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修路,為什麼一直沿用老路基而不開新道?這個事情怎麼理解?

徒勞龍


在農村除了開新道路並不容易的,畢竟鄉下村裡多為建設用地,而村外多為農業用地,不能隨便佔用浪費,如果修路需要提前規劃,並且進行徵地事宜,還要賠償農戶一定損失,使得修路成本高昂,也可能不利於農戶出行,自然費力不討好!下面針對農村“村村通”和“戶戶通”修路方面情況,根據我們當地的一些情況簡單聊一下,以供參考:



一方面,容易涉及複雜的農戶土地糾紛。俗話說“清官難斷家務事”,在農村這種小圈子的熟人社會中,往往對於貪小便宜的話情況數不勝數,一旦涉及修路徵地,即便有一點關係的農戶都會牽扯進來橫插一槓,使得修路開新道前期準備週期漫長,不利於農村修路成本和建設速度!有時候也會因一些“無賴”者漫天要價而耽誤了正常規劃,並使得建設進程受阻,自然也不利於當地年度鄉村建設的正常推進!

二方面,可能佔用耕地,使得修路成本比較大!在農村修路不僅要有合理佈局規劃,也要儘量沿用老路基、規避佔用新耕地的範圍,畢竟每年投入鄉村建設的成本和補助資金非常有限,一旦佔用過多農戶宅院和耕地範圍,往往不利於有效控制建設成本,一旦超出預支,很有可能打亂年度鄉村基礎建設進程。另外,隨著村裡閒置建設用地所剩無幾,以及各地耕地面積不斷減少,往往修路少佔用新建設用地和農業用地更符合當下農村土地資源緊張現狀!



三方面,農村修路主要是方便農戶日常通行。在農村,人們平時外出走過的道路往往經過了很多年的生活實踐,大多路面已形成習慣並經過長期不斷改進而形成了現有最佳出行方式。而現如今開展的村村通和戶戶通,其實就是在農村原有路面上的錦上添花,是對老路基的一次次升級改造,只有這樣提升農村基礎建設才更利於農戶日常出行!

要知道,過去的農村多為土路,一到下雨天就會變成“水泥路”而難以通行,對農戶日常生活生產造成了不便利!而現如今一些地區開展的村村通和戶戶通工程,就是將過去常見的“水泥路”改造為石灰、瀝青等硬化路面,這樣一來即便遇到下雨天,農戶依舊可以正常外出做事!所以說,農村修路的初衷還是方便農戶出行,提高農村居民生活質量和提升當地鄉村經濟發展效益,更好的促進城鄉一體化進程!(以上僅為個人見解)


龍百曉生


這個事情很好理解。一直沿用老路而不開新到的是在農村兩邊都有房子住人的主道上。我甘肅農村老家的鄉間路就是這個樣子。

1、“老路新開”節約成本,老百姓也願意

這是以前和現在農村修路用的最好的方法,修路的時候老路原來兩邊都會有房子住人,因此你要開新路在這個拆遷上就是一筆很大的費用,而村民是極其不願意去拆遷的,這讓我想起來了我們村新擴建小學門口時候拆遷了兩家,都鬧的不可開交,最後也是不了了之。

所以基於老路上修新路是最好的辦法,不但拆遷很少,而且原來的鄉村老路是村子裡面的主幹道路,也是用的最多、最寬的那條路,所以老百姓是打心理面接受的。

2、農村開新道修路有哪些呢?

一是在山上開新道修路,我們村鎮每一個村子都是這樣,因為在山上種植蘋果,所以之前的小路是無法滿足的,因此在8年前就在各個村鎮的山上開了新的硬化道路,要比以前窄的,沒有硬化的小土路好太多了,這個也是一種很不錯的方式,“要致富,先修路”就是這麼一種最切合實際的做法。

二是我們村鎮在修高速公路,

稱為“天平高速”(甘肅省平涼市至天水市的高速公路),在我們村子是靠近河灘的,所以在修之前做的大量的測量,徵收了好多土地,這裡面的土地都是靠近河灘的良田,是種植蘋果的好地塊,因此在徵收補貼的力度上還是很大的。這也就是開新道。

所以說:農村修路,為什麼一直沿用老路基而不開新道?這個事情要分情況看待,基於老路上的是村子的主道,不好或者是很難基本不可能開新道,因為兩邊都是房子;而在山上和國家規定修高速公路的,那就是可以開心道的。


寧寧說的話


農村修路,為什麼一直沿用老路基而不開新道?這個事情怎麼理解?

