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當官死了沒人埋、太太死了亂人抬”,是什麼意思?

雲上的記憶


農村流傳的“當官死了沒人埋,太太死了亂人抬”,是什麼意思?

在人生中有很多人都有著頗多的追求,有的人追求功名利祿,有的人追求財富,不管哪一樣都是人們的虛榮心在作祟,有些東西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可是我們卻一直在追求這種虛無縹緲的東西,並且為此而付出了慘重的代價,甚至還有人覺得為此死不足惜。

相信很多人對當官的人都不會陌生,如今的社會世態炎涼,當官的人生活在世的時候,諸多人都會前去巴結,可是在他們死後似乎就不同了,在民間就流傳著這樣一句話:當官死了沒人埋,太太死了亂人抬。

其實這句話非常好理解,意思也就是說,有很多當官的人在生前攀附的人特別的多,不過這些人大多都是假心假意,一旦他們去世的時候,那些所謂的忠心耿耿的人都會離他而遠去,甚至連個抬棺材的人都沒有,更沒有人去掩埋他們,這也就是所謂的人走茶涼。當然也有一部分含義,是指這些當官的人得罪了很多的人,當他們死去之後,自然也沒有人記得他們了,也就會露出自己的原形,不在為他們鞍前馬後的為跑趟,其實也在揭露了人性,每個人都是唯利是圖的。

而所謂的“太太死了亂人抬”,指的就是那些富人,這些富貴的人在死後肯定會有很多的財產留下,有一些人就有了圖謀不軌的心思,想要將其佔為己有,於是開始阿諛奉承,為了表孝心,表達自己的誠意,自然會一擁而上,因此也就產生了“亂人抬”的說法。

很多人聽到這句話的時候,都當成笑話來聽,其實仔細品味,無疑就是在揭露人性,也在揭露社會的現實,有多少人為了虛名而奔波一生,又有多少人為了攀龍附鳳而付出所有,可是當自己死去的那一刻才明白一切終究是空,就如同人們剛出生之時緊握著小拳頭,想要把世界都握在自己的手中,而當死了以後也就是人們所說的撒手人寰,什麼東西也帶不走,唯一帶走的可能就是遺憾,可惜和無奈。

其實農村有很多相似的俗語流傳,也包含著很多的道理,只不過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漸漸的接觸了很多的新思想,漸漸的摒棄了這些所謂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而對於農村的這些文化傳流,你又是怎樣的一個態度呢?


一般


縣令死了沒人埋,太大死了亂人抬,這是老輩人留傳下來的傳統俗話。

在以前,老百姓為了避免封建官、僚的壓榨,只能極盡討好他們之能事。

太大死了,也是老百姓奉迎官、僚的好時機:下、屬孝敬上、司,百姓巴結當、官,於是,送、禮的、弔孝的、車水馬龍人煙稠。到了出殯的時候,你也來埋,我也來埋,一個棺材亂人抬。

如果是官、老、爺死了,剩下一個太大和一群孩子,喪、權、失、勢後,就沒有人來獻殷勤了。因為平時他們也不給鄉親們幫忙,所以他們家裡有事,也就沒有人給他們幫忙了。於是,磕頭作揖,四處求人,儘管如此,還是門可羅雀人煙稀。到頭來,連抬棺材的人都湊不齊呢。




石韮花開放的季節


“當官死了沒人埋,太太死了亂人抬”,因為過去是土葬,要由好多人前去幫忙,抬著棺材下地去埋葬的,所以意思是說,如果是當官的那個人死了,請人幫忙就比較困難,甚至有時候都能夠到了沒有人替他抬棺材去埋葬的地步。而如果是當官的太太死了,就會有許多人爭著去抬棺材出殯下葬。這句俗語說得確實有點誇張,但是能夠流傳至今,這就充分說明了是人們經過長期觀察和總結,而得出來的結論。

在過去,當官的有權勢,有錢財,是大富大貴人家,難免會有不少趨炎附勢之人,逢迎巴結,企圖從當官的人身上得到一些好處和方便,於是當官的家裡一旦有什麼事情的話,都會主動前去幫助,當然,如果是官太太死了這麼大的事,更是會有不少的人爭著去抬棺材下葬的,因為這是巴結和出力回報的機會。可是,一旦當官的死了,權勢不在了,那些勢利眼的人,就會覺得再去幫忙也沒有什麼大用途了,於是馬上敬而遠之,或藉故推辭,或乾脆不去了,而其他人也許原本就不喜歡當官的人家,結果就會出現“當官死了無人埋”,這樣的極端現象了。

