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龍灣王諍墓

文&圖 行者雲龍


溫州龍灣王諍墓

王諍墓位於龍灣區狀元鎮山西岙村大羅山麓,通面寬25米、進深70米,因年代長久,部分被泥土覆蓋、荒草湮沒。今存墓道坊,石羊一對,望柱一對,石馬一對,整體保存尚好。


溫州龍灣王諍墓

溫州龍灣王諍墓

溫州龍灣王諍墓

溫州龍灣王諍墓


墓道坊,現存單間兩柱,花崗岩仿木結構,定盤枋以下基本完整。坊柱前後原置抱鼓石穩固,現剩後面兩隻,浮雕卷草紋、漩渦紋。


溫州龍灣王諍墓

溫州龍灣王諍墓


明間剩下枋、花枋,下枋素面,花枋正反面上刻“皇明中憲大夫都察院右僉都御史王公神道”,下枋下面左右兩側設雀替,水波紋狀。一對石羊,淹沒在草叢中。左邊的石羊保存較為完整,蹲跪式,能見到底座。右邊的石羊殘缺,倒在邊上了。一對望柱,左邊的柱頭缺失,只剩下段,內側面刻有沖天寶劍。右邊的保存完整,上段有云紋柱頭,下段內側面也刻沖天寶劍。


溫州龍灣王諍墓

溫州龍灣王諍墓


望柱在內側面浮雕沖天寶劍的這一做法比較特別,為其他地方不曾見。兩匹石馬,有一米多高,形態栩栩如生。石馬兩耳豎起,兩眼炯炯有神,馬口勒有韁繩,背上有精緻的馬鞍,馬尾自然下垂。


王諍墓,1996年列為龍灣區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

王諍(1508-1581),字子孝,號竹巖,永嘉(今溫州市龍灣區狀元鎮山西岙村)人。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進士。授溧陽縣令,為政嚴明。時有豪宦侵奪良民土地,據法制裁;民有枉獄,力與當事者辨其誣,聲名藉甚。升山東道御史,巡鹽河東,剛直不阿,以“冰櫱”名其堂自勵(冰櫱即黃柏,味苦,比喻寒苦生活)。時嚴嵩私黨鄢懋卿總巡天下鹽政,盡括民財以媚上,欲加賦河東,諍抗爭而罷,士民德之。鄢至安邑,邑令置盛筵三十餘席以待,諍大怒,立命撤去,務從儉約,宴罷具餞以促其行,懋卿憤恨去。後按察雲南,時黔國公沐朝弼肆毒一方,按法繩其家屬,沐懼,賄賂黃金三百兩,拒不受,並上疏直陳其事。嘉靖帝怒,奪朝弼官俸,升諍為大理寺少卿,旋晉爵僉都御史,巡撫貴州。隆慶四年(1570),廣西宣慰司安國亨反,諍請發兵誅國亨,反為所敗,遂上書自劾,下旨回籍聽調。歸築精舍於永嘉南郭外,日與故人觴詠其中,糲食布衣,徜徉山水,見者不知為貴人。親故貧乏者,隨力捐濟,勉後進力學,所與遊者,如沐春風。著有《滇南奏疏》、《刑名奏議》、《大學衍義通略》行世。


溫州龍灣王諍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