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州古城:川西北的军事重镇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北部的松潘县,曾经被称为“松州”。历史上,这里是著名的边陲重镇,扼岷岭,控江源,左邻河陇,右达康藏,被誉为“川西门户”。2019年11月21日下午,游览完黄龙景区之后,我和家人开车路过松潘县城——

松州古城:川西北的军事重镇

申威隆:90后“陕西文博一哥”

松州古城位于松潘县城南侧,自唐武德元年(618)起,开始在此地设置松州。两宋时期,继续沿用,元代为松、潘、叠、宕、威、茂等处宣慰司,明置松潘卫,清改松潘厅。如今,这里依然可以看到保存完好的明代城墙和城门。

松州古城:川西北的军事重镇

走进松州古城的北门,右边矗立着一尊李德裕的塑像,手握宝剑,昂首挺胸,目视前方。唐文宗时期,他开始担任剑南西川道节度使。唐太和三年(829),在松州等地筹边,绘制剑南西山的边防图,修建保障设施和柔远城,训练士卒,抵御吐蕃。

松州古城:川西北的军事重镇

这里不仅是历代兵家必争的边陲军事重镇,也是汉民族与少数民族茶马互市的商贸集散地,藏、羌、回、汉各民族在此地长期杂居,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北门内侧的茶马互市铜像,再现了当年繁荣的贸易景象,反映出浓郁的地方风情和民族文化。


松州古城:川西北的军事重镇

明洪武十二年(1379),在唐松州城的基础上,对城墙进行加砖扩建。明正统年间,佥御史寇琛主持,将西侧城墙从山脚修至山颠,形成位于山顶之上的爬山城,增筑西门,气势恢宏。抬头仰望,山顶之上,蜿蜒曲折的城墙好像一条巨龙。

松州古城:川西北的军事重镇

从北向南,漫步古城,经过修葺一新的北街、中街和南街,道路两侧都是千篇一律的各类商业店铺。在北街和中街交汇处是一座新建的鼓楼,中街和南街交汇处是一座漂亮的古松桥。

古松桥下是一条穿城而过的小河,不是自然形成,而是人工修建。战乱时期,敌人经常围攻,导致城内断水。明嘉庆年间,松潘总兵何卿主持增筑外城时,将古城东侧山脚下流淌的岷江,人工改道,导入城中。于是,岷江穿城而过,河道形成“Z”状,不仅解决了敌人断水的困扰,也给城内消防灭火带来方便。

松州古城:川西北的军事重镇

北街

松州古城:川西北的军事重镇

古松桥

松州古城:川西北的军事重镇

南街

行至南街的尽头,便是古城墙南门,也被称为“延薰门”。门洞由条石垒砌而成,宽6米,高9米,厚30米。在城门上,修建有高大的城楼,极具当地建筑风格。

南门外是雄伟的翁城,包砖已经不见,夯土裸露在外,尽显古朴沧桑。东侧开有一座券形的小门,成为进入城内的唯一通道,在门基的条石上可以看到奔马和云纹图案。

东侧小门的外壁两侧,有仿木结构砖雕,高浮雕的须弥座、莲花柱础、阑额、铺作、省替、镨柏枋、梁、椽子等构件清晰可辨。除此之外,门楣上雕刻的菱形窗格和云彩纹饰,两侧雀替下方镶嵌的“双鹿吃叶”图案浅浮雕,仔细欣赏,回味无穷。

松州古城:川西北的军事重镇

南门

松州古城:川西北的军事重镇

门基石

松州古城:川西北的军事重镇

仿木结构砖雕

这里城墙所用的青砖长50厘米,厚12厘米,重30公斤,由糯米和石灰加桐油熬成。城墙分为内城和外廓,高10米,宽30米,全长6200米。

古城原本有七道城门,内城五道,外城两道。其中,内城东门为“觐阳”、南门为“延薰”、西门为“威远”、北门为“镇羌”,西南山麓有“小西门”;外城门分别名为“埠清”和“临江”。

1992年,松州古城成为四川省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2001年6月25日,松潘古城墙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松州古城:川西北的军事重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