在現實生活中,也確實有極少數這樣的勢利小人,所謂“眼晴珠子向上”,只巴結有權有勢,有錢有財的人,而看不起貧窮的人,一旦有權勢錢財的人倒臺破產了,立馬就翻臉不認人了。而這種小人,人們常常是非常看不起的。可見,人的一生,做一個什麼樣的人,如何為人處事,確實非常重要哦。(圖片來自網絡,圖文互不相關。)

歡迎評論,敬請關注。






解千愁


對老百姓來說,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很多的俗語,這些俗語不僅記載著當時的社會環境,同時亦能夠表現出農村文化最核心的內涵。

“當官的死了沒人埋,太太死了亂人抬”這句俗語,從字面上看起來比較簡單。但真的是這樣嗎?顯然,這句話還有更深層次的道理和意義。說到底,這句話正是世態炎涼、人情冷暖的真實寫照。

在過去,當官的都是被大家抬著,眾星捧月似的,畢竟他們手中有權,能一手遮天,威望比較大。這些為官者不僅對同行進行打壓、排擠,對平民百姓更是魚肉、欺凌,像包拯這樣的清官簡直是鳳毛麟角。如果是官老爺死了,就意味著這個家族已開始日薄西山,自然也就人走茶涼,不用巴結了。但如果是官太太死了,情況就不同了。因為官老爺還要尋找伴侶,自然就會有很多人踏破家門,爭相幫忙,都搶著抬,藉以討好官老爺,以期自家的千金能夠被官老爺相中,好攀上這個親家,日後也好跟著飛黃騰達。

對於這個俗語,您如果有不一樣的理解,請在下方留言區裡發表。歡迎大家轉發、點贊!


老徐聊生活


人們常常說現在的社會人情淡薄,以前人們如何有情有義。實際上是沒有經歷過的人的一種錯覺,農村俗語“當官死了沒人埋,太太死了亂人抬”,充分說明世態炎涼,人情淡薄並不是現在才有義的,過去人情與現實沒有什麼兩樣也很淡薄。

這句個俗語是說,一個人在有權有勢時,由於有求於他的人很多,因此前呼後擁,圍著轉的人很多,目的就是為了獲取好處。抬死人是誰也不願意乾的事,比如一個有權有勢的人的太太死了,人們為了表現自己,爭先恐後地去抬,唯恐搶不到。而當有權有勢者本人死了,他的權勢地位也隨之消失,人們再也從他這裡得不到好處,就會避而遠之,連個埋他的人也沒有了。

人來熙熙皆為利來,人往攘攘皆為利往。人都有趨利性,以前生產力低下,科技不發達,一個人,一個家庭離開他人的幫助就無法生存,今天你幫助我,明天我幫助你,互相之間有來往的人關係密切。

古人就像是莊子講的大旱之年河裡的兩條魚,誰也離不開誰,只有相濡以沫才可以生存下去,有人情的只限於自己的團體。現在的人,由於收入高,科技發達,就象在河水中的兩條魚,皆相忘於江湖了。


南極冰火


在農村,這句俗語是說明過去那個舊社會的世態炎涼!俗語說“當官死了沒人埋,太太死了亂人抬”,含義是指,在過去“當官死了”也就是說一個家庭的沒落,俗話說“一人升官,雞犬升天”,一旦當官的人過世了,那麼那些曾經攀附之人也就“樹倒猢猻散”了!而“太太死了”則不然,對於那些攀附之人來說,只要有利可圖,他們一句阿諛逢迎,而“太太死了”便是這些人“表孝心”的時候!因此,才會有“亂人抬”之說!


女王朱瓊


“當官死了沒人埋,太太死了亂人抬”,這句流傳在農村的俗語,其實是人們經過長期的觀察和實踐後,總結出來的一個道理。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從字面上就可以看出來,當太太死了的時候,大家都來幫忙,是想在當官的面前獻獻殷勤,希望以後能得到當官的照顧、提拔。而當官的死了以後,他人沒了,勢也沒了,還去捧他場有什麼用呢?所以才有了這句俗語。

現在這句俗語,早已不只是在農村流傳了。而且在大江南北的各個角落,都已成了人人認可的事實。


秋之韻劉國才


怎麼會沒人埋呢,秦檜都有人埋,劉青山,張子善。以一樣有人埋的啊。只是俗民語言?


用戶5663846278880


如果是清官萬人送。如果是貪官汙吏,當然,沒人抬了。


飛天小蚊子431


有一句名言,不能扒高踩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