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有人回答三農問題,是什麼原因?

儂樂融網


中國農村最大的問題是從事農業在本質上是虧錢的,農村孩子寧可進城打工,做最低級的工作,過最差的生活也不願意守家在地進行農業生產,當前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沒有農業稅,同時,農民還享受各種農業補貼的年代,但農民反而不願意進行農業生產,就是從事農業沒有前途,農村沒有未來,現在農村甚至出現大量土地撂荒,很少見到四十歲一下農民進行耕作,農村,農業,農民是國之基礎,基礎不牢,地動山搖


追憶逝去的窯火


國家對三農工作的重視並沒有得到充分落實

按照慣例,每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都是關於三農工作的文件,這相當於中央的表態,國家最關注最重視的依舊是三農工作,誰想說國家層面不重視農業、農村、農民,似乎說不過去。然而實際情況是文件發了,各級領導重視的仍舊是房地產、各種工業園區、城市建設等等工作,因為這些產業才是地方財政收入的保障。


三農工作不僅不能增加地方財政收入,還需要大量的投入,而且不容易出政績,三農對任期只有三五年的領導來說,是無法也不願重視的。大多都是以文件落實文件,以會議落實會議,口頭上文件上很重視而已。在很多地方,農業甚至還不如旅遊業、第三產業受重視。就這樣一個無人重視的問題,誰願多做多談?更遑論辛苦碼字,碼了誰看?

各級政府對三農投入多年沒有增加,對農業農村感興趣的人也越來越少

最近國家出臺的鄉村振興規劃和方案炒得很火,各級政府也不斷髮文佈署,可是你認真研究一下各種方案就會發現,都是無源之水無根之木。這些規劃和方案都沒有投入的預算和籌資辦法,沒有真金白銀,方案做的再好、喊得再響最後也只是口號。有的方案提出了引資計劃目標,寄希望於吸引社會資本投資三農,這也不過是畫餅充飢而已,哪個傻子還會在這種三農發展最艱難的時候投入資金呢?你看看各級大大小小的農業科研機構和各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哪一個不是處於保機構運轉的狀態,誰有多少餘錢來做實做好三農工作?更不用說企業進入三農領域需要政策扶持和資金支持,所以對三農有研究、感興趣,真正準備投資三農的企業真是鳳毛麟角。



越是貧困的農村,打工經濟越發達,農民都脫離了三農,你還指望誰愛三農

農民工、留守兒童、留守老人、空心村等等這些詞都不陌生吧,這些詞都是描述當前的農村生產生活現狀而專用的。因為農業生產投入與產出極不平衡,青壯年都選擇了外出務工,做一天工可抵五天農業生產收入,誰還願困在土地上。剩下一些老人在家務農,只能做得了多少做多少,何況還要照顧留在身邊讀書的孫子孫女,可以說農業生產是無奈地繼續著。幾千年來最執著的農村人都離開了這個行業,短期內你就不要指望三農能再創輝煌了,所以沒人關注你的三農問答一點也不奇怪。

在家務農的老人和留守兒童用的基本是廉價的數字機,上不了網看不了頭條;城裡務工的關注點已不是三農,而是工價和各種用工信息;城裡人更是極少有關注三農問題的人;所以你辛苦寫出的三農問題問答倒底給誰看?大家心裡都沒底,短時間內也不會改變什麼。

如果有人想回答三農方面的問題,勢必自己就要能夠熟練掌握有關三農方面的知識,老實說,這應該是一個費力費神的事情,所以能避開三農問題就是一些答友的選擇了。

1、三農問題是一個系統工程。談到三農,就必須談到物理、化學、經濟等方面的東西,它們是相互聯繫的,所以三農是一個系統性工程。

2、三農問題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問題。實踐出真理,三農尤其如此。一些專家沒有懂得這個道理,僅僅紙上談兵,結果誤國誤民。所以三農問題必須是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

3、三農問題還是一個政策性很強的問題。中央連續多年都是以一號大文出臺了有關三農問題的政策、措施和補貼,你要想很好的解答三農問題,就不得不熟悉國家的有關政策,不能有違背政策亂解答的問題。這個度的把握還是很有難度的喲。

4、三農問題也是一個技術性很強的問題。如果你不是一個農村人,如果你壓根就沒有從事過農業生產,那你肯定也不會掌握多少三農方面的各種管理和栽培技術的。你都不懂技術,又怎樣能較好的完成相關的答題呢?

