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上任,被一直主持工作的副職架空了怎麼辦?

風雨無阻礪礪前行


空降領導不容易展開工作,這是普遍現象,也不用太過糾結,只要應對有度,很快就能把這段尷尬時間過渡過去。


您所說的這種自己被副職徹底架空的情況,咱們先排除一個情況,那就是你這個正職是真的上任工作,而不是被派來“充門面”的。只要能保證這一點,收拾個副職真不是什麼難事……


第一要務是先“找到活”


跟你說一下我之前的一個領導,他面臨的情況恐怕比你還要糟。


我之前有份工作是在一個專業市場做企劃經理,應聘到崗之後,發現整個公司一多半的部門經理崗位都是空缺的。


後來才知道,大概一年前,市場的領導因為一些經濟問題被集團給辦了,事情鬧得挺大,總經理、副總,連帶一多半的部門經理給一鍋端了。


結果就是市場這邊管理層徹底停擺,留下一個爛攤子,員工走了一大半,剩下的都是一群老油條,人心惶惶,也沒人正經幹活。


為了收拾這個爛攤子,集團連續從其他公司平調了幾個副總過來兼管,但誰都不傻,這塊燙手山芋誰都不想砸自己手裡,所以各顯神通都是待幾天就跑了。


最後實在沒辦法,從一個分公司跨級提拔了一個市場經理,空降到市場來管事。


可想而知,她來的時候更沒人鳥她了。


誇張到什麼程度?上班一個星期了,自己辦公室裡連臺電腦都配不上……


至於談工作,跟誰聊得到的結果都是:“這塊是以前XX負責的,我不太清楚。”


這種情況比你還慘吧?最起碼你知道自己要對付的是一個人,而她需要搞定的是一個徹底癱瘓的公司,和一公司不配合的員工……


所以,如何破局?


她是從“開晨會”開始解決的。以前沒有晨會,但是她強制要求每天早上全員開晨會,晨會的內容也簡單,就說今天自己要幹什麼活,昨天干了什麼活。


當然,最早的時候也沒人管她,要麼壓根不開,要麼開會直接敷衍兩句。這種情況下,她就自己主持晨會,畢竟人家是副總,下屬也不好明擺著對著幹,慢慢的也就習慣了開晨會。


雖然效率很低,但過了一段時間,至少她已經知道了各個員工手頭的工作,再加上跟商戶們各種聊。主動權也就慢慢掌握在她的手中了。


對員工們的工作有了瞭解,再去提一些要求,做一些指示就變得順理成章。


而下一步,她做的第二件事情,就是讓所有人“定計劃”。


這件事情幹了有2個多月,從部門開始,做計劃、做半年度預算,然後拆解到每個月……


這又是很不錯的一招,因為大家的心思都不在幹活上,導致整個公司形成了一個“比爛”的狀態,缺乏明確的標準,人人都說自己“盡力了”。


員工經常是用“我盡力了,可商戶對我們服務不滿意,就是不肯交物業費,不然怎麼辦?把他們的門都封了去?”這樣的話來推脫工作。


而定計劃,則是把“盡力”變成了“應該完成”。並且,這次訂的計劃真的是反反覆覆,來來回回的修改,一直改到每個人不得不服氣為止。


當然,畢竟積重難返,最後計劃完成的很爛……


但拿著一份糟糕的結果,至少也是結果。總比一團漿糊強得多。至少,不管誰,都不願意去當工作完成最差的那個人。


然後是我任職之前的事情,又訂了新的計劃,做了不少調整,同樣是大費周章,不過這期間由於工作漸漸重新展開了,所以就開始給各個部門補缺,新入職的人都是她自己親自面試挑選,這一批經理算是引入的新血液,總比老人聽話,也間接提振了整體的士氣。


最後,訂新的計劃,同樣是大費周章,只不過這次計劃定完之後,她跑去跟公司申請了條件還算豐厚的獎金,並且這次是真衝著“完成”而定的計劃,跟新上任的經理們一條一條的去算,最後算出一個大家踮踮腳應該都能完成的指標。