近些年來,村村通、組組通、戶戶通公路的修建如火如荼,極大的改善了農村交通落後的面貌,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難堪局面得到了徹底解決,群眾的幸福指數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根據題主提出的這個問題,我們基本瞭解到百分之九十九的鄉村,在改善交通落後的問題上,還要兼顧農村耕地少的問題,避免因修路而佔用農戶耕地面積,因此大多數村在“三通”的問題上,儘量在老路線的路基上規劃修路,做到能避開農戶耕地的儘量不佔,其目的有三:

一,在老路基上修路,減少佔用耕地面積。

二,老路基因過去多年的沉澱,基本性得到充分的穩定,在老路基上面加修水泥路牢固,不易垮塌,使用時間較長。

三,保持原貌,不破壞原有的自然環境,容易被大多數人所接四,節約投資。在老路基上修路,在硬化路面前的土建工程上,所花費的投資,比新開路的投資要少五至十倍。

五,縮短工期。一般新開路,首先要進行實地勘察,然後要做方案報批,還要沿途做護岸,還要挖填方,碾壓,這是要花費很長時間的。而在老路基上修路,就直接節省上面這些前期工程的施工時間。

以上就是農村修路,為什麼都是在老路基上修路的根本原因,不必大驚小怪,很好理解!


湖北大老方


問:農村修公路,為啥不開新道而要沿用老路基呢?

別說新開道了,就算把以前三米左右寬的老路拓寬到標準的四米五也是困難重重,不信的話請到農村去住幾年體驗一下。


點擊右上角紅色按鈕關注【刺楸】,瞭解更多農村趣聞趣事。

在泥巴公路存在了一定年生後,不少地方開始了慢慢硬化鄉村道路。然而,有些農村道路明明彎彎曲曲,不算捷徑,本可趁著硬化時改道取直,但實際上卻少之又少,卻是為何?刺楸認為存在以下幾點原因。

一、照顧老路附近的農民

在山區農村,除了村落村寨,不少農民主要以散居的方式分佈在村子各處,當大家出地出力把土坯毛路修通後,為了方便,在新一輪「修房潮」開始時,不少農民就把房子修到了公路附近,並自己修好了連接到公路的入戶路。



刺楸坐車時,在農村公路兩旁還時不時地看到新挖的宅基地,在公路兩旁建房似乎成了一個最佳選擇,當然距離公路要有一定距離。

木已成舟,米已成炊。農村居住格局已經形成,只為了走直路就想改變老路,實為不妥也,就像鐵路、國道、省道也不會為了直線近而避開重要的城鎮一樣。


二、修新道涉及面太廣

不同於平原地區的橫平豎直,彎曲農村公路在廣大山區農村較多,多依據山川地形地貌而開路修建。不少農村公路由村鎮修建,由於資金補助少,農民出了力和地不說,還要湊錢,所以不可能像現在修路那樣搭建高架橋,只能跟著地勢地貌修成彎彎曲曲。

在準備硬化時,除了一些林業道路或者有項目補貼的,仍有部分農村道路要農民湊錢來承擔一定比例的項目費用。本就要出錢,如果重新開道,勢必涉及到佔用某些農民的田地,而未被佔用田地的農民似乎就沒吃虧,如此一來,利益分配不均可能導致項目擱置,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沿用老路。這也就是部分已硬化農村公路不夠四米五寬的原因之一。