①取消農業,一元制,只有農業工人。

②國有大公司經營,薪資限高積累財富,抗風險,再投入,提質增效,國家對失業失能弱勢給與幫扶資助。

③大國有公司,大投入,一夜實現機械化。

④機械化全國統產統購統調統修統用,高效共享。

⑤農宅農地產權置換,(遷入統建新房,抵扣換成養老金,剩餘入股。)培養大批的農技工人。



⑥去壁壘,農田劃出紅線,城鄉一體,一切放開,自由選擇,教育就醫同步,就業來去(進城務工,出城做農業工人)完全任由,房產自由買賣。一切一元化,縮小工農城鄉發達與貧困地區的差別。減少兩極分化。

⑦國家投入一些建大農業,世界一流農業,從種子小仔開始全程提質增效,讓農業大學不是擺設,聯動助力。

⑧研產購農業機械。

⑨農業是基礎,是解決生存吃飯問題。過去農業功不可沒,農民有功,是功臣,國家重農始至不渝,堅持不懈。雖是農業工人了,更應加力助推,協調推進。

10,無農不穩,無工不強,無商不活。人人皆知。一元化重農必會將農業儘快推高到世界一流的產業。


水果網紅


回答三農問題的人越來越少,主要原因是回答了不討好,還捱罵,罵你個狗血噴頭,罵你個八輩祖宗。這樣的噴子太多,有理他又不講,沒理胡攪亂噴。

比如說給老農民發放高令補貼問題,明明是高令補貼,他硬說是養老金。明明沒有給發400元這件事,只是一位人大代表提個提案,國家沒通過。可網上一些噴子,整天哭爹喊娘硬是要,也不知管誰要。你若回答好心好意給解釋一下,噴子就祖宗三代的罵人。

再比如土地撂荒問題,你說土地不應當撂荒,不種是浪費資源,應該流轉給別人。噴子們也罵你吃飽了撐的,多管閒事。

再比如糧食價格問題,現在糧食市場穩定,供大於求,漲價是不可能的。噴子們也罵你不體諒農民辛苦,你忘本了等等。明明是大家都自已勞動養活自已,噴子們卻硬說是農民養活了城裡人。這樣的罵人例子太多了,不勝枚舉。

正因這樣,寫三農問題的人一看,我好心好意關心三農,解答三農問題,一分錢不掙,反而還捱罵,何必呢。所以,很多人都不願意寫三農問題了。


琿春徐飛768


這個問題真不好回答,不談理論,說點實事吧。我弟弟5口人種5畝地,一共四塊。最大一塊2.8畝是上等地,在河邊:種糧為主,小麥玉米大豆種啥收啥,產量很高。

西鄰現栽了樹,大河多年前乾涸了,灌渠破壞。現在澆水一次電費接近200元,西家的樹也長大了,沒辦法,只好棄耕。另一塊星坡地,不能澆水,靠天收,這些年種子化肥機械費用年年長,不划算,這一畝半地也不種了。還有兩小塊幾分的種點華生菜什麼,收多少算多少。

以上是我弟弟的情況!

三農確實存在問題,觀念不同,一家一戶,有的種糧,有的栽樹。流轉出去的有的跑路了,小塊土地有荒蕪的,有的載幾棵樹,經常不管理,草很深,冬天不小心一把火樹也燒死了。

我家地處丘陵,年輕人外出打工,在家的老年人帶小孩種著地。有一個南張莊村,二百多口人,前年親戚說,全村只剩13口,全是老弱,你說地咋種。

現在糧食不值錢,種糧付出又太大:影響了農民種地積極性。年青人因結婚大多債臺高築,打工成了唯一選擇。

我說了這麼多,可能一偏帶全,希望大多農村不是這樣。如果都這樣,糧食怎麼會年年大豐收,屢創新高:

願中國農業大發展。


孫自欽


三農問題暫不評論。看了有的條友說生活不像以前,這個觀點我不贊同。簡單的把我經歷的事和網友說說吧。我生在農村,工農商學兵,都經歷過,七十年代,在農村勞動,早戰,晌戰,加晚戰,一天十三四個小時。夏收,秋收,先交公糧。年剛過,大部分農民都和生產隊借糧食。改革開放以來沒有這種情況吧!

那時穿的衣服,老大穿了老二穿……。吃的,早上稀粥鹹菜,中午,玉米饃饃,放菜湯,晚上鹹菜稀粥。夜間不閒著。吃水果那是奢望,吃肉過年一次,很少,現在水果天天吃,魚肉每禮拜也吃兩三次吧!

現在農村人,別的地方不敢說,唐山近郊條件都好。我村百米街道就有七八輛車。百分之五十城鎮有房。過去辦不到吧!

