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對家裡人不好,卻對外人好這是為什麼?是一種什麼心理?

紅塵有你156621185


說到這個話題,我感覺非常熟悉。朋友們是否也有同感呢?

     “對家裡人不好,卻對外人好”,其實我們都有這樣的家人,我們自己也都曾這樣做過,只不過這樣做的程度不同,給家人帶來的傷害大小就不一樣。

小時候,我們天天跟小夥伴們一起玩耍,玩具和零食是大家湊的,誰多玩會兒少玩兒會,多吃少吃,大家都不會計較。可回到家,和自己的兄弟姐妹一起時,誰多吃一塊糖,都會爭得面紅耳赤,買回來的冰棒,還要比比大小。

成年後,對同事,對朋友,我們謙讓有禮,有點好吃的會和大家分享,偶爾還會請客吃飯,年節都會禮貌地相互問候,至少也要發條微信。對不熟的人,我們畢恭畢敬,可唯有對身邊的親人,上述的舉動很少。

    我們也曾這樣:工作不順心,回家就借題發揮,把氣撒在家人身上;在外面和別人吵了架,回家抱怨配偶或孩子在旁邊添堵;自己的事業不順,也會怪罪父母沒本事,不能給自己更多的支持。似乎我們就是這樣,能對陌生人客客氣氣,可面對親人時,就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所有的負能量瞬間爆發。

我的一位摯友,是一家公司的副總,和她交談時,總感覺如沐春風。她總是那麼優雅,睿智,我幾乎從未見過她發火的樣子,即使下屬犯下再大的錯誤,她都會悉心教導。遇到難纏的客戶,她都能處理得很妥當。要不是她主動和我說起自己的心裡矛盾,我絕對想不到,這樣一個完美的女性,在面對自己的親人時,會像一隻張牙舞爪的老虎。面對父母頻繁的嘮叨,她會惡言相向。家人在外人面前表現不好時,她會覺得丟自己的臉,把家人數落得抬不起頭。

在我諮詢工作中也有這樣的情況:

L的丈夫,外形帥氣,性情溫和,工作認真上進,無任何不良嗜好,但在家裡卻是個十足的“大魔王”,他脾氣暴躁、性格古怪,動不動就因為各種小事辱罵嘲諷L,L幾乎天天承受他語言上的羞辱和貶低。而L是個自尊心很強的女人,為了孩子,為了不讓外人看笑話,一直忍辱在這段婚姻中。她以為這是兩個人的磨合,過段時間就好了,可十幾年來,丈夫不但沒收斂,反倒隨著年齡增長,更加變本加厲。她一直不明白,為什麼丈夫可以對別人那麼好,唯獨對自己這樣?

這究竟是一種什麼心理呢?

如果妻子遇到這樣的丈夫,往往只能打碎牙齒往肚裡咽,因為只要接觸過這種丈夫的人,都不會相信他還有另一面。如果妻子在他人面前有所抱怨和不滿,都會讓妻子處於孤立無援,憤怒和屈辱的地步。

實際上, L經受的是情感虐待。

L的丈夫這樣的人,在心理學上被稱為具有討好型人格。

在嬰兒出生時,是以滿足自身基本需要為主的,到幼兒階段,就需要通過與養育者的互動來學習,在滿足自己的需要時,如何適應社會生活的規範要求。

當父母對孩子有過於嚴苛的要求,做不到就責罰孩子時,幼小的孩子,會把責罰誇大為災難甚至毀滅性的懲戒。這種養育模式下,孩子感覺自己必須迎合父母的需要,才能免受責罰,得到認可,於是就形成了討好型人格。

討好型孩子長大後,會延續小時候的模式,面對領導權威,或有權對他做評價的群體時,他們會努力討好取悅對方。他們對別人好,並不是自己有足夠的資源,而是他們幾乎失去了自我,毫無保留地,拼命討好別人。

