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農村會變成什麼樣?

weiyiserg


一、農村的三大變化

(1)農村數量

急劇減少目前我國城鎮化發展迅速,再加上近年來我國大力開展扶貧運動,未來農村人口基數將大幅度降低,可能不少偏遠農村將出現空洞化,無人村。農村人口的減少,勢必帶來全國農村數量則會更大幅度減少,更多的土地被整理出來用做城市建設和發展現代化大規模產業化農業。

(2)村人口結構變化

未來留守在農村的農民將呈現職業化的趨勢,以往的傳統型農民(多年來我們傳統概念中的農民,但都已經步入老年),他們的消失在歷史中,而新興的新型職業農民(大量農村青壯年進城務工之後,剩餘留在家裡的這部分農民),這一批農民將構成農村人口的主力軍。

(3)出現職業化農民

未來農民不再是一個貶義的概念,而是像一個普通崗位的概念,跟醫生、教師類似的上班族,都是一個職業稱謂。並且未來的農民將是富有農業知識,懂得現代化運營的農民,否則無力撐起現代化農業的大牌子。

因為在喧譁的城市中,人們真的很想親近自然,追求樸實的生活,於是田園生活就應運而生。喜歡田園風格的人大部分都是低調的人,懂得生活,懂得生活來之不易。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感謝大家的閱讀


農裡小磊


2020年的農村

我來說說我們河南南陽這邊,今年農村的廁所改造已經接近尾聲了,以後農村也是沖水廁所,改變了原來那種髒亂差的現象。

聽說廁所改造以後就要灶臺改造,改變原來燒柴的爐灶,這樣更環保,更乾淨。



伏牛山的小王


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都在不斷的進步革新。

國家扶持的政策陸續實施在各個地方的農村,有的提前些,有的緩慢些。

其他的不說以我老家為例,因為在外上學每年回家3到4回每次面貌都在不斷變化,給我印象最深的是06年和19年。

06、07年實現的村村通板油路。

13年-18年期間陸續在村周圍開始有工廠出現。

19年村裡路旁安裝的太陽能路燈和無線網絡,每兩家門口都配備的垃圾桶,定時有人清理。

以前都是土路,上學跑校的時候最怕的就是下雨,更無情的是下雨加颳風!有了板油路狀況改變了不少。

每個地區的土壤氣候等因素決定了當地種植作物的週期和品類。各地還是會因地制宜儘量發揮當地優勢改變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

我相信2020年國家會更加強大,人們的生活水平會更加富裕!

加油!!!




能貓叔叔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2020年中國農村將有如下變化;

1.農民人口繼續減少,一些農村將會消失。2020年是中國政府制定要讓一億左右的農村人口在城鎮定居落戶的目標完成的關鍵年。因此,這一年將會有大量的農村人口轉為城鎮人口,農村人口將會繼續減少,合併村鎮試點將會繼續展開。

2.新農人將成為一支生產主力軍。所謂新農人,就是指有知識,有眼光,有技能,有追求的一群人。這些人中有的有資金,有的有情懷,還有的是海歸,有的是白領,有的是大學生,為了創業理想而投身到農業中的。這些人將通過承包土地或成立農業公司等方式承包土地獲得土地經營權,然後再此基礎上進行農業種植養殖創業,並通過團隊的智慧,進行管理,進行科學化,系統化的生產創業活動。

3.小型,中型農場將會大量湧現,土地流轉是政府大力推進的一項政策。在全國2.3億農戶中,約30%的農戶已經流轉了土地。全國經營耕地面積在50畝以上,規模的經營農戶已經超過350萬戶。伴隨著農村人口的縮減,土地可實現連片,土地連片為農場化耕作提供了可能性,也減少了承包者的相關成本,那些有志於從事種植和養殖的人,將實現他們的理想。

4.農業補貼,蔣繼續保持現有的規模或適當增加。2020年以後,農戶減少,土地更加集中,有利於農業補貼的落實,包括新農人在內的種植養殖大戶的素質在不斷提高,國家補貼將重點傾向這些種植養殖大戶和農業公司及相關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等。