過去種地,起早貪黑,沒時間休息。收成也不好,現在機械化,站在地頭一氣呵成。有的打個短工,有個小收入。村子裡早晚,也有跳廣場舞的,也有旅遊的,我受邀組團和他們兩日遊一次。村裡這些新氣象過去是沒有的。

不要攀比,職業不同,工資不同。城裡普通工人也挺困難的,城裡人還挺羨慕農村的,城裡人屁股大的地方都沒有,房是自己的,才七十年。農村最少二三百平米,有永久使用權,那就是鄉間別墅。是值得自豪的。

農村取消了農業稅,糧食補貼。相應提高了糧食價格,大病報百分之八十,(前天)正統計大病登記,肯定有好政策。

最主要的是喪失勞動能力的, 國家應該給與照顧,老有所養人,讓老農民心裡敞亮。

只有過來人才知道今天生活是幸福的。


執著105


主要是現在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少了,就是有人回答了,閱讀的人也少,對大多數在外打工或工作上班的同志來說,本來也沒必要去閱讀三農的問題。還有本來有些朋友想回答三農問題,但自己也沒從事過農業生產,對農村的事也不熟悉,所以回答三農問題的人自然就少些。


王四姐


這是因為現在的三農問題是沒有問到農民的焦點問題上,有的都是一些空虛的、不切實際的構思和假設中,真正的問題核心都沒有被說出來。

還有的是老年人在種地,有的問題是很能得心應手的回答,可是老年人的精力有限,不願意花費這門心思跟你閒扯,還有的老人文化水平有限,心裡想到怎麼說,可是不知怎樣組織文字來說明。現在的三農領域創作者,都是年輕人在操作,可是對於實際的真實的情況和耕種,他們缺少經驗,有的只是紙上談兵罷了。

這就是三農問題得不到關注的事實。


平靜珍惜


50歲以上的人三農問題知道的比年輕人要多些,但是他們大部分人不懂網絡,還懷疑網絡,覺得那都是騙人的,你就借他一個手機號在網上註冊一個賬號他都不肯,怕你給他洩露了身份信息,我就有這個經歷,他就不借給我,我也沒辦法了。

再說三農的行業分的太多了,種植、養殖、加工、果木樹、中藥材、蔬菜,經商、水產業沒有三年五年的經歷,就搞不好,就是我這55歲的人常年在農村生活的,經歷也不算少了,知道的也不少,但也不能行行都通,一些大的道理還能知道,細節方面就不行了,回答三農方面的問題就要在這個行業裡專業才有話說,一知半解根本講不通,有些事情今年是這樣,到明年可能就變了樣,沒有一點規律,很難說清楚

年輕人懂網絡,可是他們大部分都在城市裡打工,一年時間在農村呆不了幾天,對農村裡的事情基本上都不知道,你和他們講他們也聽不清楚,也沒耐心聽,也沒時間關心這些事,有些人就連什麼是三農都不知道,什麼是農業也不知道,他們也就不會回答這些問題,這就是很少有人回答三農問題的原因,自己觀點,有不同看法的下方討論。

比如說像我這種,真正回來家鄉做農民的人,一天干農活的時間已經去了大半,晚上忙完農活回來,翻開手機看看吧,一看!好想跟自己有很大關係喔!然後發現另外一頁的全是講的天花亂墜的,沒點實際的東西……最後跟自己半毛錢關係沒有。

像我這種回家做農業,立足農村的農民,無論在這個平臺怎麼折騰,也沒有太多的變化,那些大V農業號,那個不是資本在背後撐腰?!他們做得風聲水起,自己只能幹看著,自己每天花在農活上的時間已經夠多了,搞了一天活,累成狗了……誰還有心思搞自己的號?!還不如好好幹自己的真實農業,做自媒體輔助就好了,想要火起來那是資本的力量,沒有資本就看看熱鬧算了……



野食八寶


農村耕地撂荒是一個嚴重的社會現象,應該引起人們的高度關注。

現在農村普遍存在著一個問題,農村耕地無人耕種,變成了雜草叢生的荒地 。這種情況是怎樣造成的呢?它是一個深層次的社會問題,也是有各種因素造成的。

改革開放,分田到戶,自主經營,國家富強,人民富裕,特別是農村,人們的精神面貌得到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人類的歷史中,吃飯是個天大的事情,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過去人們見面打招呼就是吃飯了嗎?現在吃,穿,住,特別是吃飯問題得到了根本性解決。在人們的日常生活消費中,糧食的消費開支,在整個家庭生活消費比例佔的越來越低。人們吃飽了,種糧,倉儲糧食思想淡薄了,人們享受安逸了,它就是耕地撂荒的主要根源。

