佈設胡貝口袋陣,為何朱可夫失誤,曼施坦因解職,胡貝留名青史

佈設胡貝口袋陣,為何朱可夫失誤,曼施坦因解職,胡貝留名青史

在二戰蘇德戰爭中,包圍戰與反包圍戰屢屢上演精彩華章,有些戰役甚至成為世界軍事史上不可多得的經典之作。發生於1944年3月份蘇德戰場上的卡緬涅茨-波多利斯基包圍戰鬥,至今仍被軍事家們折服。這場戰役不僅在於雙方指揮員的鬥智鬥勇,還在於德軍第1裝甲集團軍的指揮官胡貝的戰術素養得到充分發揮,20萬德軍以少勝多,從百萬圍困蘇軍中成功突圍,製造了二戰歷史上少有的突圍戰例。由於此戰,號稱常勝將軍的朱可夫馬失前蹄,德軍參謀智囊曼施坦因遭到解職,唯有胡貝得到德國元首讚賞,授予鑽石騎士勳章並晉升一級上將。

科爾松戰役以後,蘇軍企圖繼續擴大戰果,力爭將德軍南方集團軍群曼施坦因裝甲主力消滅乾淨,德軍三個裝甲集群進入朱可夫預設口袋包圍圈

1944年3月份,朱可夫率領的烏克蘭第一方面軍和科涅夫率領的烏克蘭第二方面軍成為蘇軍在西南戰線上的強大主力,為了趁德軍在科爾松戰役失利裝甲主力重新集結未穩之機,對德軍南方集團軍群給予再次重創,朱可夫和科涅夫對德軍第4裝甲集團軍群分割包圍,致使德第13軍、第59軍向西撤退並向德軍第1裝甲集團軍靠攏。

佈設胡貝口袋陣,為何朱可夫失誤,曼施坦因解職,胡貝留名青史

僅20天時間,朱可夫的第一方面軍主力在追擊德軍第4裝甲集團軍的同時,對胡貝的第1裝甲集團軍也形成側擊態勢。期間,科涅夫的第二方面軍主力也將德軍第1裝甲集團軍與其它德軍切斷聯繫,至此,蘇軍已將胡貝的德軍第1裝甲集團軍團團包圍,形成了一個卡緬涅茨-波多利斯基口袋陣,為方便稱呼,人們習慣於稱之為胡貝口袋陣。

胡貝裝甲集團的被困,一來由於德軍過於自信,認為蘇軍不會那麼快形成包圍圈。二來德軍對蘇軍裝甲打擊力量的迅猛發展缺乏足夠認識。從斯大林格勒戰役以後,德軍仍然認為德軍的裝甲力量還是處於優勢地位,在歷次戰鬥中都把裝甲力量作為戰鬥中堅來部署。殊不知為了這次包圍戰鬥,朱可夫動用了5個裝甲集團軍集中優勢兵力佈下口袋戰術。

但胡貝畢竟是久經沙場的老將,在西西里戰場就曾成功突圍,加上他的上司曼施坦因也對德軍被圍抱有充分突圍信心,倆人決定趁蘇軍包圍圈立足未穩之機撤退突圍,不幸的是,他們的請求遭到德國元首的嚴令拒絕。

佈設胡貝口袋陣,為何朱可夫失誤,曼施坦因解職,胡貝留名青史

越來越緊的包圍圈,越下越大的暴風雪,對於其它將領來說這是天災人禍,可對胡貝來說,這卻是德軍突圍的天賜良機

在蘇德戰場上,因為氣候因素德軍喪失了諸多戰役主動權,有些戰役德軍將失敗歸罪於氣候的影響。但在這次突圍戰鬥中,胡貝卻表現出了良好的軍人素養和對戰場環境的把控素質。在要求撤退未批和蘇軍包圍圈越來越緊的情況下,胡貝並未驚慌,相反,他認真研判了戰場敵我態勢,決定將主力分成幾個集團向南突圍。

但胡貝的決心遭到曼施坦因的反對,命令他重新部署兵力向西突圍。在這種情況下,胡貝將錯就錯,明面上命令士兵做好向南突圍的準備,實際上專門下發通知,要求所有將士做好向西突圍的準備,並將部隊分成三個突圍集團,分成前鋒、中軍和後衛三個突擊群。

與其它裝甲集群突圍不同,胡貝的這次突圍完全出乎朱可夫的意料之外,他命令所有裝甲部隊丟棄重型裝備和缺乏燃料的坦克,改用步行或輕型運輸工具,儘量減少油料的損耗,同時要求部隊把向西突圍和向南做突圍欺騙傳達到每一個士兵,這樣的好處在於每名士兵都明白所處的惡劣環境和即將需要做什麼,這種有向心力和凝聚力的決定無異乎下了一道命令,所有人都在向著突圍的目標前進。

佈設胡貝口袋陣,為何朱可夫失誤,曼施坦因解職,胡貝留名青史

3月27日,在暴風雪的掩護下,胡貝下達了向西突圍的命令,雖然期間氣候又有轉暖,泥濘伴隨冰凍輪流轉換,但德軍一直在向西突進,直到朱可夫發現德軍並沒向南突圍而向西突擊時,蘇軍重新調整部署也需要一定的時間,到4月6日,德軍突圍出去的前鋒已經與接應的德軍部隊接上了頭,至此,朱可夫精心部署的胡貝口袋陣宣告失利。

20萬德軍成功突圍,不僅是戰爭奇蹟,也是胡貝軍事生涯的巔峰,此役,曼施坦因被解職,朱可夫判斷失誤馬失前蹄

1944年4月20日,對於胡貝來說,這是他人生最輝煌的時刻。在德國元首的生日宴會上,他親自被元首授予鑽石騎士勳章並獲得晉升上將榮譽。不幸的是,當夜胡貝執意要乘坐一輛駕駛員並不熟練的飛機飛往柏林,途中遇難。為了激勵前方將士,德國元首居然於葬禮當天冒著座機被蘇軍擊落的風險來到柏林,親自為胡貝主持葬禮。

佈設胡貝口袋陣,為何朱可夫失誤,曼施坦因解職,胡貝留名青史

從3月初被圍,到3月27日突圍,再到4月6日成功脫險,胡貝表現了一個軍事家的臨場決斷作風。由於他的出色表現,在3月30日那天,元首解除了曼施坦因的南方集團軍司令職務,據稱,元首曾討論過由胡貝接任這一職務的可能性。不然,元首也不會親自出席胡貝的葬禮,也不會宣稱胡貝是他最喜愛的三名大將之一。

當然,胡貝率領20萬裝甲精銳能成功衝出包圍圈,有幾個主要因素值得總結。首先,人才是決定因素,只要手中有兵,戰場形勢隨時都可發生逆轉,尤其是德軍在戰爭後期嚴重兵力不足,這20萬裝甲精兵為德軍保留了戰鬥生力軍。

其次,歷史上大凡以少勝多成功的戰例,大都以聲東擊西戰術為載體,胡貝採取打南而擊西的戰術,無疑讓朱可夫上當受了騙。

佈設胡貝口袋陣,為何朱可夫失誤,曼施坦因解職,胡貝留名青史

第三,善於變不利為有利因素,置之死地而後生。胡貝採取暴風雪中突圍,相同的條件,蘇軍也遭遇同樣的氣候影響,所不同的是,德軍徒步急行軍,蘇軍卻礙於風雪的阻擋,一些裝備車輛卻變成了負擔,相比之下,這種利用自然條件的逆向思維是胡貝走向成功的重要因素。

更多資訊請關注島主說事,喜歡本文的讀者請點贊、收藏和分享一下吧!

精彩推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