5.城市近郊或郊區的休閒農業將會繼續熱起來。農業生產在農村,但消費市場在城市,越來越多的城裡人鍾情於休閒農業。那麼,休閒農業將會在今後會有較大的突破。

6.綠色,有機農業及追溯體系將會被消費者認同。環境汙染和食品安全一直是人們關注的重點問題,因此,綠色農業,有機農業及追溯體系必然受到消費者的歡迎。

7.農產品品牌化將會得到爆發式增長。隨著中國2020年將全面實現脫貧,邁入小康社會,中國人不是要吃飽,而是要吃好的問題,因此,對農產品的品牌化質量將有更高的要求。目前市場上熱銷的五常大米,新疆的哈密瓜,寧夏枸杞,揚州大閘蟹,錫盟牛羊肉等,這些品牌已經被廣大消費者熟知和接受。

8.互聯網農業將全面大爆發。2019年互聯網加農業應該是很多農業創業者的原年。這一年,很多農產品都是通過物聯網和直活直播帶貨等方式,在網上熱起來。互聯網農業其實就是服務業,隨著新農人的加入,那麼相信在2020年以後,農業的種植,職業養殖業將會有更大的發展,很多產品都將會通過互聯網及直播帶貨等方式銷售出去。

回答完畢,如果您對我的回答感興趣,請關注我,謝謝!





步入健康創業正能量


1、徵地賠款更高

因為目前農村的徵地賠償還是不高,側面也會增加一些社會不穩定因素,滋生一些社會的不良現象。而近期國家也是明確了將要提升農村土地徵收的標準,以此提高農民的合理收入,並且該項措施已在全國多個縣市區進行了試點,預計在2020年之前也將在全國推行!

2、辦理宅基地證,作為個人的固定資產

相信最近很多農村都在辦理了,那就是宅基地證,辦理之後,農民的宅基地就是自己的固定資產,類似城裡的房產證,可以經過金融機構估值,向銀行抵押貸款。貸款額度一般在幾萬元到幾十萬元之間。這項政策也是在很多農村得到了大力的推廣,小編老家也是剛辦理完畢,估計也是在2020年左右全國普及完畢!

3、土地復墾政府獎勵

土地復墾獎勵費以前就在很多地區存在,而且目前這項政策也都在普及和推廣階段,該政策也是鼓勵農民把農村廢棄的廠房用地、宅基地等復墾為耕地,提高農業的耕地的比重和種植率,並且近兩年來會在全國得到普及!

4、村民變成股東

這個詞可能很多人都不太清楚。國家用的詞是“農村集體資產確權到戶和股份合作制改革”,就是把農村改成一個公司,全體村民都變成股東,村裡的收益按照股權比例進行分紅。今年已經開始大力的推廣,各地政府也是積極響應,預計也就在未來2年左右會得到全面的普及!

5、年輕人不打工回來種地了

國家鼓勵外出務工人員回鄉創業,這個大家回到農村之後都會發現,很多農村都在開一些農民工返鄉創業的培訓班嗎,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都回到了農村創業,這個趨勢在未來2年間也會進一步加強!

6、未來的農村補貼也將更高

近年來,國家對於農村的扶持和補貼力度在持續加強!中央預算內投資繼續向農業農村傾斜,確保農業農村投入只增不減。這也是國家的一項基本方針,農民拿到手裡的直接補貼和享受的醫療、民生待遇也將更進一步的提高!

7、天然氣將通往更多的農村

目前東部和中部地區的很多農村,大部分已經通了燃氣、有線電視和公路通農村。在未來這項政策也會更加深入,普及力度也將更廣!

8、進城居住依舊享受農村紅利

隨著農村城市化的推廣,國家鼓勵進城發展落戶,但不得強制取消進城落戶農民的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因此即便你進城居住了,但是農村的一些紅利依舊可以享受!

9、村裡要空降“第一書記”

國家將會空降管理者,管理上更加符合國家大政方針,也將帶領著農村和農民一同致富!


小趙的美好時光


日前,國家進一步調整優化配置,組建了農業農村部,這不僅僅是在原先“農業部”的基礎上添加了“農村”這麼簡單!這其實是進一步釐清三農的資源,目的是通過改革增加咱農村人的收入。近日,有專家預測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達成之時,農村將發生7大鉅變!

一、宅基地使用權放活,農民的收益更高了

宅基地是咱農民生活的一項基本權利,隨著農村“三權分置”的完成,更加明確了宅基地的所有權歸屬村集體,資格權為農民,盤活使用權;此次農村宅基地的改革將加快農村經濟的發展,有利於農民的致富增收,相信到2020年,通過盤活宅基地的使用權將有更多農民增收致富!

二、農村集體資產改革

為了盤活農村集體資產,探索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國家將加大對農村集體資產確權到戶並通過股份合作制進行改革。通過此次改革後,農民在紅利分配將按照所佔村集體資產的比例進行分配,這樣一來咱農民的收益將更多了!

