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數字貨幣來襲,銀行存款還有必要嗎?

郜素清


法定數字貨幣只是人民幣的另一種形式,銀行存款還是必要的。

法定數字貨幣並非是我們想象的比特幣的形式。如果有區塊鏈技術在其中,肯定是以聯盟鏈的形式存在,也就是說記賬權並不是所有人,而是肯定由各個銀行和央行參與其中的。賬戶也一定不會是匿名的而是實名的,各個交易也會在監管之下進行。

銀行要開發數字貨幣主要的作用就是降低成本。若能用數字貨幣替代紙幣,紙幣印刷、運輸等等成本皆可以省去,或許再也沒有取款這麼一說了。另外,使用數字貨幣也會讓因為操作失誤產生的錯賬概率大大降低,出現詐騙等經濟違法行為,也會很容易追查錢款的走向。

當然,我們不排除一種可能:未來的投資是可以點對點進行的,每個人保管自己的資金賬戶,銀行只會去追蹤大額資金的走向,在小額資金上充分尊重個人隱私。這樣,銀行的角色可能和當前的銀行有所區別,目前,很多基金、投資公司等都是由銀行託管其資金賬戶。未來社會,銀行資管的地位是否會被撼動還有待觀察。


一枚漂泊的比特幣


眾所周知,央行數字貨幣很快就要來了,雖然官方始終沒有公佈具體的上線時間,但今年下半年以來,官方頻頻發聲,媒體也在大力科普,這些跡象都在表明,法定的央行數字貨幣真的要來了。

今天,有媒體報道,在本週二,美國政府和學術界的高級官員參與了一次數字貨幣戰爭模擬演習,演習中,“中國央行發行的數字貨幣破壞了美元在全球金融體系中的主導地位。”這說明美國也在持續關注央行的數字貨幣,擔心美元的地位受到挑戰,在這樣的競爭背景下,未來美國極有可能會讓Lirba上線,甚至可能會推出基於美元的數字貨幣。事實上,目前很多國家都在研究數字貨幣。

也就是說,數字貨幣是未來的大勢所趨。

題主問:銀行存款還有必要嗎?

這還是有必要的!央行數字貨幣是人民幣現金的替代,是人民幣的數字化,與我們目前使用的人民幣沒有本質上的區別,根據官方的消息,央行數字貨幣採用的是聯盟鏈技術,它的發行,先由央行兌換給各大商業銀行,再由商業銀行發行給民眾,所以,銀行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環,我們還離不開銀行。


銀河錢包


兄弟,你這個問題問的得不科學啊。為什麼呢?因為法定的數字貨幣就是人民幣,跟紙質的人民幣是一模一樣的,只不過是數字化了,叫紙鈔替代

也就是說數字貨幣哪怕發行了,一個人的錢多錢少沒變化。只不過呢,如果你願意,就下載個數字貨幣錢包,把原來的紙鈔換成數字貨幣而已,根本就不存在銀行存款有沒必要的問題。

其實,我國數字貨幣的研發已經挺長時間了,2014年時,原央行行長周小川先生就說過,已經要做數字貨幣的研究工作了。

另據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所長穆長春先生稱,人民銀行將首次推出中國自己的數字貨幣,已經準備差不多了,時間應該不會很久。

數字貨幣概念:

央行數字貨幣英文簡稱是DCEP,它的設計,保持了現鈔的屬性和主要特徵,也滿足了便攜和匿名的需求。DCEP在法律地位、安全性上,達到和紙鈔同樣的水平。

也就是說,你用DCEP,和用現鈔是一樣的,只不過前者數字化了。

DCEP賬戶:

數字貨幣錢包的賬戶也跟銀行的賬戶差不多,分幾個等級,提供的個人信息越多,等級越高,功能越多。

就是到銀行實名認證,上傳了身份證就會開通最高級別的功能,但實際使用時卻是匿名的。

DCEP的使用、發行:

DCEP只要手機有電就可以正常使用,不受外部使用環境的影響。比如,網絡中斷、在飛機上等都可以使用。

DCEP不直接發到老百姓手裡,它的發行也是跟現鈔是一樣的,也就是從人民銀行到商業銀行或其它有資質運營機構,我們用戶再去商業銀行兌換。

有了DCEP,我們以後可以不用去銀行,在家也能取現金,是不是很方便呢。

使用DCEP就像用現鈔一樣,但更方便。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收到假鈔了。

「頭條@財富總動員」祝你平安,敬請關注!


財富總動員


銀行存款屬於個人財產,完全有必要存在。數字貨幣也只是以電子形式去替代傳統貨幣。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電子貨幣。

我們生活中有數字貨幣嗎?

