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有世界最长活态柴烧龙窑,这里有流传千年的原始手艺,好惊艳


上古时期,女娲因为大地冷清而感到孤寂,灵机一动,用泥土仿照自己制作了“人”,进而创造了人类社会。人,依靠独有的智慧和生活经验,用土与火制作出陶瓷这种生活器皿,也制作出美。

在中国,陶瓷的产生距今已有三千年历史,经历了由陶到瓷,再陶、瓷齐驱的发展历程。人与瓷器共同作为来自泥土的奇迹和杰作,给世界带来了无限生机与趣味。

生产陶瓷的地方,人们称为“窑”,龙窑便是这其中的一种。龙窑出现于商代,是我国传统陶瓷窑炉之一,窑炉依山势倾斜砌筑,因形状似龙似蛇而得名,分窑头、窑床、窑尾三部分。窑头设有单独的火膛,其余燃烧室均在窑床的通道内,投柴口设在两侧窑墙上的拱脚处,对称排列。千百年来,龙窑一直延续着原始工艺,传递着人类的生活智慧和审美情趣。


港口镇位于安徽省宁国市北陲,南距市区18公里,境内有保存完好的活态龙窑八条,被誉为“千年龙窑、世界唯一”。2012年,在港口镇灰山村发掘土墩墓群时,曾挖掘出7处原始龙窑,距今约有5000年,属良渚文化的产物。由此可见,港口镇是我国早期烧造陶器的重点产区之一。

“宁邑北株木店,同产紫泥,可制缸、罐、坛、瓦等瓷器,行销内河各埠。”《宁国县志》如是记载。宁国有优质的陶土资源,不仅储量大,色彩也丰富,包括“富贵土”之称的紫砂土。

龙窑建在山坡上,烟囱则建在顶上面,远远看去,极象龙头高翘望着苍天,“龙尾”则低伏紧贴地面。

原始龙窑短小,当时生产的产品均为小件,每窑室大约装烧量为5000件。现代龙窑长、宽、大,烧制的产品是缸、坛、闷、花盆、花瓶等大件类,每窑装烧量大约在5000件陶瓷制品。

作坊里,泥土与水糅合,因为水的融入,泥土黏合紧密不松软,拥有了不同的形状和姿态,也拥有了水的灵性和温柔。

揉泥搓条盘筑成型法是我国最古老的纯手工捏制成型法,这种技艺在宁国已传承5000年,属良渚制陶文化的遗存。如今,最大的制品有装2吨水的大缸、装1吨酒的大酒缸,令人称奇。这些大件制品加上古法贴龙刻花,再用光彩夺目的颜色釉做装饰,被欧美国家客商称为东方的红陶、神陶。

从窑里挖出的泥土干燥而金黄,带着“火”的颜色。陶瓷来自泥土,似乎为了赶赴一场前世的约定,完成一次生命的燃烧。有了火的锤炼,泥土有了筋骨,修炼出各种美丽的模样。

龙窑一直匍匐蜿蜒到远处,在蓝天下散发着神秘的色彩。这个对于城市人十分陌生的手工艺,在安徽宁国这座小镇里默默燃烧了千余年,陶制出无数实用、精巧又美丽的制品。

施釉晾干后的半成品由人们运送到装窑口,窑匠师傅对半成品进行合理搭配。不同的产品所需要的温度不一样,搭配得好,不仅产品装得多而且烧制出来的产品质量也会高。到底怎么搭配,就只有经验丰富的看火匠人知道了,而这种经验的获得,没有任何捷径,全凭日积月累,就仿佛一件陶制品的出炉,必然要经过一番火热的历练。人生也不外如是。(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 落榜进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