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三十,我們還剩下什麼?

大年三十,我們還剩下什麼?

2020.1.24 今天是我們在一起的第1461天


歡迎點擊收聽音頻朗讀。


除夕,為歲末的最後一天夜晚,也被稱為“歲除”,意為舊歲至此而除,另換新歲。除,即去除之意;夕,指夜晚。“除夕”是歲除之夜的意思,又稱大年夜、除夕夜、除夜等。


除夕是除舊佈新、闔家團圓、祭祀祖先的日子,在華人心中是具有特殊意義的,漂泊再遠的遊子也是要趕著回家去和家人團聚。


除夕它與新年首尾相連,謂之“歲窮月盡、挨年近晚”,是新一年的前夕,是除舊迎新的重要時間交界點。因常在農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日,故又稱該日為大年三十。


歲除之日,民間尤為重視,家家戶戶忙忙碌碌或清掃庭舍,除舊佈新,張燈結綵,迎祖宗回家過年。


自古除夕就有祭祖、守歲、團圓飯、貼年紅、掛燈籠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


但時至今日,年味似乎越來越淡,抖音過節,微信團圓,除夕不再變成了一種儀式感,而是一個不長不短的假期。


人們在時光的蹉跎中麻木的感受除夕的氣息,假裝在過節。


大年三十,我們還剩下什麼?


那麼除夕對於我們的意義是什麼?我們還應該守護什麼?


臨近除夕,家家戶戶都要舉行祈福儀式,祭祀祖先與天地。


這種家裡常見的宗教儀式上,我第一次感受到了它的神聖。


我意識到人總是有兩種活法,一種選擇與我們的祖先感應,與天地之道合二為一,獲得永恆的平靜和安詳。


另一種也可以依舊做自我的主宰,奔馳在空曠的原野上,自由而無拘無束。


沒有什麼是絕對的好或壞,只是心之所往。


晚上的時候,我一個人在燈下寫稿,鞭炮聲此起彼伏打亂我的思路,我時而躊躇不安。


在那一刻,彷彿有一道堅定的光穿越我的靈魂,照亮我的心靈。


從此,再也不會彷徨。


或許,人生最幸福的事情之一,便是你的靈魂有處可安歇。


當我追隨著思緒,沿著那短暫的靈感探索除夕背後的精神世界,黃帝、華夏文明、伏羲、天道、天人合一......一個個字眼出現在我的心頭。


我心頭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撕裂感。 我心中的中華文明,原來已經被我遺忘和冷落了那麼久。


那一刻是一種前所未有的寧靜,一種深深的歸屬感。


大年三十,我們還剩下什麼?

值此除夕之際,“君子之道”向您拜年,祝您新的一年平安幸福。


為實現人格獨立與精神自由,為家庭幸福與事業成功,為中華文化的偉大復興,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一起努力和前行!



給今天的文章點個吧,說說你是怎麼理解“除夕”的意義?


歡迎在留言區告訴我,我會一一回復的。



大年三十,我們還剩下什麼?

大年三十,我們還剩下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