有了明確的工作計劃,有了能看見的獎勵,整個公司的運轉也就慢慢恢復了正軌。


從她的經歷中有沒有看出來,作為一個收拾爛攤子的空降領導,她作對的第一步就是“找活”,不僅僅是給自己找,也是給所有下屬找。


只有先讓下屬執行自己的命令,哪怕這種命令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這也是打開僵局的第一要務。


別怕他們不執行或者敷衍你,即使是敷衍,你也別生氣,要讓他們一次比一次拿出更好的理由,當他們發現糊弄的難度越來越高時,自然就會嘗試著完成你交辦的工作。


第二步就是“展示權力”


要注意,不管你的副職如何在工作上“架空你”,但你正職的權利是由更高層授權的。


你需要做的是讓其他人意識到這一點。


當然,一說到展示權力,很多人先想到的就是去“懲罰”誰,甚至也有人說要“槍打出頭鳥”,開掉幾個再說。


但是說實話,如果一個空降領導上任第一件事情就是“開人”,我很懷疑他的後續工作能不能順利展開。


一個搞不好,就讓你的下屬們更用戶你的“副職”了。


其實,展示權力不一定非要是“罰誰”,有時候利用自己跟上級的溝通渠道,為下屬提供幫助,甚至幫大家謀求一些“小福利”,更能表現出你的重要性。


例如以前困擾大家的一些問題,設法推動解決,以前缺少的某些福利,設法爭取來。


“別人搞不定,我能搞定。”,這其實才是展示權力最好的渠道。


第三步“分化他們”


記住,你要對付的只是你的副職而已,不要把整個部門都放到自己的對立面上。


找個時間,跟你們部門的每一個下屬單獨談話,談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談話時間一定要長。


隨便聊聊工作,隨便聊聊別的同事,隨便聊聊工作計劃什麼的。拖的時間越長越好。


這個活不要急,一天聊一兩個人就行了,而且儘量讓所有人都知道你跟誰聊過了,還沒跟誰聊過。


最後再去跟你的副職聊。跟你的副職聊,話題就可以稍微嚴肅一些,比如聊一些工作上的疏漏,聊一些部門裡的問題什麼的,你不用把責任怪在他頭上,只要讓他感到一些壓力就足夠了。


這樣聊一圈下來,他們就不可能再是鐵板一塊,總會有人“想太多”,特別是你的副職。


最後,用你的副職去給下屬傳遞命令


最後,儘量不要直接找你的下屬安排工作,因為這樣會顯得你跟副職劍拔弩張,也是逼迫員工“站隊”。


找些工作,讓你的副職去安排XX去做。注意,一定要點明讓誰做,一定要讓你的副職去傳話。


這麼做的原因就是在於,避免逼迫員工站隊,同時提醒別人,誰才是“老大”。


我覺得,至少你的副職總不會囂張到放你鴿子,或者直接甩給你臉色看吧?


而他一旦幫你傳話,也就是借他的口,向別人傳遞出“副職只是個副職”這樣的信號。


相信我,用不了多久,就會主動有人來向你靠攏的……


到了這時候,再去慢慢接手工作也就容易的多了……



我是腫麼破,專注職場領域,如果喜歡我的答案,環境點贊、評論、關注我哦


分享越多,收穫越多


腫麼破


本人是基層工作多年的公務員,我就題主提出的問題談一下個人看法。

坦率地說:碰到這樣一個好問題,令人高興。鑑於本人一直在黨政機關工作,不熟悉企業的情況,以下所談的,可能僅僅適應於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

首先,要客觀、冷靜地分析被副職架空的真正原因。剛上任,卻發現被一直主持工作的副職架空了。客觀地說,可能有兩個原因:

1、一直主持工作的副職,可能把“一直主持工作”這個組織安排的臨時工作,當成了常態,正職到位,還不知分寸,當仁不讓,一手遮天,唯我獨尊。很顯然,其做法己經嚴重越位。

在任何一個單位,正職就正職,且正常情況下,正職還同時是黨組書記;副職就是副職,最多就是黨組副書記,一般也就是黨組成員。在單位班子成員中,每一位成員都應該自覺地維護正職的核心地位,接受其領導和工作安排。正職就是當然的領導核心,單位其他工作人員,在工作中也都必須始終服從正職的領導,維護正職的尊嚴和形象,共同輔佐和協助正職完成單位的工作任務。

