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晉歷史上,司馬家族如何導致八王之亂的?

房眼世界


大家好,我是青林夜歌。西晉八王之亂的歷史我知道,我來回答這個問題。下面,我先介紹一下西晉,再分析八王之亂的原因。

公元265年,魏元帝曹奐將皇位禪讓於司馬炎,隨即司馬炎改國號為晉,建都洛陽。公元279年,西晉滅掉孫吳政權之後,三國動盪不安的歷史局面隨著結束,進入西晉時代,中原地區迎來了穩定。穩定的大好局面之下,為何會有八王之亂呢?我所知道的原因有以下三點。

一、晉武帝司馬炎大封王。

晉武帝司馬炎認為,東漢末年宦官專權、大臣專權及起義頻發的原因是,東漢劉姓諸侯王的衰弱。他認為氏族是維持王朝統治的重要力量,郡縣制會產生佞臣,要想晉王朝持久傳承,就要大封司馬氏。立國不久,司馬炎就分封了宗室27人。這樣的分封,不僅分了土地,還分了很多看不見的權力,為八王之亂留下了伏筆。

二、中央政權弱化。

隨著封王運動的持續深入,晉武帝司馬炎開始放權,他賦予了諸侯王們很多不該給的權力。一是允許諸侯王有自己的軍隊,並且可以都督封國各州的軍事。二是允許諸侯王自己挑選文官武將。這些權力使得各諸侯王成了坐鎮一方的最高長官。隨著人口的增加,地方封國的軍隊人數和稅收都在增加,中央政權漸漸弱化。


三、晉惠帝司馬衷的無能。

晉武帝司馬炎是個很聰明的人,卻有一個傻兒子司馬衷。司馬衷這位晉惠帝是出了名的傻,在歷史上有“何不食粥”“官私蛤蟆”的笑話。他當皇帝簡直是天下百姓的災難,晉武帝給司馬衷皇位就像是把一個定時炸彈給了他。諸侯王、大臣和外戚們見有勇有謀的晉武帝司馬炎已經駕鶴西去了,皇位給了一個二愣子,就一個接一個地登上了清君側、千里勤王、挾天子的大戲臺,這是八王之亂的直接原因。

請多多指教,多多支持,記得關注哦,謝謝。
<strong>


青林夜歌


西晉歷史上八王之亂以皇后賈南風殺害太子廣陵王司馬潏開始,一直到西晉東遷!長達16年之久!後面便是五胡亂華,南北朝時代!這麼動亂原因何在呢!我們就來分析一下!

皇帝弱智,外戚專權!西晉的前幾位皇帝如司馬懿,司馬昭,司馬炎都是正常人!可偏偏司馬炎把皇位傳給一個傻子兒子!他認為外面有宗族勢力!內有強臣輔佐!可保江山無憂!可這恰恰是動亂最大的原因!司馬炎把輔佐重任交給汝南王司馬亮!可是司馬亮和一干輔佐忠臣!並沒有起到輔佐皇帝!匡扶社稷的重任!反而坐以待斃或坐山觀虎鬥!皇后賈南風是個惡毒的女人,起先假傳聖旨讓楊俊當政!後來就直接殺掉楊俊自己當政!引發諸王不滿!

第二宗族勢力過大,外部少數民族蠢蠢欲動!司馬炎認為曹魏的滅亡是在危險時刻宗族勢力過小沒有及時救援!殊不知曹魏的皇帝各個不是孬種!這樣宗族都有很大勢力!皇帝愚蠢!當然都想當皇帝!這連年混戰!勞民傷財!極大的消耗了西晉王朝的國力!外族乘虛而入!使情況更加糟糕!
第三人人自危,不去奮起反抗!皇帝司馬衷是個傻子!別人說什麼就是什麼!在皇后賈南風的教唆下大肆殺害宗族元老,王族貴胄!這些人想你是個傻子!與其坐以待斃不如奮起反抗!再加上對皇后做法不滿!各懷鬼胎!各自混戰!八王之亂愈演愈烈!

綜合以上三點!這就是八王動亂的原因!即三國分裂一百多年!剛統一沒多久!八王之亂又一次讓中國陷入分崩離析的局面!


