家往後退100步——不然就攤牌。這種做法,不是在搞政治,倒像是在耍流氓!

只不過,美國畢竟是美國。就算它耍流氓,搞力量透支,大家一時間也沒辦法——畢竟美國的優勢還在,中歐雖然不忿,但也犯不著為一件對自己直接傷害並不大的事而跟美國全面鬧翻。

只不過,中歐雖然退讓,但憤怒和拒絕的慾望並不會消除——畢竟這種退讓是不合理的,或者說是超額、過分的。所以但凡有機會,他們都會想方設法的把局面扳回來。

近兩日歐洲的激烈反應,就證明了這一點——這是過去美國對伊制裁時沒有遇到過的。雖然歐洲的這種反應,迄今為止依然有點雷聲大雨點小,但實際上,已經在一定層面,反映出其之怒氣,已經大幅逼近臨界點。

而把視野拓寬到全局,在美國全球挑事的宏觀北京下,美國的力量透支,同樣也會有一個整體限度。美國是可以憑自己的優勢來適當透支,但如果透支太多,超過了那個綜合係數的臨界點,那中歐走投無路,也只能選擇不同程度的魚死網破。

而現在,特朗普在全球做的,就是戰略透支。他利用美國的相對優勢和多年積威,在多個領域,去強行爭取一些超出其力量邊界之外的額外利益——伊朗的石油零出口只是其中之一。

這種極限施壓,是一種危險的遊戲。他有可能成功——通過惡性透支,奪取力量邊界之外的額外收益,再將這些額外利益反哺自身,讓實力得到增強,進而在這種增強後的實力基礎上,構建起新平衡。

但失敗的可能性也是有的——既其他國家底線被突破,寧願魚死網破,兩敗俱傷。

如果是前一種,那倒也罷了,如果是後一種,魚死網破的結果,其實美國同樣是不願意見到的。真到那個地步,他就有可能做出一定的讓步,免得讓這根繃緊的弦正的斷了——而伊朗作為美國力量透支的各項領域之一,就有可能被美國拿出來,作為妥協的一個籌碼;這樣一來,伊朗就可以利用大國之間的這種博弈,漁翁得利,為自己解套。

當然,這只是拖以待變的選項之一而已。而且這種套路太過被動,伊朗幾乎沒有任何主動性,只能坐觀局勢演變——這等於是把自己的身家性命交給了不可捉摸的天意。所以,等待國際形勢變化,固然是可行方式之一,但絕對不是伊朗的首選——或者說不能作為他們的最大指望。

對伊朗來說,最好的辦法,還是將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而掌握的方法,就是重新擁核。

重新擁核的代價是十分大的。這不僅僅是有可能招致美國以色列的直接打擊,更重要的是,這意味著《伊核協議》的存在基礎將被徹底粉碎。換句話說,一旦邁出這一步,兩年後即便是特朗普下臺,民主黨重新得勢,美伊想重新媾和,也都難了!

這樣一來,伊朗就必須好好權衡了。美以直接打擊或許還能承受——雖然這種做法會阻滯擁核進度,但也會撩起伊朗的宗教以及國家民族主義情緒,有利於鞏固伊朗政權執政基礎。但《伊核協議》,雖然伊朗已宣佈中止履行部分條款,但實際上不到萬不得已,它其實是不想走上這條不歸路。

從現在形勢看,伊朗最有可能的應對辦法,一方面是借退出《伊核協議》,直接給美國施壓的同時,迫使歐洲加緊斡旋。而如果此招不能奏效,最重要的指標,或許就是一方面做好部分準備,另一方面觀測2020美國大選走勢。如果民主黨有得勝之望,伊朗可能會予以剋制,靜待美國變天;如果特朗普一路長虹,在兩年之後還要再幹上四年,那伊朗這幾年積攢的那點子家底,恐怕撐不了這麼久。真到那個地步,除非國際形勢出現好轉,特朗普力量透支已經玩到極限,必須回縮,否則伊朗可能就真的別無選擇,只能橫下心來,一條路走到黑了。

當然,這是從長遠博弈角度說的。現在的局勢,還有一個更現實的問題:美國會不會直接攻打伊朗?畢竟伊朗不大可能答應美國的條件(那等於是投降),但如果伊朗重啟擁核,美國如果不想未來面臨核威脅,那就只能對伊朗先下手為強。

而就當下局勢,美國現在已經厲兵秣馬,殺向波斯灣;以色列也是箭在弦上。從這個架勢,美國真的會跟伊朗動武?