如果副職越位是無心之失,僅僅是習慣性做法,不是故意作對,尚屬於正常範圍,只需旁敲側擊,在班子會議或全體職工會議上,著重強調幾次組織原則以及工作紀律等注意事項,相信副職會立即心領神會的。

畢竟,體制內工作的副職們,多數人浸淫官場多年,一般都有這種分寸感和敏感性的。只要其懂規矩,明事理,自覺往後退卻,就完全可以理解為問題己經解決,徹底沒事了。在此情況下,一切依然按步就班,單位仍舊風平浪靜。

2、一直主持工作的副職,是組織臨時安排的,估計也在等著自己被扶正,想當正職,結果空降了一個正職,認為自己的位置被他人搶走,心裡有氣,故意為難正職,和正職作對,繼續其一直主持工作的做派,把持一切。這麼做,說重了,是無組織原則,無組織紀律,目空一切,目中無人;說輕了,是個人素質不高,氣量狹小,對組織有意見,卻拿正職撒氣。真是豈有此理!

在此情況下,就必須採取行動。決不允許一個副職把正職不當一盤菜,這於公於私都說不過去。

當然,在此類事情上,正職即要堅持原則,嚴格要求副職,秉公用權,又要防止本人疑心過重,杯弓蛇影,反應過度,誤傷他人,最終害人害己。

其次、摸清情況,對症下藥,不急不躁,步步為營,採取有針對性的行動。主要是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摸清兩個情況。

第一、其他副職們對主持工作的副職的基本看法和基本態度。一般來說,一個比較霸道的副職,一直主持工作,習慣成自然,其他副職肯定會有一定的看法和不同意見的。正職應該與其他副職多接觸,多交流,搞清楚副職們對主持工作副職的真實想法,儘可能爭取他們對自己的支持。即使有與主持工作的副職關係好的其他副職,也應該通過耐心的交流、溝通,爭取他們與其保持一定的距離,也就是說,其不幫忙亦可,但不允許繼續助紂為虐,為隨後的班子成員重新分工、中層負責人的工作崗位調整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第二、單位中層的負責人的基本看法和態度。一個一直主持工作的副職,當起霸道總裁來了,毫無疑問,是得到了一些中層負責人的鼎力支持的,否則,他不可能有那麼大的能量。當然,有些人只是出於工作上服從領導的安排,確有個別人,與主持工作的副職上下聯手,形成榮辱與共的利益共同體。這樣的人就是重點目標,要徹底摸清其基本情況。通過多方交流,再逐步摸清各個中層負責人的想法,以及他們的個人能力、水平,還有各位副職的堅定同盟軍、支持者。一句話:摸清單位的基本的團團夥夥。

2、開好兩個會議。

第一、單位黨組會議。在與多數副職統一思想,相互交流、凝聚共識基礎上,多方徵求意見,慎重斟酌、考慮成熟後,由正職主持召開單位黨組會議,研究決定以下兩個重大問題:首先,調整班子成員分工。可以將主持工作的副職分管的最關鍵的科室(處室)調整給其他副職分管,如辦公室、財務科(處)由一位副職分管;重點業務科室(處室)調整給另一位副職分管,增加主持工作的副職分管的非重點業務科室,爭取在其分管科室數量變化不大的情況下,達到總體上降低其分管工作的重要性的目的,從而穩妥地變相削奪其職權,使其在工作上無處著力。其次,對中層科室(處室)負責人予以適當調整。重點還是主持工作副職的堅定支持者,堅決調離重點科室。這個調整要格外小心,儘可能小幅調整,堅決防止因中層負責人調整,導致業務工作受到嚴重影響,達到打擊重點人的目的就行了。這項工作可以一步一步來,不能急於求成,以分步實施到位為宜。要特別注意的是:儘可能縮小打擊面,以團結大多數人。