有,而且幾乎人人都用過。翼支付,支付寶,微信掃碼,公交卡等都屬於數字貨幣。

10年前,我們給手機交話費還需要滿大街的找營業廳,找到了還要排隊。現如今,還有多少錢去營業廳交話費?



貨幣、紙幣、電子貨幣到底是什麼關係?

紙幣不屬於貨幣,真正的貨幣是黃金,我們用的錢,只是用來行使黃金權利的一張紙。

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用電子數字形式去行使紙幣的權利也無可厚非。



數字貨幣有哪些優勢?

  1. 減少印刷紙幣的成本;
  2. 減少紙幣流通環節的損耗;
  3. 有效防止洗錢、逃稅的行為發生。

曾經出現過數字貨幣嗎?

2009年比特幣的誕生,意味著世界第一次出現虛擬數字貨幣。

後因比特幣無法監管,致使大量的洗錢,軍火,毒品交易使用比特幣結算,這也是導致很多國家禁止比特幣的原因。

我國已於2017年9月全面暫停比特幣交易。



數字貨幣的未來可能會怎麼發展?

筆者認為:數字貨幣是未來發現的必然趨勢,現在越來越多的數字化支付方式誕生。

現在使用現金的的頻率已經越來越少,電子支付方式越來越多。但錢還是錢,存款還是存款,銀行還是銀行。

關於數字貨幣,我國已走在了世界的最前沿,相信一旦發行數字貨幣,全球的金融界都會為之一震。


財經攻城獅


法定數字貨幣如果真的落地,銀行存款依然有存在的必要性。

在我看來,即使法定數字貨幣發行落地了,喜歡銀行儲蓄存款的依然還會去銀行。

可以想象一下,一旦數字貨幣普及,再也不會拎著一大袋子現金去銀行的辦理存款業務的人了。但是不代表著銀行存款沒有市場了,畢竟我們賺了錢不可能都拿來消費,肯定也需要進行理財。而銀行儲蓄存款作為最安全的理財方式之一,仍然會被大眾所推崇。

貨幣發展的現狀


其實縱觀人類貨幣歷史,伴隨著技術進步和人類經濟活動的發展,貨幣的形態幾經變化,但其功能一直是作為等價交換,衡量價值的一個尺度。

原始社會貝類、金屬類貨幣出現,到從交子持續到如今人們通過紙質貨幣進行財富流通,貨幣的功能未變,變得只是它的形態。而隨著銀行卡的出現、移動支付的普及,人們出門帶現金的習慣正在被移動支付逐漸取代。

以紙幣為代表的傳統貨幣存在科技含量和安全性低,發行成本高,不方便大量隨身攜帶的弊端。

而如今,隨著科技的進步,支付結算服務的便捷,各種交易形式不斷推陳出新。日常生活中我們只需要一部手機,甚至通過指紋、刷臉,就能完成以前必須通過實體貨幣才能完成的交易。

在未來,法定數字貨幣的的需求會因其便捷、製造成本低,越來越被人們所接受,而紙質貨幣或許真的會在不久的將來退出歷史舞臺。

數字貨幣的路還有多久

不可否認,隨著科技越來越發達,支付結算服務的日趨豐富便捷,我們對紙質貨幣的日常使用頻率越來越小,對於便捷的移動支付等方式越來越廣泛。

但是,仍然有很大比例的人,不懂得使用高新科技,使用移動支付。他們可能是知識水平較低的農民群體,也可能是厭惡風險拒絕接受新鮮科技的人群。

法定數字貨幣的落地,不僅要需要群眾基礎,做好知識普及,還要從技術層面保證數字貨幣的安全性。


財富公元


  法幣的數字化和數字化的法幣是有區別的,不能混為一談。前者是指央行製造一種可編程的法定數字化貨幣,而後者由數字貨幣直接被賦予法定意義,不受央行控制。

  我國將要實行的是法幣的數字化,而非數字化的法幣,所以不能理解成法定數字貨幣,容易被理解成比特幣等虛擬貨幣被法定化。然而,法幣的數字化控制中心還是央行,即貨幣的發行仍然控制在央行手中,那麼它必然會參與調控宏觀經濟,仍然會以存款的形式表現。

  題文的意思有點誤導投資者或儲戶去購買比特幣等數字貨幣,也通常是幣圈的誤導性言論,投資者或儲戶需要甄別法幣的數字化和數字化的法幣兩者的區別,不要混為一談。

  何為數字貨幣?歐洲銀行業管理局將虛擬貨幣定義為:價值的數字化表示,不由央行或當局發行,也不與法幣掛鉤,但由於被公眾所接受,所以可作為支付手段,也可以電子形式轉移、存儲或交易。