L的丈夫出生後就被送到奶奶家,三歲後才被父母接回家。媽媽是單位領導,看到孩子有很多不良習慣,就非常嚴格地管教他,給他立下規矩,做不好,媽媽就會劈頭蓋臉吼他。

L的丈夫長大後,非常愛整潔注重儀表、談吐。在單位表現優秀,遇到困難總是自己上,遇到好事總是讓給別人,所以在單位人緣很好。

但他的內心並不快樂,因為委屈了自己而深感壓抑。而他宣洩壓抑的方式就是情感虐待妻子。人的行為模式是學習得來的,虐待別人的人,是因為在他的成長過程中只學會用虐待這樣一種模式來對待情感需要。就如同“受虐待多年的媳婦熬成婆,熬成婆後她也會虐待自己的兒媳婦”一樣。

L的丈夫,他並非不在乎妻子。當妻子需要理解支持和他溝通情感時,他能感受到妻子的需要。但他幼年的情感創傷同時也會被喚起,使他不由自主退行到童年被虐待的情境,內心充滿憤怒、委屈、壓抑等情緒。潛意識使他用從父母那裡學習到的對待情感的模式,對妻子指責、冷漠、嘲諷。   

潛意識裡他要把自己在情感世界中嚐到的苦,想讓妻子品嚐個遍。

有時候,我們可以通過一些人和事,看到自己的影子.....

做為情感受虐者,我們要怎樣做?

首先我們要學習成長自己,提高自我價值感,不把別人的評價作為對自己的評判標準,不寄希望於別人對自己的認可來肯定自己。學習自我肯定,自我激勵,讓自己更自信。當情感施虐者對你再次貶低、嘲諷、爆發脾氣、冷漠時,就不會直接把其對自己的評判作為對自己的評價,而是分清哪些是施虐者的問題,哪些是自己可以學習到的地方,我們就不會感到受傷害。

同時施虐者也可觀察學習到新的關係模式,雙方互相促進成長。

當然,人往往在生命早期形成自己的關係模式,用幾十年的時間來反覆強化,想真正改變,並非易事。

當自己無法擺脫內心困擾時,可以求助專業人士, 會讓我們少走彎路。讓我們一起學習對親人不再發火,給予他們足夠的尊重,營造我們的幸福生活吧。

 



艾葉心理諮詢師


有的人對家裡人不好,卻對外人好,這是為什麼,這是一種什麼樣的心理?

現實中確實有這樣的人,我爸就這樣,對外人哪怕就是個路人陌生人都很好,很熱情。當然對家人也不是不好,對老人對我們也都挺好,但是我感覺相比較而言,對家人是應該的,對外人他的表現就有些過分。

同樣是農忙的時候,幹自己家的活有時候都累的帶情緒,幫別人家去幹的時候特別熱情,都主動幫人家去;跟鄰居什麼的一起合夥批發的東西,不管是吃的還是用的,花一樣的錢都是擠著別人先挑先拿,有些人就好意思只拿好的,他就是那個拿人家都挑剩下的傻子;如果跟別人有人情往來的,別人給二百的他至少還五百,別人給五百的,他至少還一千……反正就是絕對不能讓別人吃虧,我經常說他,沒必要這樣,大家禮尚往來做的差不多就行,沒有用,聽不進去。

在認識他的所有外人的眼中,他就是個十足的大好人,性格好,脾氣好,實在,熱情……都說他哪哪都好。

要說為什麼?其實就是好面子,虛榮心作祟吧。對待家人反正都是自己人,做的好不好的沒人笑話,對外人好,不能讓別人評價自己不好,死要面子活受罪罷了。


濡沫情感


我婆家嫂子就是這樣的人,估計就是慣的。嫂子十七歲就嫁過來了,大哥比他大八歲,第二年就生了個胖小子,婆婆一家就可勁慣著,沒去地裡幹過活,孩子也是婆婆幫著帶,嫂子想吃啥就吃啥,想幹啥就幹啥,後來又生了閨女,就更不用幹活了,婆婆身體壯實,所有的家務都是婆婆料理,地裡幹活也是一把好手,只要嫂子好好跟著大哥就行,而我們結婚是在他們結婚十幾年以後了,家裡就可勁盡著他折騰。