第二、召開全機關幹部職工大會。宣佈班子成員分工調整決定和中層幹部調整決定。這是場面活,最關鍵的是:要結合班子成員分工調整和中層幹部崗位調整,公開強調組織紀律、工作紀律和一把手的新要求,要求工作有新作為、新氣象。公開場合可以講得儘可能嚴厲一些,追求震攝效果,讓潛在的兩面派及時收手,減少阻力,樹立威信。

3、看效果,相機行事。經過以上幾個步驟,注意觀察實際效果,如果一直主持工作的副職思想上接受了,工作上不亂插手了,也能擺正自己的位置了,一般也應本著團結的願望,積極地、開誠佈公地溝通、交流,幫其解開心結,爭取為我所用。畢竟,被組織安排主持工作,可以肯定地說,是有能力、有水平的幹才,人才難得啊!職場上,力求取得有利於自己的職位,也確實是人之常情,本沒有多大錯誤啊。無論什麼崗位,還是要儘可能多栽花,少栽刺,少惹人。

降而求其次,即使工作上不太配合,或者一時想不通,爭取其不添亂,不搗亂也行啊!

如果繼續其一貫霸道作風,目中無人,架空正職,就必須針鋒相對,一針見血地當面明確指出來,堅決要求其改正,即使撕破臉面,也在所不辭。如果其繼續堅持不改,我行我素,那對不起了,還可以果斷出手,快刀斬亂麻,進一步削奪其中層鐵桿支持者的權利,能調出的堅決調出,即禮送出境;能免職的堅決就地免職;能調整崗位的堅決調整崗位,讓其去坐冷板凳。徹底打掉其爪牙,他也就無法興風作浪了。

同時,在適當情況下,向地方黨委、政府主要領導彙報工作情況,給組織部長彙報其工作表現,堅決要求調整主持工作副職的工作崗位,調出去安排工作。如果領導們不聽,那就堅決以沒辦法開展工作為由,請求調整自己的工作崗位。這樣以退為進,效果會好一些。

畢竟,人活一口氣,佛爭一柱香。人生、職場、官場,概莫能外啊。


水波不興3291


你這提問顯得沒水平了,都當了一把手了,還不知道如何控制局面,你這個領導是怎麼當上去的?

在職場尤其是在體制,副職想架空正職一般不太可能(少數背景強大的除外)。很多副職看似囂張,覺得自己有群眾基礎,有後臺保障,多數只是外強中乾,正職只要祭出三大殺手鐧,分分鐘拿下副職:

第一,開會研究權。現在重大問題、重要事項都要求上會,由一把手召集副職討論研究。會議什麼時候開,哪些議題可以上會,決定權都在一把手。副職不聽招呼,只要把他的議題暫時擱置,晾他一晾;碰到緊急的事情,有意地拖延一下,不召集開會,很多事情副職擺不平,就會束手無策。幾次下來,老老實實。

第二,事項簽字權。一把手是單位或部門的當然代表,在沒有一把手授權的前提下,凡事都必須經一把手簽字,才能上報文件、支取財物、下發通知。假如副職頂牛,他報上了的文件你放上一放,既不表態不籤,也不說要籤,冷處理幾次,他就懂了。

第三,人事決定權。副職主持工作之所以敢和正職對抗,一肯定是因為他上面有人,二是因為他在單位或部門有一定數量的“自己人”,並且把他們放到相應的重要崗位。這是強勢副職的根基。一把手只要把這個根基拔了,副職就跳不出花樣。

怎麼拔?四個字:拉打結合。

能團結的同志儘量團結,瓦解副職的力量。下面的人不是傻子,一把手再不管用也是一把手,可以決定很多東西,不是逼不得已下屬一般不會可一把手過不去,一把手團結同志有先天的優勢;團結不了的,不能為我所用,就考慮逐步搬走調離,即便動不了,也不能讓副職隨意提拔人。在這一點上,一把手是有絕對權力的。副職想提拔人,必須過班子會,或者向上推薦人選,一把手不爽,可以動用一票否決權或者擱置不議,大概率就可以把副職想要用的人按死在原地。

