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調銅管越長效率越低嗎,有什麼原理?

科技九一哥


設計師小墨,專注分享裝修經驗,有任何裝修疑問都可以私信我哦!

空調銅管不是越長越好,對於這我就吃了大虧!前幾天我開空調時發現家裡用了好幾年的空調罷工了,於是我想趁著現在天氣還不是很熱的時候趕緊買臺新的裝上。結果剛裝完後我又發現了問題,我家這空調銅管也太長了吧,將近有8m,這樣不會影響空調製冷嗎?結果師傅大手一揮說,沒事,只要加了足夠的冷媒就沒問題!

雖然師傅說沒事,但我還是不太放心,又去諮詢了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師傅,可是得到的答案完全不同,老師傅告訴我,空調銅管過長,不但會影響空調的工作效率,而且還很費機器,會減少空調使用壽命的。

其實這跟我們日常生活中用吸管喝水是一樣的道理,用10cm長的吸管喝水和用1m長的吸管喝水區別還是挺大的,你們可以自行體驗一下~

空調銅管主要是連接室內機和室外機的,裡面流動的就是冷媒(氟利昂),如果銅管管路太長的話,冷媒流動的速度就會越來越慢,導致空調壓縮機內的冷媒沒辦法充分氣化,依然會存在液體冷媒,這樣一來無疑就會增加壓縮機的負荷,光電費都頭疼。

另外如果銅管過長的話,空調在製冷的時候可能就會造成壓縮機吸氣過熱度增大,製冷效果越來越差,反觀在空調製熱的時候也會造成制熱量損失,所以不管是哪一種情況都是會降低空調的工作效率。

那麼安裝師傅口中的只要加入和足夠的冷媒就可以的說法可靠嗎?

自然是不可靠的,空調的冷媒並不是越多越好,因為不同空調的壓縮機大小也不同,而空調的蒸發器和冷凝器的換熱則是已定的,如果冷媒過量可能會導致空調的製冷量變小,到時候很容易出現壓縮機過載保護,甚至是燒燬,還是比較危險的。

那麼空調銅管加長多少不會有影響呢?

通常掛機空調最多隻能加長6m,而櫃機空調同樣也不能超過8m,另外每加長1m,空調就需要補充相應的冷媒。

如果空調銅管太長可以剪短嗎?

可以,但必須要將冷媒收回,且要重新焊接,有點小麻煩!

所以說我家之前的安裝師傅可把我坑慘了,要不是我多留了個心眼,後期使用指不定會出什麼問題,簡單來說,空調銅管並不是越長越好,冷媒也不是越多越好,要是這兩者結合在一起可以說是雪上加霜,裝也白裝!


合肥飛墨設計師


對於我們大多數外行人,可能不太懂,只知道銅管是連接著空調室內機和室外機的一個部件,其實它也是輸送氟利昂的一個重要管路。

如果說銅管管路太長,氟利昂的流動速度就會變得很慢,打個比方,我們把喝水的吸管加長到1m~2m會是什麼結果?必然是吸起來費力,弄得你頭暈腦脹的,也不見的能喝到多少水。

空調銅管太長同理。一般空調的運行是這樣的,室內蒸發器蒸發氣化後的低溫低壓氣體,進入壓縮機,經其壓縮後的高溫高壓氣體,達到一定的壓力差之後,進入循環,如下圖所示,銅管太長,從而壓縮效率降低,製冷效果不僅將大打折扣,還會影響壓縮機的使用壽命。

照這說法,要是家裡室內機和室外機離的有點遠,銅管不夠用,還不可以加長嘍?

