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思維邏輯能力?

獵趣物


提高思維邏輯能力是我們每一個都要重視的核心內容,整個教育的智育的內容,核心也是指向思維邏輯能力的提升,而且社會工作、生活都需要我們有很高的思維邏輯能力來完成任務,所以我們要重視這個思維邏輯能力的訓練。

思維邏輯的含義是什麼?

我們都想在做事的時候事半功倍,不希望自己付出很多努力,結果卻很難有所收穫。因此,我們要從根本上來了解清楚思維邏輯的確切含義,並以此來幫助我們去進行實際的操作。

思就是思考,思索,思慮……我們在這些思考過程中,是用什麼來進行思考的呢?仔細去感受和體會,我們會發現我們的思考過程中會用到符號、圖形、文字等信息,這些類型的信息在本質上都是一種語言信息,符號語言、圖形語言、文字語言等。因此,我們可以說我們思考的過程中是運用各種語言來進行思考的,思考的工具就是我們的語言。語言的基本單位就是字、詞,我們平常稱之為關鍵字、關鍵詞、概念等。

維就是維繫,聯繫,關係……保持兩個或多個內容之間的關聯,找出彼此概念之間的聯繫,把關鍵字、關鍵詞、概念中的聯繫找出來。而這種彼此之間的聯繫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邏輯,不同的內容之間有不同的聯繫,也就是不同的邏輯關聯起來的。所以在本質上邏輯就是聯繫,也就是關係等。

從以上的分析中,我們清楚地明白思維邏輯的本質就是梳理概念之間的聯繫,用恰當的語言表示事物之間的關係與邏輯。因此我們要針對思維邏輯來訓練,就是訓練語言的表達。

根據不同的語言類型,比如符號、圖形、文字等,在訓練語言的表達能力也會有不同的內容,但在本質上都是用恰當的語言來表示準確的關係。

提高思維邏輯能力的方法是什麼?

抓住了思維邏輯的本質就是語言的表達後,我們思考提高我們的思維能力的方法就非常清楚明白了。我們進一步地把語言表達分為基本的語言表達能力,包含說話、寫作等,針對的是文字類型的語言表達;還有特殊類型的語言表達,比如思維導圖(可視化的思維工具表達的邏輯關係)、數理關係的邏輯(包含有符號、圖形類型的語言)、程序語言的邏輯。

1、訓練基本的語言表達能力

訓練基本的語言表達能力,一般來說就是說話、寫作等形式。說話、寫作都是我們信息的輸出通道,如果訓練的少,表達就會模糊不清,抓不住重點,但經過長期的訓練後,我們的思維就會很清晰。

一方面訓練把一個內容表達的清楚、豐富。在描述的時候要讓我們對這個內容有深刻的體驗與感受,就像身臨其境一樣,相當於是訓練我們思維的發散能力,讓內容更充實。

另一方面我們還要把一個內容表達清楚外,做到簡潔明瞭。這就是對要描述的內容進行歸納總結,是一種高度的抽象思維的分析,相當於是訓練我們思維的收斂能力,讓內容一目瞭然。

2、訓練特殊類型的語言表達能力

思維導圖相對來說還是比較抽象的,是各種思維模型、思維關係的一種可視化的表達,讓人看得見大腦中的思維,能快速明白。但要做到就需要對事物之間的聯繫有細緻的分析,充分利用我們的發散思維與收斂思維的能力,將各個內容整合在一起。

數理關係的邏輯其實從小學就開始在進行了,數學題目的練習就是這方面的訓練,當然也可以用一些其他的興趣內容來練習,比如數獨等趣味數學的題目來練習。

程序語言的邏輯不僅僅是我們的編程語言,也包括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事務安排,事情的大小先後,家務勞動,還有一些魔方、七巧板等都可以歸為這一類型的內容練習。

結束語

思維邏輯能力的訓練是綜合性的訓練,不是單一化的訓練,實際上在本質上都是我們大腦思考能力的訓練,所以在進行基本的語言表達訓練的時候就可以融入特殊類型的語言表達訓練,兩者完全是可以結合起來的。所以,在實際操作的時候,我們抓住一個核心的基本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就可以清晰地提升我們的思維邏輯能力的提升。

@童教雷鳴,一個小小的多平臺自媒體人,專注於6-16歲孩子的潛能開發和學習能力提升,解決孩子的教育思路和方法,讓孩子少走彎路,讓家長少花錢,歡迎關注!