在副職和一把手之間,力量的天平永遠傾斜後者。副職再牛再橫,想要和正職扳手腕,都不太可能成功,原因很簡單:一、無規矩不成方圓,作為副職,首先要做的是服從組織聽指揮。副職再牛,上級都不希望看到副職和正職頂著幹甚至扳倒副職的局面發生,因為上級領導也是當過正職的,試想,如果有一天他的副職也這樣和他對著幹,他是什麼樣的感受?所以一旦發生這種情況,只要正職不犯下原則性的問題,上級多數會維護正職把副職調離,而不是倒著來。即便要動正職,也會等把副職調離後局面穩定下來再調整。這是體制用人的基本規律。二、一把手不是吃素的,能坐上那個位子,誰沒點料子,沒點背景,豈是那麼容易挑戰、掀翻的?想清楚了這點,很多事情自然就好辦了。


80後小公


一把手初上任,卻被一直主持工作的副職架空,這種情形完全沒必要擔憂。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一把手空缺,副職主持工作,因為部門工作的重要性,黨委、組織部門的領導,肯定會對主持工作的副職有所激勵,包括表揚、獎勵,甚至允諾直接接任一把手職位等。或者是副職在主持工作期間,工作業績突出,表現優異,或者是某項重要工作中有重大立功表現等,由於上級部門或者主要領導的肯定,使副職產生了接班的錯覺。結果沒想到最後卻原地未動,由空降或者其他部門的領導幹部提拔任命,擔任一把手工作。副職由此產生了怨恨情緒,對工作不配合,甚至不放權,故意孤立一把手。由於副職長期主持工作,並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也團結了一小批職工,因而一把手初到,會造成一定的權力更替困難,工作難以開展,感覺自己被架空。

在這種情況下,正職完全沒有必要慌亂。下級服從上級,副職服從正職,機關、事業單位實行一把手負責制,一把手的權威是受組織保障的,也是原則性的。這是正職天然的優勢,無論副職多麼強勢,這種組織上的壓力,他是輕易突破不了的。雖然因長期主持工作,可能團結了一幫人,但這都是暫時的,職工首先考慮的不是某個人個人的利益,而是必須以集體的利益為先,以承擔的職能發揮為先。同時,職工對組織有著無比的信賴,相信組織是公正公平的,人員任命也是有大局方面的考慮的,在組織原則面前,職工沒有唐吉可德式的個人英雄主義,要主動站出來替組織給予某人以公正。即使因一時的衝動,最終也會迴歸到信任組織的正軌道路上來。因而,正職要做的,就是積極主動團結職工,公平公正處理單位的工作,認真鑽研熟悉業務,在最短的時間內成為行家裡手,在與單位職工、工作磨合過程中,儘快取得大家的信任。

接下來,在充分了解單位工作實際和副職、中層幹部、職工能力的情況下,進行大範圍內的分工調整。將原來主持工作的副職的分工,儘可能拔尖到最大的高度,但對於其分管的重要業務進行調整拆分,使單位的主要業務工作分散到其他副職手中,不能過於集中。副職原來主持工作,其他同級別的副職肯定會有小小的不服氣,把這種不服氣擴大化,並給予其分管工作的機會,其他副職肯定會積極表現,以體現自己的能力。這樣一來,就淡化了主持工作的副職的重要性,使其重新迴歸到普羅大眾的身份中來,和其他副職沒有什麼兩樣。

其次,強調責任到人,分級壓任務,實行層層負責制,將工作精細化管理。副職只針對幾個中層領導,中層領導直接負責科室和職工,將主持工作的副職分管的範圍儘量縮小,使其能調動的資源儘量減少。工作也實行量化分工,責任到人,使中層領導和具體承擔工作的職工明確自己的責任範圍,弱化副職在中間的領導和上傳下達的職能。職工手中有了權力和明確的責任,就會對分管領導的信賴減小,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就會增強。正職要想對付副職,實在是太簡單了,要麼捧殺,要麼架空,一把手的天然優勢,做起這些來毫不費力。

實在不行了,可以求助組織,將其調離,調整到另外的單位任職。當然這是最笨的做法,不僅會給組織造成不好的印象,還會給職工留下軟弱無能的形象。正確溝通,充分利用手中的權力,處理好單位內部的事宜,把工作搞上去,這才是一個正職應該有的風範。


