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和春節是我國兩個傳統節日,有什麼特殊意義?

胡亂對聯瞎打油


除夕的含意是農曆的一年的最後一天閱為除夕,這是古時周朝的周易的易經歷法最後的一天。春節是以後才發明的,春節是年後的第一天,也就是正月初一,也就是春天的開始。


王永y


傳統意義上的除夕指的是大年三十的夜晚。春節指的是正月初一這一天。有很多人可能把除夕和春節沒有分開,甚至把過年也混到一起了。其實這是三個意思。

除夕和春節這兩個傳統節日,有什麼特殊意義呢?下面我簡單的說幾句。如有不同意見,懇請賜教,我好改正。

除夕有很多層意思,有歸家、守歲、清理帳目、查看去年的收成、團聚、年夜飯、祭拜等等,是對繁雜多事的過去一年的整理。而春節呢?意義非常簡單,就是新的一年就從初一這天開始了,人們穿上新衣出去拜年,相互問候。一個是針對過往,一個是迎接新禧。

我國的傳統節日意義深遠,包羅萬象,每一個傳統節日,都包含有一個美妙的故事,比如正月十五,比如二月二,端午節等等,這些都是我們祖國流傳下來的絢麗瑰寶,生生不息源遠流長。細品一下,真的非常有意思。


記132709960


春節廣義包括正月和除夕,過年、大年三十、大年夜、除夕都是指同一天。而特定意義的春節指的是大年初一,也就是農曆新年的第一天。

除夕,又稱大年夜、除夜、歲除、大晦日,是農曆一年最後一天的晚上,即春節前一天晚。農曆十二月多為大月,有三十天,所以又稱為大年三十、年三十、年三十晚、年三十夜。

春節是指漢字文化圈傳統上的農曆新年,俗稱“年節”,傳統名稱為新年、大年、新歲,但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新歲、過年,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春節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是中國最盛大、最熱鬧、最重要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農曆正月初一是一年的開始,而正月上旬或中旬,大部分情況正好是春季的開始(少部分時間立春是在農曆臘月下旬),農曆的正月初一現在定名為春節;節日具體時間最後的確定相信和這個時間對農業勞作影響最小有關。

由於春節與大年緊密連接在一起,再加上時代的需求,所以,慢慢地人們將這兩個傳統節日合二為一了。過年表示舊一年將過去,新一年將到來。 過年習俗以除舊佈新、迎禧接福、拜神祭祖、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年節起源於由上古時代歲首祈年祭祀活動。古人最原始的兩種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古人深信神靈是萬事萬物的主宰,認為天地神靈以及祖先神靈左右著人們的生活和命運。 古人重視信仰與祭祀,將黃道中推算出來的立春定為一年之首,在歲首黃道吉日舉行祭祝祈年活動,以表達對神靈的崇拜、敬重和敬畏,並祈求豐收。後由於曆法變動,新年通常指陰曆正月。 年節是中國最重要最隆重的傳統節日,農曆的正月初一現代定名為春節,農曆一年的最後一天(月大為30日,月小29日),稱之為“大年三十”。“春”在古代很受人們重視,如有“雙春”之年視為大吉的之年。 除夕全家人團圓吃年夜飯(年尾最後一頓飯),年夜飯以後有守歲和發壓歲錢的習俗,表示從農曆上年的最後一天守到來年的第一天,因此,春節又稱之為過年。在南方大年三十交新歲稱為過年,大年初一是新年。過年是一年的最後一天才對,表示舊一年將過去,新一年將到來。


潮哥1495582530712


一夜連雙歲,五更接兩春。除夕是一年之終,春節是一年之始。人都盼望順始善終,善始善終,一路風順。重頭重尾,除夕是終尾,春節頭始,尾連頭,終連始,所以人們都敬重頭尾始終,除夕春節就自然成為人敬重的日子,成為隆重熱烈的節日了。一日之計在於晨,一年之計在於春。時間是最寶貴的,是生命,足財富,時間常與年月日時表示,更多以年說,年的終始成為人對時間的一個特別重要的節點。所以年的終始也被賦予特別多的重要意義,很值得紀念重視。

人生難過百歲,以天數計,難有四萬天。而時間無始終,人生卻很有限,人來世界走不回真不容易,時不待人,誰浪費光陰,虛擲空耗時間,誰就犯了大錯。時間是生命,人都應方惜時。重除夕春節,也即重年之始終,是珍惜時間生命的表現。天增歲月人添壽,每一次年之終始都值得重視,都要會反省自檢,不忘過去,做好現在,展望未來。昨天,今天,明天都好。


樹德漢碩


從來還沒有聽說過除夕和春節是兩個節日,除夕就是春節的組成部分。

遠古時代人們生活在混沌之中,結繩記事,寒暑紀年。後來逐漸形成完整的歷法,有了年月日之時辰的劃分,對照天體的運行劃分了節氣。從而使人類從混沌時代進步為文明時代。

其實春節這個習俗直到漢朝才形成一種隆重的規模,衣食足而禮節興。年首又稱之為正月,冬天又是農閒時,所以農耕時代的百姓們才有機會歡慶一下,吃點好飯,穿上新衣服,搞些文藝活動,走走親、拜拜年,從除夕到元宵都是春節的範疇。

