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學兩個月書法,感覺越寫越難看,該如何提高?

用戶96826122838


謝謝你的提問。我覺得,寫了兩個月,就能夠有這個成績,還是值得肯定的。

特別是,你能夠認為自己“越寫越難看”,這本身就是一種進步,也是希望有進步的一種信心。

你寫的這個字帖是顏真卿的《多寶塔》,我看你寫的也是很認真的。不過,你是打亂了原來的章法,把豎寫格式變成橫寫格式,不是絕對不可以,但是臨摹習作,不建議改變原來的章法。

這個問題還涉及到我們對章法的學習和理解呢!所以,要注意一下,最好按照顏真卿原有的章法臨摹。


初學書法,以為書法有什麼難學?我幾天就學會了!

但是,不做不知道,一做全知道。書法,就是一個看似容易卻奇崛的活,真是越做越難做。你認為越寫越難看,這是對自己嚴格要求,我非常讚賞你學習書法的這種態度。

不過,也不是真的沒法做。如果我們有一個學習的動力,那麼,就會耐心堅持做下去的。最終,也會達到自己的目的。

我們很多初學書法的朋友,為什麼共同的感受就是進步太慢?

這裡有一些心裡的原因,跟大家說說。

前面我們已經說了,學習書法非常慢。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慢?

一般來說,大約需要10年,才能走上學習正軌。


這10年在學什麼,還沒有學成?我的回答是,在學基礎的東西,筆法!

書法是一種視覺藝術,筆法是構成書法視覺美的基礎。

所以,我們學習書法,首先要把筆法的,視覺美體現出來。

比如說,一個筆畫的起筆有什麼視覺?隸書起筆有“蠶頭”之美,我們大家現在學習的都是楷書,楷書裡已經沒有像隸書那樣起筆的“蠶頭”了,但是,仍然有起筆的特點,我們臨摹字帖的時候,就要注意。

接著起筆是行筆。我們也要分析起筆有什麼視覺之美。


例如,一個橫畫,行筆部分是由重到輕的一個“啞鈴”視覺,那麼,我們就要研究如果寫出“啞鈴”的效果。

再比如說收筆,隸書的橫畫收筆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燕尾”,現在我們學習的楷書橫畫是沒有明顯的“燕尾”了,但是,有收筆的“聳肩”等等不同的收筆寫法。

如果我們把每一個筆畫的視覺效果都能寫出來,書法入門的就應該沒有嚴重問題了。


我們很多學習書法的朋友,在最初學書法的時候,主要就卡在筆法上了。

如果筆法不準確,就很難把書法學好。

你現在感覺自己的臨摹越來越難看,主要是,對筆法沒有深入進去。

一定首先要把筆法怎麼寫學好,然後在整理一下結構問題。

如果筆法不好,結構就是準確,也不會好看的。


例如,你寫的“誓”這個字,筆畫沒有一個是準確的,下面的“言”直接偏右了,結構鬆散了。

我們有一個簡單的辦法,就是結構問題要注意“接筆”,就是下一步和上一筆的接應位置在什麼地方。如果看不出來可以拿一個下尺子橫豎比劃一下,就不會出現結構偏離中心的問題了。

如果做到筆畫準確,結構也沒有什麼難的。要訓練出我們學習書法獨有的眼光,這就是會看出一個筆畫的筆法結構和筆法的空間位置。這樣,你就有了新的學習目標了,進步就會更快一些。


千千千里馬


自學書法2個月,感覺越寫越難看怎麼辦?

有網友問我自學了2個月的書法,感覺越寫越難看怎麼辦?看了這位網友的作品,首先感覺寫得還可以,兩個月能夠寫成這樣非常好了,看來是下了功夫的,這種水平比一般初學兩個月的書法愛好者要高一點,如果你也是初學,可以對比一下。

書法的學習分為兩個大的層面,一個是手上的功夫,一個是眼睛的觀察能力,二者相輔相成,手上的功夫深了,眼睛對於書法字帖的觀察能力也會增強,對於字帖的人觀察能力增強了,也有利於提升書寫的功夫,從而指導書法練習,迎來新的進步。

但是,這二者有時候並不同步,有時候寫得比較多看得字帖少,手上的功夫比較深,眼睛的觀察能力就會跟不上,所以會感覺自己的作品非常好看,看不到自己的缺點,感覺自己不斷的在進步。

有時候可能看字帖比較多,但是練習的相對較少,這個時候眼的觀察捺能力會比較強,而手上的功夫跟不上,就會感覺到自己的水平越來越差,越來越難看,這也就是這位網友目前所遇到的問題。

能夠看到自己的缺點,這其實是一個好現象,這個時候需要抓緊時間多多練習,讓自己手上的功夫跟上自己的眼力,這樣就會取得新的進步。

學習書法最好的狀態就是眼睛的觀察能力略高於自己手上的功夫,能夠看到自己的缺點,這樣有利於自己的進步。所以,一般的老師建議,臨帖的時間要和觀察字體的時間相等,這樣眼立和功夫同時練習,更有利於進步。

