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法利夫人》:过份追求浪漫又不懂人性的人在感情中终究会惨败

我是扶遥:一个有文人情怀的心理学爱好者,关注我,了解更多~~

《包法利夫人》是我很早接触的一部名著,也是以婚外情为题材。

女主角爱玛崇尚浪漫,厌弃自已忠厚的老公,和两个男人发生婚外情,生在农村却奢望过贵族生活,最终,她因无力还债自杀,丈夫也绝望而死。

很多人都会对爱玛横加指责:让你背着老公出轨,得到报应了吧!

但爱玛并不是一个低贱、利益至上的女人,她只不是过对浪漫的感情过于执着、太容易被骗而已,再加上她遇到的都非良人,所以她的命运又会让很多人产生同情。

从以下几个情节,可以看出爱玛的真实性格。

《包法利夫人》:过份追求浪漫又不懂人性的人在感情中终究会惨败

01

爱玛在与莱昂产生感情后极度克制

爱玛与法律实习生莱昂志趣相投,多次接触后,两个人产生了感情。后来,因为思念、烦恼过度,爱玛身形消瘦、脸色苍白,但即使是这样,她也一直在控制自己,并没有让自己被欲望主宰。

后来,爱玛还想向教士忏悔,只是教士太庸俗了,她始终没能说出口。这说明爱玛心中的羞耻感、道德感还是很强的,她知道自己控制不了自己,想用神的力量切断自己对莱昂的感情。可惜,她没能如愿。

时隔三年,爱玛再度见到莱昂,他们又产生了感情。这时莱昂已不是那个青涩的青年,他为了占有爱玛开始编故事。

《包法利夫人》:过份追求浪漫又不懂人性的人在感情中终究会惨败

他用一些“上升到生命高度”的话来骗取和激发爱玛的爱。他说,他时常会想到死,如果真的死了,他会吩咐别人用爱玛送给他的漂亮毯子裹着他的尸体。

三年归来的莱昂变成了“谎话高手”,爱玛却信以为真,再次沦陷!

02

爱玛深陷罗多尔夫的感情是因为男方使用了诸多套路

后来,爱玛又遇上了情夫罗多尔夫。仔细去看原著中的这段 ,我们会发现,这场感情中,爱玛是一个被动者,罗尔多夫用了很多套路才将爱玛骗到手。

比如,他不断地对爱玛甜言蜜语,对爱玛说自己是一个没有朋友、没人关心的可怜人,期待有人能真心待他。

《包法利夫人》:过份追求浪漫又不懂人性的人在感情中终究会惨败

等爱玛对他产生感情忘不了他时,他故意过了六个星期才联系爱玛,这让爱玛情绪起伏很大。最后,罗尔多夫又设陷阱,借马给爱玛并带她去偏僻的野外散心,爱玛才深陷其中。

罗尔多夫在100多年前已经把现代渣男的套路用得如此顺手,由此判断,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古典渣男。

现代社会中,有很多人都在分析渣男的套路及行为,但还有很多女孩都被他们骗,更何况生活在那个无人普及此等心理知识的年代的爱玛呢?

03

即使债台高筑,爱玛也不为金钱出卖自己

爱玛在债台高筑的时候,她去找吉约曼借钱,吉约曼要求她委身于他才借钱给她,但爱玛义正言辞地用“你真不要脸”拒绝了吉约曼。

没多久,爱玛无路可走,又羞于告诉丈夫实情,她选择吞食砒霜自杀。

《包法利夫人》:过份追求浪漫又不懂人性的人在感情中终究会惨败

这就是说,当时只要爱玛出卖自己就有可能赢回自己的生命,但她没有选择这样做,所以,爱玛身上还是有一分高贵在的,她对一个男人付出热情只因她产生了感情,而不仅仅看上了男人的钱财。

爱玛只是对感情过于执着,为什么最终会吞食砒霜自杀呢?我们再来分析一下爱玛自杀的原因。

爱玛自杀原因之一:她活在虚伪、丑陋的社会

爱玛自杀的一个原因是她处在一个虚伪、丑陋的社会中,除了两个虚情假意的男人外,还能从一些小人物的身上显现出来。

比如,狡猾的商人勒乐摸清了爱玛的性格,故意赊账给她,让她的虚荣心不断满足,导致她后面越借越多,无法还债;爱玛的女佣人明知道吉约曼是个奸商,却还将他介绍给爱玛,让爱玛去找他借钱,结果,爱玛受到了羞辱,这让爱玛接连经受两个男人的欺骗后再次感受到了社会的冷漠,这相当于又为她自杀推进了一步;更可恨的是,爱玛死后,这个女佣人竟然还偷走了爱玛的衣服。

《包法利夫人》:过份追求浪漫又不懂人性的人在感情中终究会惨败

爱玛自杀原因之二:“浪漫主义”的过度熏陶

当然,爱玛自身也有一些原因,那就是她没有抵挡住“浪漫主义”对自己的过度熏陶以及不切实际的虚荣心。

爱玛从小远离双亲,13岁在修道院寄宿、读书,修道院的生活很窄,信息也很封闭,爱玛只对花卉、音乐和浪漫的小说感兴趣。有时,她还会给其他同学讲浪漫的爱情故事。

这种读浪漫小说的习惯一直延续到她和包法利结婚后都没有改变,也就是说,爱玛看浪漫小说看了二十多年。她读浪漫爱情故事的欲求因为不断重复,成为了一种价值观,一种信念,这个信念就是:终其一生,我要找到一份浪漫的爱情。