龍遊淺邸


一個女人的亂政,導致八王的腥風血雨,讓西晉上演了一場可笑的權力爭奪之爭。

起因:深宮醜婦的亂政,揭開了八王之亂的始端


前言:西晉王朝的可笑,源於傻子當政,婦人專權,從而引起的霍亂之端,不僅影響了華夏文明的歷史進展,更是造成了長達300多年的割據動盪。而西晉王朝的脆弱與無能,也成為了後世之中存在感不強的存在。


公元290年,病入膏肓的司馬炎,將顫顫巍巍的皇權交付給了自己的傻兒子,而最終撒手人寰。在沒有強有勁的後世安排之下,最終導致皇族的命運,葬送在這愚昧的抉擇中。

如歷史所演繹的一樣,新即位的皇帝司馬衷,沒有一點的行政能力,就將皇權旁落到了枕邊之人的手中。從而引發了長達16年的亂政始端。

賈南風的亂政,最終導致了整個朝堂的烏煙瘴氣,引發了許多的不滿。而其中就有一件事情,更是直接的觸動了諸侯間的心神。

公元300年,野心日益膨脹的賈南風,為了權力的鞏固,誅殺了當時有名望的太子司馬遹,一時之間落了口舌,成為了諸侯間起兵叛亂的藉口。

同年3月,是為趙王的司馬倫,協同梁王司馬肜借勢起兵,很快的呼籲了群臣的響應,從而迅速的穩定了朝局,剿滅了賈南風一黨。自此之後,八王之亂也正式揭開。


經過:權力爭奪,八王之亂正式揭開



司馬倫的借勢起兵,很快的把控了朝局,但此後的一系列做法,卻未獲得民心。隨著他的野心日益膨脹,自立為帝的想法也油然而生。

公元301年,大權在握的司馬倫,廢除了晉惠帝司馬衷,自立為帝。但由於自身能力的缺失,以及道德的淪喪,很快的激起了一片嘩啦,因不得民心的舉動,最終將他推到了邊緣。

同年2月,內心越發不滿的齊王司馬冏,聯合了當時的權貴,河間王司馬顒和成都王司馬穎一起起兵討伐司馬倫,最終在三王的聯合夾擊下,司馬倫很快地淪陷了。自此開始後,大權逐漸的旁落到了司馬冏的手中。

或許是權力太過的迷醉,也讓司馬冏嚐到了甜頭,從而越發的驕橫。正因如此,讓本該有點穩定的朝局,再次出現了動盪的局面。

公元302年至306年期間,發生了多起的起兵叛亂事件,如長沙王司馬乂,河間王司馬顒,成都王司馬穎,東海王司馬越等,都相繼開始廝殺起來,而司馬冏也在這場叛亂初,就被司馬乂給殺害了,但此之後,混亂紛爭就不斷髮生,直到東海王最終勝出後才得以告終。


結果:國勢衰微,五胡亂華,使華夏陷入300多年的動盪中


賈南風的亂政,所導致的八王之亂,嚴重的削弱了西晉王朝的統治,從而造成了內憂外患的局面。由於國勢的衰微,和統治者的昏庸無能,也最終無力的去維持國家的統一和完整,逐漸地讓北方的遊牧民族產生了一絲切機,終於在他們不斷的蠶食之下,迅速的發展壯大,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動盪局面,史稱五胡亂華。


森蟻聊史



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歷史,其中最為慘烈的當屬於“五胡亂華”和“崖山之戰”,這兩段歷史過於血腥和黑暗,以至於許多學者都不願意提起。相對於八年抗日戰爭,這兩段歷史更為揪心,以至於史學上普遍認為這是中華民族的兩次沉淪,是漢人的兩次滅頂之災!學者稱“五胡亂華”為“中原陸沉”,而“崖山之戰”是“崖山之後無中華”!




匈奴、鮮卑、羯、羌、氐五個胡人部落趁華夏國力衰弱,大舉入侵中原。《晉陽秋》記載胡皇石勒入侵中原,沿途屠殺幾十萬漢人,所到之處,寸草不留,從長安到洛陽到鄴城,城牆上掛滿漢人人頭,樹上不是上吊自殺的就是捆綁打死的。其中五胡裡的羯族稱漢族女子為“雙腳羊”,夜間姦淫,白天宰殺烹食。

何其殘忍!!!人間煉獄!!!漢人死傷殆盡,殘餘的黃河流域居民被迫流浪去長江流域,史稱“衣冠南渡”。而這一段發人切齒的歷史,其背後主要原因就是“八王之亂”!

那什麼是“八王之亂”?為什麼出現“八王之亂”?我先簡單梳理一下時代背景,再一探究竟!

