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不好?容易老!名中醫教你24小時氣血養肝(中篇)

肝臟在人體中有重要的作用,其主要功能是代謝,同時在身體裡面起著去氧化、儲存肝糖、分泌性蛋白質的合成等作用。

中醫認為,肝臟的主要作用是主疏洩。廣東省中醫院肝病科主任醫師池曉玲指出,肝臟具有維持全身氣機條達通暢的作用,這種作用可以使人體各器官穩定有序的運行。所以,慢性肝病者結合時間氣血變化進行調養、進行自我管理有重要意義。

上一篇從子時、丑時、寅時不同時刻,肝臟的氣血變化來養肝。本篇則從卯時、辰時、巳時談養肝之道。

肝不好?容易老!名中醫教你24小時氣血養肝(中篇)

時辰與經絡臟腑的關係

⏰卯時(凌晨5-7時)

卯時是大腸經當令的時刻。慢性肝病患者卯時養生,重在保證大腸“排糟粕”,以起到通腑瀉濁,“腸中常清”的作用。這樣可以減少“腸-肝循環”過程中毒素吸收。池曉玲主任指出,此時有四點要注意:

1、 晨起排便。《黃帝內經》:“目張則氣上行於頭。” 古人說:“日出而作”,只有按時起床,醞釀便意,才能促進大腸排糟粕。平時可配合揉按臍週上下以暢達氣機:自然呼吸,雙手掌部交疊於臍上(掌心向著臍部),以順時針方向由臍中開始,逐漸向外劃圈旋轉按摩18次,再逆時針方向逐漸向臍中劃圈旋轉按摩18次。每晨起床後進行1次。

肝不好?容易老!名中醫教你24小時氣血養肝(中篇)

按摩腹部促進早上排毒

2、 如果醒來時總覺得頭腦昏昏沉沉,這可能跟素體陽氣不足有關。可以在起床後含一小片生薑以助陽氣升發。

3、 飲食有道。大腸的氣機運動則主要是“降”與“出”。對於腸道氣滯者,如伴隨腹脹腸鳴、矢氣得舒、排便等待等症狀。平時應該避免大量進食粽子、肥肉等肥膩難化食物,以防阻礙氣機;避免進食冷飲或者大量生果,以防損傷中焦陽氣。


⏰辰時(早晨7-9點鐘)

按照《釋名》,辰 “物皆伸舒而出也”。此時陽氣浸潤,萬物活躍。辰時為胃經當令,此時是最佳的早餐時間。

池曉玲主任認為,早餐要吃好 ,最好能夠包含谷肉蔬果。早餐以五穀類為主,如小米粥、雜糧粥、麥方包、麵食等以滋補養胃,並適當進食肉奶類如瘦肉、雞柳、牛奶、雞蛋等補益精血。根據口咽乾燥情況,適當配合進食水果蔬菜,如蘋果、橙子、聖女果或者西蘭花、洋蔥、紫甘藍等。

肝不好?容易老!名中醫教你24小時氣血養肝(中篇)

早餐最好能夠包含谷肉蔬果

在進餐時,要養成“細嚼慢嚥”的早食習慣。正如《老老恆言》雲:“一火化,爛煮也;二口化,細嚼也;三腹化,人胃白化也”,《昨非庵日纂》也提到,如果進餐粗快,“則只為糟粕填塞腸胃”。一般認為,早餐不要少於15分鐘,老年人每口食物最好嚼20-50次,才能給飲食中樞足夠的興奮時間,幫助食物消化。

早餐以溫食為主,以保護胃中陽氣。對於麵包、牛奶、果汁等涼食可以適當加溫後進食,而水果、瓜類則建議最後進食,而且比例宜少,這樣才能起到呵護胃陽的作用。

肝不好?容易老!名中醫教你24小時氣血養肝(中篇)

胃寒之人早餐之前喝生薑白朮棗茶

專家推薦,平素胃寒者,早餐前可以用:生薑10克,白朮10克,大棗6枚,煮水代茶喝,或者兌入牛奶飲用。

⏰巳時(早晨9-11點鐘)

巳時是自然界陽氣充沛,天地一片溫暖和煦景象。 巳時為脾經當令,胃腑在受納飲食之後,需要通過脾臟的運化作用,把富有營養的食物精華和津液輸送到其它臟腑和人體各個部份。

肝不好?容易老!名中醫教你24小時氣血養肝(中篇)

多補水


補水。胃為陽腑,需保證胃腑溼潤狀態,才能消化食物。專家建議,巳時要適當補充水分。如果無口渴感覺,則可每20-30分鐘慢慢飲用幾口溫水;如果平素就容易常感口乾,則飲水頻率及飲水量都需增加,以咽部溼潤不幹燥、胃脘不脹無涼感、小便不急無頻數為度。

此時也可以進行適量活動,如老年人進行散步、爬山,或者太極拳、八段錦、五禽戲等鍛鍊。上班族則每坐30分鐘後站立伸懶腰、搖擺肢體,或者適當走動以活躍肌肉筋骨、經絡氣血。

肝不好?容易老!名中醫教你24小時氣血養肝(中篇)

大趾抓低可健脾

脾經連接足大趾,可通過“大趾抓地”刺激脾經,使脾氣健旺,有益於行使脾的功能。

素體脾氣虧虛、運化失常之人,可以適當通過食療以補益脾氣。對於思慮勞傷所致者,平時可以搭配黃芪、元肉、龍骨等制膳,以起到補氣養神之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