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羊皮襖

1989年12月26日,是我第三次走進藏北無人區。與前兩次獨闖無人區相比,此次是我最愜意、條件最好的一次旅行。

這次去西部無人區,是因那曲地區基層政權建設工作現場會將在文部辦事處召開,我有單位的車坐,不用為天下第一號難題——沒有交通工具而發愁。

從那曲到文部的740多公里路程,我們的車隊走了兩天,途中夜宿班戈縣。一路上,每到一所鄉政府,“訪問團”成員都要轉一轉,看一看。乘停車空檔,我都要儘可能地選擇高角度多捕捉些冰雪世界的精彩世界。

隆冬的大草原,滴水成冰,狂風勁吼,奇冷無比。我每次爬屋頂、站牆頭拍攝,總是縮著脖子,每次舉起脖子上的相機,拍不了兩張照片,就要將凍麻的雙手揣進老羊皮大衣袖筒裡暖和暖和。

心中的羊皮袄

這是參加那曲地區基層政權建設工作現場會的那曲縣縣長嘎瑪,在與文部辦事處幹部交流。(唐召明1989年12月30日攝)

我們隊伍中,有位英姿颯爽的藏族女幹部。她身著五彩藏袍、腰繫子彈帶、佩戴六四式手槍、手拿照相機,是時任那曲縣縣長、後任西藏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直至去年退休的嘎瑪。她見我凍得不行,就向我的領導、新華社西藏分社朗傑建議說:“你們應該給唐記者做件羊羔皮襖,要不他拍攝太冷了!”出發前,我只是久仰這位聞名藏北高原的“巾幗英雄”,並不相識。今天,她關心一個素不相識的記者,併為之說情,著實讓我感動。

事後,從沒有寫過詩的我,寫了首小詩抒發感情,“藏北稱嘎瑪,高原女強人。西部偶得遇,方見英雄色!”

幾年後我調到北京,青海藏族女記者華為列有次在京告訴我,她去玉樹採訪,遇到一起開會的嘎瑪,女縣長還誇我特能吃苦,讓人佩服的事情。嘎瑪當時是那曲地區11個縣(處)唯一的女縣長,原是班戈草原的牧羊女。她幹練、果敢、不怕吃苦,性格比男子還要堅強,被人們稱為“高原女強人”。

嘎瑪剛參加工作時,文化底子比較薄,但她以頑強的毅力刻苦自學,能力也迅速提高,34歲擔任那曲縣縣長,成為西藏史上少有的女縣長。

嘎瑪摯愛藏北牧民生活,從小喜歡騎馬,13歲時曾從馬背上掉下來,摔傷了右手腕,現在還留著傷,但她毫不在乎,每次下鄉也很少坐汽車而喜歡騎馬,並喜歡佩戴當時配發給許多幹部的手槍,雄赳赳氣昂昂,內心無比快樂。

1993年底,嘎瑪擔任那曲地區副專員不久,藏北西部發生罕見的雪災,她率隊剷雪開路,將救災物資及時送到災民手中。在一個多月的抗災救災中,她冒著嚴寒和大雪,挨家挨戶慰問受災群眾,組織抗災工作,使災民無一人死亡。

嘎瑪曾對我說,當一天副專員,就爭取為老百姓多辦幾件實事;不當副專員了,就回班戈草原放牧,過幾天清淨的日子。

1994年底,時任那曲副專員嘎瑪到北京協和醫院為治療腦癱的藏族孤兒瑪西送去手錶等生日禮物,我聽說後前去採訪報道,匆匆一見。當時,嘎瑪已是西藏最年輕的地專級女幹部。

心中的羊皮袄

時任西藏那曲地區行署副專員嘎瑪到北京協和醫院為治療腦癱疾病的藏族孤兒瑪西送去手錶等生日禮物。這是嘎瑪在與住院治療的瑪西交流。(1994年底攝)

嘎瑪以辦實事而聞名高原。1990年至1993年,她在擔任那曲縣縣長時,修通了4條縣鄉公路,架起7座公路大橋,興辦了5所鄉辦小學。

1995年,那曲衛生教育事業在她的努力下出現勃勃生機。那曲地區教育電視臺的開播,《那曲教育》的創刊,在藏北高原教育史上實現了歷史性跨越。

我為此採寫了“藏北草原的歷史性跨越——那曲地區尊師重教紀實”(新華社拉薩8月13日電)的文字報道,被全國多家報紙登載。

1998年,在嘎瑪擔任那曲常務副專員時,我到西藏拍攝國家的62項援建工程。到那曲一見面,她就送給我一面袋好吃的風乾肉,讓我帶著路上吃。

心中的羊皮袄

這是唐召明(右)在那曲比如縣採訪時,與西藏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嘎瑪(左)不期相遇後合影留念。(唐召明提供,2014年7月11日攝)

再後來,我從北京來藏北採訪,幾次與嘎瑪在雙湖縣、比如縣和那曲鎮不期而遇。她自讀了我送的《走遍藏北無人區》一書後,不再拒絕我的拍照,並笑著說:“說不定哪張照片還會出現在你的書裡!”很是親切。

嘎瑪身上濃縮著藏北人的性格。我所熟悉的藏北人,普遍豁達開朗、熱情豪放。他們不論對方地位和職位的高低,總是坦誠相見,不改本色。這就是遼闊大草原所陶冶的藏北性格。(中國西藏網 文、圖/唐召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