那倒不是~加是可以加的,但是加長8~15m那就有點過分了。通常掛機空調最多隻能加長6m,而櫃式空調不超過8m,並且每加長1m要追加相應的氟利昂量,不同的空調型號以及管路需要的製冷劑多少是不一樣的,這個要注意了。

這個是R22定頻空調氟利昂參考標準:

(R22是氟利昂家族種類之一)

這個是R410A變頻空調氟利昂參考標準:

另外,如果你家空調外機和室內安裝的距離近,本身銅管太長的話,可以剪短,但是也要將相應的氟利昂收回。

最後“空調銅管越長越好嗎?”不用我回答了吧!空調銅管長度是有限制的,太長的話,不但會影響空調的工作效率,而且還會減少空調的使用壽命,再加上安裝不規範,保證沒幾年就會壞。


合肥深零設計師


首先我們來大概瞭解一下銅管的作用:室內機和室外機的連接銅管有粗細兩根,一根是高壓管,一根是低壓管,裡面流通的是製冷劑(氟利昂或者更加環保的R410等)根據製冷和制熱的模式製冷劑的流向不同。銅管越長,需要的製冷劑越大,當時空調出廠時按標準配備的是3米長度的量,如果銅管過長,可能造成壓力不夠,影響製冷效果。另外就算通過加氟滿足正常壓力,銅管過長,在輸送製冷劑的時候會損失熱量,大概理解一下就是在壓縮機的時候是8攝氏度的製冷劑,通過長管輸送到室內機交換器可能上升到10攝氏度了,影響製冷效果!


王羅浩


空調銅管越長效率越低嗎,有什麼原理?

答:空調管太長後會影響空調運行的效率,在製冷的時候膨脹閥後端的銅管過長會造成液態製冷劑在銅管中蒸發結露,蒸發器後面到壓縮機吸氣口的銅管過長會造成壓縮機的吸氣過熱度增大,壓縮機的運行效率會下降。

在制熱的時候同樣會造成運行效率下降的問題,制熱的時候壓縮機出口到冷凝器的銅管越長,冷媒在銅管中就開始冷凝,造成空調製熱量損失,空調的效率也就下降了。

這樣盲目的充注冷媒是不可行的,因為壓縮機大小固定的、製冷膨脹閥和制熱膨脹閥的額定流量是不變的,充注冷媒過量會造成壓縮機吸氣帶液量過大造成壓縮機損壞,需要根據實際運行的參數來補充冷媒。

冷媒在銅管中流動同樣會有管阻,銅管越長管阻越大,壓縮機除了制熱或製冷出力以外還需要客服這部分的管阻,氟系統的多聯機無法完成超大項目的製冷採暖需求,原因就是因為銅管不能太長,而水系統的空調則可以用水作為載冷劑將冷量或熱量送到很遠的地方,甚至可以給集中採暖的能源站使用。


鳳棲夕陽


空調銅管過長,不但會影響空調的工作效率,而且會減少空調的使用壽命。說白了,這麼幹太費機器,再加上安裝不規範,等於是雪上加霜了。

為什麼會這樣,先了解一下空調的工作原理(如下圖):

首先,低壓的氣態製冷劑被吸入壓縮機,被壓縮成高溫高壓的氣體;而後,氣態製冷劑流到室外的冷凝器,在向室外散熱過程中,逐漸冷凝成高壓液體;接著,通過節流裝置降壓(同時也降溫)又變成低溫低壓的氣液混合物。此時,氣液混合的製冷劑就可以發揮空調製冷的“威力”了:它進入室內的蒸發器,通過吸收室內空氣中的熱量而不斷汽化,這樣,房間的溫度降低了,它也又變成了低壓氣體,重新進入了壓縮機。如此循環往復,空調就可以連續不斷的運轉工作了。

家用空調器一般都是採用機械壓縮式的製冷裝置,其基本的元件共有四件:壓縮機、蒸發器、冷凝器和節流裝置,又稱“製冷四大件”,和冰箱、冰櫃一樣,只是比他們多了一個用於製冷制熱轉換的“四通換向閥”;四者是相通的,其中充灌著製冷劑(又稱氟利昂)。壓縮機象一顆奔騰的心臟使得製冷劑如血液一樣在空調器中連續不斷的流動,實現對房間溫度進行調節。

製冷劑通常以幾種形態存在:液態、氣態和氣液混合物。在這幾種狀態互相轉化中,會造成熱量的吸收和散發,從而引起外界環境溫度的變化。在從氣態向液態轉化的過程,稱為液化,會放出熱量;反之,從液態向氣態轉化的過程,叫做汽化(包括蒸發和沸騰)要從外界吸收熱量。

大概瞭解一下就成,不一定非要弄明白,總不能我買一臺空調就一定要知道它是怎麼工作的吧,吃個雞蛋還要研究一下母雞?