如今嫂子的孩子也都成家了,卻天天干涉人家的生活,這不前幾天非要侄女離婚,弄的雞飛狗跳的。

嫂子對我的兩個大姑姐也不好,她們都怕她,怕她不高興,怕她不和大哥過了,怕她找我婆婆的事,她一不高興,就要找婆婆的麻煩,各種理由,婆婆受了她幾十年的氣了,大哥也從來不敢吭氣,前兩天為侄女的事嫂子打侄女,大哥說說她,照大哥臉上就是幾個耳光。

可是嫂子對外人挺好的,說話也好聽,我們鄰居都知道她什麼人,遠一點的就都誇她,真不知道是咋想的,越是親人她越是鬧騰,外人她倒是不敢了,所以我說是慣的,典型的窩裡橫。

這種人我分析一是慣的,二是沒出門受過苦,三是自己不努力還嫉妒別人比她過得好,四是沒有一個好心態,沒有受過良好的家庭教育,五沒有文化,沒有知識,見識淺短,六是不和外人打交道,不敢招惹外人,只敢窩裡橫了。


生如夏花153680509


我老公對外面人好得沒話說,對我對兒女不是罵,就是打,工資從不貼家用。吃定我。別人告訴我,他外面有好幾個女人,他的錢估計都花在這幾個女人身上了,其中有一個相好跟定了他。他天天逼我離婚,在我三十六歲那年如他所願,離了。當法院問及倆子女,他立馬提出,子女他一個都不要,東西都是他的。離婚是八月,籌備婚禮包括做傢俱,同年十二月下旬就辦酒結婚了。之後他看到自己的親生兒子女兒形同陌路。而女方帶過來的女兒,視如己出,寶貝得不得了。聽鄰居告訴我,自打他結婚後,他每月的工資全上交,退休了五千多的退休工資也全部上交。怕老婆怕得要死。別人說他人不要做,喜歡做鬼。親爸不要做,喜歡給別人做後爸。


苦菜花203101848


我可能就是這樣的人。

一歲左右的時候父母就把我留在家裡外出打工了,小時候作為留守兒童一直待在外婆家,外公很兇,我一直不敢跟外公說話,但外婆待我極好,她是我在世界上最親的人,在我八歲多二年級的時候外婆去世了,我失去了我最親的人,那時候妹妹半歲多,外婆去世以後我就回家和奶奶一起生活,有時候會去外公家看看外公,妹妹一歲多以後也被留在了家裡,每次放學回來或者放假我就幫忙帶妹妹,奶奶年紀大了她能做的就是幫我們做飯,妹妹和我的衣服都是我自己洗的,那時候才九歲,沒有洗衣機,都是把衣服拿到河邊洗的,妹妹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就被接到城裡去上學了,我和奶奶一直在家,一年能夠見到父母一兩次,過年的時候他們回來或者暑假他們把我接到城裡待一段時間,初中的時候住校了,初二奶奶去世,後的一年多時間裡就我自己一個人在家,週末放假我不願意回去,家裡的被褥長時間不住人潮溼的沒法睡,灶臺也落灰長黴,家裡也沒有菜,麵條放的時間久了也長了蟲子,而且一個人睡在家裡我很害怕,所以那時候我放假以後喜歡去同學家或者留在宿舍裡。

初中畢業以後沒有考上高中,年紀小我不想那麼早出去打工,後來就在城裡上了中專,這才終於結束了自己的留守生活,那時候已經16歲了,日常都是住校,週末回來兩天,每次回來都要洗一大家子的衣服,一開始沒有洗衣機都是手洗,我能感覺到我和我的父母並不親近,經常吵架,日常感覺到父母對妹妹的偏心我讓我對這個家對他們的失望又加深了,所以對於父母我缺少了很多包容和理解,經常反駁他們,對他們講話有時候很不客氣,不注意語氣,但這些其實我一點意識都沒有,我覺得我是正常在溝通的,後來畢業以後出去工作以後那一兩年也不常回家,也不怎麼想家,偶爾回去一次或者和家裡人打個電話,二十歲以後才有了戀家的感覺,也許是長大了,懂得了家人的重要了吧,但和家裡人的關係還是不親近,我慢慢長大了也算個大人了,我媽有時候對我很客氣,偶爾還帶點小心機,不真誠,我就覺得很厭惡,我不知道是不是孩子長大以後父母親都會這樣,還是隻有我媽是這樣,我們的相處還是像以前一樣,有時候我不小心就把母親說哭了,她每次哭的時候我都很無奈,因為我覺得自己沒有錯她怎麼就哭了呢,我爸會說我不懂事,變了怎麼樣怎麼樣,前兩天我媽給我發視頻沒說兩句我們又吵開了,我媽還是覺得我說話語氣有問題,掛了電話我問我男朋友剛才我說話有問題嗎,他說是的,讓外人聽起來就覺得我很不尊重父母,男朋友還批評了我,當時我委屈的哭了,說實話我真不知道該怎麼和父母相處。