童教雷鳴


你所說的“不能把一件事說的清清楚楚的”,並不一定是邏輯能力的問題。

邏輯包括思考問題的邏輯和表達觀點的邏輯。比如很多程序員,邏輯能力非常強,不強的話根本也寫不了程序。可一旦跟大家溝通,就前語不達後語,你能明顯的感覺 到他的思維非常的跳躍,讓人抓不住重點。

邏輯能力在思維層面的提升,那就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了,但邏輯表達能力卻完全可以通過一定的訓練,在短期內有一個明顯的提高。

所以,我就介紹你一個提升邏輯表達能力的60秒訓練法,也就是說,要培養自己在1分鐘之內,清晰地表達一件完整的事情或觀點。

為什麼是“一分鐘“呢?這是日本溝通大師齋藤孝根據自己的實驗得到的結論。他給一群大學生一項演講任務,要他們在一分鐘和三分鐘之內完成。齋藤孝發現,人能夠自我控制的最佳時間就是1分鐘,一旦超過這個時間,人就開始說廢話,如果讓人做一個三分鐘的講話,學生就沒有時間概念了。不提示時間,大部分人都不能在三分鐘之內說完。

所以,想要提高自己的表達邏輯,就要訓練自己一分鐘說話的“意義密度”,告別前言不達後語,告別廢話。

正常語速下,1分鐘可以說200個字,如果希望這200字完整表達一件事、沒有任何廢話、也沒有語義的跳躍,你需要很好的規劃這200個字。

比如說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一句話提煉出你的核心觀點,50個字左右。就像絕大部分新聞報道都會採用的“倒金字塔”結構,第一句都是“發生了什麼”一定要一句話,簡潔、明確,然後對方的大腦就會圍繞這件事進行理解。

更多時候,你以為你說過結論了,但別人並沒能感覺到,就覺得你在繞啊繞,所以第一句話最重要——你的觀點。


第二部分,對觀點進行展開,100個字,包括你最重要的一兩個證據、對觀點的補充說明,事情大概的經過。注意,只能100個字,也就是兩三句話,所以一定是和觀點最直接的內容。

第三部分,結果,包括你打算做什麼,你希望對方做什麼,等等。一定要強化行動本身,否則,你說完別人還是不知道要做什麼。

在平時的溝通中,經常有意識的控制自己在1分鐘內表達完畢,達到一定的意義密度,那麼,再加上一點必要的過渡、提示、回應,等等,你就可以在別人可以感知的範圍內,把意思表達的非常有邏輯。


人神共奮


#閃電時間管理# 陪你一起職場成長,每天學習一點,高效提升一整天。

提高邏輯最好的辦法是讀書和寫作,讀書可以不斷提升和內化新的知識,

而寫作可以將自己所學所思記錄下來,這個過程不僅是自己思考的過程,還是鍛鍊邏輯思維。


看什麼書?從哪些書看起?

很多人也喜歡看書,但是最終沒有系統,不知都自己看了哪些書,相當於一無所獲。

想要在某個領域有所進步和持續學習,可以先看下這個行業或者專業最權威和經典的書籍,

然後去選擇權威專家的文章和書籍,有了一定的量的積累之後,可以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

開始的話,不建議從非常生澀的書開始,這樣會打擊你的積極性,可以從經典簡單的書籍開始,

有利於自己的堅持和持久學習。那麼,看完了書如何寫呢?

寫的部分分為靈歌部分,第一部分是筆記,第二部分是自己的感受。

記筆記是自己能夠打好知識基礎,寫自己的思想感受才是真正的看過這本書,

如果能夠記住書中的理論,將其與自己的現實生活有效結合,那麼才是真正學有所得。

因為知識學習就是拿來用的,只記筆記還是別人的東西,與你無關,與你看過書也無關。

記筆記可以選擇思維導圖來幫助自己記憶,現在的一款app叫做“幕布”也是非常好用的軟件。

總之,看書是持續學習的最佳捷徑,堅持寫作是保持自己思想進步的最好方法。

將兩者結合起來,每天練習1-2小時,堅持下去,你的邏輯思維能力一定會有所提高。

同樣道理的還有練習演講,也是不錯的方式,將自己的所學所想演講出來,也會幫助你提升。

同時,還能夠鍛鍊你的臨場發揮能力,思考能力以及應變能力。


祝福你,加油。


閃電慢時光


想要提高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批判性和獨立性思考是必不可少的環節。

美國作家布朗在《學會提問》這本書中給出了批判性思考的具體步驟。

1,要確定一個核心的論題。

在和別人進行溝通的時候,我們經常會陷入這樣的一種尷尬局面,就是聊著聊著不知道對方在說著什麼,除了表達語言不清晰之外,對方可能更缺少一個核心的論題。

所謂的論題,就是引起對話或討論的問題抑或爭議,是後續所有討論的驅動力。

缺少論題,別人會不知道你想表達什麼;太多論題的話,別人又會將彼此搞混。所以最好就是在一次溝通中,只確定一個核心的論題。

2,對方的理由是什麼?我可以相信嗎?