以上就是刺楸對農村修路為何不新開道而繼續沿用彎曲老路的看法,如果覺得回答得還行就點個贊,並順便關注一下吧,謝謝。

刺楸


對於農村裡面修路這個問題,我個人都是覺得很好理解,一直沿用老路基,呃,不開心到這是一個非常好理解的問題,但是除非修這些主幹道,就得經過重新的規劃。

如果不是修主幹道,沒有重新規劃的,基本上都會跟著老路基進行重新修路。



老路基結實。

對於路基的情況來看,一定要選擇結實的地方,因為在農村裡面地形地貌的多樣化使得有些地方未必會很結實。

所以這種情況之下,修路的時候多半會跟著這些老路基,即使七拐八彎的情況下也會跟隨著路基進行重新的修正。

這種情況,雖然說看起來可能工程量比較大,但是實際上是為後續賞去很多的重複工作,或者說重新修整的一個問題。

因為老路基比較結實,這個時候我們鋪水泥路修好新路,不那麼容易倒塌。如果是重新規劃的情況之下,如果地質不好就可能形成容易爛,還得後續再次增加費用。

農村裡面的土地非常複雜。

不知道有沒有人曾經感受過農村裡面修路的困難,有的時候農村裡面對於土地的使用是非常要緊的,可以說成非常吝嗇。

一分一釐也不會去謙讓。所以你要修新路,可能要利用到別人的土地,那麼這種情況之下相對應的補償如果不給足,那麼這個時候會使得他不再同意。甚至不讓修的情況,在我們這邊以前就出現過好多次。

所以這種情況之下你又要重新規劃,浪費很多人工和時間。所以心目並不是大家想象的那麼簡單。我們這邊有一條路,就是修了好幾次都是因為土地的問題,沒有下文。

工程量的問題。

對於這個問題來看確切的來講,跟工程量也有一定的關係。

開心路也許你規劃好,但是實際上你要要做路基,這個時候是非常困難甚至麻煩的。

我們附近一個村子裡面就曾經修了一條新的道路,結果修路的費用比我們村子修老路的那個費用還要高出一倍多。

所以針對於工程量以及費用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如果不是必須要重新開一條新道,那麼大多數農村裡面修路都會沿著以前的老路進行,重新修新路的。


農人莫小道


農村修路之所以不新開而是在原有的基礎上加固原因很簡單。

第一:原來的路雖然破,確是交通出行的主要路線。如果重新開路,一方面浪費成本,另一方面並不能滿足現有交通需求。新路線需要徵詢意見,評審,說難聽點沒有個半年以上不會出施工的。第二:新開路比較麻煩,週期太長。

施工倒是簡單,招標進場即可,一路修半年,但是前期手續非常麻煩,既要符合地方鄉鎮規劃編制,又符合周邊道路規劃需求。最重要的是新修路,需要徵地。


徵地的話就要自然資源局報備,鄉鎮報市裡批,市裡看指標多少還要往省裡報送,為了保障耕地紅線指標,同時還要有復墾,徵收多少就要復墾多少,現場還要去看規劃。一來一去,手續極為繁瑣。

三、如果在原有基礎上加固,非常簡單,財務報批審核就可以開工了。老百姓也認可,因為這是老路,一半一半修也不影響出行。


浣熊哥


農村在脫貧的道路上,修路是最佳的起步,所以為了加快農村的發展,如今大部分地區已經實現村村通。而有一點好多人也不明白,為什麼修路一直沿用老路基,而不開新道路呢?其實對於這件事,仔細想想也很好理解,至於這樣做也是有原因的。


1.遵循村民出行路線:魯迅先生曾經說過“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的便成了路”,農村道路大多都是長時間踩出來的,對於農民而言,這些路線也是最便捷的。而重新開新道對於有些人來講,不僅沒有帶來便捷,甚至帶來出行繞道、耽誤時間等麻煩,所以遵循村民的出行習慣沿用老路基。

2.儘量避開佔用耕地:目前農村土地已經承包到戶,修路若開闢新道,難免會佔用耕地,這其中的矛盾有時也不好解決。雖說修路是為了方便大家,但保護基本農田也是基本原則,所以為了最大程度的緩解對農田的破壞,還是沿用老路基為好。



3.鄉村道路要求不高:鄉村道路不同於省道過國道,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方便大家出行,車輛來往相對不是那麼多,同時對於各種硬性指標要求也沒那麼高,所以農村道路也不像高速遇水搭橋,遇山開山那樣,只要能方便大家出行,回車方便就可以,也用不著另外去開新道路。


4.降低投入資金成本:其實這點完全可以理解的,因為不管哪方面都要節約成本。而修路沿用老路基也是為了節約成本,只要不偷工減料質量是絕對沒問題的,如果開新道其中的補償費、佔用費等都是一筆不小的成本,而沿用老路基則可以省去這些成本和煩惱。

通過上述描述,農村修路沿用老路基而不開新道也是有他們的道理所在,這也是通過綜合考慮所得出的結果。朋友們,你們認為修路沿用老路基而不開新路是為什麼呢?歡迎大家評論補充,謝謝!!