  如果數字貨幣法定化,那麼數字貨幣就不是數字貨幣了,因為“去中心”是數字貨幣的根本屬性,去掉“去中心”,法定化,那麼便無法定義數字貨幣。

  所以,我國的貨幣數字化並非要挑戰這一概念,而是要將法幣數字化,製造一種數字貨幣的貨幣(區塊鏈),即製造一種可編程的貨幣,重點是區塊鏈的限量、加密和可追蹤。而不是將去中心的數字貨幣直接拿來當法定貨幣使用,不受央行監管,不受商業銀行支配。

  隨著電子貨幣(比如支付寶和微信等支付)的盛行,央行對m2的控制已經非常有限了。比如支付寶的餘額增加或者信貸花唄授信度增加,可以說已經不受央行m2調控了,因為只要支付寶相關部門提供相應的資金流動性,便可進行相應的餘額或花唄上增加數字,以致流通的“貨幣”更多。

  例如你用花唄購買商品,支付額度由螞蟻金服旗下的小貸公司授信,不經過央行批准貨幣,而商家收入的是以支付寶餘額計算,然後商家又支付寶餘額進行進貨發工資,工人又以餘額購買商品……周而復返,支付寶的餘額總數量是在增加的,但只要用戶不提現到銀行卡,那麼支付寶就是在變相的發行貨幣。而即使提現,支付寶只要提供少量的流動性支持,便可解決資金流動性問題。

  也就是說,隨著電子貨幣的盛行,以及各種槓桿性的理財(比如流向房地產的資產),央行對m2的控制開始薄弱,即“實際的m2”開始不受控制了。

  數字化人民幣(法幣數字化)是想通過限量的區塊鏈來限制不受控制的m2,即實際是想重新定義貨幣,重新定義m0,進一步來控制m2。

  從上圖可知,商業銀行電子貨幣與數字貨幣是可以相互兌換的,主要就是為了管理不受控制的電子貨幣,重新定義m0。

  而在加密和可追蹤方面,可以使從資產負債表中隱藏銀行產品和服務將變得更加困難。同時可防止了虛假交易和偽造,同時也使中國人民銀行更容易管理貨幣的流通,比如使得準確評估信譽、發現洗錢、防止逃稅和資本外逃等。


三人聚眾


我不知道題主的目的是什麼。

但我們只要弄清楚一個核心問題就能撥雲見日。

在中國,不管任何形式的資產只要是合法所得都會受法律保護。但是,任何形式的貨幣的制幣和發行權都必須控制在國家的手中,不允許任何企業或個人染指。

那麼什麼是資產什麼是貨幣?

比如題主意指的數字化“貨幣”只要你不是偷不是搶不是騙,用你的錢去購買或用你的車子房子去換回來的某種虛擬幣等等,那是你的資產,是受法律保護的。至於這些資產有什麼用是另當別論,但別人偷了你的XX幣,你是可以去報案的。

但是,當你用這些XX幣去參與經濟活動,進行雙向買賣時,這些XX幣就充當了貨幣的角色,這就是觸犯了中國的法律,屬於違法行為!比如你用XX幣去換別人的房子車子,雖然雙方都同意,但房子車子在辦理過戶手續時,相關部門仍然是以人民幣估價並收稅,並不會以你們商定XX幣來計稅。而且,當你把房子賣了,對方以XX幣和你對換,而你再用XX幣去買另外一個人的車子,那麼你們都屬於違法交易,不但無法辦理過戶手續,而且還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所以說,眼下各種XX幣大行其道,各種似是而非的概念把很多人繞得雲裡霧裡,甚至以為撞上了錢窩裡了,那是因為他們沒搞清楚貨幣的概念和貨幣的控制權。

出來混遲早要還的!


鼕鼕139517449


 我想絕大多數人都玩過遊戲,我不怎麼玩,但我始終都無法理解那些願意花幾千幾萬甚至更多的錢去買遊戲中那些虛無縹緲的裝備和皮膚的行為,直到後來我開始“沉迷”短視頻平臺並且偶爾給主播刷刷小禮物後,我才逐漸明白了虛擬貨幣的價值和意義。

  數字貨幣的價值是什麼?

