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博、慕容復一心想興復燕國,為什麼不招兵買馬,學習帶兵打仗,反而在江湖上游蕩?

夢露居士讀國學


這不過是小說而已,又不是真實的事件。倘若真有慕容博、慕容復父子這樣的人,那才真有些奇怪,只能證明這對父子為了復國夢已經瘋魔了。然而,他們父子兩人流落江湖,沒有招兵買馬卻不足為怪。

一、為什麼說慕容博、慕容復父子若在他們那個時代想要復國,這是蠢人的瘋魔行動?

一是因為所謂的大燕國已經亡國六、七百年了,這時候談復國不是笑話麼?鮮卑慕容氏建立的前燕、後燕、西燕、南燕等政權,前燕和後燕曾先後為中原霸主,西燕曾佔據如今山西全境,南燕佔據瞭如今山東全境及周圍一些地方。即便是最後一個滅亡的南燕(被東晉大將劉裕所滅,劉裕後來開創南朝,成為宋武帝),也已經早在公元410年覆滅,而慕容博父子那個年代,至少已經在公元1060年之後,六、七百年後的皇族,和平民有什麼區別?還說什麼復國?二是因為慕容家的大燕國從建立之起就不得人心,更何況六七百年後?慕容諸燕,說起來是五胡亂華的胡人政權,從建立之起,就得不到中原百姓的擁護,僅僅依靠其部落強大的鮮卑兵力維護統治。數百年後,慕容家的部落早已經解體,還談什麼復國?三是慕容父子只以為身為皇族而高貴,實際上當時比他們高貴的沒落皇族多的是,譬如建立唐朝的李家、建立北魏的元家,這些人都比慕容諸燕的時間更近、更有勢力、更得人心,尚且沒聽說什麼要復國之類的,慕容家空談復國豈不是顯得相當可笑?

二、雖然慕容復國的情節不符合常理,但千人千面,也難說中國歷史上一定就沒有這種人,金庸塑造這兩個人物也無不可

慕容復國的情節,很可能來自於歷史上後燕的復國。慕容家的前燕被前秦滅亡後,前燕的吳王慕容垂趁著前秦淝水大敗崩潰後而復國,建立後燕,還稱霸了中原,這是真實的歷史。只不過,慕容垂的復國,是在前燕滅亡不久,其鮮卑部落兵還圍繞在他周圍時完成的,而且他趕上了前秦崩潰,北方紛亂的大好時機。而慕容博父子所談的復國,根本不具備這些條件。

但是,歷史上不缺這種痴人。說到底,慕容父子的復國其實本來無關乎他們再建大燕,而只是在於他們的野心而已。因為他們自稱是大燕的後人,因此把復興大燕當做一種口號,不過是為了實現其當皇帝的野心。只是,在我們後來人看來,復興大燕,在北宋政權穩定時期,根本毫無號召力。不光大燕這個毫無名氣的政權,即便當時李家人號召復興大唐,恐怕也沒幾個人會聽,這才是當時的實情。

然而,像慕容博父子這樣的人,在那個時代卻可以有,為什麼?因為歷史上的野心家是隨處可見的,復國是一層幌子,而人的野心是有些人的本性。小說,無外乎寫人性而已,金庸先生塑造這兩個人物並無不可。

三、慕容父子只是流落江湖,而沒有招兵買馬,並沒什麼不妥的。

一是因為慕容博的最初計劃就是要挑動宋遼大戰,引得中原大亂,他才有起兵的機會。他的計劃沒有成功,中原穩定,他自然不需要、也沒可能起兵。二是原本江湖就是英雄聚集之地,慕容父子流落江湖,在江湖上贏得名聲,不正是為招兵買馬做準備嗎?

慕容父子最大的問題不在於沒有招兵買馬,而在於他們復國的計劃混亂,到底把什麼力量做為他們復國的支撐始終很不清晰。

需要知道,五胡時期的慕容諸燕,是以其強大的慕容部落兵為支撐,以投靠他們的漢人謀臣為助力的。而到了北宋時期,慕容父子該以什麼為支撐,以什麼為助力?靠那四個瘋瘋癲癲的慕容家將?那就真是笑話了。

