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5000的人多嗎?

藍色印記7295897


凡是網上問月薪的人,都是自尋煩惱。記得這句古話:貨比貨得扔,人比人得死。只要有攀比心態,就活得不痛快。人,都有一個基本“人性”(稍微負能量的人性),恨人有怨己無,自己沒有的東西,怨恨別人有;自己沒有的東西,也不希望別人有,這樣心理才平衡一點。

所以,如果你非要攀比,就比比周圍,比比自己過去,比比那些比你差的,你心裡就會舒服一點;在事業上,要比比那些高薪人士,學學他們的精氣神;在職場上,要比比市場價格,找到自己跳槽的理由。如果你的月薪符合市場價格,那就踏踏實實過日子,想一想怎麼用有限的工資儘量把生活過得充實一點,增加一點小確幸,平平安安、平平淡淡才是福。

第一,放眼全國來對比,你處於中等偏上水平,這個收入幸福感還是比較強的。

2018年度的全國社平工資剛剛出爐。全國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4131元,非私營為6871元,全國大平均為5501元。可是別忘了,全國私營就業人數佔絕大多數,畢竟有“公家身份”的人還是少數。

從這個角度來判斷,月薪5000元,在全國人口中,你佔到75分位。什麼意思呢?你超過了全國75%的就業人口。從圖中表中可以看出,全國家庭可支配收入4.45萬元,假設你是單身,月薪5000元,已經超過了75%的家庭。如果你是兩口子(假設每人5000元),你超過了90%的家庭。

第二,如果把你具體放在某一城市來對比,你還真的開心不起來。

如果把你放在一二線城市(省會城市以上),月薪5000元,低於這些城市的社平工資。相對比較低的北部、西部城市,社平工資都超過了6000元。可是你真的感到這麼不堪嗎?沒有。

因為你看看周圍的親戚朋友就知道了,大家其實大多數人都是拿著三四五六千的工資。社平工資為什麼顯得偏高呢?這是因為收入差距拉大了,城市裡集中了周圍地區的富人,普通職員的工資就被“注了個水飽”。

但是你再看看,全省平均工資,就知道城市人的注水程度了。一些省市平均到私營人員,有的才月薪2000多元,比最低保障線高不了多少。所以,要想開心,就看看周圍親戚朋友,而不要看社平工資。

第三,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才能讓你有一點點幸福感。

如果你生活在三四線城市,其實,5000元工資,幸福感比較高。因為周圍的人,大多數都是三四千元的工資,月薪五千就顯得有點“鶴立雞群”了。這個收入水平的主要集中在:公務員、事業編、教師、醫生、國企員工。那些在小地方私企打工的人員,大多數都是二三千元的工資水平。

當然了,如果你要跟某些“磚家”提出的小康標準比,大多數打工者都要“吃土”了。家庭年收入36萬到60萬元,都屬於貧窮家庭了。如果看這些亂七八糟的標準,你想死的心都有。所以,千萬別信這麼所謂標準。

如果要有幸福感,就比比那些底層員工吧,很多城市的最低工資線,也就1600元。你月薪5000元,相當於三四個底層打工族的收入了。比比那些真正幹著髒活累活的底層打工者,你才能增強一點自信和虛榮。關鍵要和自己比,讓自己年年有進步,就對得起自己了。


職場火鍋


在發達城市月入5000的人還是很多的,但在全國來說可就不算多了,因為這不能只看人數,而要看比例,多與不多是相對的。比如北上廣深,月入5000屬於低薪,但是即便如此,也有超過一半的人還達不到月入5000。

以2017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為參考。全國人均最高的上海市為58988元,相當於每月4915,這已經是最接近於人均五千的城市,而且人均就意味著至少超過50%的人口收入不足4915元。所以截止2017年底的數據來看,人均月收入超過五千的城市一個都沒有,即使今年收入上漲,能達到這一標準的也超不過6個城市。

上圖為全國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名50強城市,目前號稱新一線之首的成都,以人均年收入33217元的成績排名全國第41位,月均2768元。結合另一工資榜計算,像中西部龍頭成都、武漢這樣的王牌城市,月薪不足5000的佔比至少75%。

其他就更不用說了,到第150名時,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就已經不足2萬了,再往後月薪5000以上的佔比恐怕連10%都不到。

通過收入排名來看,東強西弱的格局十分明顯。但即便是被認為經濟發達的東部沿海省份,真正的富人大多也都是從商人士。真正工薪族到手月入5000以上佔比超過三成的城市一共也超不過十個。