  數字貨幣和法定數字貨幣是有區別的,但也是相對的:在遊戲中,遊戲平臺的貨幣就是這些玩家默認的“法定貨幣”,你可以用它買到各種皮膚和裝備;而普通數字貨幣則有很多種,也就是非官方罷了,但只要有一部分人認同,它就有存在的意義。


  但無論是法定還是非法定,其價值並不在於它能購買的商品本身,而是人們對它的認知。就像人民幣一樣,一張紙並不值錢,值錢的是背後的國家信用。

  國家信用支撐著紙幣,所以紙幣放在銀行具有價值,而一旦國家主權崩潰,紙幣也就廢紙一張。而數字貨幣是去中心化的,比如比特幣,只要一臺電腦,能接入比特幣網絡,它就相當於一個發行貨幣的央行。但這樣一個最大的弱點就是:它沒有強大的信用支撐,價格(相當於法定貨幣匯率)波動很大。

  所以,銀行存款有沒有必要,值不值錢,根本不是一個值得討論的問題,答案是法定貨幣必須存在,強制存在,因為它才是一切經濟活動的基礎,當然也是數字貨幣能夠兌換和流通的基礎。試想,一般情況下如果你卡里沒錢,你能轉賬給別人嗎?

  為什麼中國不允許比特幣的正常流通?

  中國並不是不允許數字貨幣的存在,8月初,央行召開2019年下半年工作電視會議,要求加快推進我國法定數字貨幣(DC/EP)研發步伐。這是2018年3月28日央行在2018年全國貨幣金銀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後第二次提及央行數字貨幣的研發進程。

  所以,咱們對於新鮮事物並不牴觸,但為何牴觸比特幣這些數字貨幣呢?我認為主要有兩點:

  1、比特幣無法發揮貨幣的基本職能。用它在國內無法買到東西,也沒法放在銀行卡里,超市也沒有用比特幣標價的商品,最重要的是,其價格波動非常大,根本無法滿足法定貨幣的條件,容易造成經濟動盪,更別說上市流通了。

  2、盲目放開數字貨幣,會導致央行失去“存在感”。舉個例子,比如你用花唄買東西,授信額度都是由螞蟻金服提供的,而這都是沒經過央行批准而發行的“貸款”。如果商家收到錢後,用支付寶給員工發工資,然後員工再用支付寶去消費,基本就形成了一個流通閉環,繞開了央行,而支付寶也相當於在變相地發行貨幣,這在中國,在央行眼裡是完全不允許的,這也是為什麼央行要求互聯網平臺要接入央行系統的根本原因。

  如今是移動支付時代,我們天天都在使用數字貨幣交易,但目前我國的數字貨幣還不是很成熟,而央行想要發展數字貨幣,我想著更多的是聚焦在貨幣的“支付手段”職能上,而非“價值儲藏” 與“價值尺度”。因為在數字貨幣還不是非常成熟的情況下,只有普通的法定貨幣,才能實現所有的貨幣職能。


陳家二少爺


所以說不管是法定還是民間的純數字貨幣當前均不能影響到銀行存款,並且在可以預見的未來3~5年之內同樣無法影響,因為銀行業也會隨著時代的發展採用人工智能和區塊鏈分佈式記賬技術進行改革。


未來我國的央行法定數字貨幣只是基於當前的人民幣進行數字技術化而已,也就是說未來通過各種移動支付終端去滿足日常消費,與當前比較普遍等微信支付和支付寶支付有點類似,也就是說未來可能不存在紙幣貨幣了,但這需要相當漫長的一個時間週期。

最後我們幻想一下即使若干年後央行發佈的法定數字貨幣正式流通,銀行也只會精簡而不會消失。我們的人生財富只會以數字化的形式陪伴在我們身旁,但這些財富的匯聚同樣需要未來與時共進的銀行做支撐和中間交換橋樑。


晴天財經閣


去年年中據傳將會有法定數字貨幣的的消息,到現在也沒有啊。幾年了,從來是乾打雷不下雨。我強烈懷疑數字貨幣是不是不想發了

1數字貨幣出現以後人民幣的市場調節作用一定會受到衝擊,金融危機的抵抗能力會削弱很多

2數字貨幣和人民幣屬於2個不同的幣種,不能簡單理解為微信錢包裡面的錢那種,這就產生了匯率。那麼,浮動匯率呢還是固定匯率,固定匯率多少合適呢?

3數字貨幣存在的意義我覺得不在於流通,而在於抵消人民幣長期超發所產生得一系列社會問題(比如房價)使政府有一隻新的槓桿來不斷調節而不是被動應對。

4當然還有一個選項就是人民幣國際化。那就沒有發行數字貨幣的必要了,或者說當成紀念幣玩玩就行

綜合來說,數字貨幣屬於過度貨幣,他是人民幣國際化過程中的過度產物。現在沒有他不行,以後沒有他也可以那種。

至於你說的銀行存款問題,還是人民幣吧,至少它穩定,如果數字貨幣來個浮動匯率,你會睡不好覺的。以上都是我胡說八道,不要當真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