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後農村最缺什麼?

三農中人


五年後,農村會越來越好,優點越來越多,缺點越來越少,為啥要說缺東西呢?


農業總動員


肯定缺的是人,現在老家裡都剩下些老人,全村也不過40多個人吧。最年輕的50多歲,老的都80多歲,孩子們在外面,都已經買房子了,有孫子的,母親跟著帶孩子去了,家裡只剩下老父親養幾隻冬天吃肉的羊,春天耕田幾畝,夠自己家裡吃喝就行,也都因為年老體力不支,好多田地退耕還林,還有一些直接荒蕪。能見到人多時可能就是過春節,村裡熱鬧幾天,過完年,村子又空了,柏油馬路上有時候空空蕩蕩的,連個人影都沒有。還有上了小區的人,也大都是60歲左右的,年輕人很少,孩子們都去縣城上學,原來的莊子跟鬼屋差不多,剩下些流浪狗🐶貓🐱,殘垣斷壁,城市化得腳步太快,農村也徹底消亡,真不知再過30年又會是啥樣子,不過我希望退休後能去農村養老,可是到那時候,估計農村也已退出歷史舞臺。


毛毛蟲4992961


5年,我說不準,但是10年後,農村最缺的就是親人和兒時的玩伴,現在親戚朋友都從農村走出去了,最次的都從縣城買房了,還有一部分出去闖蕩,在某個城市紮根立戶了,家裡有親人的,過年還能見一面,家裡親人仙逝或者帶跟孩子們定居的,不知什麼時候才能見面,我今年30歲,兒時的玩伴,沒有一個在家的,縣城買房的五六個,市裡賣房的三個,還有外省定居的三四個,現在也就年底大家湊一起,喝點酒,打打牌,平常很少見面,都要工作!


凡凡許願


五年後農村最缺什麼?這個問題,值得我們深思,其實我個人覺得,不論是五年還是十年還是二十年後,農村始終是一部缺人史,這個是社會在撕裂發展造成的。

農村現在各行各業都缺人,比如:

①缺會種地,懂種地的農民及科技人員,為什麼呢?年輕人都湧向了城市,土地荒蕪現象越來越嚴重。而會種地懂種地的年輕人更是打著燈籠也找不著。別說你那有種植大戶,種植大戶主要是套取國家補貼,種糧食的技術,從其糧食產量上就可以很好的反應出來。


②缺給農村老人養老送終的人,說到這個,估計許多人都會心酸,不是自己不願意,可現實是自己壓力山大,大把空心村的出現,就是最好的寫照。隨便到哪個農村,除了過年有幾個年輕人回來外,其他時候都找不到幾個人。農村現在的白喜事,現在都是一些六七十歲的老人在幫忙,難覓年輕人。

③缺基層村幹部,現在農村的村幹部都是些上了年紀的人在幹,沒有什麼接班人了,以前大家可能覺得村幹部是肥差。但是現在許多農村都面臨後繼無人的階段,年輕人都不願回來,更別說大學生村官那些了。

④缺好的老師,現在農村學校撤銷了不少,幾個村也辦不起一個小學,而優秀的教師更是難尋,必竟山咔咔的,沒有大城市裡有吸引力,生活交通什麼的是沒法比較的。

⑤缺好的醫生,好的醫生會回鄉鎮醫院上班坐診嗎?現在三甲醫院拼的是專家、教授多,而鄉鎮醫院就不要想這些好的醫療資源了,看病難,今後依舊會是困攏今後農村發展的大事。


總之,我個人認為,今後農村就是一部缺人史,缺各行各業的人員。再過幾年,會有越來越多的村莊在自然消亡,因為農村已經找不到接班人了。


壞男人說小龍蝦


五年後鄉村規劃,

和城裡旗鼓相當。

柏油馬路高樓房,

娛樂設施遊樂場。

水電煤氣衛生費,

與城裡一模一樣。

誰知能否跟得上。

田間老頭老婆忙,

難見青年地裡慌。

大街小巷老朽影,

壯年兒童去何方?

面朝黃土背朝天,

一年結餘幾個錢?