在雲石君看來,並非如此。且不說類似與伊拉克、阿富汗戰爭之類的大規模國戰不大可能發生,即便是規模較小的外科手術式打擊——除非伊朗真的封鎖霍爾木茲海峽,否則美國也大概率不會先出手。

為什麼這麼篤定?這就涉及到國家博弈的政治邏輯,關於這一點,關注微信公眾號:雲石,雲石君下一節繼續解讀。

本文為雲石海外風雲系列1940章。解讀大國博弈內幕,剖析政治深度邏輯,請用微信搜索公眾號:雲石,收看全部雲石君地緣政治系列文章。


雲石君


近日,美國聯合英國、法國、西班牙等國,派出雙航母艦隊,在地中海舉行聯合軍演,疑似從三面包圍伊朗。同時,伊朗也進行針對性演習,並派出無人機抵近偵察美軍航母,局勢十分緊張。然而,5月2日,全面禁止伊朗出口石油的日期已過,為何各方卻突然歸於平靜?難道美國真的是虛張聲勢嗎?美國到底要如何處理伊朗呢?



要弄清局勢,首先,要認清美國的真實意圖。美軍“林肯”號航母現身地中海,“斯坦尼斯”號與法軍“戴高樂”號航母現身紅海,“基薩奇山”號攻擊艦現身波斯灣,似乎要對伊朗動手,但其威懾意義更大,目的也不止於此。特別是美駐俄大使登上林肯號,說這是20萬噸級的航母外交,其指向俄羅斯的目的也十分明顯。另外,對於利比亞等周邊親美勢力也是一種支持。



其次,伊朗威脅要放大招。伊朗揚言,如果其石油不能進入國際市場,那麼它將封鎖“霍爾木茲”海峽,伊拉克、阿聯酋、卡塔爾等國的石油也別想從這出去,美國及其盟友的利益也必將受損。伊朗軍事力量也不可小視,導彈、潛艇、無人機群等,真正全面開戰,使美軍航母失去戰鬥能力也很有可能。更有甚者,被逼急了的伊朗,很可能選擇退出《核不擴散條約》,繼續發展核武器,正像其總統魯哈尼說的:“與伊朗開戰將是全部戰爭之源”。



最後,看看俄羅斯及其他國家的態度。在美國駐俄大使登上“林肯”號航母發聲時,俄羅斯就揚言,俄完全有能力將美航母變成一堆廢鐵沉入海底,伊朗發生大戰,如伊朗邀請,人狠話不多的普京必將派兵參加,它不可能放任周邊失去控制,更不願意伊朗出現一個新的,美國扶持的政府,敘利亞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以色列、沙特等希望限制伊朗發展,樂意看到美國嚴厲制裁。其他一些國家不願意看到國際油價上漲,並對美國實施“長臂管轄”頗有意見。



