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開封的一次考古發掘,出土了5樣文物,破解了“城摞城”謎團

考古是一門嚴謹的科學,一切的推斷和結論都要以事實為基礎,若不然的話就成了所謂的“謬論”。河南開封,這座被譽為“八朝古都”的城市,向來都不缺少傳奇,也更不缺少謎團,而無數的謎團也都在一次次的考古中被揭開。比如,“城摞城”的謎團,就因為發現了5件的文物,被完全地破解了。究竟是什麼特殊的文物呢?下面小編就來給您從頭揭秘。


河南開封的一次考古發掘,出土了5樣文物,破解了“城摞城”謎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在如今開封城的“清明上河園”中,有個龍亭東湖,自1981年施工隊在此清淤後,便成了學界專家們關注的重點。因為據說在淤泥下3米多深處,挖到了大量的清代建築遺址;然後再繼續挖到5-6米深時,又發現了明代的周王府遺址;最後,當挖到12米深時,還發現了金代的汴京遺址,以及北宋的東京城遺址。


河南開封的一次考古發掘,出土了5樣文物,破解了“城摞城”謎團


於是專家們紛紛推測,或許是歷史上的黃河水患氾濫,導致歷代開封城的建築被泥沙所吞沒。因此,如果繼續深入發掘的話,也許還能挖到唐代汴州城遺址,以及更早的戰國魏大梁城遺址,畢竟這些城池在開封歷史上都是一脈相承的,故此,也就有了“開封城,城摞城,地下埋有幾座城”的傳說……


然而,有的專家卻對此提出了質疑。首先,1981年的清淤說是發現4座古代城池,但卻並未有過權威的報道,或者是學術研究報告發表,更多的還是民間百姓的口耳相傳。其次,除了發現明清兩代的磚瓦,基座與脊頂之外,並沒有其他什麼有價值的東西,而至於汴京城和東京城遺址,就更無半點依據了。最後,至於開封城下摞有6座歷代城池的推斷,既在史料中找不到依據,同時也不符合實際情況。

河南開封的一次考古發掘,出土了5樣文物,破解了“城摞城”謎團


據史料記載,宋代東京城高約4丈,即13米多,而歷代城牆高度都差不多都如此,如果去零取整,按照每代的城牆高10米來算,4座城摞在一起也起碼有40米高,然而當時據說挖了12米就發現了4座城,顯然是自相矛盾的。那麼問題就來了,開封“城摞城”究竟是事實,還是謬論呢?光爭論沒有任何意義,必須要找到有力的歷史證明。於是,在2002年初,河南省的考古專家決定對龍亭東湖,進行一次大規模的發掘。

河南開封的一次考古發掘,出土了5樣文物,破解了“城摞城”謎團


此次發掘意義重大,也引起了學術界的高度關注,同時在發掘過程中,不僅得到各地方的人力支持,而且還應用了先進的科學考古技術,如遙感測繪技術,電磁探測技術和光譜鑑定技術等。由此可見,專家們完全是抱著勢在必得的決心,一定要發掘出“城摞城”的壯觀景象。在一開始,發掘工作都很順利,專家們也和預期的一樣,先後清理出了清代和明代的一些建築遺址,但緊接著再往下挖時,卻發現有點不一樣了。

河南開封的一次考古發掘,出土了5樣文物,破解了“城摞城”謎團


當專家們一直挖到12米多深時,原本以為會發現宋代東京城的遺蹟,但可惜除了千年的黃河老淤泥,其他的一如所獲。不過,專家們還沒有完全放棄,心想著如果再繼續往下挖,說不定會有驚喜發現。於是,又繼續挖了幾米深,結果也只是發現一個陶罐和一些碎瓦,既沒有發現唐代汴州城,也沒有找到戰國的魏大梁城,而此時距離開始發掘,都已經過去了大半年的時間。


再後來,人們對“城摞城”的質疑也越來越多,不過此時還有一些專家依然堅持繼續發掘,結果經過幾個月的忙碌,一直挖到了地下18-20米深,但依然沒有發現任何的遺址,就連完整的磚塊或瓦片都沒找到,不過也並非一無所有,在此過程中出土幾顆圓石,一個石舂和一些硬土。總的來看,專家們忙碌了大半年,挖了十幾米深,最後在下面也就發現小編上文提到那5樣文物,因此也就說明了,“城摞城”根本是不存在的。

河南開封的一次考古發掘,出土了5樣文物,破解了“城摞城”謎團


由此可見,腳踏實地的考古發掘,才是破解歷史謎團最有效的方式,而如果只停留在史料中的推斷,或者口頭上的爭論,則是毫無意義的浪費時間罷了。不僅如此,考古發現還能佐證史料文獻的記載,甚至是填補其中的空白,更正其中的錯誤,為我們還原歷史的真相。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劉立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