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卡列尼娜》不要隨意踏入婚外情,內心不夠強大,你會被吞噬

我是扶遙:一個有文人情懷的心理學愛好者,關注我,瞭解更多~~

《安娜·卡列尼娜》是我最喜歡的一部文學名著,看完原著後,我深深地被安娜的個性所吸引,緊跟著又去看了蘇菲·瑪索版的電影。

這部文學名著一出版就引起了轟動,據說,當時的人們討論安娜的事就如討論自已的問題一樣熱烈。

至今,這部名著仍然深入人心,很多人都帶著惋惜與遺憾:像安娜這樣至情至性、單純果敢的漂亮女人,老天就應該讓她收穫圓滿的愛情和婚姻。

可事實卻恰恰相反,安娜死得異常慘烈——臥軌而亡。

安娜為這段愛情付出了很多:被上流社會非議、婚姻破裂、被迫離開自已最愛的兒子、情緒折磨,最後獻出了自已寶貴的生命。

《安娜卡列尼娜》不要隨意踏入婚外情,內心不夠強大,你會被吞噬

而渥倫斯基為這段愛情也付出了不少,他丟掉了軍銜,放棄了大好仕途,背叛了母親的意願,也曾為這段感情舉起手槍自殺。

另外,風流的他愛上安娜後就再也沒有去招惹上流社會的貴族小姐。所以,不能不說,渥倫斯基對安娜也是真愛。

都說愛情中男女雙方都付出就會長久,那為什麼安娜和渥倫斯基倆人最終會爭吵不休,安娜還臥軌自殺了呢?

01

社會畸形的婚姻觀,否認真情

當時的俄國上流社會充斥著虛假,那時他們對婚外情的看法是:如果一個貴婦人出軌了,她可以和自已的情夫在外情投意合,但還得維持好自已的家庭。

也就是說,如果她們在外面和別的男人產生了真感情,還要為那個男人離婚,那就是要被人嘲笑、受人唾棄的。

安娜為了和渥倫斯基在一起,離開了自已的丈夫,這種行為不被上流社會認可,所以,他們後來對安娜很冷漠,甚至不再理睬她了,這給安娜造成了一定的心理負擔。

這種上流社會的婚姻觀在一定意義上否認了真情的存在,一個動了真情的女人不可能若無其事地同時在兩個男人之間周璇。

仔細想想,我們現代人的感情觀和他們的感情觀也如出一轍。

《安娜卡列尼娜》不要隨意踏入婚外情,內心不夠強大,你會被吞噬

很多男人都奉承“家裡紅旗不倒,外面彩旗飄飄”這種顛倒是非的觀念,這實質上也是一種虛假的感情觀。

一個男人能在家裡與外面同時擁有兩個女人,這證明他對這兩個女人中都沒有傾注全部的感情,他愛的仍是自已。

02

卡列寧虛偽至極,即使與安娜沒有感情,也拖著不離婚

卡列寧知道妻子安娜出軌後,對安娜說,只要你不再與渥倫斯基來往,那麼,你還是可以享受作為一個上等夫人的權利。

卡列寧身為安娜的合法丈夫,他竟然沒有為此事生氣,也沒有用別的舉動去挽回自已妻子的感情,可見,他對安娜根本沒有真感情,他和安娜只是名義上的夫妻。

可即使是這樣,他也不想成全安娜和渥倫斯基,故意拖著不離婚,這給安娜後面的生活造成了重大的影響。安娜與渥倫斯基的女兒必須跟著卡列寧姓,這讓渥倫斯基覺得自已的尊嚴受損,為此經常與安娜吵架。