況且,歷史上的北宋,對民間控制的極嚴,哪裡發生災荒,人家北宋政府就到哪裡招兵,把北宋軍隊弄成難民收養所。你慕容父子想要招兵,那就更難了。


星火辰


慕容博和慕容復是《天龍八部裡》裡的兩朵奇葩,一個專坑兒子,一個專坑自己。父子二人以復興大燕為畢生夢想,但結局令人唏噓,慕容博為掃地僧所感化,立地成僧,慕容覆在破碎的復國夢中不知所去,發瘋終老。

有不少讀者疑惑,為何二人寧願在江湖中打打殺殺,也不願屯兵買馬,學習帶兵打仗來興復燕國呢,筆者觀點如下,請各位不吝賜教:

大宋國不允許他招兵買馬

慕容覆在出場時自稱:姑蘇南慕容,是因為慕容世家居住在江南姑蘇燕子塢參合莊, 這個地方也居住著大燕遺民,但地盤屬於當時的大宋,試想,如果慕容復率領他的部下,在此處招兵買馬,日日操練,叫囂復興燕國,這簡直就是懸掛在大宋國的皇帝頭頂上的達摩克里斯之劍!臥榻之側,豈容他人安睡。這反動的罪名一旦成立,恐怕慕容世家還未出師,就身先死了。

再說了,當時大宋國的國力強盛,人民生活倒也自在,在這樣一個根基穩固,無計可施的社會大環境裡搞起義來複興大燕,沒有群眾基礎和起義的噱頭,根本搞不起來!

製造江湖混亂,好渾水摸魚

兵馬路線走不了,慕容復父子效仿宋太祖趙匡胤,試圖借用江湖力量來顛覆廟堂的格局,來挑撥兩大國的關係,好在戰亂中尋找機會,趁亂復國。

三十年前,慕容博為了挑起宋遼兩國的戰爭,間接弄死了喬峰的母親,為了避免被追殺,他假死避禍,潛伏在少林寺偷學武功,同時變著法子在江湖中製造混亂。慕容博用自己的“斗轉星移”神功,嫁禍他人,製造江湖矛盾。慕容覆在浪蕩江湖的時候,哪裡有英雄會,他竄去哪裡“表現自己”,攪的江湖人心惶惶。

二人想法很好,只是智商情商嚴重缺乏,本想攪動江湖風雲,趁機謀劃大業,卻不料兜兜轉轉成了江湖公敵。

奇人異士的重要性

很難得,他父子二人發現了擁有奇人異士和江湖力量的重要性。

在特種兵缺少的年代,擁有奇人異士這樣一隻隊伍可不簡單。在襄陽被圍困時,楊過就是派奇人異士燒了“蒙古韃子”的糧草,擾亂了敵軍軍心,才替郭靖夫婦解了圍。想想,在攻打城池的時候,這些奇人異士潛入城中搞暗殺,燒糧草,再與慕容復的兵馬來個裡應外合,大事可成!

另外,在信息不發達的古代,完全可以派遣他們去宣傳假消息,製造混亂擾亂敵軍軍心。更重要的是,江湖人士最熱衷拉幫結派,三五成群。通過他們的宣傳和拉攏,很容易就能聚集一大群人馬。

財力薄弱,無力逐鹿中原

慕容復世家雖然強行支撐了五代沒有斷絕傳承,但財力方面已然匱乏。姑蘇燕子塢屬於江南地區,以種植業為主要的經濟模式,經濟發展緩慢。浪蕩江湖,圖謀大業等繁雜的支出讓他早已囊中羞澀。

所以,在西夏國招駙馬時,他的第一反應是成為駙馬就有足夠的財力來興復大燕,而不是兒女情長,是否合適,是否可以廝守一輩子。再到後來,他選擇去抱段延慶的大腿當乾兒子,也是希望得到大理段家的財政支持。

只是最後,他的計劃都落空了。

自古以來,不少君主的發跡都在底層,首先聚攏一群悍將人才,然後招兵買馬。慕容復他們父子混跡江湖撈取資本無可厚非,只是他們對人心的把握和局勢的掌控能力實在有限,以至於最後落得了慘敗下收場。

筆者以為,江湖不是打打殺殺,而是人情世故,只有玲瓏剔透的心,才能在江湖這個平臺上獲得江湖力量,成就其“王圖霸業”。各位看官以為呢?


彭彭噴


慕容復的大燕國,滅亡於410年!按照“南慕容北喬峰”的說法,喬峰和慕容復應該是同齡人(慕容復肯定比蕭峰小),而蕭峰和阿骨打年齡相仿,所以姑且算慕容復也是1068年生人吧。你看看410年到1068年,中間隔了658年,658年什麼概念!證明慕容復的大燕國,早已不復存在,不管是江湖上還是朝廷上,都不會有人再支持慕容複復國!他是做了一個什麼樣的春秋大夢?

