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農村都通上了天然氣,為啥很多村民還是喜歡使用煤球?

棒奔霸


導讀:在農村相比較而言,使用天然氣的價格要高於其他的燃料,比如煤球、柴火之類的。尤其是柴火,基本沒有什麼成本的。歸根結底還是農村比較窮,經濟來源有限,現在農村生活的絕大多數是以老人居多,年輕人基本都是外出打工或長居在外了。

農村也在實施煤改氣,並不太受歡迎

現在為了保衛藍天,農村也在改變傳統的生活方式。尤其是最近幾年農村的煤改電、煤改氣等項目工程的推進,農村現在也逐漸是示範性的煤改氣,在一些試點煤改氣的農村中,基本的實施也已經建設完畢,農村家中想要通氣,在全國範圍內大概都是需要一個開通費大概在2700元左右,大部分老百姓覺得這個價格比較高,也基本處於觀望的狀態。燃氣的費用在3元左右/立方,一般3-5口家庭只是做飯,每個月的天然氣用量在20-30立方左右,一個月怎麼怎麼這樣也要60元左右。相比燒柴來講這個價格就比較高了,這個還好一點,尤其是開通費用比較高,一般一次拿這麼,還是捨不得的。

明裝天然氣管道缺乏安全性保障

農村中安裝天然氣的管道都是在空中明裝的,這個危險係數就太高了。我估計也是為了壓縮成本吧,把這個的安全問題當成兒戲,確實不應該。暴露在外面的燃氣管道,萬以哪個開車的沒注意直接撞到管道上,非得出了大事故,建議在以後的農村煤改氣中的管道要安裝在地下,工程是屬於利國利民的好事,在室外暴露,還要經歷風雨,肯定在時間久了就會出現生鏽的問題,並不適合長久的使用。

天然氣在使用中的安全性普及性差

在農村這個天然氣也是屬於新鮮事物,由於現在農村生活人口的特點,大部分都是老人、孩子為主,對這個使用的過程都不太放心,在做飯的時候如果忘記了,就會出現很大的麻煩,出現洩漏可能會出現爆炸。基本上家庭的男人的都是在外面打工,確實不太放心老人使用這個,都不建議老人用這個做飯。對於這樣新鮮事物的普及也是需要一個過程,普通的使用常識的力度非常小,在牆上畫幾個宣傳化,有些上年紀的也不識字,相對於沒有說一下。多高一些實際的教學案例普及。


總結:農村農民因為安裝成本高、使用費用高,但歸根揭底是農村的產業結構單一、基本上都談不到就業方向,基本收入全都是靠外出打工,確切的增加農民收入才是硬道理。


起點農業


很多農村都通上了天然氣,為啥很多農民還是喜歡用煤球?

我不太贊同題主的說法,起碼在我們河南南陽老家農村,已經很少有人用煤球爐子做飯了,可以說是絕跡,我們那裡的農民,在家做飯大部分用的是瓶裝煤氣和電磁爐電飯煲什麼的,然後還有燒柴火的土鍋灶,燒煤球在我的記憶裡好像是很少的。

關於燒煤球爐子,我記得是我小時候快過年的時候,家裡的冬天很冷,父親就會買些散煤,自己用模具打煤球,然後晾乾了冬天用,主要是做飯方便快捷,然後還能取暖。不過燒煤球有個弊端,就是做飯還可以,然後晚上睡覺還要放到廚房去,害怕煤氣中毒。

回到話題,那麼很多農村都通上了天然氣,為啥很多農民還是喜歡用煤球?這個問題也好說,在農村長大,也知道農民的一些想法是什麼,說一千道一萬還是和錢有關,只要涉及到出錢的事情,農村人肯定要三思而行的吧,畢竟是從自己口袋往外出錢。前幾天還聽老鄉議論說有點劃不著,也就是不合算的意思。

歸納了一下農民不願意使用天然氣的原因,總的來說有以下幾點原因。一是天然氣的初裝費太貴了,要3800元,一般的農戶還真出不起,要是不要初裝費就好了。我聽農民議論說,我家裝的瓶裝煤氣,一罐氣能用三個月,平時都是燒電燒柴火,初裝費那麼高,能罐裝好多年煤氣呢,不划算。不過從長遠考慮,還是很合算的,但是農村安裝的天然氣,又能堅持多少年的呢。



二是不方便,不安全。天然氣安在屋裡只能在廚房做飯用,其他你像燒水洗澡的也很麻煩,很多農村家庭都有太陽能或者電熱水器,如果作為只做飯用也不划算。再個現在農村留守在家的都是老弱婦孺,總覺得管道天然氣不安全,再說老人們也不會擺弄這玩意兒。萬一有個漏氣爆炸什麼的,很危險。很多農村安裝的天然氣管道,都是明管,懸掛在牆外面,和城裡的不一樣。

