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的大年夜,老照片再現八十年前,人們過除夕的風俗


除夕,農曆十二月的最後一天,這一天是家家戶戶團聚,吃年夜飯的日子。這一天,從古至今,對於每一箇中國人都是意義非常。圖為1940年,人們趁著年前買春聯,家家戶戶年前在自己家門前貼春聯的習俗,源於宋朝並在明朝的時候盛行。

除夕,俗稱大年夜、大年三十。人們在這一天辭舊迎新,這張1940年的圖片,拍攝於北京,按照老北京的習俗,人們要在辰時—巳時這段時間裡,貼春聯,掛福字。

拍攝於八十年前正在祭灶的情景。祭灶,源於商周時期。北方祭灶是在臘月二十三,南方則是臘月二十四。

圖為1940年北京,某戶人家的五堂供品。老北京習俗,大年三十這一天要供祖先,講究的人家會準備九堂大供,一般的人家也會準備五堂供品。

圖為1940年的北京,老北京的習俗是子時的時候要吃餃子,放鞭炮。這幅照片生動再現了一家人其熱融融的場景。

圖為1939年的北京,正在擀皮包餃子的場景。老北京在大年初一早上要吃“五更餃子”,因為老北京講究的大年初一不動刀、不吃葷腥,所以餃子是在年三十晚上包好的,餡一定是純素的。

圖為1940年的一桌年夜飯,吃年夜飯,一家人團團圓圓共享天倫,是中國每一戶家庭一年裡最重要的日子。

圖為1939年的北京四合院,人們在零點這一刻,放煙花爆竹,慶祝新年,正所謂爆竹聲聲迎新年。

圖為八十年前的上海,長輩給小輩發紅包,依然是如今孩子們最盼望的日子。給孩子發紅包,這個習俗最早源於宋朝。

圖為八十年前的北京,人們正在守歲的場景。春節的習俗是吃過年夜飯後,就要除夕守歲,這個風俗最早源於魏晉時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