有時候大家感覺這個薪水的人在網上都屬於哭窮級別的,那是因為這個檔位屬於高不成低不就的位置。月薪兩三千的不可能沒事總在網上顯擺工資,月薪上萬的則沒那麼多閒工夫顯擺工資,而月薪五六千的雖然佔比是少數,但對於一個大城市來說,這個收入階層即使佔比兩三成那也有百萬之眾,所以全國各地的加起來也有幾千萬人,數量看起來當然是不少,這些人大多接受不了兩三千月薪那種生活,卻又無力追求月薪上萬的生活,所以一樣存在大量月光族。如果再有個房貸之類的,月入上萬的都剩不下什麼。於是給人一種中高薪也“活得很艱難”的感覺。其實細心的話,多看看各地區的收入比例。當然我說的是到手收入,不是企業報表工資,那個數字比實際收入通常要高出20%-30%左右。


城市發展報告


月薪5000元的人是極少數人,大部分人的月薪工資在2000元左右,也有一部分人的月工資在1500左右。











有才君子


謝謝您的提問,小編專注於給各位分享各種職場經驗,每日更新,跪求大家關注,下面說一下我的觀點吧。

月薪5000的人多嗎?小編在一線城市的職場摸爬滾打了五年多,不敢說對一線城市的職場環境有非常深入的瞭解,但工資水平大概的一個情況,小編有自己的看法,下面分享一下我的觀點吧。

重申一次哈,我只是在一線城市工作過,因此我只說一線城市的情況,在一線城市,月薪5000的人多嗎?多,非常的多。

說起一線城市,可能大家都會聯想到之前公佈的《2019國人工資報告》,當中公佈的月薪過萬人數,不在少數:上海:35.09%、北京:35.07%、深圳:26.91%、廣州:14.47%。

在一線城市,月薪過萬,確實不是什麼難事,但在這光鮮亮麗的皮囊下面,更多的,是月薪3~5千左右的在掙扎著求生存的人們。

某教育機構做過一份調研,咱們距兩個城市吧,譬如北京和上海:

在北京,月入5000左右的人,佔比大概在18.7%左右,月薪五千以下的人,佔比大概在42%左右(根據322,401份調研報告得出)。

在上海,月入5000左右的人,佔比大概在18.1%左右,月薪五千以下的人,佔比大概在48.3%左右,很接近50%(根據239,778份調研報告得出)。

小編覺得,上述兩份數據的真實性,有待確認,而且與實際情況,相信是有一定的偏離的,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就是在一線城市,月薪5000左右的人,或者月薪5000以下的人,絕對不在少數,更別說非一線城市了,這是由來已久兩極分化進一步惡化的成果,富的很富,窮的很窮。

在一線城市,月薪5000左右,生存絕對是沒有問題,但要過上殷實的生活,可能會有一點點壓力,非一線城市,可能會好一點點,但也不會好特別多(最近在做調研,發現三四五線城市的物價水平,並沒有比一線城市低,某些品類甚至更高)。

以上就是我的觀點,如果各位看官有不一樣的意見或者建議,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補充,謝謝大家!


在廣州奮鬥的普通人


這個得看是在哪個城市?什麼行業了?

如果是在一二線城市,尤其是北上廣深,那麼,月薪5000以及5000以上的肯定是大有人在:

上圖是來自前程無憂的數據,但是,我覺得可能有些偏頗,這只是代表了部分崗位(前程無憂上崗位)的收入。

而且,我們要知道,平均工資和大多數人的工資是不一樣的,最好用中位數,這個才靠譜。

如果是菸草、金融、IT等行業呢?

嗯,5000收入算是中低收入了吧。

我有個學生在會計事務所,給菸草公司做審計的時候,她就發現,裡頭的一些出納收入高達十幾、二十萬,這在其他行業是不可想象的。

因為菸草利潤繳稅一年一萬億,完爆四大行和阿里巴巴!!!

但是,廣大農村地區和非壟斷、高新技術行業的人呢?

2018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才2萬多點!!