傳說中的年獸,我認為也是有的,你想,在古代人少野獸多,過年過節你家裡沌上一鍋肉,野獸聞著味道就來了,所以人們籠旺火,放鞭炮驅趕野獸,後來演變成今天喜慶祥和的習俗。

中國是個古老文明的國度,毎個節日都有其特殊的意義和內涵,尤其是春節更是一年一度最隆重的節日,直到今天人們說過年的氣氛淡了,我認為不然,你看每年的春運,春晚,滿大街的奇燈異彩,元宵節的彩車巡遊,文藝匯演,這些又加深了年的味道。





泰山124453211


除夕,春節是兩個節日連在一起的,是歲末和歲首中國人的傳統節日,俗稱過年,

除夕是歲末的最在一天,這天事情很多,一是打掃除,二是紀祖,三是忙吃,四是賬目理清,收,還賬總要閘板,五是孝敬父母要給守歲錢,六是過團圓節,邊吃邊聊一年來的大凡小事,除夕是最忙的一天。

春節是來年歲首的第一天,大家都穿上好衣服,出門送祝福,文藝娛樂,忙好的吃,春節是來年的第一天,也是最輕鬆的一天,準備萬事從頭越,

除夕,春節是傳統的年節,中國人幾千年來傳統文化過年節,一直傳承至今,


王則純


春節包括正月和除夕,過年、大年三十、大年夜、除夕都是指同一天。而特定意義的春節指的是大年初一,也就是農曆新年的第一天。

除夕,又稱大年夜、除夜、歲除、大晦日,是農曆一年最後一天的晚上,即春節前一天晚。農曆十二月多為大月,有三十天,所以又稱為大年三十、年三十、年三十晚、年三十夜。

春節是指漢字文化圈傳統上的農曆新年,俗稱“年節”,傳統名稱為新年、大年、新歲,但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新歲、過年,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春節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是中國最盛大、最熱鬧、最重要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農曆正月初一是一年的開始,而正月上旬或中旬,大部分情況正好是春季的開始(少部分時間立春是在農曆臘月下旬),農曆的正月初一現在定名為春節;節日具體時間最後的確定相信和這個時間對農業勞作影響最小有關。



西柚的日常


除夕,為歲末的最後一天夜晚。歲末的最後一天稱為“歲除”,意為舊歲至此而除,另換新歲。除,即去除之意;夕,指夜晚。“除夕”是歲除之夜的意思,又稱大年夜、除夕夜、除夜等,時值年尾的最後一個晚上。除夕是除舊佈新、闔家團圓、祭祀祖先的日子,與清明節、七月半、重陽節是中國民間傳統的祭祖大節。除夕,在國人心中是具有特殊意義的,這個年尾最重要的日子,漂泊再遠的遊子也是要趕著回家去和家人團聚,在爆竹聲中辭舊歲,煙花滿天迎新春。說起來有一個傳說。古代有一隻叫做年的怪獸,年每過一段時間就會到人類的聚集地來一次,人們把年每來一次稱為一年。後來人們發現年害怕紅色、亮光和響聲,於是人們就將紅紙貼在門前,用火燒竹子來驅趕年。其實是人們害怕時間悄悄的流逝,用紅和火紀念時間。。。


老衛愛得瑟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宋】王安石《元日》


除夕,也就是俗稱的大年三十兒,是每年農曆臘月的最後一個晚上。據《呂氏春秋 · 季冬記》記載,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擊鼓的方法來驅逐“疫癧之鬼”,這就是“除夕”的由來。據稱,最早提及“除夕”這一名稱的,是西晉周處撰著的《風土記》等史籍。除夕,是辭舊迎新、一元復始、萬象更新的節日。除夕與清明節、中元節、重陽節三節是中國傳統的祭祖大節。也是漢字文化圈國家以及世界各地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

春節童謠裡說:“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除夕過後大年初一就是春節。

春節傳統名稱為新年、大年、新歲,但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新歲、過年。古時春節曾專指節氣中的立春,也被視為是一年的開始,後來改為農曆正月初一開始為新年。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上元節)新年才結束,春節俗稱“年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自漢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農曆)正月初一首”(即“年”),年節的日期由此固定下來,延續至今。年節古稱“元旦”。1911年辛亥革命以後,開始採用公曆(陽曆)計年,遂稱公曆1月1日為“元旦”,稱農曆正月初一為“春節”。

雁影在這裡祝朋友們:鼠年大吉!


雁影歸零


除夕是一年最後一天全家人相聚一起慶祝各種收穫及排除這一年的各種負累進行總結具有特殊意義的歲末家人團聚鼓勵之日;春節則是新的一年第一個陰曆月份(正月)開始的特定的時間段讓人們準備與感受新年各種慶祝活動的具有中華民族傳統紀念意義的民族大合歡節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