總的來說,近期全面開戰的可能性不大,如若開戰,美國將陷入伊朗戰爭,這麼做並不符合特朗普商人利益最大化的個性,現在並不是最好的時機。5月2日後,最有可能的選擇是,美國持續施壓,伊朗石油出口日益減少,經濟受到重創,國內局勢日益不穩。美國、俄羅斯及其它石油出口國加大產量,國際油價上漲。一些國家默默地改變石油進口的途徑。為什麼這麼做,美國的目的有如下幾點:特朗普一是迎合了背後猶太財團的利益要求,二是能拉動國內經濟,控制失業,為其參加2020年選舉造勢。三是為將來解決伊朗問題創造條件。至於俄羅斯,能加大石油出口,提振國內經濟,只要不出現戰亂,也會默認這個做法。然而,伊朗將陷入溫水煮青蛙的困境,想開戰都不一定能找得到理由。 當然,這些都是短期的目標,長期還是想把伊朗控制在手裡,要不就是促成內亂,顛覆現有政府,要不就是武裝侵略,推翻現有政權。達到勢力範圍東擴,限制俄羅斯,控制中東能源和波斯灣,稱霸世界的長期目的。



濁酒論兵


無論美國如何處理伊朗,伊朗駐聯合國代表萬希致函聯合國秘書長及安理會,就伊朗指揮官蘇萊馬尼在巴格達遭美恐襲事件表示抗議。信件稱,美國“在打擊打擊恐怖主義的人”,而不是如同其宣稱的一樣反恐。

信中還表示,伊朗“保留國際法規定的所有權利……特別是行使其固有的自衛權。”“美國應對一切後果承擔全部責任。”

伊朗精神領袖表示復仇美國隊長

特朗普政府則隔空用推特回擊,如果美國任何機構或個人遭到伊朗進攻,那麼美國將使用最漂亮的現代武器進行進攻,要知道美國花費了兩萬億美元更新換代了軍隊的武器庫。赤裸裸的亮出家底讓眾議院感到恐懼,佩洛西為了防止特朗普劍走偏鋒出臺了法令禁止特朗普在中東發動戰爭,要知道眾議院有審批財政的權力。

美國國防部為了以防萬一開始加強了重點城市的防禦,一級站備啟動讓超級大國風聲鶴唳,美國徵兵網站開啟登記適合義務兵程序,青年們為了防止自己成為炮灰而紛紛攘攘進入網站查詢政策以便與自己律師商討政策,要知道在美國拒絕兵役將面臨三年牢獄之災且付出五十萬美元的罰款。美國的反戰聯盟則組織了七十六城市成員舉行大規模反戰遊行示威,天時地利人和都與美國無關,然而奇葩的是特朗普競選團隊募集資金欣欣向榮。

特朗普簽署命令斬首聖城旅司令

特朗普抓住美國主流社會對中東資源垂涎三尺的心理義無反顧的刺激伊朗人情緒,還有就是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抓了五十二名美國外交人員做人質的歷史恥辱,特朗普推特持續更新宣佈瞄準了伊朗五十二處目標,一旦伊朗人輕舉妄動,美國將先下手為強。伊朗人做出回擊瞄準了美國二十六處目標,並且昨晚襲擊了美軍軍事基地和美國駐伊拉克使館區且癱瘓了美國政府中央圖書館網站。

聖城旅新任司令

以血換血,以牙還牙,這是原始社會的傳統,美國把伊朗逼到了原始人性,這是多麼痛的領悟,此時此刻北約宣佈終止在中東訓練行動計劃,美國人赤裸裸暴露在仇恨的敵人面前,特朗普政府有沒有足夠勇氣與伊朗單挑呢?北約有沒有準備好幫偏架呢?

那麼,美國到底要怎麼處理伊朗呢?特朗普心裡也沒底,自己的前任小布什拿洗衣粉冒充生化武器對薩達姆動武留下伊拉克這個爛攤子,自己要不要給美國增加一個上億人口的負擔呢?美國優先,優先發展經濟復興製造業,繼續印鈔票用來打仗顯然無法想象。


唐俊龍55398571


現在美國必須在兩者之間做出選擇,第一,對伊朗強硬到底,用武力摧毀伊朗的核設施和彈道導彈設施,甚至與伊朗全面開展,徹底解決伊朗的反美政權。第二,重新回到談判桌,現在看來,美國要想讓伊朗重新回到談判桌,必須做出讓步,一定程度上退回到伊核協議的有關內容。然而,這無疑是讓尋求明年連任的朗普總統很難堪。現在看來,朗普總統很可能是繼續冷凍伊朗問題,讓問題繼續這樣僵持下去,但也避免讓僵局走向戰爭。在明年大選後,朗普總統大概率的可能是做出一定讓步,跟伊朗恢復談判,屆時伊朗也不會堅持徹底退回伊核協議才能談判這個前提。


照理說事


燙手山芋,冷處理!

