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羅拉當年是如何錯失華為的?

尤雅玲



我想如果不是任正非講起,可能很多人都不會知道這樣一件塵封的往事:2003年華為差一點做價75億美元賣給摩托羅拉,後來因為摩托羅拉方面CEO換人,新任CEO認為75億美元現金太多,取消了這一次談得差不多的收購計劃。現在我們作為旁觀者當然可以馬後炮來一句:摩托羅拉錯過了一塊大蛋糕。但是站在當時的角度,你就會理解摩托羅拉的決定。

困苦交加

千禧年以來,摩托羅拉和華為的日子都不好過。首先說摩托羅拉,這家成立於二戰時期的公司,在20世紀後半葉可以說撐起了美國電子通訊產業的半壁江山,無論是計算機芯片還是通訊設備,都是毫無疑問的老大,上世紀90年代,摩托羅拉生產的“大哥大”電話風靡全球,當時全球每10部移動通訊設備中有9部來自於摩托羅拉。但是千禧年後,摩托羅拉收到了雙重打擊,首先是“銥星計劃”的低迷接近流產狀態,發射了66顆衛星耗費了幾十億美元,但是一部衛星電話要賣上萬美元的價格讓人望塵莫及;同時來自歐洲的諾基亞和加拿大的黑莓強勢崛起,開始瓜分手機市場。摩托羅拉在當時也可謂是內憂外患。

華為呢?實際上華為在1999年,全球員工總數就已經突破了15000人,並且開始在歐洲設立了實驗室。但是依舊出現了很多問題,首先說是“太子”李一男的出走,這個毫無疑問是任正非一輩子的痛;同時華為引入的IBM管理方式引起了各個創業早期元老的不滿,紛紛提出離職順帶因為股權問題將華為告上法庭;並且在北美地區,華為又被思科起訴了,77頁的起訴文件幾乎告了華為涉及知識產權的所有問題,一旦判決成立華為就要失去美國和歐洲部分市場。所以當時的華為日子也不好過,任正非當時已經快60歲了,賣掉公司安度晚年情有可原。

無功無過

那麼我們知道的是,最終摩托羅拉沒能收購華為,誰也沒有功勞,誰也沒有過錯。其實不只是摩托羅拉,任正非很早就意識到,華為從事的通訊領域,遲早有一天會被歐美國家管控,當時他的設想是如果引入外資入股華為,那麼歐美國家也就不會制裁華為。所以在2000年來,華為曾經接觸過IBM、摩托羅拉、英特爾這些公司,願意拿出25%的股份吸收這些大公司入股,但是在談判的過程中華為發現,這些企業不僅僅想要得到利益,還要控制華為的核心技術和核心業務,這一點是華為無法接受的。在與外資不斷的溝通下,才逐漸讓任正非看清了外資的嘴臉,決定了華為什麼都可以談,引入外資免談。

至於摩托羅拉,我們目前最熟悉的就是摩托羅拉手機業務,2011年賣給谷歌之後,谷歌拿走了一部分手機的專利來應對蘋果的攻擊,之後又轉手在2014年賣給了聯想,讓聯想在當時成為了全球第三大的手機制造企業,很可以沒能做起來,改名成為“摩托”又改回“摩托羅拉”。實際上我個人覺得聯想收購摩托羅拉更多的考慮是獲得歐美的手機市場,為聯想手機留下可能的機會。如今的摩托羅拉其實依舊握有大量通訊的基礎專利,也算是看各位亂戰,自己坐收漁翁之利了。


有時候我們想來這個世界還是挺有趣的,如果當年華為賣給了摩托羅拉,如果當年馬化騰60萬賣掉QQ,如果當年谷歌160萬賣了;如果當年馬雲也把阿里巴巴賣了,那麼我們這個世界肯定又是另外一番景象。


PM宋先生


世事變化讓摩托羅拉無論如何也想不到自己和華為的命運竟然給顛倒了過來。曾經的全球電子通信的領導者,佔據了全球90%手機份額的霸主摩托羅拉,當年對看不上小個頭的華為手機和不願意給現金而否決了本已談好的收購,沒想到這個小個頭手機成長為全球手機的巨無霸,而自己卻淪落為喪失了星光的其它裡面的之一。

