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們攝影的時候都是怎麼處理畫面中的陪體和背景的?

柳侍墨


親們攝影的時候都是怎麼處理畫面中的陪體和背景的?


在攝影中,處理好陪體和背景,可以更好地突出主體,同時,烘托氛圍,表達創作者思想,為照片整體加分。好處很多。那具體該怎麼處理呢?

攝影自學班,56字口訣,為朋友們介紹,攝影中處理陪體和背景的技巧:

配體虛幻背景純。背景不純色繽紛。

主體鮮豔背景淡,色彩不美把天換。

目光引導望向路,街燈混亂有好處。

主體過大蓋全面,有明有暗片鮮豔。

結合相關的例圖,為朋友們解說下,這5句口訣的用法:

1、配體虛幻背景純。

先說陪體和背景,最主要的用處,突出主體。怎麼能更好地突出主體呢:


(1)選擇相對來說,顏色單純的背景:背景顏色單純,會讓照片看起來不亂,主體主題都非常明確。怎麼選呢?

(2)選擇時間,選擇角度:如果仰拍,那要拿起設備,對著被拍攝主體,轉一圈,從取景器中,觀看畫面好的角度。注意腳下安全。

(3)時間:儘量避免晴天的正中午拍攝,此時陽光太強烈,陽光下景物,沒有細節。

(4)如果想拍出虛化的背景:用大光圈鏡頭。手機沒有大光圈鏡頭,要調成大光圈模式。

2、背景不純色繽紛。

背景不純,那也不能讓背景過亂。怎麼能色彩繽紛呢?


選擇拍攝天氣和時間:多雲天氣的傍晚,或者多雲天氣的清晨。雨後也可以。這麼選是因為,天空背景顏色豐富,線條漂亮。

3、主體鮮豔背景淡,色彩不美把天換。

被拍的主體,如果色彩鮮豔,要淡化背景和陪體的顏色,不要讓其喧賓奪主。但是:

天空為背景,不建議太過陰暗。因為天空離主體較遠,稍微有些色彩,會提升照片整體觀感。那怎麼簡單換出漂亮的天空呢:

(1)之前為朋友們介紹了Snapseed,今天為大家介紹手機修圖軟件Mix,打開軟件後,點擊編輯,找到要換天的照片。

(2)點擊濾鏡,濾鏡上面有一排小圖,拽到最後,點開文件夾。在濾鏡中,選擇添加漫空祥雲和假日晴空。



(3)回到濾鏡,這兩套模板已經被添加。以漫空祥雲為例,點開之後,挑選適合此張圖片的天空。



(4)精細調節,降低陪體鮮豔度:色相飽和度,選擇藍色,飽和度降為接近-100,色相調為96,與後添加的雲彩顏色接近。


(5)調花朵顏色:紅色飽和度適當提升,明度適當提升。讓紅花有被光照的感覺。綠色色相-29,讓花莖偏黃,營造出在暖光照射下的感覺,與天空吻合。


(6)調整,層次:適當提高層次,讓照片整體,層次更分明。完畢,保存,哦了。


4、目光引導望向路,街燈混亂有好處。

路做背景的拍攝方法,之前已經為朋友們分享過,除了豎著路拍,還有兩個技巧:

(1)人可以站在路上,目視前方,拍攝背影。

(2)挑選時間:在傍晚或者夜晚,路上有車燈,用大光圈,對焦在摩托車上,背景的燈,就變成光斑了。


5、主體過大蓋全面,有明有暗片鮮豔。

還有一種情況,也比較常見,拍攝的主體,很大。那該怎麼安排背景或陪體呢:

(1)如果主體,呈現豎直狀態:那讓被拍主體的豎直線,與相框豎線平行,這樣看起來穩定。如果是橫線,道理一樣。

(2)主體,覆蓋照片絕大部分,但怎麼能更好看呢?主體光線,如果有空隙,光透過來會好看,如果是俯拍角度,背景亮,主體稍微暗,也會好看。因為主體佔比大,所以不會因為暗而不被關注。

歡迎大家點擊我的頭像,關注我哦!


攝影自學班


我專注的是人像攝影,就談談人像攝影中,如何處理畫面中的陪體和背景。

我們先明確主體與陪體和襯景的關係:畫面中的陪體和前、中、後景和模特一起構成了環境人像作品。模特是拍攝的主體,而其他入鏡的陪體和前、中、後景都是為主體陪襯服務的。



我一般是先構思、構圖,然後運用加減的方式去完成這種畫面設置。有幾個點需要注意。

一、凸顯主體,不可喧賓奪主。


人像攝影的主體一定是模特。陪體可以有,但是不能喧賓奪主。陪襯道具體量過大,或者顏色過於豔麗吸睛的情況下,容易讓觀者的目光第一眼落在陪體上。除非攝影師刻意為之,否則這是不可取得。

二、忌陪體過多、襯景雜亂。

陪體過多,襯景雜亂是大忌。會讓人感覺畫面臃腫、壓抑,並且不能一眼識別主體。這時候的處理辦法就是重新取景構圖,避開影響。如果構圖取捨不能規避以上情況的,就要考慮適當的虛化背景及陪體,來凸顯主體。

三、畫面取捨的加減法則。

剔除與畫面格格不入的陪體和襯景;主動增加提升畫面感覺的陪體或襯景。以以往的拍攝經驗而論,想得到背景虛化效果,開較大光圈拍攝時,前景和中景的選擇要慎用,不能影響主體的體現,模特要與背景有一定的距離。當然,極簡素色的背景更容易得到主體突出的畫面。


我是私房攝影師陌上小麋鹿,喜歡我,記得關注點贊哦!麼麼噠!