喜歡書法的朋友可以關注一下不二齋,關注更多精彩內容。



不二齋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喜歡書法,書法從簡單的書寫練習,變成了我們修身養性的途徑。這就是漢字之美,中華傳統文化之美。

因此說,學習書法應該從技法和修為兩方面去努力。

從技法的角度講,臨帖是我們的必由之路。拜託醜書,寫出書卷氣,首先就要臨帖。以己所好,從一而始,學深學透,然後從專到博,觸類旁通,形成自己的面貌。

每位初學者都會有多個瓶頸期。一兩個月,一年以後,三年以後最為正常。瓶頸期的出現有兩個原因,一是興趣下降,二是技法屏障。

首先需要擺正心態,把書法作為日課去對待,享受過程。當然,如果真的興趣索然,也可以放幾日再寫。

其次就是要學習筆法。起行收的筆法都要學習。學書法最好從師,從師最好是學筆法。手把手教,一個字一個字教授的方式是傳統書法教學的誤區,只有學習筆法才能觸類旁通,事半功倍。

從修身的角度講,書法需要文化的修養。書法就是黑白統一,矛盾辯證,我們的文化修養決定了我們對矛盾辯證認識程度,我們的個人修養決定了字法,章法的佈局。

所以,練字需要內外兼修。

書法之路是一條坎坷之路,也是一條通往幸福人生的捷徑。

一點拙見,請方家指正。



三書小生


你好!自學兩個月書法,已初步掌握顏體,可喜可賀!看了臨作圖片,談談我的感受。

首先,總體感覺,前五行點畫筆法和結體相對比較穩,而後五行稍遜,其二,你的自學方法對路,點畫筆法,起承轉合,交代清楚,如“九”、“水”。其三,結體上有的字處理的好些,如“厭”、“法”、“家”等,但大部分字體結構還有許多問題。其四,你取法多寶塔,適合顏體入門,雖有顏體左低右高之共性特點,但需把握總體平正,有些字過於傾斜了。

關於怎樣臨多寶塔,我在頭條曾有發文,可參考。根據你的情況,一是要克服點畫單薄的問題,畢竟臨帖時間所限,可參閱顏真卿粗曠一路的楷書碑帖,如顏勤禮碑,麻姑仙壇記,李玄靖碑等;二是點畫筆法還需注意寫到位,繼續深入多寶塔帖,尤其注意,撇不可輕飄,滿力送到;鉤是比較難寫的筆法,在力送到的基礎上,有使轉和提按動作,需反覆練習。三是結體還需用心。孫過庭說:初學分佈,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既能險絕,復歸平正。說明書法不能操之過急,要一步步循序漸進。尤其在結體上,不能信筆為體,吃透碑帖精神,方能信手拈來。謝謝!





如石書藝


書法是一門傳統文化藝術,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練書法是欲速則不達的“營生”,切忌一曝十寒。幾乎是終其一生的持久之事。

一代書聖王羲之,他從四、五歲開始練字,直到五十九歲死時止,共練了五十多年,到晚年字依然再練,再上層次。東漢著名書法家張芝,號稱“草聖”,就有“臨池學書,池水盡黑”的故事。

題主您有學習書法的宏願,堅持練了兩個月,很不錯。不過這個時間不算長啊,估計只是掌握了一些書法基本知識,說句不怕挫傷您銳氣的話,這麼短時間,幾乎還沒入門。建議堅持兩年以後,再找名家指點比較適宜。

不怕大家見笑,本人也愛好書法,如今,也有二十餘年了。平時看字帖,欣賞名家書法的時候多,只覺自己水平有限,遇到名家,總是不敢獻醜。

感覺書法這門藝術,沒有鐵棒磨成針的苦練功夫,困怕聽的理論再多,也是枉然。

建議,多看別人書法作品,有機會,現場觀看書法名家書寫,再像賣油翁一樣,堅持練習吧!


溫馨古塬


這個情況幾乎所有開始學習書法的朋友,無一例外都會遇到,不必灰心,也不必困惑。這是因為:

一,學習書法是一個改變多年任筆為體,隨手成字所形成頑固習慣的過程。帖上的字,和平常的手寫體,差別不是一點一滴;帖在筆法,結構,章法方面處處有講究,有規範。初上手學,如同平時開慣了轎車,要過渡到開賽車,不是三月五月能適應並輕鬆駕馭的;

二,硬筆寫慣了,變成柔軟的毛筆,光一個提按,轉折,起筆,收筆,也就是控制和使用毛筆的熟練過程,也會使人覺得左右都不是。因此寫出來的字還不如平常手寫字好看,也是再正常不過的。萬事開頭難,此言不虛。

三,看了,練了兩個月帖,眼光高了,必然會處於眼高手低的困境中。但這是好事,眼光已經高了啊。只要堅持下去,水平一定會提高的。凡是學習書法的朋友,大家都是這麼過來的。

學習書法和任何藝術,一個階段有一個階段的難題,但只要長期堅持,就會不斷進步。許多朋友遇到你這種情況,迷茫困惑,灰心喪氣,乾脆收拾攤子不練了,到老了回想起來總覺得很遺憾。喜歡書法的人,這個喜好大多終生不改,不是嗎?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你。





快樂書法營


就這書法自學兩個月了。我怎麼就不信呢?這至少也得有兩個半月的水平吧

哈哈,開玩笑的,這字寫的確實很好了。說實話真的是自學兩個月,達到這個水平可以說是天賦異稟了。要不你就是有一定的基礎,以前練過吧?