你提出來的論題,我憑什麼要相信你?你需要擺出自己的理由,我經過思考之後,覺得有道理,我才會相信你。

現在很多人在別人還沒有擺出理由的情況下,他們就已經開始相信了,盲目追星,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前一陣子薛之謙不是深陷輿論的泥潭嗎?不少人還沒有了解事情的前因後果,就開始盲目發表言論了:

我相信老薛!你肯定沒有幹過這些事情!你是無辜的!

下次遇到這種事情的時候,一定要多問一句:

對方的理由是什麼?我可以相信嗎?

3,弄清楚哪些詞語表達不明確。

商家在做電視廣告時,會用一些模稜兩可的詞語,然後把你搞得雲裡霧裡。

比如有一個安眠藥廣告是這樣的:

XXX,服用後,30分鐘見效。

上述的表達中,「見效」是一個極其不明確的詞語,它究竟是想表達,吃了它之後,30分鐘就昏睡過去呢?還是說僅僅有一點睡意呢?它都沒有仔細跟你說明白,就只是很含糊地說:

會有效的。

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對於一些不明確的詞語,一定要事先把它們給搞清楚,這樣才能避免後續的麻煩。

4,推理過程中,有沒有謬誤。

一個論題,除了要有理由之外,還得保證推理過程是合理的,所謂的謬誤,指的是推理中的欺騙手段,別人有可能利用這個欺騙手段來說服你採納其結論。

常見的推理謬誤有以下的這些:

1,稻草人謬誤:是指歪曲對方的觀點,使它們容易受到攻擊,這樣我們攻擊的觀點事實上根本就不存在。因此,如果有人攻擊一個立場的幾個方面,一定要經常查看一下他是否公正全面的表現了這個立場。

舉個例子:

男生跟女生抱怨說:你有事情做得不是很好。

女生本來就想和他分手了,於是就去和自己的閨蜜埋汰自己的男朋友:

他竟然說我什麼事情都幹不好,想不到他對我的要求這麼高,不行,我要分手。

2,一廂情願謬誤:形式是我希望X是對的(或錯的),因此X是對的(或錯的)。一廂情願謬誤混淆了應然與實然的差異。

舉個例子:

女人被男人騙了,她如果有這種推理謬誤的話,心理活動是這樣子的:

他不會欺騙我的,誠實是一個男人應當具備的,而且我們的感情時間那麼久了。

3,以偏概全謬誤:是指一個人僅根據群體中極小部分人的經歷就得出有關整個群體的結論。

舉個例子:

我見過的天鵝都是白的,所以全天下的天鵝都是白的,哈哈哈!

這個世界上,還真的有黑天鵝!

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曾少賢


給你分享三種方法,幫助你循序漸進的提高邏輯思維能力。


第一,首先要提高你的歸納總結能力,歸納能力是邏輯能力的基礎。


如何提升歸納能力呢?

每當你看完一本書之後,就嘗試著用三句話來總結這本書的思想,你還可以嘗試,翻開書的目錄,每個章節,你都用1句話來概述它的中心思想。


你還可以和朋友一起來玩這樣的遊戲:看完一本書之後,你用3句話總結,他用3句話總結,然後你們再把這6段話綜合成3段話,再把這3段話綜合成1段話。這樣慢慢的,你的歸納總結能力就會不斷提升。


你也可以在聽到別人說完一長串的話之後,儘可能的抓住重點,把這段話歸納和簡化成一句話。


無論剛開始這樣做的時候,你覺得有多麼困難,都儘可能的去嘗試去表達,你會逐漸感覺到自己歸納得越來越好。


第二,訓練自己的批判性思維。質疑是讓你進入“深度思考”的第一步,批判性思維能夠讓你更清楚的看清事實,發現真相。


約會經濟學有二條簡單法則:

1、世界上沒有絕對的般配,但有的組合明顯優於其他的選擇。

2、時間是稀缺的,所以基於有限信息做出決定也比不做決定好。

你認可這二個觀點嗎?