職言管語


我在前單位(企業)也碰到這種事,剛入職的時候,還沒有人力總監,只有人力經理,什麼事都由經理說了算,過了半年,總監來了,但經理不服氣,還是我行我素,讓我們各模塊的專員依舊跟他彙報工作,完成他安排的任務,聽從他的指示,還時不時跟總監意見相左,甚至稍有口角,令在場的我們都尷尬不已。

後來,在某一天晨會的時候,總監讓我們鼓掌感謝經理這幾年的辛苦付出,解釋說經理因為要回家生二胎了,要暫時迴歸家庭,所以自己提出了離職,祝福她家庭幸福,前程似錦。但明眼人都知道其實經理是被公司開除的,還拿了一筆補償金。

迴歸到題目上,其實可以理解這個副職心裡的委屈,以往自己一人獨大,積極表現,只等有朝一日可以順利轉正,誰知突然空降下來一個正職,把自己的位置給擠掉,自己的正職夢幻滅了,心裡的落差肯定是非常大的。

但這也不是他架空正職的理由,畢竟無規矩不成方圓,每個單位都有自己的章程和規定,正職空缺之前,自己兼任正職,管理日常事務是合理的,一旦正職到位了,權利肯定得移交給對方,不能再任性為之,所以這個副職的做法肯定是不對的,也容易得罪新來的正職,從而影響自己未來的職業發展。

那這個時候作為正職的你,該怎麼辦呢?

1、充分使用自己的權利。

包括重大事項決定權,人事任免權,財務籤批權等等,正職的權利是整個部門最大的,最有話語權的職位,怎麼可能給副職輕易奪走。

比如你們開會的時候,決定一個議題,一個方案,一個行動,肯定是正職拍板的。還有人事任免權,在體制內,可能免職權比較難使用,但任用權提拔權是可以的,只要下面的人不是傻子,肯定知道該站哪一邊。還有財務籤批權,你不簽字,誰能報銷,所以大家肯定還是會歸順於你。

2、拉攏可用之人

一些中層,或者其他副職,重要骨幹,站中立位置的,可以找他們談一談,拉攏他們,鬆動副職的固有根基,瓦解他的部隊。實在用不了的,儘量調離,即使真動不了,也要注意監督他們和副職的舉動,盯緊他們,關鍵時刻運用好自己的職權優勢。

3、必要的時候尋求更上一層領導的幫助

如果副職根深葉茂,後臺有人,難以瓦解,下面的人又一心追隨他,一時半會難以解決現狀,嚴重影響了自己的工作開展,那就有必要尋求更上一層領導的介入和幫助,可以先跟大領導反映一下情況,讓領導跟副職,或者跟一些重要的老員工溝通交流,藉助大領導的力量,改變困境。

總的來說,你剛上任正職,卻被之前一直主持工作的副職架空,那就必須把權利奪回來,表現強勢一點,拿出正職該有的氣勢來,適當"心狠手辣"一點,欲戴皇冠,必承其重。

感謝閱讀,公司資深HR,不妨添加對我的關注,有什麼職場問題方便隨時交流!


心念HR


以實例說話才是硬道理,希望大家能夠有所借鑑

前一個單位有兩位科長,一正職一副職。副科長比正科長到本崗位時間長,但沒有正科長資格老,正科長先後兩次轉崗,這次是提職到到正科長的崗位上的。

正科長回到崗位上後,發現自己與單位的領導接觸不上,副科長基本上每天都與領導走在一起。領導去哪他去哪,儼然是領導的貼身秘書一樣。正科長除了材料方面、接待方面能插上手,其它的都是有心無力。

而下面的人員中,也有兩人為副科長所安排進來的,基本上副科長唯首是瞻,凡是正科長安排的事情,都偷偷地和副科長彙報一聲。正科長幹得挺累,他呢,便採取退卻的態度。到了單位,沒有什麼大事,基本上就出去玩了。沒有電話找他,他根本不太回來。這一來就是兩年的時間沒有大動作。