六七百年,一個後代想恢復你爺爺的爺爺的爺爺的爺爺……榮耀,這事聽起來就很荒謬,就好比現在一個姓趙的小夥子告訴你,幾百年前這天下姓趙,所以我要恢復祖先昔日的榮光。何其可笑!

所以,與其說慕容復要光復大燕,倒不如說他要重新創造大燕!可以說,江湖也是一種武裝力量,一旦掌握了也是很強的。比如天山童姥,手下三十六洞七十二島就有數千人之多,很強了。再看喬峰的丐幫,也有30萬弟子,相當牛逼了。慕容復如果能夠籠絡數千江湖人士,也會形成自己的武裝力量,接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就行了

可實際上,慕容復雖然有想法。但是其本身是一個很小家子氣的人,他沒有領導力,沒有得力的助手,只有四個三流家臣跟隨,在江湖上根本沒有朋友,這樣他做事情往往都是逆境,沒有任何幫手這是很可悲的!想當初,劉備還有關羽張飛趙雲,還有軍事諸葛亮的追隨,才成為一方霸主,而慕容復卻沒有任何的謀臣和得力干將,這樣要想完成復國大業簡直痴人說夢!

——本回答為西安鼎昂數字貨幣智能量化全自動炒幣機器人(歷時收益,數據核對,實況直播)公司整理。


鼎昂全自動炒幣機器人


慕容家族走的是精英路線,比較符合他們自己的實際情況。

第一,北宋中期,天下太平,宋庭實力強大。武裝造反成功的可能性極小。

根據《天龍八部》的描述,這部小說的背景應該是1080年左右。也就是北宋神宗、哲宗年間。這一時期,北宋經過百年發展,實力強大,國力日隆,內部穩定。想要在大宋境內造反,勢比登天。沒有任何可操作性。

大宋周邊,南有大理、吐蕃、北有契丹、西夏,都是地區小霸王,個頂個的強國。大宋朝都打不過這幾個,慕容復就手下那幾個爛番薯臭鳥蛋,要兵沒兵要將沒將,有什麼機會?

第二,慕容家族實力有限。

鮮卑人建立的燕國,不管是前燕、後燕、南燕,都是慕容氏一脈。但那畢竟是五胡十六國時期的事情了,到北宋時期已經相隔了五六百年。鮮卑慕容氏的政、治影響力早已微乎其微了。所謂“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慕容覆在姑蘇城的住所叫做“燕子塢”,並不是金庸亂起名字,都是有典故的。慕容氏,早已淪落為尋常百姓了。只不過是略有資產的大地主罷了。

這樣的財力,逍遙一生、享受生活是可以的,要招兵買馬、舉兵造反,根本辦不到。養一支軍隊那不是開玩笑的,那花銷絕對是天文數字。慕容家族無力承受。

正是因為天下太平,慕容家族又無力舉兵。所以他們才要到處煽風點火,妄圖挑起各國之間的戰爭,到時候天下大亂,慕容家族才有機會渾水摸魚,趁機復國。

可惜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令人可發一笑。


上將噯福斯


這你就不懂了,中國做大事尤其是這種造反的大事,成功的條件是:謀劃與密室,點火與基層。

你上來就招兵買馬,扯旗造反。還沒根基呢就被撲滅了。慕容氏這樣的做法絕對是正確的,混跡於武林,接納並發展自己的勢力。提前在關鍵位置埋好旗子。



高升給朱元璋指定平定天下的策略:“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主旨都是這個意思。”

你別用你這種凡人的想法去想追逐王道之人,就算是不成功的慕容氏的思想也不是你這種智商的人能想到的。

要組建軍隊,首先要有足夠的錢糧。還得保證初期不被剿滅,招兵也得有名正言順的理由。就這些在和平年代想做成太難了,所以慕容氏才一心想要天下大亂。


這些事的關鍵都在於前期的準備,錢糧的準備,要有持續穩定的經濟來源。發展自己的勢力,蒐羅黨羽,在各種官府關鍵部門建立自己眼線。建立自己的信息情報網。這些事都要在扯旗之前完成。不把這些都做啊,就算有萬餘兵馬也很難存活。


