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的空房越來越多,離開農村的你們過得怎麼樣?

新大風歌


農村的空房子確實越來越多,尤其是一到過年的時候,好多人家都紛紛從城裡趕回農村貼春聯掛燈籠,就能看出來現在的人們在農村住的真是少了,村子裡唱起了“空村記”,我們家搬到樓上已經十多年了,原來村裡老房子一排五戶,現在只有最西邊的一戶還在那裡住著,其他人全都搬在城裡住樓房了。



現在真的要問在城裡住好還是在農村住好,我想,年輕人大多數還是會覺得住城裡好,而上了年紀的人一般會選擇住在村裡。姥爺家現在還住在村裡,年前我開車拉著姥爺去了趟城裡,給姥爺煩夠嗆,一路上叨叨這城裡怎麼看著這麼亂啊,到處都是人啊,車啊,高樓大廈,住在這裡有什麼意思,看著我眼睛直髮花,現在的年輕人還都一個勁兒的喜歡往城裡跑,趕緊的回村裡吧,出來找不到東西南北。


在農村居住確實是山好水好,空氣好。我們家到現在自來水只是用來洗澡洗碗涮拖把,吃的水都是驅車到姥爺村去拉,老媽說她老家的水質特別好,甘甜凜冽,不像咱們城裡的自來水,就算是淨化了,也總是感覺不夠乾淨不好喝,所以每個周都要去姥爺村裡拉水回來吃。

這些都是在農村居住的好處,當然在城裡住也是有好處的。住在城市裡啥啥都方便,生病可以到更好的醫院就診,上學可以去擁有好師資的學校就讀,出行也是方便的多,出租公交隨時都能乘的上,而在農村,到了八點以後打個車都是打不到的,就說我們大家都比較喜歡吃的快餐吧,在城裡居住,如果不愛做飯了打個電話,喜歡吃的飯菜就送到了家裡。在農村是不可能的,直接超出了配送範圍,加錢都不給送。這些都是住城市和住農村的區別。


其實,離開農村去城市住也不錯,畢竟在城市工作的人,也不可能每天下班之後都跑農村住,這油錢不心疼,但是功夫也耽誤不起啊。但如果說在村子裡有房子,又不用跑城裡上班的,在村子裡住也不錯,大城市鬧哄哄,就連各種傳染病都感染的快,而村子裡好像正是因為交通沒有那麼發達,所以也沒有那麼多擔心,乾淨純潔安逸,像是一方淨土。


一品小十六


新年好,很高興回答您的提問。農村的空房越來越多,離開農村的你們過得怎麼樣?現在農村空房無人住確實很多很多,在我們村平時幾乎都是上了年紀的一些老人在家,給人的感覺是荒無人煙似的,據我觀察正個鎮的農村空房過剩大概如此,為什麼導致這種原因,以下我有一些觀點。

1.中國男多女少已是事實,大部分農村家庭都想辦法到城裡購房為兒子能容易點娶到媳婦。現在娶媳婦大多數都是要求城裡有房有車,在我隔壁家有一戶家庭東借西湊夠首付的錢去城裡買房,白天上班,晚上下班後還得去兼職兩三個小時的工作,星拜天還得用摩托車去拉客,來增加生活開支,看起來過得很狼狽似的。

2.絕大部分家長都盼望自家男成龍,女成鳳的想法。然而搬家到城裡努力打拼購房把戶口轉到城裡來,城裡有房後兒女就可以在城裡讀書上學,是因為覺得城裡教學好,農村的教學跟不上的觀念。我提到這兩點造成農村空房越來越多應該和這些有關吧!個人認為不管在農村還是城市生活壓力都是少不了的,過得好不好這取決於每個人的心態。


李逗


不知道別的地方習俗如何,我們膠東這邊都是在臘月二十九這天貼對聯,前幾天到老房子那裡貼對聯,看著曾經熱熱鬧鬧的小山村,現在冷冷清清的,原來的鄰居也都搬走了,我們村子比較大,能有400多戶人家,到現在常住人口可能連200戶都沒有,這還算不錯的了,因為是城中村,所以住的人比較多,那些偏遠的山村,恐怕長期居住的人就更少了。


農村的空房子越來越多,搬去城市住的人也越來越多,有的人可能會說,現在很多人就是好攀比,其實在村子裡邊住著挺好的,但是眼睜睜的看著周圍的街坊鄰居都搬到了大城市住上了新樓房,所以自己家也卯著勁兒要去城裡買樓房,到最後還拖了一屁股的債,何必呢。