我只是一個書法愛好者,是一個初學者。並且現在練習的是硬筆,對於老師的字我是沒有資格評論的。但我覺得只要是練字,就都是相通的。只是說一下我想法,如果覺得有不妥之處請指正。

關於練字我要說的是,請堅持下去,如果對練字有興趣就請堅持下去

我堅持了這麼久,雖然沒成績可我樂在其中。練字的時候可以感受到自己已經融入其中,安靜的進入一個忘我的狀態。把自己置身於一個極其安靜的氛圍之中,外界的一切干擾都不會在你耳中出現。要是能夠進入到這種狀態,就可以專心致志的練字了。自然就有了堅持下去的理由了,這就是我練字時候的狀態。

還有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字帖。

持續練習,不僅要形似還要神似。練到可以背貼的程度大概就差不多了,如果還想要繼續深造,自學可能就用點不夠用了。是不是考慮找到一位老師進行一下系統的指點呢!要是沒有老師的指點個人認為會進入瓶頸期,到那時很難進步了。

能夠達到第一層次,就已經很難了。所以我們都在努力的路上,大家共同進步吧!

以上觀點純屬一家之言,如有不妥請指正。不勝感激,謝謝!!!


雨夜構想


兩個月的作品在形上能到這程度已經不錯了,而且在控筆能力上已經有了一定的基本功了,要想提高就要從你沒有發現地方來練習才行!建議從幾個方面進行改進:

1.進行單字精準練習,可找同款放大版的碑帖,把筆畫的間的空間控制好!

2.注意筆法,雖然單個筆畫上能做到相似,但整體連貫還可改進,注意調峰,單字寫完再沾墨。

3.讀貼還需更仔細,細微處需多看多想,然後再練習。

4.可以看一下專業的視頻講解,比較一下自己與視頻中的不同之處,這樣進步會更快!

5.還是要多寫多練多看,基本功的紮實離不開平時的積累。功到自然成!

總覺難看是欣賞能力在進步,找對方法就可以讓書寫能力和欣賞能力同步,要在自信中進步!


水墨江南2020


書法是我國傳統文化藝術,如今快節奏的生活方式使人們對寫字這件事越來越淡化了,尤其是軟筆書法。軟筆書法與硬筆書法不同,它更全面的表現出了漢字的優美與遒勁,無論是篆書的線條,隸書的驚奇,魏碑的古拙,行書的優雅,還是楷書的嚴謹,都是中華文化藝術的沉澱。那我們應如何去學習書法,這是書法愛好者們共同的問題,既複雜也簡單,歸根到底無非就是兩個字“臨帖”。非常簡單也容易理解的兩個字,但確讓無數書法愛好者望而生畏,怯步不前,尤其還是自學書法的朋友,就更摸不著頭腦了。大多數像樓主一樣,提出這樣的問題來,為什麼看自己寫的字越來越難看,反而不如以前了,這個問題我想說的是,我們練習寫字練得是兩個地方的能力,一是你的手上功夫,二就是你的眼力,手上功夫只能通過不斷的臨習古人的碑帖來達到進步,眼力則是對整篇字的感覺,難度要難於臨帖,因為我們對美的理解沒有標準,王羲之的出現讓人們驚豔了,原來寫字可以這麼美,翩若驚鴻婉若游龍。如果覺得自己的字越來越難看了,那麼恭喜你,因為你的眼力上來了,而手上功夫沒有跟上,所以導致了你的這種想法的產生,也許過一段時間你就發現,你的水平又上升到了另一個層次了。








晉唐心印048


你的問題是每個成功書法家起初都有的,不必恢心,堅持練。書法字體有好多種,要選你最喜歡的字體,喜歡就有興趣,有興趣就愛學,愛學就能學好。再就是練的過程中不能貪多,抓住幾個你覺得好寫的字反覆練寫,細心揣摩,直到你認為滿意為止,做到觸類旁通,心領神會,提高學練書法的興趣。還有不能依樣畫葫蘆,雖然臨帖,但手法心思一味地不能被框住,要有自己的風格。看看周圍那麼多的書法大家,欣賞總覽其字,真是千家萬家!一一細細捋來,自成一家,從這裡不難看出: 要有自己的風格。只有全神貫注、鍥而不捨、持之以恆,慢慢地就會覺得舉毫揮灑自如,寫出滿意的字來。熟能生巧,長此下去,運筆若行雲; 點墨如流水,達到爐火純青的效果!一一拙見僅供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