陌上小麋鹿


攝影是一種造型藝術手段,它是根據拍攝者所要表達思想內容的要求確定特定的畫面構圖形式,從而起到表現作品內容,突出主題思想和內涵的作用。而陪體和環境在其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陪體是襯托主體的,在畫面上反映情節、氣氛的陪襯的重點部位,可以運用對比的結構,這種對比,在畫面上可以起到引薦、說明、抒情還有均衡畫面的良好作用。但是必須注意,這種對比必須與主體、中心保持一定的距離,也就是在主體、中心的一定範圍內不能有任何跳躍性的色素塊面出現,也就是說不能干擾或破壞主體和中心。

背景是畫面中主體背後的景物。背景中包括後景、遠景中的人物、建築、山巒、大地、天空,也可僅僅是人物、靜物的襯底,也可以是一張白紙、一塊黑板、一個房間或一塊布簾。背景能表達各種畫面氣氛、情調,幫助闡釋內容。主體與背景是圖與底的關係,以便相互形成對比。背景可分為有象背景和無象背景兩種。有象背景應注意選擇典型環境,確定恰當的景物範圍以及影調、色調的處理;無象背景可有影調明暗部位、面積大小以及光影的變化,以烘托氣氛,背景應力求簡潔。簡潔的背景,有利於凸出主體,強調主體所處的環境。

由此可見,陪體和背景都是為主體服務而產生的 ,陪體也離不開環境而獨立存在,它們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在攝影過程中確定了主體同時,要選擇好陪體和其所在環境 ,這樣才能拍出一幅有意境優美照片。





冰心桔


親們攝影的時候都是怎麼處理畫面中的陪體和背景的?


我個人認為,攝影愛好者,怎麼處理畫面,是要有一個排序的。

在決定拍攝之前,先要找到攝影主題中的“被攝主體”,然後,再考慮怎麼構圖,怎麼安排畫面中的背景和聯體。

和攝影陪體相比,攝影主體應該是在畫面中,所佔用的面積,比例最大。

有時候,攝影陪體可以是前景,也可以是背景中的一部分。

如果是將陪體作為攝影背景中的一部分,陪體可以是大道具,也可以是小道具。


比如我們拍攝環境人像,在簡單的場景當中,佈置幾樣點綴畫面的小道具。

最常見的就是室內人像攝影。

居室內的一些大的陳設,比如窗簾,比如床和沙發,連並小小的擺設,比如床頭櫃、床頭燈……這些都屬於攝影中的陪體。

可以將他們虛化成為攝影背景中的一部分。

如果拍攝環境選在室外,我們還可以,讓陪體和主體產生關聯。

比如,我們選一處運動場地,讓模特手持運動器械,做運動。

或者,讓模特靠在某一處,手裡拿著作為陪體的小道具。

模特打球,球就是陪體;

模特喝飲料,飲料也是陪體。

這時候陪體和主體之間,是因果關係。

因為運動,所以打球;因為渴了,所以喝飲料。

如是我聞。

我剛才說了,攝影主體在畫面中佔比最大,陪體呢,可以是前景,也可以是畫面背景中的一部分。

最常見的方式就是“前景虛化”。

用陪體作為拍攝中的前景,並且虛化,以拉開畫面中,主體和陪體的層次感。

比如在人像攝影時,往模特前面放置一捧花。

用陪體作為前景,還有一種比較特殊的案例——前景框構圖。

意思是利用前景,生成“相框”,把拍攝主體框在其中。

這裡的“前景框”,指的也是攝影陪體。

我是柳侍墨,悟空問答的“優質提問官”就是我!

我喜歡把攝影軼事寫成段子,讓你們開心是我最大的快樂!

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歡迎您點贊、轉發~~O(∩_∩)O~~

喜歡我就來關注我吧!


柳侍墨


一張攝影作品要表達的是攝影師的思想、情感和內涵,主體是主角,陪體是故事。陪體要圍繞主體來選擇且與主體形成統一整體,以幫助表達主體的特徵和內涵。運用陪體自身的線條、形狀、層次、明暗及色彩等特徵,進一步地說明主體,使主體得到更細膩、更豐富的詮釋,使畫面更具感染力。攝影是減法,要注意陪體的選取要適當,切勿貪多,喧賓奪主,陪體選擇得適當,對深化主體內涵以及幫助說明主體的特徵起著重要作用,適當陪體的陪襯,亦會使畫面內容的表達更加明確和豐富。

圖1: 表達的是草原的電力網,遠山是陪體。遙遙的相望,無言的陪伴。

圖2: 表達的是雪原公路,公路兩側的雪、植物及遠山是陪體,對公路所處的環境及季節做了補充說明。

圖3: 主體是古樹,陪體是陪伴它的湖水、草和遠山,靜默相守,日月春秋。

圖4: 主體是小牛犢,陪體是使小牛產生好奇心的車,小牛與車演繹了一段小故事。

圖5: 主體北海的白塔,前景的紅燈籠為主體烘托出節日的氣氛。雖然前景的紅燈籠很搶眼,試想一下,如果沒有它做陪體,片子是不是顯得很單薄很蒼白?燈籠是圓形,圓形看張力,兩個圓形的張力指向白塔這個主體。

圖6: 主體是畫面中心的北京宋莊這個地域的LOGO,三角形、多邊形的形狀是它的陪體。








夢中的雲


看你的需求是怎麼樣的了,正常情況下,攝影就是在一個畫面上做"減法"的藝術,畫面內容不宜過多,,,多了難免雜亂,特殊要求的除外。所以在拍攝的情況下,最好能把背景進行虛化,或者前景取部分,,不影響構圖的情況下,使畫面協調,美觀!當然後期也可用PS去掉多餘的背景,或者虛化背景,突出主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