言歸正傳。銅管太長到底有什麼危害?

再看下圖:

箭頭指向的紅框內銅管 ,就是內外機的氟利昂冷媒管路;重點就在從室內機到壓縮機之間的這段管路,當然這也是有可能要加長的管路。

正常情況下,進入壓縮機的是經室內蒸發器蒸發氣化後的低溫低壓氣體,再經過壓縮機壓縮後成為高溫高壓氣體,達到一定的壓力差,進入循環。如果銅管管路太長,超過要求的限度,就會增加壓縮機的負荷,就像血液太粘太稠,心臟泵不動了;壓縮效率就會降低,氟利昂的流動就會變慢,氟利昂在蒸發器內就不能充分氣化,從而導致進入壓縮機內的氟利昂不是純粹的氣體,裡面含有液體狀態的氟利昂,壓縮機在進行壓縮的時候就會產生“液擊”現象,說白了總讓壓縮機嗆著;空調系統內的壓縮比發生紊亂,壓縮機倍受折磨;我本來喝的是氣兒,你卻要給我灌水。

打個比方:我們把喝牛奶的吸管加長到一米、兩米會是什麼結果,是不是要把腮幫子嘬腫了,弄得頭暈腦脹,然後再出一身虛汗?而且不是一次,而是持續不斷!

如果安裝不規範,比如室外機高出室內機所要求的高度時不做回油彎,那無異於雪上加霜,空調就處於惡劣的運行工況中。

如果室外機超出所要求的高度,就要加裝回油彎;因為所有機械在工作運轉當中,必須有潤滑油進行潤滑,不然就幹轉燒爆了。空調也不例外;空調裡面的潤滑油是供壓縮機用的,它隨著氟利昂一起被壓縮機壓縮後在內外機之中循環,如果室外機過高,會造成一部分潤滑油回不到室外機裡面(潤滑油比氟利昂的比重大很多),壓縮機處於超高溫超高壓的高負荷工作狀態,久而久之,其效率和壽命都會大大降低。

上面是製作回油彎的示意圖


又到最後總結時間了,這次總結的有點多,但我認為還是比較重要的,附加下面,供大夥們參考。

先看下面圖表(家用空調配管加長限度):

轉自:(中國家電維修協會頒佈 自2006年5月1日起實施)【房間空氣調節器安裝質量檢驗規範(試行)】<strong>

【GB17790-1999國家標準房間空氣調節器安裝規範】與【GB 50738-2011 通風與空調工程施工規範】中都沒有詳細說明。

加長管路後補充氟利昂的參考標準:

這個是定頻R22氟利昂追加量:

這個是變頻空調R410A氟利昂的追加量:

各機型抽真空參考(僅限於定頻空調R22系統);變頻空調是抽真空的。

下面是家用空調安裝配電參考:



最後,祝頭友們家庭幸福,生活愉快!


上國漁民


關於這個問題我來打個比方來回答會比較好理解:

比如你家房子很大,還有一個很大的院子,那麼你會發現一個現象你在廚房用自來水時,水龍頭一開,感覺水壓很大;但是你在院子準備澆花時發現水壓明顯沒有廚房來的大。為什麼呢?就是管損。水流在管道內部流動時與管道內壁摩擦,損耗了動能。造成壓力下降,當然水流速度也是下降的。

回到上面的問題,同樣道理,冷媒氣體壓縮後變為液體冷媒,靠壓縮機輸出壓力輸送到內機鰭片管中,與空氣熱交換後,冷媒吸熱變為熱的冷媒氣體,在外機除熱變為低溫氣體,經壓縮機壓縮為液體,如此循環。

但是管子長了,因為壓損,管內冷媒流動慢了,意味著效率變低了。原本1小時可以循環60次,現在只能循環50次。也就意味著降低了製冷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