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武器裝備價格如此昂貴,科技含量和可靠性高,其實利潤只有5%

“人類的最新科技首先應用於軍事。”一款新式武器足以改變戰爭形態與勝負,比如一戰中大規模使用的重機槍,二戰中的航空母艦與坦克。“兵者,詭異也。”新式武器的突然出現,會給戰爭帶來最大的不確定因素,謀略必須服從新型武器的戰術應用,在武器代差面前談“人才是戰爭勝負的決定因素”顯得蒼白無力。為了戰爭的勝利,各國往往將最新科技率先應用到武器裝備中。

為何武器裝備價格如此昂貴,科技含量和可靠性高,其實利潤只有5%

B-2轟炸機

新技術的應用必然導致武器裝備價格的居高不下。科技創新成本極高,不僅需要大量科技人才埋頭苦幹,還得配套昂貴的試驗設備。漫長的武器研發週期,足以將武器裝備的價格推高到讓人咂舌的地步。B-2轟炸機共生產了21架,單價達到24億美金,B-2轟炸機的研發費用絕不止100億美元,軍方投入的研發費用並沒有核算到飛機的售價中。B-2轟炸機數百億美元的經費,也就突破了隱身與飛翼佈局兩項主要新技術。

戰爭的特殊性對武器裝備的可靠性要求極高,這是除了技術要求以外,武器裝備不同於民品的另一個主要區別。在戰場上,武器是士兵最可以信賴和依靠的“朋友”,可靠性有時甚至比先進性更重要,典型的例證就是二戰的豹式坦克與T-34坦克的故事,皮實耐用的T-34以可靠性與戰場數量優勢打敗了不可一世的德國豹式坦克。要想提高裝備的可靠性,必須採用比民品更高的工藝標準,使之具備防震、防潮、適應環境等出眾能力,而這些都是用錢堆出來的。

為何武器裝備價格如此昂貴,科技含量和可靠性高,其實利潤只有5%

T-34坦克

在軍工產品生產過程中,往往制定了很高的質量標準,導致零件合格率極低。比如,雷達天線,一百個成品可能只有一兩個合格,其它90多個都成了毫無價值的廢品。這種情況在航空軍事裝備中顯得更加突出,同類的設備成本,如果在地面裝備使用只要10元的話,按照航空工藝製造,其生產成本將達到100元左右。

武器裝備價格的居高不下還有其他非技術原因,主要表現在個別國家與公司對技術的壟斷上,能自主製造先進戰鬥機、軍艦、坦克、彈道導彈等先進主戰武器的國家不超過5個,能造雷達、炮管、魚雷等二級武器與備件的國家也不超過10個。此外,資本逐利的本性加劇了這一狀況,他們甚至通過非常手段人為製造緊張形勢,誘發地區衝突,從而提高武器裝備的售價與銷量。

為何武器裝備價格如此昂貴,科技含量和可靠性高,其實利潤只有5%

某型航母

我國情況比較特殊,有強大的全產業鏈製造業作為支撐,有制度優勢作為依託,要求武器裝備的利潤率不超過5%,武器裝備的交易不過是“左手到右手”的事,體現在價格上就是我們的同類武器裝備只有其他國家同類裝備的幾分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