不是對他們不好,平時買東西,發紅包,給家裡錢我做的一點不比周圍的朋友差,有過之而無不及,但是就是沒辦法和家裡人那麼親密,感覺像隔著一層東西,有些東西是怎麼也改變不了的了。



一隻愛睡覺的喵


對家裡人不好,對外人好這種行為在我看來屬於一種不成熟的心理。

對家人好才是最高級的修養

在前幾年的時候,我自己也有點這種性格,現在長大了看開了,覺得家人最重要,對別人再好都不如對家人好點。

以前的我在外人面前總是可以很好脾氣,人家說什麼也不會太計較,因為家裡人總是教育我在別人面前要有禮貌,要懂事,所以久而久之我在外人眼裡一直都是那個誰家懂事乖巧的女兒。

但是沒有誰一直都是好脾氣,每個人都會有心情不好的時候,只是剛好我們就把發脾氣的對象給了家人。

我記得有一次,別人家的小孩拿我家事開玩笑,當時雖然心情有點不爽,卻安慰自己人家不是故意的。

我沒有懟那個小孩,只能想那是因為他還小不懂事,但是當天晚上回去我就和父親發了脾氣,導火線是父親那晚喝酒喝到很晚才回來。

我本來心情就不好,剛好父親喝酒的事又撞上時候,所以那晚我就忍不住對父親發了脾氣,說了很多不好聽的話。

但是之後冷靜下來,我又對父親產生愧疚之心,當時我在想為什麼明明是外人說的話讓我不開心,我怎麼還對家人發脾氣?