我不是“宿命論”主義者,但是歷史真的很驚奇!


漢朝末年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把漢獻帝當成傀儡。公元220年,曹丕下逼迫漢獻帝禪讓帝位,曹丕還假惺惺地三次上書辭讓後登受禪臺稱帝,建立魏國。


魏國末年,司馬家族掌權。公元254年,曹芳打算髮動政變,廢除司馬師,可惜計劃洩露,被司馬師誅殺。司馬師廢除曹芳,立曹髦為傀儡皇帝。司馬師死後,司馬昭逼迫魏帝禪讓,也是假惺惺地先辭讓再登壇登基,建立晉朝,史稱西晉。

西晉末年,“八王之亂”開始,歷時16年!而這一切又是從一個女人開始的。


公元290年,晉武帝病逝,白痴晉惠帝繼位,立賈南風為皇后。無能的皇帝治國無方,他的名言是“何不食肉糜?”

公元291年,皇后賈為讓自己家族掌權,與楚王瑋合謀,發動禁衛軍政變,可惜賈后願望化為泡影,政權落在汝南王亮和元老衛瓘手中。賈后又令楚王瑋殺汝南王亮。賈后執政後,先廢再殺太子遹。政權徹底到手了,那麼你的命運就真的改變了?是的,改變了!不過是你意想不到的結果!

賈后當權,諸王開始內戰。一段令人啼笑皆非又可嘆可氣的歷史開始。

①先是,禁軍老大趙王倫傳Email給齊王冏,約定起兵並殺了賈后,廢除白痴惠帝,自立為帝。

②齊王冏不幹了,我出力給你截了胡?又起兵討倫,迎惠帝復位,幹掉倫。

③302公元年,河間王眼紅了,又起兵討冏。這時,長沙王乂趁機也政變,並砍死齊王冏,奪了政權。

④太安二年,河間王顒、成都王穎喝二鍋頭喝暈乎了,早上起來調動兵馬去打長沙王。可是二王的聯軍被長沙王乂打得落花流水。

⑤次年,東海王越騙長沙王乂晚上去打麻將,麻將桌上把他逮捕了,交給河間王顒,並燒死了他。成都王穎專政,老窩遷到鄴城。

⑥東海王越不服了,不是我騙他打麻將你也做不了皇帝!於是,率領禁軍挾惠帝去進攻鄴城。可惜,兵敗而逃!

⑦河間王顒趁亂佔領洛陽。

⑧幷州刺史司馬騰與幽州刺史王浚聯兵攻破鄴城,成都王穎拽著惠帝跑到長安。

⑨公元305年,東海王越發兵打敗河間王顒。公元306年,迎惠帝回洛陽,誅殺了成都王穎、河間王顒。八王之亂到此終結。前後16年!

司馬家族登上歷史權利巔峰後,分封族人各地為王,各掌軍權是這混亂的本質原因。而長達16 年的戰爭,造成國力的極大衰弱,民不聊生!而這又讓五胡有機可乘,亂我中原,毀我華夏!

可笑!可憐!可氣!可嘆!


神筆皖南彡


那些所謂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施仁政,那是說給老百姓聽的,別當真,他們自己是不會信的。

他們找的是自己如何能得到天下,前朝是如何失天下的,有道無道那是扯淡。

比如劉邦總結秦朝滅亡經驗,認為是沒有分封子弟為諸侯王,重兵鎮守地方,讓地方勢力有機可乘,同時,沒有諸侯王拱衛皇權,朝中權臣弒君,架空皇帝。

於是劉邦建立大漢後,實行郡國並行制,分封諸侯王可以拱衛皇權,同時保證中央政府直轄地區足夠大,實力碾壓諸侯王,避免諸侯王叛亂。

朱元璋總結前朝滅亡是丞相集權威脅皇權,行省制度導致地方勢力太大,

所以,朱元璋得天下後,廢分封,廢中書省和行中書省,地方三司使相互制約,中央六部直接對皇帝負責。

總體上,明朝制度是承襲元朝的,而不是宋朝,

同樣的,司馬炎篡位稱帝,建立西晉,也會總結前朝經驗教訓,他總結的教訓是,曹魏沒有分封諸侯王,所以,當出現權臣,皇帝勢單力薄,不能從宗室汲取力量來拱衛皇權,讓司馬懿有機可乘,