《安娜卡列尼娜》不要隨意踏入婚外情,內心不夠強大,你會被吞噬

03

安娜雖然勇敢,但也有敏感、脆弱的一面

安娜是一個勇於追愛的女人,她不願與卡列寧過虛偽的生活,這一點讓女人尤為佩服,但安娜的性格中也有敏感、脆弱的一面,這致使她在這段愛情中受盡了情緒的折磨。

安娜非常疼愛自已的兒子謝廖沙,她一方面強烈地想與渥倫斯基在一起,另一方面,又想讓丈夫把兒子讓給她。卡列寧久居官場,利益得失計較得很清楚,讓出兒子絕無可能。

依安娜當時的處境,她只能在兒子與渥倫斯基兩人之間利落地選一個,選好了就不要回頭。

但她卻始終放不下自已的兒子,另外,她還非常在意自已在兒子心中的形象,她認為謝廖沙長大後會嫌棄自已,心中很是愧疚。

她的左顧右盼導致她的情緒不穩定,心中安全感缺失,最後只能對感情孤注一擲。

《安娜卡列尼娜》不要隨意踏入婚外情,內心不夠強大,你會被吞噬

04

安娜缺乏換位思考和經營婚姻的能力

渥倫斯基本來是一位風流公爵,在追安娜之前,他深受貴族小姐們的喜愛。為了追求安娜,他變得專一了,同時,也放棄了自已遠大的仕途。

可安娜並不為他的這種付出所動容,而是認為自已付出了那麼多,渥倫斯基付出這些也是理所當然的。

當渥倫斯基在後期重新去從事一些社會工作時,安娜並沒有想辦法支持渥倫斯基,而是懷疑渥倫斯基不再愛自已,變得歇斯底里。

另外,當渥倫斯基對安娜沒有耐心,不再回答安娜的問題時,安娜從來不平和地與他溝通,而是將怨氣放在心底。如果有事情觸到她的神經,她就大聲與之爭吵,而不解決兩個人的問題。

當一對夫妻的住所中只剩下爭吵時,感情自然就淡了,男人當然會找藉口頻繁離開這個家。

《安娜卡列尼娜》不要隨意踏入婚外情,內心不夠強大,你會被吞噬

05

安娜在這段感情中處於弱者的位置,渥倫斯基的愛一開始並不純粹

在這段感情開始的時候,渥倫斯基追求安娜一部分原因是出於愛慕,另一部分原因是為了滿足自已的虛榮心。

原著中渥倫斯基有這樣一段心理獨白:他知道,在社交界,一個追求姑娘而失敗的男人要成為笑話的對象,但去追求一個已婚女人,並且不顧一切把她勾引到手的男人絕不會成為笑話的對象,相反,在別人看來,還有一種英雄的氣概。

所以,他的愛開始並不純粹,他在追求安娜的過程中非常用心,而沒有想到這種愛會給安娜帶來多少煩惱與痛苦。

另外,渥倫斯基並非一開始就打算為安娜捨棄軍銜,而是因為安娜在這段感情中施壓,他才被動放棄了仕途。

安娜與卡列寧坦白後,想讓渥倫斯基迅速作出決定,帶她離開卡列寧的家,但渥倫斯基一直在猶豫,沒有馬上行動。直到安娜在生下她與渥倫斯基的孩子患上產褥熱,生命垂垂可危時,渥倫斯基才將安娜接走。

《安娜卡列尼娜》不要隨意踏入婚外情,內心不夠強大,你會被吞噬

渥倫斯基與安娜生活了一段時間後,倆人產生了矛盾,渥倫斯基開始為自已的付出感到後悔,他對安娜的控制感到了厭倦,並以冷漠、不理睬的方式回應安娜。

以至於安娜在說出“你會後悔的”這句話時,渥倫斯基也沒有任何察覺。

而安娜卻沒有為此後悔,她只是希望渥倫斯基像以前一樣愛她。

渥倫斯基的心理變化也印證了我們一直在說的一段話:當我們陷入一段愛情時,會變得特別勇敢,因為愛情給了我們勇氣。但當這種熱情冷卻以後,我們回頭再看自已做過的事,又會覺得自已以前的行為不可理喻。

06

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安娜是依賴共生者

《依賴共生》一書指出人如果在一段關係中要依賴對方的贊同才能讓自已感覺良好的話,就是依賴共生者了,他們無法感受到真正的親密與愛。

《安娜卡列尼娜》不要隨意踏入婚外情,內心不夠強大,你會被吞噬

安娜就是這段感情中的依賴共生者,她在愛情中發生了退行行為,把自已退行到了嬰孩的狀態,需要渥倫斯基每時每刻像自已的母親一樣圍著她轉,只要渥倫斯基一離開她,她就會感到不安。

另外,她把愛情理想化,認為愛情的一方要無條件地包容自己,又把愛情看得高於一切,也是造成她後面失望乃至自殺的一種原因。


分析了這麼多,不管是什麼原因致使安娜最終自殺,世人都是愛安娜的,她成為了名著中最經典的女性形象。

她不虛偽,活得很真實。她完全可以與渥倫斯基談情說愛的同時保持家庭的穩定,但她不願意做那樣的自已。

也許,安娜對我們最大的警醒意義就在於:不要把愛情想得太美好,也不要被婚外情最初的激情所迷惑。婚外情從來就不被社會所接納,要面對的困難超出你的想象。如果你的內心不夠強大,婚外情最終會吞噬你。

我是扶遙:一個有文人情懷的心理學愛好者,關注我,瞭解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