也許就是我內心的那顆自卑心作祟吧,在外人面前一直都想努力做個好小孩,這樣別人就會稱讚我,就會多一點人喜歡我。

而父親是家人,時時刻刻陪在我身邊,我總覺得他會容忍我所有的壞脾氣。但是我忘記了父親才是自己最親近的人,他也會有情緒。


當我對他發脾氣的時候,不僅傷害了他,更是傷害了我們之間的感情。

所以長大後的我,每次回家都先調整好自己的心情,不把壞情緒帶回家,對父親說話也儘量的溫聲細語,對家人好才是最高級的修養。

一個壞情緒會毀了一個家庭

我們總習慣性的以為,家人永遠在我們身後,不管怎麼過分,他們都不會離開我們。

殊不知,一次又一次的傷害,只會把家人推得越來越遠。

在《都挺好》中,蘇明成就是因為總是把壞情緒帶回家,導致婚姻破裂。

雖然蘇明成很愛他老婆,但是當他工作不順,心情煩躁的時候,他就會失去理智般對妻子大喊大叫,甚至動手。

都說失望是一次次的積累,當蘇明成一次又一次的發洩,導致最後麗麗提出離婚離他而去。

我們生活中,像蘇明成這樣的人很多,他們對外人總是無比熱心腸,但是對家人就缺乏耐心,理所當然把家人當出氣筒。

所以後面的蘇明成就要為自己的行為買單,你肆無忌憚的消耗親人的愛,只會給你們的感情留下傷痕累累。

畢竟,有句話說得好,越是親密的人傷口越難以癒合。

克服挑剔家人的本能


最近的《小歡喜》剛結局,裡面的劉靜吸粉無數,那麼溫柔的媽媽,貼心的妻子是多少人想要的。

在劇中,剛開始的季勝利和兒子不親近,矛盾重重,而當習慣領導的季勝利看到不服從自己的兒子,只會拍桌子發脾氣。

但是劉靜就是他們父子間的潤滑劑,每當丈夫發脾氣的時候,她的語氣就像羽毛般輕輕的就把丈夫的壞情緒安撫好了。

她總是很包容,脾氣也很好,對外人也是溫溫柔柔,對自己的丈夫和孩子更是輕聲細語,就連自己生病不舒服都能控制自己的情緒。

像劉靜這樣性子的人,除了她成熟的心智以外更多的是長期以來的好教養。


就如同周國平說的:“對親近的人挑剔是本能,但克服本能,能做到對親近的人不挑剔那是種教養”。

那是一種刻在骨子裡的教養,不僅在外人面前落落大方,在面對自己親人的時候更會給予更多的尊重和關愛。

所以,我們除了要控制自己的壞情緒不對家人發作以外,更要學會化解家人的壞情緒。

家是我們的避風港,而家裡住的人是我們最重要的人,所以他們值得我們溫柔以待。

歡迎關注@聽緩緩說,在這快節奏的都市生活裡,啥事我們緩緩說。


緩緩的舒心苑


關於有的人對家裡人不好,卻對外人好的行為,我以前是深受其害。

前男友就是這樣的人,為了朋友,為了面子,為了可笑的認知,可以插家人兩刀。<strong>

有一次,他認識了一個拳館教練,稱兄道弟一個多月後,用我的信用卡刷出幾千塊錢借給他,至今未還。

當時我們的處境也非常艱難,平添一筆支出,壓力倍增,我都給他氣哭了,最後只能等到約定的還款日期,讓他催那朋友還款。

到了還款期限,他那朋友推三阻四,各種藉口拖欠還款,我前男友還幫著他說服我,理解他那朋友的難處,自己都快交不起房租了,還在那是金錢如糞土,氣得我呀......

這件事讓我徹底認可了一句話:

有本事的男人,從外面往家拿東西,因為他知道家是需要經營的避風港,而不是可以無限索取的地方。

沒有本事的男人,拿家裡的東西給別人,因為家人不容易徹底斷了關係,而朋友不給點好處,自己就沒有別的能耐吸引他們了。<strong>

他們到底什麼樣的心理呢?

01 好面子

我的前男友就是典型的面子大過一切的人。

我發現他有一種特殊的心理認知:自己可以用刻意的行為,給新朋友或不經常見面的朋友留下完美的形象,肯定自己。

我估計他是非常認可心理學中的首因效應,並且不遺餘力地把它運用在人際關係上。<strong>

我承認他確實有很多優點:愛乾淨,很會做飯,有藝術細胞,用心的時候非常體貼......

但對著家人,他更多的是冷漠,因為家人對他很瞭解,他知道無論做再多,他在家人心中的形象已經定了位,無法滿足他的虛榮心。

也只有在不深入瞭解彼此的朋友那裡,他的形象才是絕對的金字招牌,閃閃發亮。

但在我看來,那樣的好,換來的大部分是酒肉朋友。

02 逃避

逃避什麼呢?逃避對家庭的責任。

家是一個需要花費時間和精力去經營的地方,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角色分工,每個人都有應負的責任。

而我的前男友不願意花這個時間和精力,他在家時,百分之八十的時間都是抱著手機,沉迷於玄幻小說,不願為家庭的運轉貢獻耐心和力量。

03 有恃無恐

家人,即使是完全鬧翻了,在遇到挫折時,對於自己孩子,有多少人能完全做到坐視不理呢?

因為家人的寵溺,因為有求必應,讓他們對家庭索求無度,還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他們會認為:無論自己的態度好或不好,家都在那裡,不離不棄。