水煮西山


《天龍八部》這部小說在為我們展現武林高手和武林風貌的同時,還向我們介紹了一個家族的復國大業。據原著介紹,江南姑蘇慕容氏在武林上不但聲名顯赫,受人敬仰,而且其家族史更讓人羨慕不已。然而,就是這個顯赫的家族史令慕容氏代代子孫飽經風霜,苦不堪言。

姑蘇慕容氏,乃鮮卑族後裔,五胡亂華時其先祖在中國北方建立大燕王朝,整個家族勢力達到了頂峰。但是好景不長,慕容氏所建立的大燕國很快就被別的政權所推翻。從此,慕容氏子孫背井離鄉,顛沛流離數代後,最終選擇在江南姑蘇定居。然而,他們每一代人都沒有忘記先祖臨終遺言:凡吾慕容氏子孫皆有復國安邦的之責。

然,理想是美好的,而現實是骨感的。從燕國覆滅到慕容復這一代,歷經數十代終沒能完成復國大業。大業雖未成,卻成就了慕容家在武林的地位,一躍成為武林中顯赫的武學世家,被尊稱為“南慕容”,為江南一代武學泰斗。

然而,讓我們費解的是,慕容家武功成就那麼高,在江湖上已經揚名立萬,為啥慕容博父子不招兵買馬而扔選擇繼續在江湖上游蕩呢?對於這一疑問,我認為不能怪慕容博父子,是因為當時的環境和條件不允許他們實施復國計劃,至於招兵買馬更是難上加難。

一、人心思安,心向大宋,無機可乘

對於慕容博父子來說,什麼事都沒有復國大業重要,也沒有誰能比他們更想復國,可以說時時想、天天想,無時無刻都在想復國。然而,當時的政治環境不允許,整個武林和老百姓都想要和平,由於長期宋遼不和,戰亂不斷,百姓心裡只想安定,不想再戰,慕容博父子根本招不到兵馬;再加上百姓和眾多武林人士的心都向著大宋,致使慕容博父子根本沒有可乘之機。在沒有機會的環境下,慕容博父子只能奔波於武林,做籠絡人心的工作。

二、復國不是紙上談兵,而要建立在一定經濟基礎之上

我覺得復國不是小孩過家家那樣容易,這是個龐大的工程,不光要有人、有兵馬,更重要要有糧草、錢糧。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沒有錢想復國,想打天下,那是不可能的。沒有飯吃,沒有軍餉,誰會替你賣命,而慕容博父子最缺的便是錢糧,沒有錢糧儘管有人願意賣命,恐怕也是短暫的,幾個月不發餉都會偷偷的跑掉。基於這個原因,慕容博父子只能在江湖上一邊籠絡人心,一邊想辦法籌措錢糧。

問題大梳理

復國乃是慕容博父子畢生事業,是他們活在世上唯一動力,他們比誰都想復國,然而當時政治環境和條件不允許他們這麼做,人心思安,心向著大宋他們無復國之機;家族名望雖高,生活富足,可是沒有多餘錢糧來供他們招兵買馬,打造兵器。至於學習兵法,帶兵打仗,慕容博父子都具備這方面才能,因為他們從小既要學文,又要學武、學兵法學排兵佈陣,只是面對當時的環境和條件,他們不得不奔走於江湖,去收買人心、籠絡人心,提高家族名望,為後續復國打基礎。


關注筆尖君子,一個熱愛傳統文化,專注解讀傳統文化的底層人!感謝大家關注、點贊和轉發!

筆尖君子


慕容博、慕容復是《天龍八部》中最可怕的投機者。他們一心想興復大燕國,重振當年大燕國的雄風(其實說實話,對歷史不是比較瞭解的人,根本不知道這個大燕國是什麼時候的事兒)。其實他們一開始就走錯了方向,從此越錯越深。

他們之所以在江湖上游蕩是因為:

1.他們認為興復大燕主要依靠武林人士的幫助,爭奪天下只需要武力。

為了興復大燕國,他們也是鞠躬盡瘁了。但是他們沒有明白打天下與打江湖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一如郭靖和黃蓉夫婦,身邊有需求武林高手,更有天下五絕這樣的高手助陣,但是面對百萬蒙古兵,還是沒有能守住襄陽,最終戰死襄陽。可見,爭奪天下靠的主要不是武力,而是要講究謀略。慕容父子倆錯誤的認為只要能籠絡天下英雄的心就能復國。