前面已說過,美國在沒有解決頁岩油的自給自足和出口的問題;沒有解決政治地緣問題;沒有解決國際輿論問題;沒有解決世界對伊朗石油依賴的問題之前……等,不會對伊朗動武。雖然美國已經形成對伊朗的戰略合圍。

現在美國一直在致力解決這些問題!對於美國來說,伊朗現在就像是一塊燙手山芋,丟也不是,拿著又燙手,怎麼辦?

冷處理!

1.利用庫爾德武裝和伊朗的各種矛盾,製造內戰氛圍。

伊朗境內三座城鎮被庫爾德武裝聯軍攻陷,這三座城市是伊朗西部庫爾德斯坦省的靠近邊境附近的三座城市,分別是馬裡萬、薩南達季、巴內。佔領著三座城市的是伊朗庫爾德斯坦民主黨(PDKI),該黨是伊朗庫爾德斯坦地區左翼民族主義政黨,目前成員大概有1500-2000人,該黨的目標是致力於實現伊朗庫爾德斯坦地區的公投獨立,或者通過聯邦制實現高度自治。這背後是否有美國支持?本人認為,美國發動戰爭還需要一個藉口。發動戰爭之前,他隨時可以把庫爾德武裝在伊朗的星星之火,演變成燎原之火!所以說美國在背後支持庫爾德武裝是有一定道理的,美國在為以後入侵伊朗做準備,單方面解決了國際輿論的問題!


2.制裁伊朗!

伊朗的顏色革命推翻了親美王朝以來,美國一直都在制裁伊朗,所以美國對伊朗的嚴厲制裁和制裁並沒有太大的區別!狠毒的美國利用自己在全球軍事,經濟的霸主地位,給他國製造壓力,11月份停止進口伊朗石油,這是最後期限,不然將針對任何還在進口伊朗石油的國家發起制裁。如果美國企圖成功,斷了伊朗的80%的經濟來源,伊朗經濟將陷入絕境,國內所產生的各種社會問題會讓伊朗政府舉步維艱。伊朗在政治動盪,經濟崩盤的雙重打擊下,能不能和美國再有一戰的能力,還是個未知數?


秋天裡的孤狼


這個問題或應該是“美國到底要怎麼對付伊朗?”才合適。美國和伊朗相比,雖然絕不屬於一個量級,但國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不僅是我們一貫堅持的國際關係基本準則,而且,伊朗自從和美國鬧翻40年來,雖然一直被美國製裁,還經歷了兩伊戰爭,人員、國力損失慘重,但後來因為薩達姆(遜尼派)被滅,蘇聯解體,阿薩拜疆和塔吉克斯坦的建立,由此在它的東西兩側都鞏固了什葉派的力量,擴大了伊朗的文化勢力範圍,經濟上也因為能源價格的飆升獲利很大。因此,伊朗在當今世界也並非一個弱弱的小國,加上有164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積、盛產石油和扼據波斯灣霍爾木茲海峽這一重要的地理位置,美國就更不能把它隨意處置了。

在美國已宣佈於8月7日重啟對伊朗制裁的同時,歐盟當即也宣佈了反對美國這一做法的措施,更新“阻斷法令”,對抗美國的意圖再明顯不過。按照歐盟的此法令,美國對別國的制裁殃及歐盟企業時,則這些企業無需遵守美國的制裁法案,還可以索賠經濟損失。歐盟方面稱,將力爭採取切實措施,與伊朗在關鍵經濟領域展開合作,尤其是銀行金融、貿易投資、石油、交通等領域。即今後只要伊朗繼續履行伊核問題相關承諾,歐盟就將繼續全面有效落實伊核協議。此外,俄羅斯和中國也是伊核協議的簽署方,也都反對特朗普所代表的美國言而無信之舉。加上特朗普並無膽量悍然發動對伊朗的戰爭,因此,美國依靠所謂的強權有效對付伊朗的工具並不多。總之,伊朗並不是美國可以任意捏拿處置的對象。