三是習慣難改,又真消費不起。農村人生火做飯,已經很多年了,真要想把這種燒柴火燒煤球爐子的習慣改過來,也真需要一個過程。再個來說,天然氣相比柴火煤球和燒電來說,還真不便宜,對於節省慣了的老農民,開始還真消費不起。就說冬天用天然氣取暖吧,一天要用20立方,一個月就是600立方,按最低2塊錢一立方,還要給1200元。再加上初裝費,開支實在超過一般農民家庭的承受能力。

總之慢慢來吧,看看圖片上的農村安裝的天然氣管道,總有一種很粗糙的感覺,讓人心裡很不踏實。


農村老俗話


現在在有一些農村地區,已經安裝了天然氣,相比煤球來說,要更加乾淨衛生,但是為何還是有很多的村民喜歡用傳統的煤球來生火做飯呢?這裡面有幾個方面的因素考慮。

第一,天然氣的費用比較高,燒煤球更划算。雖然我們說天然氣比較乾淨衛生方便,確實能夠給農民的生活帶來一些便利,讓生活質量更高,更加舒適。但是天然氣的費用相對比煤球要高一些,雖然一天兩天不會差距太大,但是長年累月的算下來,也是一筆不小的費用開支。大部分農村地區相對來說比較貧困,農民本身也比較節省,既沒啥錢也捨不得花錢。所以他們仍然選擇燒經濟便宜的煤球。

第二,農民長期養成的生活習慣改變需要一個過程。習慣這個東西很可怕,一旦養成了,要想改變,其實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而農村地區很多農民,尤其是上了年紀的農民,他們一輩子都使用煤球來生火做飯,突然讓他們改用天然氣會讓他們心裡難以接受,不願意去改變生活習慣。所以需要給他們一段時間讓他們去適應,慢慢的來轉變思想觀念,慢慢的來適應。

第三,天然氣的初裝費比較貴。雖然現在國家對於農村地區安裝天然氣有一定的補貼,但畢竟農村的路途遙遠,管道鋪設成本較高,因此燃氣公司需要收取一定的初裝費。按照目前的物價部門的核定的標準來看,初裝費的費用是4500元每戶。國家另外補貼1000元的安裝費用,所以農民最少還要支付3500元。這對於比較貧窮的農民來說是一個不小的負擔。

以上就是雖然天然氣更方便更衛生,但是很多農民還是不願意燒天然氣,而是用傳統的煤球來生活做飯的幾個原因。這是我個人的一點見解,如果你有什麼更好的意見和建議,歡迎在下面留言,說一說您的觀點。


止茶


人類與動物的區別之一就是會使用火,從鑽木取火到,向太陽取火,以石敲火,用各種易燃材料,包括火柴,火鏡、火石、火絨等等,到了現代,生火的方式和材料就更多了。

朋友們在閱讀前,請點擊我名字下方的藍色字體“關注”我,贊同我觀點的朋友歡迎留言評論,以後我會繼續努力,向大家提供更多的三農知識。


從我小時候起到現在,我家裡用過柴火灶,煤氣爐,天然氣,液化氣等,不過,反觀農村,雖然很多人都通過了天然氣,不過,還有不少人喜歡使用煤球。縱觀原因,不外乎就是價格便宜和習慣。

費用:

天然氣的費用包括初裝費和日常使用費,我們這裡的初裝費為3200元,是2017年剛裝的管道天然氣。一家三口每月大概要40多的使用費,一天三頓有兩頓是在家裡燒。


我們再看下使用煤球的費用支出。購買一個煤氣爐只用五十元,我們這裡買一個煤球大約要1元錢左右,一天用三個左右,通風口小一點甚至一天只用2個煤球就夠了。

雖然農村通上了天然氣,但是初裝費還是一筆不小的支出,這初裝費的費用如果用煤氣或買煤球,可以使用四五年以上了。


習慣:

現在在農村主要是老年人為主了,老年人的思想和生活習慣都很難改變。他們認為使用天然氣會不安全,尤其是怕天然氣會洩露,對生命安全造成影響。並且已習慣使用煤球了,再改為其它的生火方式,一下子還真是難適應。



隨著科技的發展,各種生火方法勢必會層出不窮,也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便利。使用煤球和天然氣其實就是新與舊的競爭,人們的生活習慣也會慢慢改變,但也不會單一的存在,各種形式存在都有存在理由,也有存在的優點。我們只要合理使用,對待就可以了。


三農的心聲


錢錢錢命相連!拋開價格談氣暖就是耍流氓!農民有多少穩定收入?基本上就是低保和一個月百十塊的養老金,拿啥燒氣暖?


用戶4046357747176


天然氣是高價商品,用它是高消費,農村人收入低,大都用不起呀。如果非要逼農民用天然氣,應該對農民免費供應,農民伯伯們肯定不會反對。


baiLING——


價錢低啥,農村人都不是百萬富翁,靠打工和糧食收的錢,當然節約點花啥。煤球當然價格低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