我想說的是農村有農村的好,住大城市肯定也有大城市的好處,城市裡各種基礎設施都比較完善,師資力量雄厚,教育資源豐富,大醫院好醫院多,機會也多,為什麼很多年輕人寧願選擇到北上廣去當北漂,也不願意留在小城鎮裡邊混,就是因為在大城市裡就業機會多,能學習到的東西也多,這樣成功的幾率就會大一些。而待在村子裡邊,不是說就不能成就一番事業,只是說相對機會會少一些。


不過住在大城市也是要付出代價的,如今房價比較穩定了,但是二三線的小城市,房價怎麼也得一萬多塊錢一平,買個100平的房子,加上裝修100多萬,還貸款二三十年,負擔就比較種,而且雖然說城市的各項設施比較完善,但是花錢的地方也多,沒有一定的經濟基礎和收入水平想要在城市裡邊站穩腳,過得也不會那麼滋潤。

所以說到城市居住,有利有弊,這就好像是家庭買私家車,都知道買了車之後方便,但是後續的加油、保養、維修等等的費用,負擔也是不小的,總而言之,過好的生活肯定就要付出大的代價,付出和享受都是成正比的。如果沒有一定的經濟實力,那咱就在村子裡邊過安穩的小日子也是不錯的。如果就是嚮往大城市的生活,那就努力拼搏,實現自己的願望。


靈子


不怎麼樣,我一朋友在我們縣裡買的房子,在那邊工作一個月不到5000塊錢,他媳婦不到4000,交了房貸車貸,孩子上學,水電物業,日常生活,雜七雜八的一個月剩不下三五百,但在別人眼裡卻是他有房有車,有好工作,看著挺讓人羨慕的,其實他卻跟說,生活壓力相當大,都不如在家好!


王家小苑


縱使城市再繁華,也只喜歡一種那座小村村。大家好,我是農村來的坐家!歡迎大家來圍觀,今天的話題是,農村的空房越來越多,離開農村的你們過得怎樣?

第一,離開農村後,我不再那麼容易快樂了!星期一的早晨霧茫茫,阿拉伯的老婆正起床,破鞋子破襪子滿天飛,喝了咖啡變成魔鬼!這是我兒時在農村和小夥伴的童謠,如今九二年的我,已經到了奔三的年齡,還是能記住,並且會自己無意間哼起來,那是我一生最天真爛漫的時光。離開農村,你若還是那麼天真,就會被別人罵你傻,蠢的!


第二,離開農村後,我不再那麼健康了。明明工作讀書都是為了更好的餬口,可是離開農村,你不再早睡早起,也不再三餐按時起來,更沒有什麼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你只有不停的奔跑,為了讀書,為了工作忘了餬口,忘了吃飯,或是節約不捨得吃。在農村,雖然窮,可是有做農作物,還是不至於餓死。三餐雖然沒有山珍海味,但是卻也吃得飽。在城市,既然有山珍海味,常吃也無味。更多的人,身體越來越不好,肚子越來越大的。

第三,離開農村後,我的夢想不敢提了。在農村讀書時,我們都說我的夢想是這個那個,在城市,你說夢想只會被嘲笑。離開農村,更多的是深夜飲酒,酒杯碰在一起,不像在農村是喜悅是慶祝,而都是夢破碎的聲音。

第四,離開農村後,我陪家人的時間越來越少了。離開農村之後,讀書的時候就週末回去,讀大學的時候就寒暑假才回去,工作之後,近些每個月回去也是待一會,又得趕去上班的城市。要是遠的,就是一年才回去一次。明明是為了讓家人過得更好,後面發現,家人也沒得時間去陪伴,自己也還是一無所有,要混好並不那麼容易。
最後,我現在,在農村外婆家裡,我喜歡老家的空氣,很好。你們呢?大家新年快樂,記得戴好口罩,少聚會多在家陪陪家人哦。


農村來的坐家


農村的空房越來越多,是因為青年人大量走進城市發展,時間久了有的老人也去了,所以空的房子越來越多了。

我也是其中的一員,時間過的好快一晃今年是離開家第20個年頭了,當時進城打工沒想到一年又一年直到現在,當年離開家帶著媽媽給的300元路費,開始了北漂的生活。還記得第一份工作是辦公室保姆,接電話,發傳真,打掃衛生,中午給員工做飯,因為經理的一句話,我辭職離開了單位,幹了一個月掙了400元工資,拉著行李走在大街上無家可歸的感覺到今天清晰可見。