三、打消了農民落戶城市的顧慮

目前,根據國家的相關規定,在農民落戶城市的問題國家積極鼓勵,並且,明確規定農民落後城市後其原先的權利不得強制性的取消!

四、國家進一步對農業的政策及補貼傾斜,農民獲得的補貼將更多。

五、智慧型農業成為農業生產的主力

在不久前,馬雲先生曾預測,未來十年,農民工將轉型成為農民商!的確,隨著國家對農業的扶持以及當前發達的網絡,智慧型農業正悄然興起,未來通過特色種養,科技管理,鄉村旅遊,咱農民不用外出打工在家也能致富增收!

六、農村的生活更智能

這些年,農村的發展可謂日新月異。智能電網工程、村村通工程、農村廁所革命等讓農村的面貌煥然一新,在過兩年,相信城裡用的管道燃氣有望在農村普及,到那時農村的基礎設施以完善,咱農民的生活將更加的宜人!

七、農村將更加公平與公正

日前,國家為了讓農村優秀的幹部留得住,全身心服務農村的發展,對農村幹部的薪資與福利進行了調整;並且,選派第一書記到農村任職,讓幹群關係更加的通暢,相信,在2020年,農村將變的更加的公平與公正!





小魚兒的嚮往


我想著到2020年底他們會先安置住房,加寬街道,栽花栽樹建廣場。老高的標準也達不到,只要看不見土牆頭土道路臭水坑,老年人有個耍場就行了。下一步,他們會把空心村空宅院登記落實造田。把剩餘住戶集中搬到一起住。對於進城的農民,他們會對城市原始部落進行解鎖,給外來戶一個名正言順的正式市民戶口。



不過這樣翻騰大部分農戶還得拿錢,既然想住新房上邊也會扶持一丁點,但不可能面面具到。小康不小康關鍵在老鄉嗎。上邊只是做出大局規劃指導,剩下的就全靠大夥了。再者是將來的土地有誰來耕種,這你不要多操心。將來上邊會採取合灶不分碗的辦法。可有一樣,雖然不分碗可你不能把碗帶走。明細地說,人走不帶地,故人和出嫁女不傳地,到時候你可別說我有確權證啊!有確權證你總不能叫新生的小傢伙餓死。再者是養老問題。老年人家家都有,人人將來都會老。土地耕作安置以後,年輕人種地嫌虧可以出去打工,年老人是個元老,幹不動了應該和城市老人一樣享受同等待遇。




再者說說農民工進城後如何安置,如何穩住他們的事業心。既然他們進城了。你也得想辦法讓他們和老住戶夾在一起撈鍋底,享受同等待遇。你知道嗎?現今的人類猶如飛來飛去的群雁,哪是它的家?飛到哪裡哪裡就是它的家。哪兒是它的窩?落到哪兒,哪兒就是的它的窩。我總認為多數農民既然落戶城市,應先解鎖原始部落利益鏈,也就是說打開老廠國企大門把他們也招進去大顯神手。久佔為業不如任賢執業,你不要小瞧農村的孩子,說不定哪一天你能製造出第一個衛星上天,他們也能造出第二個衛星上天。好了這就是我對2020年後農村新變化的看法,既然要變化就得變出個新樣子,讓老百姓口服心服。



農村土秀才


農村將會發生這十大改變。

1.徵地標準,任性“無上限”

2.農村住房財產權可抵押、擔保、轉讓

3.政府獎勵農村土地復

4.農村變公司,農村變股東

5.年輕人迴歸農村創業居多

6.農村補貼只增不減

7.農村也有管道燃氣、有線電視和公路用

8.進城落戶但村裡分紅不少

9.村裡要空降“第一書記”

10.把管理村級財務的選擇權交給有能力的人


小趙224571393


很榮幸能回答這個問題,我是記錄農村真實生活的“曉曉小龍民”。

2020年的農村會變成什麼樣?