家人就應該負擔起自己的所有需求。

04 要麼自己沒能力,只能啃家裡

有能力賺到足夠的花銷,不用拿家裡的東西去補貼,這個還稍好一點,但話又說回來:會賺錢的,都知道來錢不容易,絕對不會隨意揮霍。

只有那些不知人間疾苦的少爺們,才以為自己家買東西的錢,都是大風颳來的,不用珍惜。

拿自己的東西給別人,那叫大方;拿家人的東西給別人,只能叫揮霍。

對家裡人不好,卻對外人好的人,揮霍了錢財,揮霍了家人對他的好。

<strong><strong>


方樊文


這種人要麼傻,要麼壞。

我就有一個“窩裡橫”的表親, 他學習不行,工作不好,卻把他這些不順的經歷統統歸罪於他的父母,常常埋怨父母沒能力,小時候沒讓他上名校,導致最後沒考上好大學,畢業之後也沒給他安排一個事少錢多離家近的好差事,甚至有時候和父母爭執起來會帶髒字。


後來他結婚了,對待妻子和孩子,更是惡語相向,工資也不補貼家用,家人對來他說,只是一個在外受氣之後發洩的對象。

然而對待外人,他就屬於討好型人格,好得沒話說,一點脾氣都不敢有,說話也好聽,就差就給頒一個“好人好事”獎了,但好像越討好外人,他就越要在家裡人身上加倍地“彌補”回來,在我看來,他是典型的窩囊廢。


我覺得,家始終一個遮風避雨的港灣,無論在外經歷了什麼、受了再大的氣,進家門之前都要抖乾淨,家人是重要的,對家人好的人運勢也才會越來越好。


喝水狗


這種人,農村有句老話“老鼠扛槍窩裡橫”,“有本事就在家裡使,一到外面就老實了。”

這種人,是什麼人呢?就是很自私,很嬌慣,很無能的人。

這種人格的行成,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家庭的嬌慣和嬌縱。家裡有什麼事,家長自動把他摘出來,不讓他負任何責任。久而久之,他自己就跟家裡沒有任何責任了,家裡不管什麼事,他就裝著什麼都不知道,既不出錢也不出力。

可是,到了外面呢,很簡單,“沒有人慣他這毛病”,大家都是一樣的,該AA就AA,該出錢就出錢,所以,他在外面也很老實,也不敢不出錢也不敢不出力。而且,外面人哪跟他客氣,少了一點,乾脆就把他丟下,所以,他很老實,在外面很多人,察言觀色,還巴結著幹。

一句話,在家裡不管怎麼“作”,多麼不負責,家裡人,還以“血緣親情”來原諒他,愛他,縱容他,所以,他在家裡肆無忌憚地不負責,放任自己的自私自利。

在外面,誰慣他這毛病?反而讓他變得認真負責有擔當。

就是如此。在家裡,家人慣,出門沒人慣。


Longsuixinyuan


對家裡人不好,卻對外人好的人,其實很傻,是其自卑和虛榮心在作祟。

一、自卑

自卑的人總試圖通過對別人的好來獲取別人的肯定。家人嘛,已經再熟悉不過了,不好去討要鼓勵或讚美。但是外人從他/她的”好“裡得到了實惠,所以很樂意反過來滿足。

二、虛榮心

對外人好,給外人的印象是他/她好,外人可能會不分三七二十一猛誇之後,他/她虛榮心更是得到極大滿足,以後就會對外人更好。

如果有這樣的家人,不妨直接指出他/她的”傻“,找個關鍵時刻讓他/她體會一下是不是得家人才會無條件為其付出,對外人好,更應該對家人好。有些小建議,分享給大家,希望有所感悟:

1.有這樣的家人一定是很無奈的,去改變他/她,有時候真的不如改變自己來得容易,給自己心理建設意識牆是:惹不起,躺得起。他/她其實也可憐,可以像外人一樣對回饋給他/她,多鼓勵或讚美,不要因為是一家人,就吝於張贊。

2.如果不能像外人一樣去滿足他/她的虛榮心,也不要去糾結他/她如何對外人了,即便是親人,他/她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就好了。

曾聽阿姨講過一個親戚的事,那個親戚喜歡借錢給別人而不留給家裡備用,有一次自己的孩子生病了,去求經常借錢的人借點錢,借錢的人卻藉故說自己也沒有錢,最後還是問自己的父母拿老養錢去醫治的。

真的,對家裡人不好,卻對外人好的人,很傻,他們需要經歷一些事後,才會明白,吃的虧夠大,摔的跟斗夠狠的時候,不想明白都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