可見,絕大多數人收入是絕對不到5000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月入5000的並不多呀。


馮起升


月薪5000的人是現在整個社會的中流砥柱。

首先,我們從2018年的社會平均工資看一下,國家並沒有統計出全口徑就業人員的社會平均工資。不過公佈了城鎮非私營單位社會平均工資和私營單位社會平均工資,分別是6871.75元和4131.25元。由於私營企業就業人數明顯較多,預計全國的社會平均工資水平恰好在5000元左右。

第二,從全國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計算。2018年,全國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是39251元,而按照國家衛健委2015年的標準,我們家庭人口的規模是3.1人,也就是說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規模是12.17萬元。要想達到人均可支配收入規模,雙職工家庭的人均最優收入就是5000元了。為什麼不使用人均可支配收入,主要是農村的就業形勢跟城鎮是不一樣的。

第三,國家調查數據顯示。2019年1月國家統計局公佈了《2018年全國時間利用調查公報》。根據調查結果,各收入群體覆蓋調查對象人數分別為:2000元以下18663人,佔38%;2000-5000元22305人,佔46%;5000元-1萬元6289人,佔13%;1萬元以上1323人,佔3%。可以說月收入低於5000元以下的人群約佔總調查人數的84%。


所以,全國絕大多數人的收入是達不到5000元的。如果你每月收入達到5000元,最起碼能超過80%的人口了。


暖心人社


從全國來看應該不會很多,但具體的要從不同的地方、不同的行業和人群來看。

首先,因地而異。我國地域廣闊,經濟發展又不平衡,所以收入和消費差距都很大。比如說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大城市和東部沿海發達地區,月薪5000元應該是中等偏下的水平,因為這些地區消費水平高,沒有這麼多收入根本維持不了正常的生活。所以人數應該可以達到職工總數的70%以上。

以北京和上海為例,房價每平方米達到好幾萬元,一個三口之家一個月的日常開銷至少超萬元。但在四五線城市和經濟欠發達地區就不同了,這裡的消費水平更低,相對來說收入也明顯要低,月薪5000元的可以算是中等偏上的水平,人數應該達不到職工總數的30%吧。

其次,因行業而異。就目前的情況來看,事業單位中中級以上的技術職稱人員、行政單位中擔任正科以的領導職務人員、國有企業人員、民營企業中的白領階層等人群收入普遍都比較高。比如銀行的管理人員、學校有中級以上職稱的教師等,他們的收入普遍都在5000元以上。月薪5000以上的人群應該佔到職工總人群的80%以上。

再次是因工齡而異。一般來講,工齡越長的員工工資級別越高,所以收入也越多。在接近法定的退休年齡5年左右的人群中,月薪5000元以上的人應該是大多數。

至於中西部地區的其他行業、其他人群,月薪能達到5000元的人應該比較少了。


葉公來幫忙


我們國家經濟發展極不均衡。各地發展千差萬別。收入水平迥異。由於所處城市不同。大家期待的預期值也就不同。

去了一趟杭州。5000元收入並不高。很多人月薪在7、8000,有一點職務的就在萬元左右。低於5000元在我們這個年齡已經很少見了。

但是在我的家鄉。與杭州收入就差遠了。很多人月薪在2000-3000元。中等收入在3000元左右。像財政供養人員在5000左右。財政供養人員屬於中高收入了。

按照有關方面說法2000-5000元是中等收入群體。可見全國中等偏上平均月薪是5000元。這就是財政供養人員的收入水平了。

5000元在小地方應該不會很多。但一二三線城市較為普遍。

我個人工資也很低。只不過是平時有一點稿費和投資收益。平平過吧。


杜坤維


我是職場微笑談,目前從事營銷管理工作。

走過彎路,吃過虧。得益於他人的分享指路,收穫了很多寶貴的經驗,些許頓悟。

今天我站在這裡,我願意與你分享我的職場點滴心得。

也算是對當初我的指路人說謝謝的一種方式。

關於您這個問題,以下幾個觀點簡單跟您分享下:

1.月薪5000真心不算多,因為,肯定不夠花

2.每個人都有過這種感覺,薪水每年漲,但確是年年不夠花,因為物價再漲,想要的東西再增多

3.掙死工資,很難實現財務自由,除非天降橫財

4.努力打造,思考被動收入吧


職場微笑談


根據我瞭解的情況,不同區域、不同層級、不同行業的收入差別較大,即使同一行業或者同一公司,同一職級的員工在不同區域,其收入差別也較大。因此,5000元只能是一個相對參考數,受行業、區域的影響較大。一般來說,全國性的央企國企,同一職級的員工收入總部大於分部,直轄市大於省區,省會城市大於地級市;同一行業,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大於其他地區;同一家企業,效益好的大於效益低的。整體來看,應發工資5000元以上的人雖然佔比還不是很高,但絕對數越來越多,這是個可喜的現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