2003年,華為在內外交困的情況下想要賣掉,於是和摩托羅拉談妥了75億美元的收購價格,但被後來的CEO億75億美元太貴和因需支付現金而加以否決。自此華為和摩托羅拉各奔東西,但想不到的是,曾經如日中天的摩托羅拉卻步步滑入了泥潭,業務一落千丈失去了往日輝煌,2011年最終不得不以125億美元委身於谷歌。

到了2014年,連谷歌也不願意繼續收養摩托羅拉,以29億美元價格把摩托羅拉的移動智能手機業務甩賣給了接盤俠:聯想。幾經折騰,摩托羅拉已經慢慢消失在人們的視線之外,即使掙扎著,但何時能冒出水面換幾口氣,還是未知數。

然而差點兒被賣給摩托羅拉的華為公司,卻像人生開了掛一樣一路高歌猛進,不但通信設備、還包括手機、芯片等一路狂奔,最終成長為如今全球的通信設備及方案解決商的第一、手機全球銷量第二、擁有了眾多的科技自主的芯片、5G技術的全球領頭人,連美國都不得不以國家的力量阻止華為的成長。正是在2003年這個“插曲”年之後的2004年,華為海思正式成立,正是因為它才擁有如今麒麟、凌霄、鯤鵬等一系列核心自主芯片,才有了可以硬剛美國極限打壓的法寶。

華為可以感謝當年摩托羅拉的不收購。如果當年收購成行,現在的華為可能應該叫摩托羅拉,如今的麒麟、鯤鵬、昇騰、凌霄等等要麼消失要麼改名,哪還有現在的可以硬剛美國打壓的底氣。如以摩托羅拉的水平,華為也會隨著摩托羅拉從此煙消雲散了。


話說新零售


摩托羅拉是如何錯失華為的?

2003年,摩托羅拉同意以75億美元收購華為,意向書都簽署了。假如那筆交易沒有流產,電信業的發展歷史就得改寫了。

2003年12月的一個早晨,兩名身穿色彩明亮的熱帶風襯衫的中國人和一名身著運動服的西方人在海南島一片沙灘上散步,聊得很是投機,還有一名翻譯陪同。

其中兩人來自美國電信集團摩托羅拉(Motorola):首席運營官邁克?扎菲羅夫斯基(Mi和負責中國業務的Larry Cheng。另外那個人是華為(Huawei)創始人,時年59歲、曾在中國人民解放軍(PLA)服役的任正非。

幾周後,協議談妥,雙方簽署了一份意向書,摩托羅拉同意以75億美元收購當時已是中國領先的電信設備供應商華為。

如今,華為已成為全球最有分量、也最具爭議性的電信設備供應商,去年營收超過1000億美元。華為的崛起在西方引發了中國可能在控制和操縱各國通信網絡的擔憂。

如果當時華為與摩托羅拉的交易(該交易現如今才被首次披露)得以成功,電信業的發展歷史就得改寫了。不過,正如一位駐香港的中國高管所言,“究竟華為能挽救摩托羅拉,還是摩托羅拉最終將毀掉華為,不得而知”。

談那筆交易時,摩托羅拉和華為都在朝著成為國家冠軍企業的路上前進。

這兩家公司都是無線網絡設備領域的領頭羊,也都是手機生產商,只不過當時在國際上擁有響亮品牌的是摩托羅拉,而不是華為。雙方從2000年就開始合作進行技術研發和設計,相關產品掛摩托羅拉的牌子銷售。

在收購華為的計劃流產後,摩托羅拉的明星光環逐漸褪色,虧損慘重,並被包括華為在內的其他公司超越。2010年,摩托羅拉曾起訴華為竊取商業機密,隨後達成庭外和解。但為時已晚。

華為曾險些被一家美國公司收購的事情表明,它是在成功拓展國際業務之後,才成為了中國最受寵愛的企業之一。2005年華為談成了在英國建設電信網絡的協議,這是其真正走向國際化的開端。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的楊志中當年代表華為與摩托羅拉談判,並曾參與2001年華為出售電源部門給艾默生電氣(Emerson Electric)的交易。他表示:“華為不是從一開始就被挑選出來享受補貼和支持的。現在政府支持華為,是因為它成功了,而且對國家競爭力非常重要。”