人稱黎叔


以目前的態勢看,美國對伊朗是沒有精力去解決了。伊朗國土面積大、人口多,一百多萬平方公里土地、8000多萬人口,具有“什葉派”號召力,軍事屬於中等以上國家的實力,內部較為團結因此,美國兩年來都是“雷聲大雨點小”。

(1)最不可能的情況:經常有人拿伊拉克的情形對比伊朗,這是屬於“偏小孩兒”的行為。所以,軍事打擊在正常情況下可以完全被排除

伊拉克和伊朗最大的不同就是國內團結問題,以及地形問題。伊拉克國內是遜尼派少數人口統治人口多數的什葉派,再加上薩達姆家族是“家族勢力獨大”,在遜尼派內部也並非是鐵板一塊兒。

再加上,伊拉克經歷了“兩次海灣戰爭”及12年萎縮,實力根本不可同日而語。1991年2月“第一次海灣戰爭”結束後,到2003年“第二次海灣戰爭”的12年裡,美國已經把伊拉克分裂成至少三部分、制空權丟失12年、因為被各種制裁其軍事實力12年來都在下降。

最後,伊拉克沒有一個大國對其真正支持。

而這些伊朗都不具備。

儘管有些美式大V經常嚷嚷伊朗國內改革派和保守派的分歧,但問題是,改革派在改革也不會改變伊朗目前的制度,所以,這就只是方式方法的區別而非非此即彼地矛盾。軍事上,伊朗的軍事體系基本完備,特別是導彈系統。又有俄羅斯力挺。美國人在正常情況下,特別是“二戰”後,還沒有對這麼強的國家進行過戰爭。

(2)幾率最小的情況:特朗普如果覺得“彈劾”可能成功,為了最後一搏倒可能發動對伊朗的戰爭,從而扭轉不利地位。

目前,特朗普在納稅方面、通俄門、中期選舉時白人至上主義支持者“野蠻”行徑不斷出現,這些問題都已經逐漸現象。特朗普也在利用這種情勢,不斷地激怒“基層支持者”。

如果更激進情況出現——2018年“中期選舉”前,特朗普的支持者們向民主黨人寄送“炸包”進行生命威脅、攻擊猶太教堂等行為,在特朗普挑動下(例如稱洛佩西為“叛國者”要彈劾她、民主黨在打壓他)如果發生更嚴重事件的話,不排除共和黨“拋棄”他,就像尼克松當年那樣。

尼克松在“彈劾”前辭職,挽回面子兒。特朗普則不會,他倒可能孤注一擲,發動“真正的戰爭”。

(3)美國最大的可能:悄悄地回到“初始狀態”,轉移目光讓人淡忘美伊曾經劍拔弩張過

美國將會逐漸挑撥其他地區的熱點,讓世人忘記美國和伊朗的應對,不知不覺間,重回“圍堵伊朗”之前的態勢。互相給點兒面子兒,特別是美國私下交底兒,伊朗在外交場合主動伸出橄欖枝,雙方再次握手。這種可能性比較大。而且可操作空間很多。

例如敘利亞問題,特別是土耳其侵佔敘利亞領土,土耳其有繼續行為的表現。

例如巴以問題。

例如委內瑞拉問題。

例如擴大經貿戰。

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而且,這些天人們的目光也確實轉移到了“通烏門”上。由此,人們的注意力會被扭轉的、記性也都普遍的差。人性就是如此,特朗普藉此讓人們忘記伊朗可能性極大。