機會來了

後來,有一次,副科長生病了。沒有人主持日常工作了,正科長便忙開了,東拼西打,漸漸地和領導走近了一些,活也做了不少,局面有些改觀。副科長不會在家呆時間太長的,他身體好了,便又上班了,這樣一來,又恢復了以前的狀態,正科長又是每天來單位呆一會,找個藉口就走了。把我們這些人都看蒙了。

不過這次正科長還算有些收穫,手下的人基本上都讓他擺平了,不僅聽副科長的,更聽他這個正科長的。單位有什麼風吹草動,他馬上就知道了。而且,單位所有的權利都被正科長收回,副科長要是動一點東西,沒有正科長髮話是誰都不會做的。

正科長收權

副科長還是陪著領導轉,但權力明顯縮小。領導是流動的,高升了,新來了一位領導。這次副科長與正科長都開始動作了,兩個人都往前衝,都圍著新領導身前身後的轉。

只要新領導出動,兩個人是形影不離。他們之間沒有交流,都是各做各的事,各念各的經。正科長這次的權力看以非常的大,接管了以前很多沒有過的業務,忙得他團團轉。而副科長就像落寞的貴族一樣,每天就是陪著領導,看不出他幹什麼活,實際上也沒有活給他幹。

這一年的時間,正科長忙得是腦打後腦勺,大小工程幹了一樣又一樣。可以說是各方面收穫頗豐。

山水輪流轉

正科長調崗了,去掙大錢了。副科長又主持了工作。我總結了一下,在職場沒有誰大誰小,你是正的,卻讓副職架空了。別總想著把權力找回來,一點點地來,勁使大了,傷害的反而是你自己。


黎濤微世界我在等著你


被“架空”者就是正職在本單位根基不穩,而副職在夲單位時間長、資歷老且底下有一群親信,並掌握著正職手中的權力。

單位組織分工已明確了,正職是主管全局工作,出思路,作決策,任用及管理所有幹部,這就是正職的權力,副職只是“配合”一把手工作的,也就是說副職是正職的下屬,要服從正職的管理。

先團結除這個副職及親信以外的所有人,重新分配所有副職的管理範圍,把這個副職以前管理的重要部門分配出去,打壓他的親信,重用以前被打壓的人,一種是快刀斬亂麻,一種是小火燉豆腐慢慢來,就看正職的智慧與手段了,雖正職佔優勢,在沒有徹底勝利之前,千萬不可大意。


心經88514111


題主你好,很高興為你解答這題。

主職幹部剛上任就被副職架空,這是一件非常危險且丟臉的事情,一來不利於單位各項工作推進,二來上級領導會認為你非常沒能力,於公於私,都不利於自己仕途發展。


正式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先說個我原先鄉鎮一把手的故事:

當時我所在鄉鎮班子挺亂的,鎮長主持工作,班子成員各自拉幫結派,經常懟這個,弄那個,班子會意見經常不統一,甚至當場吵過架。

後來新書記上任,鎮長拉著班子成員打算集體架空書記,沒成想,幾個會下來,整個班子被新書記安排的明明白白、服服帖帖的。

那麼他是怎麼做到的呢?

第一次開班子會,個別班子還沒到會,他也不發火,直接開門見山說了3句話:

1.在座的各位,都是怎麼樣的人,大家心裡都有數。

2.不要跟我鬥,更別想架空我。我來這裡當一把手,是書記(縣委書記)硬把我塞過來的,所以你們心裡都掂量掂量,你們拿什麼跟我鬥,我每月都要去他辦公室,跟他(縣委書記)見個幾次面,你們一年才跟他見幾次面?