司馬炎的總結有沒有問題呢?應該是沒問題的,

曹丕去世,明帝曹睿繼位,曹植就跟曹睿說,

現在臣子勢力很大,而陛下的兄弟子侄都沒有權力,如果臣子想要造反了,陛下拿什麼拱衛皇權呢?當年代王劉恆面對周勃,嚇得不敢去長安登基,衛尉宋昌跟他說,高祖皇帝分封子弟為諸侯王,他們盤根錯節,犬牙交錯,你去做皇帝,不會有問題的。

近者漢氏廣建籓王,豐則連城數十,約則饗食祖祭而已,未若姬周之樹國,五等之品制之。若扶蘇之諫始皇,淳于越之難周青臣,可謂知時變矣。夫能使天下傾耳注目者,當權者是矣,故謀能移主,威能懾下。豪右執政,不在親戚;權之所在,雖疏必重,勢之所去,雖親必輕,蓋取齊者田族,非呂宗也。分晉者趙、魏,非姬姓也。唯陛下察之。苟吉專其位,兇離其患者,異姓之臣也。欲國之安,祈家之貴,存共其榮,沒同其禍者,公族之臣也。今反公族疏而異姓親,臣竊惑焉。

曹植的話很明顯了,兄弟子侄都不相信,外人能相信嗎?關鍵時候還是靠兄弟啊,

而曹睿則認為,他的叔叔是壓抑太久,想通過遊說他走上政治舞臺,

等到曹睿臨死前,看著年幼的曹芳,他才感到毛骨悚然,認為曹植的話有道理,

於是想通過加封五王,讓他們來輔政,結果他的遺旨被他的中書令孫資劉放撕了,跟他說,這樣的聖旨沒有任何作用。

曹睿無奈,也知道之前沒有加強宗室權力,臨死前想要給他們權力,也不可能實現了,於是改用曹爽和司馬懿來輔政,算是宗室和大臣互相牽制了。

結果十年後,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司馬師廢曹芳,司馬昭弒君曹髦立曹奐,司馬炎篡位。

如果曹丕做了皇帝,跟司馬炎一樣,分封子弟為諸侯王,固然可能帶來諸侯王叛亂,但是,自己兄弟不可信,外人就可信?

很多人只知道劉邦、司馬炎分封,實際上呢?從漢末到唐朝,歷朝歷代都分封了,他們肯定知道七國之亂和八王之亂,但是,甘蔗沒有兩頭甜,無論你怎麼選,都有無法避免的弊端。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就對是分封還是郡縣制進行了討論。

齊人淳于越進諫曰:“臣聞之,殷周之王千餘歲,封子弟功臣自為支輔。今陛下有海內,而子弟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患,臣無輔弼,何以相救哉?事不師古而能長久者,非所聞也。今青臣等又面諛以重陛下過,非忠臣也。”

陛下得天下了,而你的兄弟子侄都是平常人,如果有田常、六卿這樣的亂臣賊子,你拿什麼拱衛你的皇權呢?

劉邦分封了,呂雉再厲害,敢殺皇帝、殺藩王,但也不敢篡位稱帝,周勃再牛,敢政變殺皇帝,最後迎立代王劉恆,也只能老老實實的做臣子。

漢武帝廢了諸侯王權力,結果他死後,霍光可以一句話賜死了燕王和長公主,可以讓皇帝不明不白的死了,可以任意廢立皇帝。

秦始皇沒分封,他死後,他的兒子女兒被趙高快殺光了,皇帝胡亥也被殺了,如果他分封了,這種事可能嗎?

司馬炎分封了,他剛死,外戚楊駿就想篡位了,賈南風可以殺太子,可以把國家搞得不知道姓賈還是姓司馬,如果沒分封呢?

北周分封了,楊堅都可以篡位,如果不分封呢?

在宋朝以前,處於貴族政治時代,臣子都是帝國的股東,而不是打工仔,如果皇帝不加強宗室勢力,拿什麼跟其他股東爭權?如果不分封,臣子想篡位了,皇帝怎麼辦?

司馬炎分封,並無什麼不妥,不能因為他分封導致八王之亂,就覺得分封制一無是處,就覺得是錯的,他的分封也是無奈的選擇。

如果他生活在官僚政治成熟的宋明清,自然不需要分封諸侯王就可以擁有絕對優勢的皇權了,但是在宋朝以前,不分封,死都不知道怎麼死的。


南朝居士


司馬炎在繼承人上的錯誤選擇導致後來的八王之亂,玉本無罪,懷玉其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