彆著急回答。你是否認可某一個觀點,取決於你思考問題的角度。


我們先來看第一條法則:世界上沒有絕對的般配,但有的組合明顯優於其他的選擇。

這裡面有一個內涵比較豐富的詞語——“般配”。

什麼叫做般配呢?每個人對般配的定義都不一樣。

如果你認為“般配”就是門當戶對,如果你認為“般配”就是白頭偕老,那麼,世界上其實是有絕對的般配的。

而如果你認為“般配”是兩個人之間100%的互補,或者認為“般配”就是兩個人之間沒有任何分歧,那就很難說了。


“有的組合明顯優於其他的組合”,這句話也容易引起歧義。

是哪方面“優”呢?是兩個人的收入狀況合起來比較優越,還是兩個人相處時的快樂程度優於其他組合呢?


我們再來看第二個法則:時間是稀缺的,所以基於有限信息做出決定也比不做決定好。


這裡有一個場景:假設你是一位適婚年齡的年輕人,正在尋找一位年齡相當的伴侶。假設你有150萬個男人和150萬個女人可以選擇。如果讓你現在挑選其中一種性別,並和他們每個人約會3分鐘,你也需要25年的時間才能挑出自己喜歡的對象。

所以,約會中的問題是,你得到的信息永遠都不完全,你選擇伴侶的時間也不夠用。

所以有一個“最優停止”問題,就是說:你必須選擇一個停止時間,以得到最佳結果。因此,基於有限信息做出決定也比不做決定好。


看起來,第二條法則中的觀點是沒有問題的。但實際上,這個法則的結論依據於三個隱藏的假設:

(1)每個人都會尋找伴侶結婚(描述性假設)

(2)每個人都會在適婚年齡結婚(描述性假設)

(3)集體主義>個人主義(價值觀假設)

如果這三個假設不成立,那麼這條法則就不一定成立了。


所以,當你聽到一個觀點的時候,不要全盤接受,一定要去尋找這個觀點背後的假設。


問題來了,在看書的過程中,怎麼樣發現作者的假設呢?

發現價值觀假設,我通常用的是反串的方法,也就是問這樣的問題:

(1)如果我的觀點和作者一致,我會通過哪些理由來證明這個觀點?

(2)如果我的觀點和作者相左,我會運用哪些論據來證明我的觀點?


發現描述性假設,我通常用的是批判性思維,我會問以下三個問題:

(1)你怎麼從這個理由得出這個結論的?

(2)如果理由成立,要得出這個結論還需要哪些條件成立才行?

(3)假設這些理由都成立,有沒有可能這個結論仍然是錯誤的呢?

希望你也能運用這樣的批判性思維方式,不草率,不盲從,擦亮雙眼看清世界。


第三、學習結構性思維。結構性思維是幫助你提升邏輯能力的最佳工具。

如果你常常遇到這樣的情況:

考慮問題不周全,解決問題沒頭緒;

溝通時出現理解障礙或者信息不對稱的情況;

無法用足夠清晰的論據說服別人或者證明觀點;

那麼,你就需要學習結構性思維。


在結構性思維裡面,有兩種不同的結構,一種是橫向式結構,一種是縱向式結構。

橫向式結構是大前提-小前提-結論。舉個例來說,大前提是“一個月之內不遲到就能得到全勤獎”,小前提是“小明連續一個月都沒有遲到過”,結論是“小明能得到這個月的全勤獎。”


這種結構適用於證明觀點或提出建議。


比如你是一個公司的人力資源主管,你想建議老闆把部分人才招聘的事情外包給勞務人才派遣公司,你就可以用這個結構:領導,根據我們最近的調研,發現以電子產品為主的製造型企業,和勞務人才派遣公司合作,能節約50%的招聘成本(大前提),我們是以電子產品為主的製造型企業(小前提),所以建議我們也跟勞務人才派遣公司合作(結論),您覺得怎麼樣?”


當然,有些老闆是結果導向且缺乏耐心的,所以針對這類型的老闆,你跟他彙報工作的時候就要結論先行,所以可以把這個結構倒轉一下改為:“領導,建議我們和勞務人才派遣公司合作,請他們幫我們招聘一些工人(結論)。因為根據最近的調研,我們發現以電子產品為主的製造型企業,和勞務人才派遣公司合作,能節約50%的招聘成本(大前提),而我們是以電子產品為主的製造型企業(小前提),因此我建議也跟他們合作。你覺得呢?”