3.大家好好想想,想明白了,明天下午還是這個時間,還在這裡開個工作會議,各自彙報下各自工作情況,各別沒到的班子,你們相互之間通知下。

說完這些話,他就自顧自拿起本子和茶杯走了。

令人詫異的是,第二天全體班子都到齊了,認認真真彙報了各自工作,之前沒到的幾個班子還主動道了個歉再彙報的工作。

班子捋順了,過了一年,書記頂著壓力把大部分中層幹部換成25、26、30來歲的年輕人,把單位的刺頭孤立的孤立,調離的調離,整個單位風氣煥然一新。


或許題主做不到我原先鄉鎮一把手那麼淋漓酣暢,但也可以借鑑一些他的做法:

1.通過崗位調整,把該副職的工作分給其他副職,讓他負責邊緣工作,削他的勢。


2.通過人事變動,把跟該副職走得近的其他副職調離原單位,換幾個自己心腹過來頂崗,一般縣區主職領導都允許這麼做。

3.進行內部洗牌,把原先中層幹部全換掉,培養自己嫡系部隊。


我是@事業單位搬磚狗:3年鄉鎮街道基層工作經歷,3年市本級機關單位工作經歷;體制職場規則的觀察者、解讀者。關注我,一起了解體制內的那些事。

事業單位搬磚狗


這樣的事真有。

前幾天到某縣某單位去,一把手領導就剛上任時的經歷,就是以前主持工作的副職把持,即不彙報他,又不把他當成一回事。這位領導忍了好長一段時間,讓副職繼續發揮他的權力,副職以為這領導軟弱可欺,更是肆無忌憚。某天,有一份材料報到上級單位去了,上級單位看到沒有一把手簽字,就不認可打回單位,讓一把手簽字之後再報送。工作人員把材料拿到領導辦公室來簽字,領導接過材料,看到副職籤的字,就說這字已經簽了!他沒地方籤,讓簽字的人報送吧!工作人員把材料拿到副職跟前說了情況,副職這才發現出了問題,就拿著材料到領導跟前簽字,領導說地方有人佔了,他沒地方簽字,領導指著材料說這地方寫著單位負責人簽字,他又指著法人資格證書問道:這法人資格證書上有你的名字嗎?你為什麼在這地方簽字?副職知道錯了,就急忙承認錯誤,領導讓他回家反省幾天,三天後副職又來承認錯誤,領導說他錯在哪裡?應該在大會上做檢討,這會自己組織,自己召集人,自己主持,自己檢討。檢討之後,還讓副職到基層當第一書記去了!


書行世界


這個得你有點手腕了。

首先,不要矛盾公開,不要暴露情緒,少說話,你越和顏悅色,別人越不知道你怎麼想的,越看不出你的水平。

同樣,你也不知道你的對手有什麼樣的背景,公開矛盾對你沒有好處,

首先呢?想辦法送佛,其他位子有正職空缺,積極為他爭取,成不成功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做了,一個姿態很重要,這個事很快就會通過別人的口傳到他耳朵裡。

這樣,就有可能實現和解,如果能向你靠攏,這自然是好事,不能靠攏,其實也無所謂,也不靠這個跟他和平相處,同時,你就可以著手下一步了。

下一步就是積極拉攏排名第三第四的副職,增加你的話語權,給老二製造矛盾。

第三步,找到人事檔案,查一查被打壓下去的下級,或者前任提拔的人,或者跟副職有矛盾的人,他們可以利用的人,

第四步,當跟隨副職的人工作中出事了,借題發揮,擴大影響,把這個下級擼了,殺雞儆猴,讓他們知道,你才是說話算數的人。

第五步,把曾經被打壓的人提拔起來,頂替被擼的下級。

其實呢,正職對於副職,有先天優勢,那就是決策權在你手裡,也就是簽字權,其次,人事權和財政權也在你手裡,你一句話,就可以把下級擼了,

對於副職,你人事上沒有辦法,但是下級的人事上,那就是你一句話的事,下級就必須聽你的,也需要你的支持,財政上也需要你簽字的,有這個權力在手,你跟他們周旋起來,得心應手。

平時君子作風,小人手段,你才能坐穩位子,別想著無力反抗就默默承受,別人只會認為你無能,不會認為你是好人,

人都一樣,都是會敬畏強者,不會尊敬弱者的,你不強硬,誰也不會把你當回事。

只是要注意的問題是,平時不要隨便籤字,字簽了是要負責任的,出了事,你是第一責任人,副職不會有事,所以,有事給你簽字,你讓辦公室退回部門領導簽字,然後再送給你,送給你壓幾天,可以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