感謝大家對肥仔的支持,歡迎大家關注“肥仔農經”,每日分享實用三農資訊,讓大家更多瞭解三農。同時也感謝大家點贊、關注,謝謝大家!!


肥仔農經


關於這個問題,其實很好了解,現在三農的角度立場上,我們來梳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農村修路沿用老的路基的情況是非常的多的。蔥我們村到鎮子上的路,在十幾年的時間裡修了三次。第一次是硬化的土路,第二次在此基礎上鋪了細石子,成為了石子路,而用到現在的路是標準的水泥路,寬敞平整。但無一例外的都是用的一個路基。



在農村修路沿用老的路基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基於成本的考慮。如果從新規劃開拓新的路基,就需要從最底層一點點的開挖處理。修路搞工程需要投入的資金、人力、物力都是巨大的。很多農村修路出了政府撥款外,還有一部分事村民的集資,用原來的老路基能夠節省一部分資金。



如果再從新開闢新的路基的話,極有可能會涉及到大量的農田,農民的房屋,以及農村其他的相關公共設施的拆除理賠。這樣一來,對老百姓不利,再者,也會給路的施工增加負擔,影響進度。而原來被廢棄的路基在多少年內也沒啥作用,會造成資源的浪費。



再說了,原來的老的路基,歷經了多少年的風雨考驗,人、車、設備的碾壓,是根基是相當的牢固了,僅需要在此之上再做施工即可投入使用。所以,在農村修路,能用老的路基會盡量用老的路基,實在需要的話,才可以打新的路基。


蘇北申哥


近些年,為了方便農村地區的農產品運輸流通和交通出行,許多的鄉村都已經實現道路硬化。老話說得好:“要想富,先修路”,修好道路不但有村民出行更有利於農產品的運輸銷售。那麼,很多鄉村水泥路為何沿用老路,不盡量走直線呢?我們去農村經常會發現鄉村道路很少有和城市道路一樣是筆直的,因為農村修路是很少捨棄原有老路的,之所以在老路的基礎上硬化道路,是有他的道理和客觀因素的。



一、老路基已經夯實便於硬化

農村老路已經存在時間長久,路基沉降已經經過長時間的行走變得結實,不必在動用壓路機械建設基礎,也不必在回填,這樣既節約成本也加快修建速度。短時間內修建完畢,有利於周邊農民就儘快出行。


二、減少佔用農田的原則

如果農村重新規劃道路,勢必就要佔用現有耕地,雖然說修建道路是造福鄉村的利民建設,但保護耕地也是我們國家曾策,所以在原有老路的基礎上修建道路,這樣避免對現有農田的破壞,另外農村土地承包具體農戶,佔用了田地有時候也會產生矛盾。所以會盡量少佔用現有農田。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如果捨棄原有的老路,就會破壞現有的固定格局,勢必會對以後農村土地管理造成困擾。還有就是,農村的很多道路不僅僅是一條路,還是村與村的界限,所以這個問題也是需要考慮的。

我是聚能三農,請大家關注我!

聚能三農


這是因為,第一,老路基經過多年的碾壓很實在,在老路基上修的路不容易損壞。而新開的路基鬆軟,不易壓實,在新開的路基上修的路,容易出現裂縫、凹塌等損毀問題。

第二,新開路基涉及到新佔地問題,可能還會涉及到農作物、植被賠償,甚至生態環境等問題,費時費力費資金。而老路基就不存在這些問題,可以大大節約修路成本。

總之,農村修路會優先使用老路基。當然,個別路段的老路基因坡陡、彎急等因素不適合修路時,也只能重開新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