坐古談今


“中東防務觀察”網站8月9日報道,作為對伊朗施加壓力的最新舉措,美海軍正在向伊朗周邊海域派出更多的航母,斯坦尼斯號和華盛頓號航母都在星夜兼程,之前派出中東的“埃塞克斯”號黃蜂級攻擊艦已抵達相關海域。雖然“埃塞克斯”號黃蜂級攻擊艦並非真正的航母,但是此次搭載的是F35B垂直短距起降戰鬥機,戰鬥力不亞於一艘核動力航母。

按照老美的慣例,當一個地區同時聚齊三艘航母時就必有大動作。這次中東之虎被戰爭陰雲籠罩或難逃一戰了。

伊朗在霍爾木茲海峽舉行了近20年來規模最大的海上軍演,數十艘水面攻擊艦艇進行了對海打擊和封鎖霍爾木茲海峽科目的演練。在演習前,老美就得到了消息並把部署在波斯灣的幾乎所有艦艇都撤離到阿拉伯海巡航待命,僅留下一艘宙斯盾驅逐艦“沙利文”號堅守,主要任務是監視波斯灣局勢和伊朗軍演動態趨勢。雖然美方稱不懼伊朗的封鎖戰術,但最後時刻還是選擇了主動避險。

由於美國承諾在11月4號說服其他國家停止購買伊朗石油,所以伊朗封鎖霍爾木茲海峽完全是一拍兩散的冒險戰略。毋庸置疑,伊朗可以先發制人的實施封鎖破交戰,但老美稱有信心很快解除伊朗軍事封鎖也並非虛言。


封閉重要海上通道(戰略海峽/水道)是“破交戰”的重要手段。伊朗對美軍最具威懾力的戰術不是靠軍艦和導彈“艱難地”封鎖海峽,而是必要時在霍爾木茲海峽最狹窄處擊沉多艘大型油輪堵死航道。

而這其中最大的問題只有一個,就是雙方各自準備付出怎樣的代價。美伊兩國交惡這麼多年,五角大樓從來都不缺對伊朗的戰爭方案,唯一缺少的是付諸實施的勇氣和信心。有學者稱,如果要對伊朗展開軍事打擊行動,那麼除了美英之外,其他盟國尤其是歐盟的北約成員國的力量將很難藉助。而早前美國前國務卿克里曾在外交論壇上強調過,軍事打擊伊朗是一個明顯的陷阱。

澳大利亞廣播公司7月27日透露,美國已經做好了空襲伊朗的準備。澳大利亞高層官員也放話,美國準備轟炸伊朗核設施,“打虎”行動最快可能於8月份展開。不過該報道說法剛出來就遭到了美方否認。分析指出,搞不清楚是澳大利亞這個重要盟友洩露了軍機,還是根本就沒有這個計劃。伊朗多名將軍針對該戰爭威懾消息回應稱不懼威脅。


高峰軍事觀察


熟悉的味道,熟悉的特朗普手法:“極限施壓”!

只不過,這一次不是針對中、歐等國的貿易領域,針對的是宿敵伊朗。

伊朗在過去40年裡,一直在抵抗美國的大棒,這次“特朗普版”的大棒,來勢洶洶,發誓要改變德黑蘭的行為。

從美國5月8號退出《伊朗核協議》後,已對38個和伊朗相關的個人和實體,實施了6輪制裁。

對於奧巴馬時期的核協議,特朗普認為,其實是“給伊朗發展和繼續其不可容忍的行為留了後門”,根本無法令伊朗收斂其行為。

在特朗普看來,這種處理方式,與其說是與伊朗協商求其改變,不如說是一種綏靖。

解決辦法,推到,重來!