有人說,這句話信息量很大,如果老闆工作特別繁忙的話,他就希望你能夠用足夠精煉的語言來表達,這種情況下,我們如何把這段話精簡呢?


你可以把大前提跟小前提合併,這樣說:“老闆,建議我們和勞務人才派遣公司合作來招聘技術工人。因為根據調研,像我們這種以電子產品為主的製造型企業,和勞務人才派遣公司合作,能節約50%的招聘成本。”這樣是不是足夠精簡了?


說完了橫向式結構,我們再來說縱向式結構。縱向式結構分為兩種,一種是從上到下,提問回答;一種是從下到上,概括總結。

從上到下,就是總分結構,通過提問,能夠從結論到原因,從框架到細節,從表層到裡層,一層一層、抽絲剝繭的向下挖掘。


比如說有一篇文章是《劉強東:不符合我們的核心價值觀,你能力再強,我也不要》。針對這篇文章,我們如何用縱向式的結構向下深挖呢?

我們可以採用提問回答的方式,從Who、What、Why、How四個方面來提問:

Who:這話是誰說的?這是哪個企業的觀點?這話是說給誰聽的?針對的對象是誰?

What:你們的核心價值觀是什麼?

Why:為什麼不符合你們核心價值觀的人不要?

How:要怎麼樣做才算是符合你們的核心價值觀?什麼樣的人符合你們的核心價值觀?

這樣一來,《劉強東:不符合我們的核心價值觀,你能力再強,我也不要》這個題目的觀點就能得到足夠的論據支撐。

通過歸納總結能力、批判性思維、結構性思維的學習和訓練,你就能一步一步的提升你的邏輯思維能力。


醒職場


  1. 愛邏輯學,學習邏輯學,多看看邏輯學方面的書。深入的和邏輯學交朋友打交道。記得培根有說過這樣一句話: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變。凡有所學,皆成性格。可見,學習邏輯修辭學對自身提高邏輯思維能力是很有幫助的。

  2. 善於思考,勤于思考。要想掌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僅靠感覺,感知,感官是不行的,那只是淺顯的認知,經常思考,大腦才可以有效地進行思維活動,從而間接地、概況地、更加深刻地認識世界和事物的本質,提高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

  3. 不迷信權威,敢於質疑,懷著一顆懷疑的心探究事物。堅持以一顆質疑的心探究事物,我們的思維能力才能發展到創造水平,要知道,一個人要想擁有一個高的邏輯思維能力,首先需要有一個獨立的屬於自己的思維,因此,在平時考慮問題或者看某個事件事物時,我們不能人云亦云,而要有自己的想法和自己的思考。不盲從,不依賴,不輕信,多聽聽自己的聲音。

  4. 善於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敢於提問問題。要使自己的思維積極活動起來,最有效的一個方法就是,把自己的置身於問題之中,當有了問題和需要解決問題時,思維才能活動起來,我們的邏輯思維才能得到極大的發展。要知道,真理的發現就是在不斷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中實現的。而正是這解決問題的思維活動,可以使我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得以極大的發展。

  5. 多觀看哲學方面的書籍,學習哲學。生活其實就是哲學,學習哲學,可以讓我們更加了解生活,以及世界上的事物,有利於我們對世界的認知,讓我們的邏輯思維能力更清晰,讓我們的邏輯思維更嚴密,形成真正的哲學智慧——辯證智慧。

  6. 嘗試進行一些辯論比賽,經常看高質量的辯論比賽,學習和借鑑別人好的辯論技巧。要提高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毫無疑問,進行辯論或者觀看高質量的辯論比賽並從中學習和借鑑方法技巧是一個很不錯的方法。通過辯論,不僅可以提高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還能提高自己的思維反應能力以及思維的嚴密性,極利於思維邏輯能力的提高。


經典回憶往事


1

邏輯能力是天生的?

邏輯能力強是不是天生的?女生是不是缺乏條理?這樣的問題,我從初中的時候就開始思考。

讀初中的時候,我的數學很差,看到幾何體,應用題,腦袋疼,求解證明題的時候,完全搞不懂怎麼推到出來的。那個時候,大家都會說:“這孩子邏輯能力有點差。”

我很挫敗,變得很不自信,覺得自己天生缺乏邏輯,導致我數學很差。這種不自信一直持續到大學,我才慢慢明白,在這個世界上,也許有些人天賦秉異,天生就很有邏輯,但絕大數人都是普通人,都是靠後天培養出邏輯能力,變得有條理。