接下來開始了找工作,應聘,換工作,搬家,跟一個流浪者沒有啥區別。所以這些年來品嚐了北漂的酸甜苦辣,感悟到人活在世上的不容易,住過四處漏雨的房子🏠,吃過發黴的饅頭,遭過別人的白眼,捱過家族企業老闆的謾罵,做過一個人幹幾個人活的工作……所以我告訴自己,一定要留下來有個窩不再流浪。

現在我的孩子已13歲了,在打工中結識丈夫同樣的經歷,都是來自農村的娃,我們白手起家有了自己的小窩,孩子一直留在身邊沒讓他成為留守兒童。這些年來酸甜苦辣,只有經歷了才知道生活是五味雜陳的“美味”,永遠不要放棄前行的夢想,萬一實現了呢!




山裡娃芳姐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在我們村裡面過了初六很多人都出去打工了,房門都是緊閉的,甚至還有一些在外面買了房子常年不回來,其實在外面過的好不好只有自己知道,房貸壓力不是一般的大,農村經濟壓力稍微好一點,但是也有很多需要花錢的地方,所以還要好好努力



西和小哥


我是一名八零後,出生在皖北農村,2000年出來打工的,小的時候住的是土房子,後來蓋了瓦房,結婚又蓋的兩層樓房,由於常年打工婚房也就過年的時候住上幾天,12年在上海買了房子回去住的時間就更少了,如今在外打工差不多20年了,疏遠了故鄉的家,習慣了現在的家,這也是無奈的選擇,畢竟故鄉少了很多機會,為了生活,只能在外拼搏


木頭老杜


村裡的空房這都是在街裡買了樓房,冬天去樓上住,夏天種地再回村裡(東北黑龍江)。

現年輕人在家種地的也少了,出去打工或者做生意的,一年才能回家一次,年輕人有幾個在家種地的,也沒有什麼發展。所以人就少了。

總體來說在外面不去在村裡好一點,但是生活水平也是和在村裡沒法比的,想要過華麗一點的人就出去闖一闖,闖累了還是會回村裡,在外面賺再多的錢也要回村裡蓋大房子🏠,就會瞬間覺得自己這些年在外面吃的苦都值得。



運氣不會辜負努力的人


前幾天朋友在微信裡發圖片,是他經過回丈母孃家路上的一個小山村,山村裡的房屋也不算很舊,可朋友告訴我們:那其實等於是個空村,年輕人都走出去了,老人剩下寥寥無幾。

那麼這些棄家走出大山的農民們,他們現在過的怎樣呢?離開農村的不一定就融入了城市,或許他們到了另一個偏遠農村,比如我們這裡。

村裡有個姓周的外地打工家庭在我們這裡住著,幾乎就是定居了,一家四口人,父母加倆兒子都在我們這裡打工,老周領著倆兒子在礦山打鑽,老周老婆在礦山開卷揚機,一年下來家裡能收入最低二十多萬。

於是老周的大兒子前幾年在我們村倒插門當了別人家的入贅女婿,而弟弟也娶了媳婦,在我們村裡租房住,現在兄弟倆都已經生兒育女,父母也上了年紀,老周在礦山乾點掙錢少的工作,老伴則在家看孩子,如今身為外地農村的他們不願意回老家了,他們說在這裡掙錢多,生活水平也不錯,幹嘛要回老家遭罪種地還沒錢花呢。

如今老周大兒子有倆孩子,家裡買了小轎車,也有了自己的房子,父母和弟弟也在這裡住下了,一家好幾口也不回老家,得空時老大開車拉著一家人去城裡玩耍,貌似比我們當地農民過的更瀟灑。


話說從農村走出去的農民們,都是以人往高處走的姿態走出去的,如果在外面過的不好,混不下去的話,他們肯定會回老家的,不回去的定是在外面的日子比在老家強,最起碼能掙錢,種地掙錢太少,雖然有人說農民消費低,可孩子們讀書需要花錢,娶媳婦需要花錢,生病看病也需要花錢,貓在貧窮山村怎麼能緩解這樣的花銷?因此走出去是必然的事情,外面有很多工作只要吃得了苦,還是能夠掙不少錢的。

雖說農村老人們經常說:窮家難捨,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但當家裡需要錢的時候,農民們不能躲在自己的窮村裡怨天尤人,他們需要離開老家外出打拼,只要不回村,說明他們還在拼,拼就是指比在老家掙錢多。

因此我以為:走出去的農民雖然在外面會很辛苦,但他們的經濟條件得到了改善,等有一天他們幹不動活、掙不到錢時,就會義無反顧的回到老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