關於這個問題,還真的不好說,因為全國那麼大,每個農村的情況不一樣,還有每個地方的政策不同,所以就會有不同的發展結果,不過不管是怎麼變化,都是在往好的方面發展。

下面就我們這邊農村的情況和2020年會有哪些改變我說一下:

當前情況:

1、我們這邊現在截止到農曆年前所有的家庭都實現了水泥路戶戶通,部分村村的通的大路1開始改修柏油路。

2、每家每戶都用上了自來水。

3、建立的村民文化廣場。

4、我們村建了三個扶貧工廠。

5、規劃宅基地較為集中了。

6、無人居住的老宅基地規劃拆除還耕。


預計明年,也就是2020年會有哪些改變呢:

1、村村通的道路,和通往鎮上的主路,估計都要全部改為柏油路了。

2、聽書記說扶貧工廠等其他扶貧的收入的錢會幫助全村農戶抵消一部分醫保的錢,不用農戶交錢或者少交一點(這個要視當年情況)。

3、廁所改造,建立公共廁所,取消家庭外露廁所。

4、所有村裡樓房統一外牆裝修,更加美觀。

目前聽說的就這麼多,其他的什麼虛頭巴腦的就不往上寫了,總之農村現在的生活變好了,居住環境也變得安逸了,還提供了不小的創業便利,比如扶貧工廠都是免3年房租的。


希望農村越發展越好,這樣就不會有那麼多的人外出了,也不會有那麼多的留守兒童和老人了,這樣建立起良好的生態圈,形成良性循環,就會越來越好。


曉曉小龍民


我不知道2020年的農村會變成什麼樣

城市在擴張,農村人口也慢慢流向城市。像是一種轉化,吞併。

讓我們把目光放在最初的地方,城市誕生的時候,其實我也一知半解,但這並不妨礙,我們可以一起尋找答案。 城市起源有很多種說法,我貼一點,百度上面的。

一是防禦說。認為古代城市的興起是出於防禦上的需要。

在居民集中居住的地方或氏族首領、統治者居住地修築牆垣城廓,形成要塞,以抵禦和防止別的部落、氏族、國家的侵犯,保護居6民的財富不受掠奪。

二是社會分工說。認為隨著社會大分工逐漸形成了城市和鄉村的分離。

a.第一次社會大分工是在原始社會後期農業與畜牧業的分工。不僅產生了以農業為主的固定居民,而且帶來了產品剩餘,創造了交換的前提。

b.第二次社會大分工是隨著金屬工具製造和使用,引起手工業和農業分離,產生了直接以交換為目的的商品生產。使固定居民點脫離了農業土地的束縛。

c.第三次社會大分工是隨著商品生產的發展和市場的擴大,促使專門從事商業活動的商人出現,從而引起工商業勞動和農業勞動的分離,並形成城市和鄉村的分離。

三是私有制說。認為城市是私有制的產物,是隨著奴隸制國家的建立而產生的。

四是階級說。認為從本質上看,城市是階級社會的產物,是統治階級奴隸主、封建主用以壓迫被統治階級的一種工具。

五是集市說。認為由於商品經濟的發展,形成了集市貿易,促使居民和商品交換活動的集中,從而出現了城市。

六是地利說。用自然地理條件解釋城市的產生和發展。認為有些城市的興起是由於地處商路交叉點、河川渡口或港灣,交通運輸方便,自然資源豐富等優越條件的原因。

基本囊括了城市的特點。

防禦能力已經由城市上升至國家層面,這個先不提;

社會分工,大約是各個生產和交換職能,按城市需求逐步細化成為各個職業。

私有和階級應該放在一起,就是一個人統治到一小群人統治(執政)。因為優勝劣汰的法則,篩選出優秀的人才能帶領城市走得更好,但容錯率太低,所以,一個人執政進化到一群人執政。

集市就是交換,社會分工的同時助長了人的需求,所以產生了集市。

地利,這是應對大自然優勝劣汰的要素。也可以說是城市是自然選擇之後的結果,打個比方某一個村落,因為地利逐漸繁榮強大。

然後對比一下現在城市和村落的差異,它們都屬於聚集地,同根同源。差異就在於城市更加繁榮,各方面的繁榮,包括人口,生產和需求。或者我們說這是一種先進,意思就相當於先進化。

於是村落受到了刺激。自然開始偏向城市。這裡可以理解為進化。村落努力進化為城市(這裡可以參考村落的由來,就是家,家的由來是個人到小群體,就是夫妻。),自然的篩選開始了,篩選速度參考城市的發展速度。弱小的村落逐漸被淘汰。強大些的村落髮展成為城市 ,鎮,縣等(不必糾結稱呼,其實就是規模的大小)。還有一些原地待命,剛好就在那條線上下掙扎。

但結局我們可以預料的。

我們正在由農耕文明,進化。我們的第一需求是吃飽肚子,我們的人口在增多,所以糧食決定了聚集地的大小。當我們的科技使我們用更少的的耕地生產更多的糧食,農耕發展到超越及格線的時候,需求被滿足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