所以你要明確一點,邏輯能力可以培養出來的,而不是天生就有的。

我們不是缺邏輯,而是缺乏思維框架。

2

什麼是思維框架?<strong>

思維框架就是思考問題的一種模式,簡稱“套路”。如果我們能夠掌握思維的框架,讓思維在理性和感性中切換,讓思維遵循客觀路徑思考,能夠高效、準確地找準問題核心,建立快速、有效的行動方案了。

你之所以缺乏條理,沒有邏輯,歸根到底,是因為你不知道從何思考,沒有一個框架,一個思路引導你去思考。你就像一個迷路的孩子,憑感覺尋找路線。

那有了套路,豈不是就框住了,只能在這個框架下轉悠嗎?當然不是,我們來三句話:

——今天我很開心,但是明天要上班了。(但是之前我很開心,但是之後變難過了,僅僅一個詞,從高興變成難過)——今天我很開心,並且明天要上班了。(並且這個詞,表明了我今天很開心,明天要上班了我也很開心,一種高興狀態)——今天我很開心,雖然明天要上班了。(雖然,這個詞表示轉折,這句話的意思是,明天要上班了,又要工作了,我仍舊還是很高興的,一種積極的思維方式)

你會發現,人的思維只需要幾個詞語就會發生變化,產生不同的情感變化。由此可以得出一個結論:我們的思維框架不是一成不變的,你可以自由切換。

不是思維框住了你的大腦,而是你的大腦被思維框架釘住了,陷入死衚衕了。

3

如何讓思維跳出來?

知道什麼是思維框架,明白了思維框架可以自由切換。

那麼如何讓思維跳出來呢?

用兩個字就可以解決:一寫、二戴

所謂的寫就是把你的困難寫下來,寫5條內容即可。

——困境描述:客觀描述自己當下面臨的狀況和處境。

比如:我不能寫出一篇文章。

切記:不要用抽象和感覺的詞語;不要加個人觀點,只認準現實狀態;不要寫“我感覺寫不出一篇文章。”;能寫出來就能下來,哪來的感覺寫不出來。

<strong>

——改寫 :用可能性詞語描述困境,完成消極思維。

到目前為止,我還沒有寫出一篇文章。這一步寫明最糟糕的情況是什麼。

——用轉折性詞語描述做不到的原因,建立積極思維。

因為大學畢業後,再也沒有寫文章,所以到目前為止,我無法寫出一篇文章。

這一步是為了找到根源,你為什麼會出現第二步最壞的情況,找到最本質的原因。

<strong>

——針對步驟三的原因,提出正向假設,進一步強化。

如果我去參加寫作課程,或者每天規定寫500字,我會慢慢開始學會寫作。

這一步,提供一個解決方案。一旦你找到最根本原因後,解決問題的方法就會變得簡單。

<strong>

——對未來的憧憬,目標和方案

給你自己一個寫作目標,比如成為專欄作家。

這就是你要寫的內容,但是,問題來了,我們一旦出現問題後,情緒比較激動,容易感情用事,無法非常理性的寫出上面的內容,甚至會出現思考不全面,這該怎麼辦?

這就是第二個關鍵詞:“戴”。

用戴帽子的方式,確保自己思考全面。愛德華·德博諾提出的“六頂帽子”專治思考不全面,不理性的問題。

六頂帽子分別為藍帽,白帽,紅帽,黃帽,黑帽,綠帽。<strong>藍帽: 思維中的思維,一頂控制思維過程的帽子。就象是樂隊中的指揮一樣來組織思維。(這次我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關於寫作)白帽: 收集已知的或者是需要的信息,僅僅是中立和客觀的事實和數據。(目前,我在寫作過程中遇到的難題是什麼?寫不出一篇完整的文章?沒有邏輯?不會講故事?)

黃帽: 代表的是樂觀、探究價值和利益,幫助人們發現機會。(寫作遇到的問題,無法解決嗎?有沒有迴轉的餘地?有,比如加入寫作社群,多看書,多寫)黑帽: 象徵冷靜、反思或謹慎。以探索事物的真實性、適應性、合法性為焦點,運 用負面的分析,幫助人們控制風險。(加入寫作社群,閱讀,多寫,當前哪一種方案最可行?我為什麼不能寫出文章,是什麼原因導致的?)綠帽: 象徵創新和改變,尋找更多的可選方案和可能性,從而獲得具有創造力的構想。(除了加入寫作群,還沒有其他備選方案呢?)紅帽: 為情緒和感情的表白提供機會,這是一個直覺和預感的判斷。(我幹什麼要寫作?因為好玩?有趣?還是喜歡文字?)