而當時,任正非“希望獨立於政府,不希望受到他們的任何干涉,他從來不想要他們的錢”。

在雙方簽署意向書時,沒有政府官員或軍方代表在場。摩根士丹利和代表摩托羅拉的摩根大通(JPMorgan)都很滿意,它們不會因為提供這次諮詢服務而聲譽受損。

據扎菲羅夫斯基表示,儘管華為早期曾向中國政府和軍方出售設備,但到2005年這項業務已變得“不太重要”了。他稱:“當時中國移動(China Mobile)是他們最大的客戶。”

但外界認為華為與中國政府和軍方關係密切,扎菲羅夫斯基表示,摩托羅拉花了數月時間來確保這筆交易設計得萬無一失。當時摩托羅拉最主要的客戶是美國電信公司AT&T和Verizon。他表示,他與艾默生電氣的高管談過,後者向他保證華為不管是員工、產品還是控制措施都很可靠,不過他指出,最終的盡職調查要在談好收購價後進行。

楊志中表示,華為的所有權問題不會成為阻礙。他稱,儘管很多具有影響力的中共家族和私募股權投資公司都曾提出向華為投資,但任正非拒絕了他們,更願意向銀行貸款。

“華為頂住了接受財務合作伙伴投資的誘惑,無論他們多有影響力。(任)不想和任何家族扯上關係。他總是拒絕此類要求。他認為如果讓某個家族或太子黨加入,就會和其他所有人都疏遠了。”

曾參與該交易的銀行家表示,扎菲羅夫斯基似乎與華為方面關係不錯。這部分是因為他是從前南斯拉夫(現在的馬其頓)移民的。

他稱:“我會和任正非開玩笑說,我也出生在社會主義國家。”他指的是自己在鐵托(Tito)執政時期度過的童年。他還說,在海南打乒乓球時,他曾有意輸給任正非。

這筆交易經過了精心安排,以確保不會違反兩邊監管機構的規定——6個業務部門在美國和中國之間進行均等分割。扎菲羅夫斯基表示,這一結合將創造巨大價值。“我們當時認為該交易算得上1加1等於5。”

當時為摩托羅拉提供建議的摩根大通銀行家孟亮(Leon Meng)表示,華為“正在經歷一場寒冬”。當時華為與思科(Cisco)就一宗技術竊取案達成了和解,但完全沒有跡象表明它可以自主研發出領先的技術。

他對任正非想要賣掉華為感到意外,而當交易失敗時,他又心生沮喪。“在漫長而全面的盡職調查過程中,華為團隊的坦誠態度令我驚訝,他們恪守職業道德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但就在意向書敲定之際,扎菲羅夫斯基沒能獲得晉升,來自太陽計算機系統(Sun Microsystems)的埃德?桑德爾(Ed Zander)被任命為摩托羅拉首席執行官。桑德爾同意進一步展開談判,但最終還是不願批准該交易,因為董事會擔心,以一家未知的外國公司來說,這個價格太高了,畢竟其中大部分資金要以現金預付。

孟亮稱:“摩托羅拉董事會否決該交易的決定令我深感震驚,因為盡職調查的結果非常好,而且雙方運營團隊已經建立起了非常友好的關係。”

扎菲羅夫斯基離開了摩托羅拉,加入北電網絡(Nortel Networks)。如今,他在芝加哥經營著自己的家族辦公室(family office),並擔任黑石(Blackstone)的高級顧問。

摩托羅拉後來把手機業務賣給了谷歌(Google),谷歌又轉手賣給了聯想(Lenovo)。如今的摩托羅拉解決方案公司(Motorola Solutions)專注於為公共部門提供通信系統,尤其是應急服務部門。

而華為成為了全世界最大的電信設備公司,也是銷售額位列全球第二的智能手機制造商。

2003年12月的一個早晨,兩名身穿色彩明亮的熱帶風襯衫的中國人和一名身著運動服的西方人在海南島一片沙灘上散步,聊得很是投機,還有一名翻譯陪同。其中兩人來自美國電信集團摩托羅拉(Motorola):首席運營官邁克?扎菲羅夫斯基和負責中國業務的Larry Cheng。另外那個人是華為(Huawei)創始人,時年59歲、曾在中國人民解放軍(PLA)服役的任正非

