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匯市場“氣質”更成熟

國家外匯管理局近日發佈的2019年外匯收支數據顯示,2019年銀行結匯12.76萬億元,售匯13.15萬億元,結售匯逆差3843億元;銀行代客涉外收入24.98萬億元,對外付款24.81萬億元,涉外收付款順差1644億元。截至2019年末,外匯儲備餘額31079億美元,較當年初增加352億美元。

分析人士指出,在世界經濟增速放緩、不穩定不確定因素較多的背景下,中國實現了跨境資金流動總體穩定、外匯市場供求基本平衡,展現出更加成熟的氣質。這不僅得益於平穩有序的開放措施與制度建設,更是中國經濟穩中有進的堅韌表現。

外匯市場呈現四大特徵

據國家外匯管理局新聞發言人、總經濟師王春英介紹,2019年外匯市場形勢呈現出“穩定、平衡、理性、有序”四大特徵:

“穩定”主要表現為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上保持基本穩定。2019年境內和境外人民幣兌美元的交易價CNY和CNH,分別小幅貶值1.4%和1.3%,幅度非常小。同時期,美元指數上漲0.2%。EMCI新興市場貨幣指數下跌1.2%。從對比來看,人民幣匯率在全球非美貨幣中的走勢表現是總體穩定的。

“平衡”主要是指外匯市場供求呈現基本平衡。最新數據顯示,2019年銀行結售匯的月度逆差平均是47億美元,這個規模和2018年基本持平,處於基本平衡狀態。非銀行部門的跨境收支累計呈現小幅順差,外匯儲備餘額穩中有升。

“理性”體現為外匯市場主體的跨境投融資和結售匯行為更加理性。2019年1-11月,我國實際使用外資1244億美元,同比上升2.6%。境外投資者繼續增持境內人民幣資產。外匯局統計顯示,2019年境外投資者淨增持境內債券866億美元,淨增持上市股票413億美元,合計達到了1280億美元。此外,2019年個人淨購匯同比減少20%,企業和個人的市場行為都更加理性。

“有序”主要是指外匯市場更加健康有序。2019年,國家外匯管理局嚴厲打擊外匯違法違規行為,查處違法違規案件2547起,到2019年年底已經處置非法外匯保證金網站2455家。通過打擊違法違規促進市場主體,增強合規經營意識,維護了外匯市場的良好秩序。

擴大開放效果顯著

外匯市場的成熟穩健,與積極穩妥擴大開放密不可分。2019年,境外投資者淨增持境內債券和股票接近1300億美元,年末餘額近6500億美元;境外投資者淨增持境內債券866億美元,淨增持上市股票413億美元;從佔比看,目前境外投資者在中國債券、股票市場的持有比重在3%至4%左右,比2016年末外資持有比重都幾乎翻了一倍。

“外資持續流入境內債券和股票市場,體現了我國金融市場穩步擴大對外開放和深化改革的結果。近年來,我國銀行間債券市場開放步伐加快,滬港通、深港通和債券通相繼實施;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制度改革不斷深化,如2019年國務院批准外匯局取消QFII(合格的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投資額度限制,境外投資者投資國內證券市場更加便利。同時隨著我國債券、股票逐步納入國際主流指數,境外投資者配置境內人民幣資產需求將不斷上升,證券和股票項下資金流入也會繼續增加。”王春英說。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員萬喆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總體來說,2019年外匯收支保持了穩定的大趨勢,外資也在持續流入國內債券和股票市場。這一方面是因為中國資本市場估值低、改革紅利釋放潛力大,另一方面則得益於中國不斷擴大金融領域對外開放,從而為外資帶來了更多投資機會與可能性。

未來仍將“穩”字當頭

專家普遍認為,無論從跨境資金流動、還是從人民幣國際化、抑或是從外匯儲備變動等角度看,2020年外匯形勢依然將保持“穩”字當頭。

王春英表示,中國經濟穩中向好和長期向好的趨勢不會發生改變。同時,中國宏觀經濟政策逆週期調節的空間相對比較大,將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些,將為經濟平穩運行提供非常有效的支撐。

“從政策基本面來講,深化改革開放的潛力和空間依舊很大,我國堅持向改革要動力、向開放要效益。在2020年我國將實施新的外商投資法,新的證券法也剛剛公佈,金融領域對外開放會進一步加快。從市場基本面來講,隨著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完善,匯率彈性不斷增強,市場在配置外匯資源、平衡國際收支、增強宏觀經濟韌性等方面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風險緩釋能力明顯提高。”王春英預計,2020年跨境資金流動會保持平穩運行、基本平衡的發展格局。

萬喆分析,2020年國際收支依然將保持平衡、穩定的大格局。“中國經濟整體保持了韌性,增加了外資的信心基礎。與此同時,金融市場也在不斷深化改革,有可能出現一定的市場波動和不適應。因此,在中長期持續看好的同時,2020年也要妥善引導市場預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