這六頂帽子不是固定不變,可以隨時換,只需記住一點,當前戴了什麼腦子,就得根據這頂帽子的屬性思考問題。

六頂帽子搭配方式:

黃/黑/紅 —— 對想做的事情做出評價 困境描述白/綠 —— 想出主意 改寫黑/綠—— 改進已有想法 困境轉換藍/黃—— 分析當前情況 假設描述藍/黃—— 總結並詳細說出想法 對未來的憧憬。

也許你會說,我們為什麼需要邏輯,為什麼要有思考框架,這樣太死板了,太無趣了。可是,你要知道任何事情都是有邏輯,只是她用到好看的包裝紙抱起來了,就像一幢大樓,如果沒有根基做基礎,房子能塔起來嗎?而你為什麼看不到根基,他們被油漆包裹起來了。就像馬薇薇說的:“

沒有邏輯的正能量就是負能量


迪迪乾貨


孩子的思維邏輯能力這樣培養,很多家長都不知道

過年的時候,我就把孩子給婆婆公公帶,我和老公就出去旅遊了幾天。

過了大概一星期,我們回來後。我就問公公婆婆,孩子有沒有不聽話,有沒有鬧脾氣,或者身體上有沒有不舒服。

因為不是經常和公公婆婆接觸,和他們說話的時候,他們是說地方話,而且年紀大了說起來有點重複。



而但我發現他們身上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邏輯思維能力比較差,原本可以兩句話可以說清楚的事情,到了他們那裡半天都說不出來龍去脈,溝通起來非常費勁。

但是關於邏輯思維的培養,這是父母育兒中被忽略的一個部分,很多家長都是等孩子大了,學習成績不好,尤其是數學學不好的時候,想到要給孩子鍛鍊邏輯思維,其實在孩子很小的時候,我們就能在生活中,幫助他訓練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



所以,邏輯思維不能夠讓孩子長大以後再培養,必須從小就開始培養。

之前就聽我的朋友說,現在的基因檢測非常厲害,能夠測出孩子基因中“隱藏的信息”,也能夠檢測出孩子的能力。

所以我特地為自己的孩子做了一次基因檢測。這個檢測非常簡便,只要刮一點口水就能夠進行檢測,在家也能操作。

過了2-3周,檢測結果出來了,我發現孩子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還是挺強的,這讓我放下懸著的心!



讓我覺得驚訝的就是,檢測結果分析不僅全面易懂,還附有安我基因專家根據我家孩子的情況提供的,有利於加強孩子邏輯思維能力的建議,真是太貼心了!



如果感興趣的爸爸媽媽可以去試一下哦~

所以平時在生活中,我們也可以這樣來鍛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

1. 培養孩子在做事時候注意邏輯順序

比如說讓孩子幫忙整理書架的時候,我們可以這樣說:“首先,你把桌上的書全部收集好,然後,把正面朝上放好;最後,把書全部放到架子上去。”



經常這樣告訴孩子,一定要有先後的順序,孩子耳濡目染,慢慢的也會學著這樣去表達。

2. 重視對孩子的因果教育

在給孩子講道理時,我們不能直接告訴孩子怎樣去做,什麼事情不能去做。

應該把為什麼要這樣做,為什麼這件事情不能去做都告訴孩子。

當孩子明白其中的因果關係時,慢慢的就建立起了邏輯能力。

所以,孩子的邏輯教育,家長千萬不能忽略,這關乎孩子的表達,以及做事是否有條理。


隨便叫圓吧


先來明確邏輯是什麼,再說如何提高思維邏輯。

以前上學的時候經常聽老師和父母說,學好數學能夠提高邏輯思維。但是不管怎麼努力,我卻總是學不好數學。於是我認為自己的邏輯思維不好。後來上高中了,那時候高考還是文理分科呢。那是關於文理科的主流觀點是,理科需要邏輯思維能力強,文科只要記憶力好就行。

於是被數學帶給我的恐懼支配多年之後,我順理成章的選擇了文科,考入了大學。

後來在大學畢業,工作多年之後,我發現一個問題。我身邊理科專業畢業的學生,在邏輯方面並沒有我想象中那麼強。儘管有的人是從醫學、計算機專業畢業的,但是在與他們聊天、共事的過程中。對方所表現出來的邏輯思維能力並不強,甚至有時還不如我一個文科生。