到老兒女養活咱,

總有一天會改變。


隨心所欲56417719350


我認為五年後農村最缺的是會種地的青年農民,不信就走著瞧,國人還會有餓肚子的那一天。最缺的是女青年,但最不缺的就是光棍漢,將來他們會逐漸變成了孤寡老人,給社會造成負擔。最缺的是親情,年輕人都去城裡打工或者是定居,和父母及親屬一年也難得一見。大家說對不?


新視界4208


農村五年之後缺的什麼,很現實,如今老年化,都是一些五、六七年代的人,在過五之後最主要的就是農村缺年輕勞動力,希望在農村的年輕人,城裡打工回頭看看,繼承父業!






平凡人62655176030


就目前的社會發展趨向來看,農村在進行村的合併,為後續的集中居住做準備吧,但是五年後的農村缺少的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說明:

1.資金活力嚴重不足。隨著這幾年大城市人口返回農村,大城市的活力與商業機會的降低,這部分勞動力會一部分進入二三四五六線城市,一小部分進入農村創業。這小部分人基本是種植農作物或果樹,或者做養殖業,由於產品的週期長,這部分人的回籠資金很慢而且不可預期未來的趨勢,加上一部分人是走向失敗的,所以資金活力嚴重不足。更重要的是,農村經濟力差,相對而言,更多的人口流入城鎮務工,進入了惡性循環。

2.消費力不足。由於農村的收入有限,導致村鎮上的現金不能充分流動起來,不能產生足夠的資金效益,所以大家更加不願意用多餘的錢來消費,這樣的話是導致資金更加沒有活力。

3.人口減少導致經濟活力不足與人情不足。在1980年-1995年,這個時間段的人口出生率還是維持在一個很高的水平,所以農村人口的數量相對也很多。在社會發展的道路上,大家的口袋越來越殷實,在前幾年更多的人搬出農村進入城市,導致農村活力銳減,從而經濟活力下降,繼而導致人情味不足,大家更加不願意待在農村,所以這種現象會更加惡化。


西紅柿101


很高興能夠回答你的問題,我就是在農村長大的,很瞭解現在農村的發展狀態和速度,當前的農村已經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們的生活水平是提高了素質也是提升了不過這一切有利就有弊。下面我就分析下五年後農村的狀況有哪些。

1.親情的淡薄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生活的需要,人們都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中忙碌著,一年之中也很難得的休息幾天一般情況下也就偶爾的通下電話相互的問候一聲很難得相聚到一起。可能也只有在春節的時候才會不約而同的回到老家,團聚在一起。春節過完了又各奔東西各自工作去了,隨著年復一年的過去親戚的走動也變得少了起來,親情也逐漸變得淡化。


2.缺少新型農民

以後的農業是技術化,也是現代化,隨著50後和60後的農民逐漸的老去,在農村會種地農民也是越來越少了,70後80後在農村的有些根本就不會種地也不懂種地的技術。這就造成了農村以後會種地農民越來越少了,也就造成了土地大面積的荒廢和浪費。這也是現代發展所面臨的問題,也是國家需要重新考量和需要培養下一代新型農民的轉折點。

3,農村的人口轉移城市造成農村缺少勞動力

我是在農村長大的也對農村的這幾年的發展還是有目共睹的,農村這幾年發展還是挺快的。包括在農村的教育,醫療條件,及生活領域,比起以前都有顯著的提高好多地方都已經修建了農村大舞臺。發展的確實是很快,不過也有不利的一面。好多的農村人都轉移了城市,尤其是年輕人都在城市裡工作生活在城市裡買了房安家落戶。留下來的都是歲數比較大點的人,這就造成了農村勞動力減少了,也可能在過十幾年農村會變得更加的荒涼了。


憶夢壯鄉


五年後農村最缺的是年輕人勞動力,現在我村有事幫忙的人50歲算年輕的,60歲以上的佔大多數,老齡化越來越嚴重,年輕人都進城了,剩下啦一些孤寡老人在家,他們的日子不好過,一旦有一個走了另一個更不好過,寂寞孤單陪伴著這些農村的老人,前段時間,某村有個老太太也不缺錢,兒女到時送錢送東西,吃穿不缺就缺寂寞,受不了晚上的寂寞而自殺啦,兒女們悔之睌矣。如何讓守剿老人過好晚年的生活是五年後最值得考慮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