 


電子製作


自2000年互聯網和電信業泡沫破裂後,摩托羅拉的業績一直不好。在摩托羅拉股價暴跌的時候,其對手諾基亞的股價卻蒸蒸日上。有人說過,“幸福不是你沒有什麼,是你的鄰居有而你沒有。”摩托羅拉董事會決定尋找一位“空降兵”, 推動公司度過難關。一天,摩托羅拉董事會成員派柏邀請詹德共進晚餐。派柏在餐桌上問道:“摩托羅拉代表什麼?”詹德一邊嚼著嘴裡的魚,一邊看著自己放在桌上的手機——一款鑲有蝙蝠似的“M”標誌的摩托羅拉手機。“答案就在這兒。”詹德說,“M代表Mobile(移動),必須牢牢抓住移動做文章。”詹德的這句話讓他通過了摩托羅拉董事會測驗,接任高爾文成為CEO。

作為讀者的您相信上面這個公開流傳的故事嗎?

《銳智號》老薑可不信這是摩托羅拉公司董事會選擇詹德的理由,要知道當時是第一次互聯網泡沫爆裂時,很多人仍沉浸在往日資本吹泡泡所帶來的巨大喜悅中,總迷信資本的力量,總幻想用資本運作的方式讓公司股價迅速攀升,高速累積數字財富。想想愛德華•詹德的原銀湖資本董事總經理的身份吧!

2004年1月5日摩托羅拉董事會這個影響世界通信產業格局的人事任命,陰差陽錯地使華為保持了獨立,也讓摩托羅拉手機業務走向了衰敗。這個任命真可謂影響深遠。摩托羅拉董事會任命的詹德,是資本界的“寵兒”,但他不瞭解中國,也不瞭解華為,他上任後,馬上否決了摩托羅拉併購華為的決定。


銳智號


摩托羅拉當年是如何錯失華為的?世事變化讓摩托羅拉無論如何也想不到自己和華為的命運竟然給顛倒了過來。曾經的全球電子通信的領導者,佔據了全球90%手機份額的霸主摩托羅拉,當年對看不上小個頭的華為手機和不願意給現金而否決了本已談好的收購,沒想到這個小個頭手機成長為全球手機的巨無霸,而自己卻淪落為喪失了星光的其它裡面的之一。

2003年,華為在內外交困的情況下想要賣掉,於是和摩托羅拉談妥了75億美元的收購價格,但被後來的CEO億75億美元太貴和因需支付現金而加以否決。自此華為和摩托羅拉各奔東西,但想不到的是,曾經如日中天的摩托羅拉卻步步滑入了泥潭,業務一落千丈失去了往日輝煌,2011年最終不得不以125億美元委身於谷歌。


到了2014年,連谷歌也不願意繼續收養摩托羅拉,以29億美元價格把摩托羅拉的移動智能手機業務甩賣給了接盤俠:聯想。幾經折騰,摩托羅拉已經慢慢消失在人們的視線之外,即使掙扎著,但何時能冒出水面換幾口氣,還是未知數。

然而差點兒被賣給摩托羅拉的華為公司,卻像人生開了掛一樣一路高歌猛進,不但通信設備、還包括手機、芯片等一路狂奔,最終成長為如今全球的通信設備及方案解決商的第一、手機全球銷量第二、擁有了眾多的科技自主的芯片、5G技術的全球領頭人,連美國都不得不以國家的力量阻止華為的成長。正是在2003年這個“插曲”年之後的2004年,華為海思正式成立,正是因為它才擁有如今麒麟、凌霄、鯤鵬等一系列核心自主芯片,才有了可以硬剛美國極限打壓的法寶。

華為可以感謝當年摩托羅拉的不收購。如果當年收購成行,現在的華為可能應該叫摩托羅拉,如今的麒麟、鯤鵬、昇騰、凌霄等等要麼消失要麼改名,哪還有現在的可以硬剛美國打壓的底氣。如以摩托羅拉的水平,華為也會隨著摩托羅拉從此煙消雲散了。


更多分享請關注【東方高揚】。


東風高揚


馬上簽收購合同的時候,摩托羅拉老總給收購否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