有了这份信念后,她就会在脑海中不停地期待。她满心期待与包法利结婚后会拥有浪漫爱情,但包法利的老实、忠厚让她失望了,所以,她后面又爱上莱昂,爱上了罗尔多夫。

《包法利夫人》:过份追求浪漫又不懂人性的人在感情中终究会惨败

其实,现代的很多女人也是在“浪漫主义”的熏陶中长大的。二十年前,言情小说满天飞,很多言情电视剧集让女孩们为里面的“虐恋”情节落泪,这也在她们的心中形成了某种信念。

她们把浪漫和激情当成真正的爱情,而忽视了平凡可贵的婚姻生活,只要老公不是个浪漫的人,她们就不愿去学习经营婚姻的方法。其实,实在的老公才可贵,而且他们也是可以适当引导到“浪漫”一词上的。

著名心理学家罗罗伯特·斯腾伯格经研究提出了“爱情三元理论”,爱情有三个核心成分:亲密、激情和承诺。罗伯特·斯腾伯认为只有亲密和激情而没有承诺的爱是浪漫之爱,不是真正的爱情。但大部份女人都停留在对浪漫之爱的幻想上。

要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就不要只钟情浪漫小说,而要多学习其他自然科学。

《包法利夫人》:过份追求浪漫又不懂人性的人在感情中终究会惨败

爱玛自杀原因之三:“浪漫主义”引发虚荣心

通常,大家谈及“浪漫”两个字都会想到旅游、海、城堡、钻石等词,所以,浪漫必须有丰盈的物质、金钱作陪衬,爱玛的虚荣心皆由过度追求浪漫而起。

爱玛被包法利治好的侯爵邀请去做客,她受邀与一位风流的子爵跳舞,为此,她兴奋不已,回来后,她对自己穿过的漂亮衣服和鞋子也虔诚膜拜。

爱玛与莱昂在一起后,借了许多钱,购买了很多奢侈品,住上了豪华的宾馆,她以为自已能与莱昂双宿双飞,结果,莱昂甩了她,她却欠下了巨款。

爱玛的虚荣心很好断,只要爱玛断了追求浪漫的心就可以了。

《包法利夫人》:过份追求浪漫又不懂人性的人在感情中终究会惨败

爱玛自杀原因之四:爱玛对人性一无所知

导致爱玛自杀悲剧的最后一个原因是爱玛对人性的一无所知。与爱玛相反,《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因为深谙人性成为了一个幸福女人。

伊丽莎白出身于小地主家,与单身贵族达西的家境相差很大,但不久达西就爱上了她并向她求婚,很多女人碰到达西这种“高富帅”都会欣喜若狂地答应。

但伊丽莎白知道达西性格傲慢,两个人结合在一起也不会幸福,所以果断地拒绝了达西的求婚。

后来,直到达西改变了自己,伊丽莎白才同意与达西在一起。

爱玛对人性毫无所知,她天真地以为她与两个男人的激情之爱是真爱,她也以为所有男人都和她一样单纯、善良。

遇到罗尔多夫时,爱玛从来没有了解过他的情感经历就爱上了他,并且执意要与他私奔;第二次遇到莱昂时,爱玛也不曾怀疑莱昂是否对自己真心,就对他倾注了全部的热情,还妄想与他生活在一起。

《包法利夫人》:过份追求浪漫又不懂人性的人在感情中终究会惨败

结果,爱玛接连被两个薄情的男人甩了。罗欠夫多说爱玛与自己以前的情妇没什么两样,莱昂则是因为自己的事业和外界的流言离开了她。

经济学家薛兆丰说,爱情发生的概率本来就是一个偶然事件。如果两个人注定是彼此的灵魂伴侣,在全世界70亿的人口中,他们基本上连见面的机会都没有。所谓婚姻,也不过是两个人合伙办企业、签合同。

婚姻是男女双方最大的利益化。爱玛出身农家,没有与他们匹敌的经济条件,而且又是已婚妇女,这两个男人心里都算计得很清楚,只是与她逢场做戏,可她却不懂。

现代女人该如何走出感情困境

我们现代社会中,也有很多女人和爱玛一样,一而再,再而三地被坏男人欺骗感情、金钱,被骗之后她们 觉得还纯属“自愿”。她们既不知道原因,又固执地认为自已的单纯是一种善良。

《包法利夫人》:过份追求浪漫又不懂人性的人在感情中终究会惨败

她们所不知道的是,她们都是情感上的依赖共生者。

《依赖共生》一书说出了依赖共生者的一些特征:试图让自己成为别人不可或缺的人;拯救别人,把别人的问题当成自己的问题;容易上当受骗,不了解自己的感受,缺乏辨别力。

书中指出,有这种行为和思想都是因为年幼时过早地与父母分离或受到一些“小伤害”没有被父母完全理解或安慰,形成了发展性创伤。

根据心理学提供的方法去做:回顾童年创伤确定来源,疗愈自已的内在,爱上自已,再与人明确心理界限,这些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从《包法利夫人》爱玛的悲剧中,我们终于清醒:世上没有哪个专一、善良、浪漫、富有的男人在等你,即算有,他们也没有义务要为你圆那个虚幻的梦;“追求浪漫”也是一种精神上的束缚,因为它可以让你冲破道德,放弃家庭,最后还背上骂名,痛苦绝望。

你要知道,如何不被浪漫所束缚也是一门重要的功课。

《包法利夫人》:过份追求浪漫又不懂人性的人在感情中终究会惨败

愿你看到此文后,拥有健康的爱情、长久的婚姻。

参考资料:巴里·温霍尔德,贾内·温霍尔德,李婷婷译《依赖共生》

我是扶遥:一个有文人情怀的心理学爱好者。关注我,了解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