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人大鍋菜怎麼做好吃?

98679855199


在我的家鄉,能與眾多親朋好友們聚在一起,無拘無束暢所欲言,共同分享傳統美食“大鍋菜”,只有在兩個重要日子裡,才可與大家有這種口福,一是紅事“婚禮”再一個就是白事“葬禮”。

傳統“大鍋菜”主料必須是包心大白菜,冬瓜,豬帶皮五花肉,豆腐,海帶,上好的紅薯粉條。配料,花椒,大料,桂皮,幹辣椒,蔥薑蒜,香油,白糖,生抽,老抽,醋,料酒,甜麵醬。

必須要用大鐵鍋來燒製,也必須要用木材為加熱源,這樣做出來的“大鍋菜”味道才能算作正宗。

豬肉必須要用手工一刀一刀的來切,大小薄厚適中為怡。

加工步驟鍋熱後,倒入菜子油,加糖炒糖色,放入花椒大料,幹辣椒,薑絲蒜瓣炒香後,放入切好的肉片,翻炒上色後加入料酒,生抽,老抽,還有醋,待肉炒至熟時起鍋備用。

另起一鍋加清水,水開後加入切好的白菜,待鍋再次水開後,加入提前蒸煮熟了的海帶,粉條,以及炒熟的肉片,等“大鍋菜”燒製七八成熟時放入切成滾刀塊冬瓜及豆腐,西紅柿塊,小火慢慢的煨制至熟。

開飯前再放入調製好的汁水料,味精或者是雞精,香油,蔥花或者是青蒜苗,攪拌均勻嘗味鹹淡適合。這樣一鍋好吃的不得了,香噴噴的農村風味,正宗家鄉做法,地地道道的“大鍋菜”可以稱得上是大功告成了。

以上這款“大鍋菜”的做法,僅限於我家鄉及農村普遍的做法,至於別的地方嘛!我想也可能有他們別於不同之處,而做法嘛,也有他們的一套做法。若有雷同純屬巧合!





小耗神


看到這個提問,就想起我以前剛開始學廚的時候的事。那時候剛從烹飪學校畢業,去招待所的後廚實習。

這是我們當地比較有名的招待所,主要接待來自全國各地來學習開會的人。因為他們的餐標不高,所以一般都是大鍋菜。

當時招待所的廚師都喜歡炒小灶,所以炒大鍋菜的重任就落在我們幾個“實習生”的身上。不過當時是真高興,因為終於有了可以實踐操作的機會。

基本每天午餐和晚餐,都要炒二百人左右的“大鍋菜”!四口十六人的大鍋(飯店叫法,一般直徑一米左右),一把大鐵鍁加一把家裡掃地的那種掃帚,還有一把大號的水舀子,就是我每天的操作工具。當時炒大鍋菜,師傅在旁邊看著,應該如何炒逐步指導。雖然覺得自己炒的不一定好吃,但是並沒有收到過客人的投訴,感覺還可以吧!所以總結點經驗,和大家分享一下:

百人大鍋菜怎麼做好吃

  1. 炒大鍋菜的油量要大

  • 大鍋菜一般都是炒一些大眾常見菜,象白菜、土豆、蘿蔔、大頭菜,這些比較便宜的蔬菜。
  • 這些菜因為本身比較素,而且加上大鍋菜要講究酥爛,所以油水少了不好吃。
  • 炒這些菜的時候,一般都是一水舀子油。入鍋後一定要燒熱,把爆鍋料放進去後炸出香味來,再下主料。主料入鍋一定要使勁翻炒,讓菜都沾上油後再添湯。

2.炒大鍋菜的火候
  • 炒大鍋菜的時候,菜剛下鍋的時候一定要大火,這樣可以把爆鍋料的香味,炒進菜中去,吃起來才有味道。
  • 大鍋菜把主料炒軟添湯後,一般要轉小火多咕嘟一會,然後在菜成熟以後轉大火收汁。但是大鍋菜的湯汁不要收的太乾淨,因為湯汁收的太乾,盛菜的時候容易糊鍋,還有大鍋菜帶湯食用才有味道。

3.大鍋菜的調味


  • 大鍋菜的調味要比平常炒菜的時候略鹹,因為只有這樣才下飯有滋味。
  • 大鍋菜調味的時候,再有經驗的廚師也要嘗口,防止味道不足。
4.提前處理食材製成半成品
  • 大鍋菜現在也被很多酒店應用,尤其是大型聚會和婚宴上,都是大鍋菜。
  • 製作大鍋菜一些葷菜時,把食材提前上漿、掛糊過油後再烹製,可以縮短時間,而且口感味道更足。
  • 大鍋菜的上漿、掛糊菜回鍋熘炒的時候,一般都是用(跑馬芡),也就是爆鍋添湯後,把調料加足。然後勾上水澱粉。再把食材下鍋翻炒,使其均勻的沾上芡汁即可出鍋。這樣的好處在於,減少了食材在鍋裡的停留時間,防止食材炒化炒老。象很多的熘菜都是這麼做出來的。

【總結一下】

  1. 油大,菜才香。
  2. 火候要足,這樣才入味。而且食材酥爛,入口有感覺。
  3. 調料要重一些,因為畢竟燉菜居多。而且主要為了下飯。
以上就是我對百人以上大鍋菜,怎麼做好吃的回答。因為挺長時間不做了,有不足之處歡迎懂行的朋友批評、指正。

73神牛


百人大鍋菜,經驗告訴我要首選食材,最好以燒菜為主,這樣味道比較拿得準。比如,紅燒蹄髈,紅燒雞塊,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