後來在看了很多關於邏輯思維的書,並在實踐書中關於提高邏輯思維的方法之後。我才明白,原來邏輯並不是我以為的那樣。

邏輯指的是思維的規律和方法,也就是說邏輯存在的意義是提高我們思考的能力。邏輯本身不生產知識,邏輯知識提供一套規則和方法,讓我們可以組織和運用知識。

打個比方,知識就像是存在一個凌亂房間裡的單獨個體。當我們在這個房間裡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時,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甚至有時還找不到。邏輯就像是一個勤勞的保姆,幫助我們把這個房間收拾好。將知識分門別類的放置在某個地方,這樣等我們需要用的時候,直接去知識所在的區域尋找即可。

這樣大大提高了我們解決問題的效率。

說完了什麼是邏輯,我們再來說說思維邏輯的兩種方式。

既然邏輯是規律和方法,那麼就有固定的“套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最常用到的“套路”有兩個:演繹法和歸納法。

演繹法又被成為演繹推理,是根據已知條件以及事物發展規律,推測出可能出現的結果。比如通過衛星來觀測氣象變化,預測可能出現的颱風、乾旱、降雨等等自然災害,提前進行災害預防工作。

歸納法又被稱為歸納推理,是將眾多具有相同特徵的事物進行總結,發現其隱藏在背後的規律,之後再用這些規律解決其他問題的方法。比如我國古代農民在進行農業生產的時候,根據月相和四季變化總結出來的二十四節氣。根據二十四節氣的順序,安排農業生產。

說完了邏輯的兩種方式,我們再來看看如何提高思維的邏輯。

我個人比較推薦的一種,簡單且輕鬆的方法是參加辯論賽,或者看《奇葩說》。為什麼這麼說呢?是因為辯論賽的是強思維邏輯的體現。

首先,要明確問題。每場辯論賽都會有辯題,雙方辯手在拿到辯題之後,要搞清楚辯題想要向觀眾們表達的真實意圖是什麼。只有搞清楚問題的內核,才能找到對自己有利的論點和證據。比如《奇葩說》裡的話題“先救貓還是先救畫”。

表面來看這是貓與畫的問題,實際傷這個問題要討論的是藝術和生命哪個更重要。在搞清楚這個問題之後,雙方辯手開始陳述自己的觀點,羅列對自己有利的論據。

這個過程被稱為立論過程。

第二,立論之後要開始駁論。辯論不是演講,在完成陳述自己觀點的立論過程之後,要尋找對方的邏輯漏洞。通過羅列證據,來證明對方的觀點不成立。

駁論的過程與立論最大的不同,是需要通過尋找對方可能存在的邏輯漏洞。並以此為切入點,用大量的客觀事實來讓對方的觀點不成立,同時強化觀眾與裁判對自己觀點的認同。

所以縱觀整個辯論過程,你會發現立論與駁論的過程都是基於邏輯。辯論雙方先將論點和論據整理成為書面材料,之後再去尋找對方可能存在邏輯漏洞,並尋找論據來駁斥對方。之後再上場,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來打動觀眾和評委,從而贏得比賽。

在完成立論與駁論的過程之後,還要對主題進行昇華。也就是需要我們將具體經驗總結昇華成為普遍規律,讓觀眾和評委認同我們的觀點。

不斷重複這個過程,就可以提升我們的思維邏輯。


吃書青年


假如每個人都是一臺機器,再配以良好的潤滑油,那麼我們辦起事來就會更高效更有條不紊!這款油說的就是我們的邏輯能力——沒有那個牛人、精英會說它不重要。

人們與生俱來就會的無非這幾樣:餓了就吃、困了就睡、不爽就哭鬧——沒有天生的天才,只有後天培養的人才!!所以我們想要掌握一項技能/能力都是可以的。

要擁有強大的邏輯思維能力,其中起到最關鍵的作用便是我們的興趣所向,興趣決定你的行為,甚至是命運!那些喜歡看推理劇、懸疑片這類人邏輯能力都一般般。而喜愛思考、閱讀、寫作的這類人邏輯能力肯定要強的多……

通常所謂那些能說回道的人卻沒有被冠以優秀標籤的人,缺乏的就是理性思維。他/她們的言論中大多是以情緒化的說詞為主導。反兒言之,以理性思維為主導的言論者缺點也是很明顯!

所以要想擁有強大的邏輯能力就先得建立起邏輯思維框架!感性的使然與理性的結合才是完美的邏輯能力者!具體方法可參照我截的這張圖:

哈哈,時間有限,不好意思,直接照搬過來的!記得要多多閱讀與寫作哦……如果你有興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