2.慕容博父子倆是《天龍八部》中最大的投機者。他們希望天下大亂,藉此機會崛起。

慕容博父子可以說是居心叵測的人,環顧當時的天下格局,大宋,西夏,大遼,大理並立,他們就這樣尋找著的機會。最終他們發現蕭峰是遼國的南院大王,所以他們希望能和蕭峰聯手,挑起宋遼戰爭,以此來興復大燕國。

令郎官居遼國南院大王,手握兵符,坐鎮南京,倘若揮軍南下,盡佔南朝黃河以北河山,建立赫赫功業,進則自立為王,退亦長保富貴。那時順手將中原群豪聚而殲之,如踏螻蟻,昔日為丐幫斥逐的那一口惡氣,豈非一旦而吐?其時我慕容氏建一支義旗,兵發山東,為大遼呼應,同時吐蕃、西夏、大理三國並起,咱五國瓜分了大宋,亦非難事。我燕國不敢取大遼一尺一寸土地,若得建國,盡當取之於南朝。此事於大遼大大有利,蕭兄何樂而不為?

他們為了興復大燕國,或者說為了一個看起來根本不可能實現的夢,不惜犧牲兩國百姓,以換取自己的榮華富貴,這樣的心胸根本配不上英雄,這根本不值得別人追隨。


慕容博父子的復國夢可以說是根本就不切合實際的,是逆時代潮流而為。大燕國只是五代十國時期建立的一個小國家,可以說只是一方割據勢力,並不是一統天下的政權。在宋,遼,西夏並立的情況下,人心思定,那還想再起刀兵,所以,即使他們想要復國,也不會有擁躉。他們的夢是不現實的,是可悲的,因為這個虛幻的夢想,他們父子倆賭上了一生,卻一敗塗地。


學海一扁舟


慕容博、慕容復一心想要興復燕國,為什麼不招兵買馬,學習帶兵打仗,反而在江湖上游蕩?

“復興燕室”絕不單單是一種口號,而是慕容家族幾代人前赴後繼,不忘祖訓,為之奮鬥的目標!

無論是年老的慕容博,還是年輕的慕容復都表現出了超越常人的意力,父子二人俱是年少成名,家世淵源,武功路子,武學天賦是一方面,但是離不開自身的努力。

自身的努為猶為重要,私底下付出的汗水可想而知。假以時日,復國不是夢想。

時也,命也,運也。

先是慕容家出了一個武學奇才慕容龍城,獨創“斗轉星移”絕技,縱橫江湖,當世無敵。同時他也未忘祖宗遺訓,糾合好漢,意圖復國。不料,出一個宋匡胤,捷足先登,領先一步,建立宋朝。那時,人心思安,終無所建樹,鬱鬱而終。

後傳至慕容博這一代,依舊不忘祖訓,更加勵精圖治。

天下有三處武學寶地,藏經閣、還施水閣、琅環福地,慕容家獨佔二。慕容博又潛藏少林寺二十多年,私抄少林七十二絕技,可謂天下盡矣!

到時,登高一呼,燕國指日可待。

但是天不遂人願,生不逢時。

楚雖三戶,亡秦者必楚。

可惜,慕容父子不是楚貴族項梁、項羽叔侄,沒有力拔山兮的英雄氣概。

大宋亦不是大秦,沒有亡國之兆,反而是百姓生活富足,人民樂守其業,俠義之士甘願為了國家安危四處奔走。這時候,招兵買馬,起兵造反,無疑於自取滅亡。此其一。

歷史上很多皇帝都出身於草莾,或者為綠林好漢,或者是皇室後裔。

漢帝斬白蛇,劉秀中興,劉備復興漢室,這樣的例子,不是沒有。但不屬於慕容氏。天時、地利、人和三者都不佔,憑什麼逐鹿中原?此其二。

慕容氏,人丁單薄,三代單傳。父子年代跨越三十年,根本經不起消耗,若慕容復一死,慕容博即便復興成功又如何?

王朝霸業,不過塵土,此其三。

為什麼慕容氏父子一心恢復燕室,不招兵買馬,學習帶兵打仗,反而在江湖上游蕩?

