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匿於高樓大廈下的百年寺廟,一座尼姑庵,浮華都市裡的一方淨土

隱匿於高樓大廈下的百年寺廟,一座尼姑庵,浮華都市裡的一方淨土

寺廟大多隱於深山之中,但也有身處鬧市的,這裡要介紹的便是地處重慶市中心的一座寺廟,它雖沒有羅漢寺出名,卻也有它的魅力。

隱匿於高樓大廈下的百年寺廟,一座尼姑庵,浮華都市裡的一方淨土

能仁寺位於渝中區中華路92號,是重慶市規模比較大的尼眾寺廟,屬於佛教臨濟宗派,原名為"三教堂",古時候是海雲寺,始建於明代,民國重建,距今有三百多年的歷史。《巴縣誌》記載:“清康熙四十六年改八坊為二十九坊,三教堂屬楊柳坊管轄”,如今能仁寺大三門橫額上還有“嘉慶已二十四年仲夏慧齡立”的字樣。1926年,寺廟住持能量大師將寺廟開放,允許雲遊來到此地的出家人在此掛單,也允許其他出家人在此落戶,三教堂也此得名“能仁寺”,這個名字一直延用至今。

隱匿於高樓大廈下的百年寺廟,一座尼姑庵,浮華都市裡的一方淨土

在解放前,能仁寺常住的尼眾有10多人,信教徒眾較多,常年都香火不斷。在20世紀六十年代初至70年代,文革十年導致宗教活動停止,殿堂也被佔用,尼眾都去做工了,寺廟被毀。文革浩劫後政府出面將寺廟歸還,並撥款9萬元,之後能仁寺自酬資金18萬元,將幾大殿堂修葺一新,1983年開始恢復開放。1985年該地居士達450人,平時有100~400名信教群眾參加活動。

隱匿於高樓大廈下的百年寺廟,一座尼姑庵,浮華都市裡的一方淨土

能仁寺有四重殿宇,分別是是書馱殿、觀音殿、祖堂、禪堂。文革時倖存下來一尊玉佛,現供奉於觀音殿內,此殿香火非常旺盛,常年不斷。另外還有三個青磁香爐,是民國二十年“三教堂”專門製作的,香爐上燒有“三教堂”及製作年代,文革期間被“吳抄手”餐館買去裝飯菜,後因宗教政策落實,幾經周折才找回來。相傳用這香爐盛裝飯菜,十天半個月也不會壞,很多人對此很感興趣。

隱匿於高樓大廈下的百年寺廟,一座尼姑庵,浮華都市裡的一方淨土

能仁寺的山門坐北朝南偏東20度,有歇山式屋頂,寬3.85米,厚0.45米,高約7米,是仿木磚石結構。進入山門左邊第一重佛殿便是觀音殿,供奉著觀音菩薩,觀音殿左邊的小偏殿則供奉的是彌勒菩薩。觀音殿後面第二重佛殿就是大雄寶殿了,供奉的是釋迦牟尼佛和普賢文殊菩薩。能仁寺身處鬧市,從大雄寶殿前院的天井往上看,可以看見兩邊的高樓大廈。而從能仁寺出去,便會發現周圍是各種各樣的店鋪。

隱匿於高樓大廈下的百年寺廟,一座尼姑庵,浮華都市裡的一方淨土

能仁寺的齋飯也是很有名的,“糖醋魚“、“紅燒肉”、“燒白”、“白斬雞”、“夾沙肉”“糖醋魚”、“麻辣雞塊”等都是值得品嚐的美食,就如我們心中所想,佛寺不可能有肉,所以這些菜並不是動物做成的葷菜,而是用瓜果和豆腐等做成的,達到了以假亂真的境界。能仁寺最有名的還是他們的豆腐,特別是豆花,嫩且綿實,令食客絡繹不絕。

隱匿於高樓大廈下的百年寺廟,一座尼姑庵,浮華都市裡的一方淨土

關於豆腐還有個故事,“相傳上世紀的能仁寺,住持叫做性空法師的來,性空法師俗姓孫,她父親當年在重慶很有威望,她家是重慶城排前的名門望族。性空法師出生於1903年,取名叫孫卓君。她從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從小學到中學一直成績都很優秀。由於心地善良,同情勞苦的百姓,便在樹坤女中畢業以後,就不再上學,而是潛心研究佛學,後來便皈依佛門,取法名性空。性空皈依佛門以後,首先是到了峨眉山洗象池受戒,拜了一位得道高僧為師。

多年以後,性空離開峨眉山回到了重慶。當時南岸大佛寺有一家佛學院,她便進入該佛學院深造。後來又去南京、上海遊歷,一邊掛單一邊參學佛學理論。在這期間,她還去了杭州的一座尼庵參禪修行。五十年代初,性空法師回到了重慶並來到能仁寺。,當時寺廟破舊,她便一邊領導寺裡僧尼生產自救,整理寺院環境,一邊參禪修行。當時寺院有一口水井,水質很好,再加上能仁寺歷來就有做豆腐的技術,她就帶領大家做豆花、豆腐出售,讓使僧尼的生活有了保障,這樣一直持續了三十多年,相傳性空法師活了一百歲才圓寂,給後來的能仁寺留下了非常寶貴的精神財富。”

隱匿於高樓大廈下的百年寺廟,一座尼姑庵,浮華都市裡的一方淨土

能仁寺雖處鬧市,卻是一個清淨的地方,是浮華都市裡的一方淨土,雖不夠大,卻也有它獨特的魅力,如果心裡煩躁,不妨暫時遠離喧囂的城市,來能仁寺感受一下那清淨的氛圍,讓心靈得到昇華,還可以看一看盛裝飯菜十天半個月也不會壞的香爐,品嚐這裡美味的齋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