退出核協議,並非一退了之,後續“重棒”是在180天內,重新實施對伊朗的制裁,通過向伊朗政權施加經濟壓力,以尋求全面、持久解決“伊朗威脅”,包括髮展和擴散導彈及其它非對稱武器和常規武器、發動地區軍事行為、支持恐怖組織,以及伊朗的伊斯蘭革命衛隊的行動。

特朗普步步緊逼。

第一步,8月7日,重啟對伊朗“非能源領域”制裁。

第二步,11月5號,重啟對伊朗石油等“能源領域”制裁。

從特朗普政府上臺後,一共針對145個同伊朗相關的個人和實體,實施了17輪制裁。

針對第一步制裁,特朗普發表聲明說,已簽署行政令,重啟在奧巴馬版《伊朗核協議》下被取消的部分對伊朗制裁。

制裁內容包括,針對伊朗汽車行業、黃金等貴金屬交易,工業用石墨、鋼、鋁、煤炭和軟件,伊朗貨幣相關交易,以及伊朗政府發行主權債務和購買美元等相關活動。

下一階段,美國將於11月5號,重啟在《伊核協議》下被取消的能源領域,主要針對伊朗港口運營商和能源、航運、造船業,與石油有關的交易,以及外國金融機構與伊朗央行的交易。

特朗普在聲明中,敦促所有國家,減少或停止從伊朗進口石油,警告未能停止同伊朗交易活動的個人或實體,可能會面臨嚴重後果。 美國的目標很明確,就是將伊朗石油出口降到零。

與關稅問題相似,美國無意給予豁免,如果有個別國家或企業需要豁免申請,會視個案的申請情況進行逐個處理。

美國官方多次強調,制裁並不是要強行顛覆伊朗政權,而是尋求改變伊朗政府的行為方式。

特朗普在推特中表明,伊朗的經濟快速崩壞,是不是願意會談,伊朗自己看著辦。

特朗普其實是想廢掉奧巴馬時期簽署的伊朗核協議,重起爐灶,簽訂一個“特朗普版”的核協議,從而結束伊朗在中東地區的“野心”和“暴力輸出”,並切斷伊朗人通往核國家的途徑。

到底要怎麼處理伊朗,一句話就是按照特朗普方式改造伊朗。

但這是單方面、一廂情願式的,繼承了波斯帝國榮耀的伊朗人向來視尊嚴為生命,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在抗美中成長壯大,這一次,他們會吞下特朗普的“良藥”嗎?(完)


蔣曉峰Terry


美國和伊朗的恩怨由來已久,40年來,伊朗一直把反美作為伊朗的基本國策,伊朗全國上下所有人都對美國有很大的仇恨,上到政府高層人員下到普通老百姓,動不動就高喊反美口號,焚燒美國國旗,在重大紀念日上,伊朗領導人還會帶領大家高喊反美口號,場面十分壯觀。



自從伊朗伊斯蘭革命成功之後,就,高舉反美的大旗,還製造了伊朗人質危機事件和美國的關係降至冰點,隨後,伊朗就受到了美國的制裁,多年來,雙方之間的摩擦不斷,本來奧巴馬已經促成了《伊核協議》,但是特朗普上臺之後很快就退出了該協議,並指責奧巴馬簽署的這項協議是愚蠢的,並逐步恢復了對伊朗的制裁。



美國當然是希望把伊朗從地圖上抹去了,但是伊朗並不是那麼好欺負的,不然的話美國早就動手了,也不至於整天被伊朗人罵了,美國還是想要建立一個親美的政權,一方面可以方便自己在中東地區擴大勢力範圍,另一方面可以削弱俄羅斯在中東地區的影響力,畢竟有這麼一個反美中東強國,對美國來說不是什麼好事,儘快推翻伊朗現政府,消除霍梅尼,魯哈尼,哈梅內伊等伊朗重要領導人遺留的影響,建立親美政權。



只要伊朗倒了,中東地區的反美勢力就會少一個強有力的靠山,敘利亞就會少了一個好幫手,哈馬斯,黎巴嫩真主黨等都會失去武器來源,到時候美國在中東地區就會更加如魚得水,消滅伊朗不是目的,改變伊朗併為自己所用,才是美國征服伊朗的終極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