兵者,詭道也。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

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攻城之法,為不得已。修櫓轅輥,具器械,三月而後成,距瘭,又三月而後已;將不勝其忿而蟻附之,殺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災也。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戰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毀人之國而非久也,必以全爭於天下,故兵不頓而利可全,此謀攻之法也。

其實,孫子兵法上說的很清楚,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攻城之法,實為不得已而為之,故善用兵者,不戰而屈人之兵。

所以慕容氏父子常年在江湖上四處遊蕩,就是為了樹立威望,招攬人心,使人屈服。做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道理。

丐幫是中原第一大幫,丐幫幫主喬峰出走以後,南慕容北喬峰,只剩下慕容氏一家獨大,幾乎無人抗衡。慕容博這才敢堂而皇之的露出真面目,若不是掃地僧及時出手,力挽狂瀾,很可能江湖演變為一場血雨腥風。


靈明緣覺


想要理解這個問題,首要的是要搞清楚《天龍》這部書是一部武俠小說,書中人物全部以武為尊,擁有最強大的武力就等於或者說就可以擁有整個天下。從這個角度來看,慕容父子選擇在江湖上闖蕩,尋找和製造復國機會並無不妥。

再從慕容家所處位置來看。

姑蘇即今日之蘇州,魚米之鄉大宋腹地,把家安在這裡對慕容家聯絡天下豪傑,提升家族聲望確有巨大幫助。但是同時也對慕容家的發展形成了許多限制。

你大家大業的弄上幾十上百個家丁,說是為了看家護院還說得過去。但如果弄了幾千上萬人在那裡操練,你當大宋地方官員是瞎子,不把你抄家滅門對得起頭上的烏紗帽?

慕容父子一明一暗,在江湖和諸國間製造矛盾引發戰爭,其目的就是要火中取栗亂中求機。如果父子兩人有一人武功能天下無敵,無論用何種手段使得天下武林人士均能聽命,則復國不是奢望。

可惜父子武功雖也不凡,卻不想一山更有一山高,同一時代遇到了喬峰段譽虛竹這等百年難得一遇的人物,最終飲恨也就不算意外了。

其實金庸先生為慕容復安排的下場也是很不錯的,雖然精神錯亂,但畢竟自己認為完成了一生所願,只要不再清醒,管它真假虛實!



一步一仙


慕容博和慕容復父子二人一心想著復興大燕,可是結局在令人唏噓的時候不免有一絲好笑,一個出家為僧,另一個發瘋老去。他們二人一心想著復興大燕,可是卻不招兵買馬,卻在江湖裡遊蕩,其實這隻表面現象,他們還是在為了復興大燕而做準備。

一、太平盛世 各國強大

依據天龍八部的背景來看,慕容博慕容復,說出來背景是北宋的神宗和哲宗時期,此時的宋朝是欣欣向榮,繁榮穩定,向上發展的;

除了宋朝之外,還有遼,西夏,吐蕃等各國,這些國家武力強大,甚至是宋朝所不能匹敵的。

所以從當時的各國綜合實力來看,慕容家族是無力復興大燕的,即使招兵買馬也沒有什麼機會,還不如去闖蕩江湖。

二、闖蕩江湖 結交人脈

慕容博,慕容復父子二人闖蕩江湖也不單單是為了闖蕩江湖,而是為了結交江湖人脈。想要收服武林中的勢力,最後做到為我所用。

他們的這種野心也確實體現出來了,靈鷲峰一戰時,,慕容復主動和三十六洞七十二島島主站在了同一戰線。

少室山上更為奇怪,慕容復和蕭峰本無仇怨,可是冠冕堂皇的說要為那些被蕭峰殺死的中原武林人士討個公道。

北喬峰南慕容的名聲也不是空穴來風,這兩件事情恰恰反映了慕容覆在為復興大業而積蓄力量,想要厚積薄發。

三、招兵買馬 錢財為重

這個問題說他們為何不招兵買馬,想要招兵買馬談何容易?慕容家族在當時和之前相比,實力已經大大衰退,所以是沒有那麼多錢財去進行招兵買馬的。

所以他們在江湖上進行闖蕩是想有機會可以積攢一筆錢財而為復興做準備,這在他們殺死柯百歲的時候已經得到了證明,柯百歲是伏牛派的掌門家財萬貫。

慕容博曾經想將他招為麾下大將,用他錢財來進行招兵買馬,可是柯百歲不同意,一怒之下慕容博用慕容家族絕學斗轉星移殺死了柯百歲,目的就是就是貪戀上了柯百歲的錢財。

所以慕容博慕容復父子二人一直就在為復興大業而做努力,之所以沒有直接進行招兵買馬,是因為不具備那樣的實力,闖蕩江湖就是為了結交一些人脈在復興大燕的時候發揮一己之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