經濟發展已經變得多樣式,而耕地也已經不在是作為農民的主要生活來源了。尤其是對於年輕人來說,更是不感興趣,種地一年到頭的那點錢,興許還不夠他們一兩個月的收入,而且種地也比較費力繁瑣,投入大風險多,碰上災害年,一年的辛苦很可能就白費了不說,還有可能往裡倒搭錢,所以現在種地的主要人群,還是老一輩兒的那些農民們,年輕人大部分對種地感到厭惡了不說,甚至有些根本就不會種地。

在整個歷史的長河中農民購田置地是興旺家庭的最大願望。自己有幾畝地,辛勤勞作,糧食豐收是多大的幸福,手中有糧,心裡不慌這就叫富裕安康。兩畝地,一頭牛,孩子老婆熱炕頭,也是農耕時代的真實寫照。

六十年代以前的人都經過捱餓吃不飽的經歷,他們對糧食有很深厚的感情,知道節約每一粒糧食不能浪費,糟蹋糧食浪費糧食就是敗家子。現在經濟發展,生活富裕,人們對糧食不夠重視,特別是沒有經過吃了上頓沒有下頓的年代。不經風雨那知道陽光的珍貴,沒經過三年自然災害那知道忍飢挨餓的滋味。不知道糧食的珍貴,那就更不知道參加農業勞動才是最光榮的。

現在種地糧食豐收,如果只是供一家子吃喝的話,還是可以的,但若是指望種地發家,實在是難上加難了,因為在種地的過程中,就有一系列的消耗在裡面,時間、一應物資等這些加起來,種地所得到的收益僅供溫飽而已。

其次就是現在物價一直持上漲的狀態,但是糧食的價格與投入不成正比,在種地沒有多少收益的前提下,還僅靠著種地來生存,簡直就是在自斷後路。最後就是現在年輕人的選擇性多了,相比於沒有多少收益的耕地,他們大多都願意找個合適的工作,不僅穩定,而且收入上要比種地來的直接快捷收入高,自然就對種地不太感興趣甚至不願意耕種。

其實要想從根本上解決耕地後繼無人這個現象,還得從農民的根本利益出發,做出合理的政策法規和計劃,這樣才能更好的解決這個問題。畢竟耕地是幾千年來農民心裡的一個根,如果沒有特殊原因的話,相信沒有人會願意將其荒廢的。撂荒土地,或管理不好,過去是讓人指責或恥笑的,可現在誰家撂荒地到是一種時尚,認為這家有錢了,拿著種地不當回事了。

糧食是人民的口糧,國家之命脈,市長負責菜藍子,省長抓米袋子,是政府對農業重視的具體體現。不過光靠著老一輩兒的農民也不是個長久之計,畢竟耕地如果一旦沒有人來耕種的話,那麼所造成的後果是難以想象的,因為不管是誰,都要吃飯,所以國家在認識到這個問題以後,就對耕地做出了新一系列的改革,不僅把土地進行了確權,把耕地的價值提高了上去,還對耕種的農民進行了補貼政策。

這一系列動作看起來是可以促進農民的耕種熱情的,但是想象是美好的,實行起來卻並不是特別的順利,實際情況仍然是有人對此不當回事,耕地不被重視,資源就被活活的浪費掉了不說,還對推動整個社會的發展造成了困難,大量土地撂荒是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應該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


音書法師


農村,農業,農民統稱為三農,而三農問題是一個複雜的難題,歷朝歷代,都把解決農民問題做為立國之本。從毛澤東主席"以農村包圍城市”,到土改互助組,再到人民公社,而改革開放后土地下放到戶,責任田到人等不難看出,三農問題也在隨著時代變化而發展,在發展中有變化。

三農問題,政府盡心盡力,專家"妙計高招″,而目前農村的現實有如何呢?

回答了嗎?提了嗎?不光頭條,包括每年的兩會,提的還少嗎?

不回答吧,話在心裡。回答吧,有用嗎?多少三農問題都不是一時一會能解決的。

農民,這農大的弱農群體,面臨好多都是生存問題,而他們何時不能有跟城裡人一樣的生存條件呢?

謝謝,好在黨和政府越來越關注三農問題,農村,農民,農業都在朝著一個好的方向發展。

由於問題複雜,好多在頭條的朋友都不提不問,但主要還是說而無用。

《圖片來自網網絡。與文無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