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鄉情
為來的農業,我認為只有走集體道路才是正確的道路,把小地塊整合成大地塊,使用大型機械耕種,把農民完全從農業中擺脫出來,土地形成大集體農場,才是農業的根本出路。也是保證我國糧食安全生產的最好方法。
我國的河南省南街村,已經有成功的經驗,告訴世人,農業只有走集體主義大路線的政策,農民才能過上好的生活水平,南街村從八十年代開始還是走的農業集體主義路線,他們通過幾十年的奮鬥,現在已經完全過上了小康生活水平,農民一切生活費用,包括吃住全部集體供應,農民老有所養,處處一片和諧氣象。
所以我認為將來的農業應該是走的集體主義道路,小地塊合成大地塊,全部是大型機械耕種管理,上千畝的土地有十人八人去管理,農民全部從土地中解脫了出來,這才是將來的農業。
純正農家蜂蜜
未來直接從事農業活動的人數將大大減少。但是,從農業綜合經營產業的角度來看,農業的其他下游產業的從業人數將非常龐大。
農業綜合經營產業幾乎涵蓋了所有與農產品相關的產品生產與製造行業,如漁業、林業、纖維製品製造、食品生產與加工、批發和零售、紡織、家電製造等。此外,與日用消費品相關的其他行業也包含在這個龐大的綜合產業群內,如銀器、烹飪器皿、化肥及其他農用化工產品、傢俱、用天然纖維製作的地毯、室內裝飾品、釀酒、菸草產品、烹飪用的水資源和能源、垃圾回收和再循環等活動。
在美國,農業綜合經營產業創造的年產值大約佔其國內生產總值的30-35%。美國農業從業人員佔全國勞動力的比例已從殖民時代的90%下降到目前的2-3%,儘管如此,美國農業產出仍遠遠超出國內需求。1999年美國農產品總量的20%銷往國外。2001年,美國農業產品出口總額為550億美元。其大部分農產品都出口國外市場,玉米和大豆都佔世界出口總量的50%。預計2010年,美國直接從事農業活動的人數僅佔全國勞動力的1%,而他們所生產的農產品的50-60%將銷往國外。
直接從事農業活動的人員不斷減少,但農業綜合經營產業的從業人數卻持續上升。
1960年,全美直接從事農業活動的人數為6300萬,遠遠超過全部下游產業從業人數的總和。隨著食品與服務行業的飛速發展,1980年,食品零售業的從業人數首次超過了食品製造業。同期,食品服務業(包括休閒、招待、娛樂及相關行業)的從業人數為450萬人,超過了食品製造業和零售業從業人數的總和(380萬人)。
這種趨勢在2001年表現得更加明顯,有810萬人從事餐飲業,180萬人直接從事農業活動,150萬人從事食品製造,300萬人從事雜貨店零售和批發。
賣餛飩的毛毛
未來到底有多長呢?十年?五十年?一百年?一千年?一萬年?還是一億年?每個歷史階段,國外國內,也完全不一樣。不是嗎?以一個世紀為例。未來一百年,世界整體水平,估計變化不會很大,但是,局部國家已經實現了人工智能,農業耕作水平可能會高度發達。到了幾千年後,沙漠也能種植水稻了,空中也有農業項目了,大海也有作物,甚至人類發現了新星球,搬去外星居住,人類在太空種植,相反,一些落後國家,一百年兩百年三百年後,可能才剛剛步入現代化水平,才達到現在的美國的水平。假如未來有一天,人類文明統一了,做到了真正的地球村,人類可能討論劃分出一大塊土地,在一個大棚裡,分類分棚種植,人工降雨,人造太陽,農藥化肥都是全自動灌溉,連收穫都是自動化。人類總指揮部,統一給村民發放糧食。但是,人類和未來發展過程誰都不知道,萬一世界發生了星球碰撞,某種病毒席捲全球,或者國家之間發生核戰爭,那麼,我們都game over 了!農業也沒有了!
電白聖女果種植
大家好,我是農村生活小馬,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隨著國家對農業的重視,農業發展,科技與農業相結合,農業會越來越現代化,過不了幾年,農業將會越來越好。農業裡面最重要的就是農民,,和今天相比會大不同,未來的農民應該就是有技術的高科技人才。下面我就和大家一起探討一下未來農業是什麼樣子。
未來農村的環境會越來越好,生活水平也會提高,農村年輕人都出去打工,只剩下一些老人,人口密度會減少。環境好了,以後城裡人會越來越多的人,過來觀光旅遊。
農村的土地,應該會集中化,土地被集中起來,更適合管理,播種,施肥,除草,收割等,都用大型機械,慢慢需要人的地方就越來越少,農民收入也就越來越高。
農村農田會發生一些變化,隨著科學的研究深入,會有大部分的優良品種,替代原來的農作物,玉米和小麥會有更優質的高產品種,而且可以做到純天然無公害。
未來養殖業受到先進技術帶來一些好處,到時候都是大型的農場,集體養殖,效益會大大的得到提高。農場養殖的肉質也比較好,營養成分更加豐富。
農村生活小馬
今年農業不是很好,以後不知道能不能好轉
1. 現在很多農村地區的蔬菜水果都是自產自銷,之前果農不用太擔心水果能不能賣出去,桃子梨子成熟了,有外地果商來收,今年很多地方限高限寬,大車進不來,水果就沒有辦法賣出去,導致水果價格變低。
2.農村環境整改,家鄉很多小罐頭廠都關掉了,大的品牌罐頭廠也只能定期生產,導致很多果農水果賣不出去,今年很好的黃桃,一大箱(四十斤左右)才幾塊錢,有的三四塊錢還要搶著去賣,有時候桃子還會爛在樹上。
3.年輕人都在外工作,90後沒有幾個在家種地的,務農者多數是中老年人群,以後他們如果不能勞動了,年輕人不回來很多地會荒了的,就算回家了也是重新學著管理,這還需要時間。
這是我家鄉今年的情況,以後或許會好起來, 我國畢竟是農業大國,農民占人口比例較多。
小醒生活
一是從分散經營向規模化方向發展。
農業的規模化生產是在成片集中的土地上採用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運用高效的農業機械進行耕作。它不僅可以提高農業的勞動生產率,在一定的生產投入的前提下,降低單位土地面積的生產成本,提高產量,使農產品的價格具有市場競爭優勢,而且還可以帶動相關產業發展. 當然,要發展規模化農業,需要有一個過程,首要的就是土地集中的問題,國家要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引導農民實行土地經營權向種田能手的合理流轉,以提高耕地資源的利用效益。從土地分離出來的農民,可以發展二、三產業,從事養殖、加工、運輸、勞務等。 而在我國土地資源相對較為豐富的地區,農業的規模化生產已成為現實。例如,我國20世紀80年代建設的黑龍江墾區二道河農場,人均耕地90餘畝,平坦連片,建場伊始就以現代化農場標準為建設目標,配備先進的農業機械和設備,農業勞力少而精,再加上先進的農業措施和管理,因而創造了可與發達國家農業相媲美的高標準農場.
二是從傳統農業向生態農業方向發展。 目前,我國農業正處於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過渡之中,生產工具正在逐步實覷機械化,化肥、農藥、塑料薄膜、電力和燃油的投入越來越多,農作物的產量在不斷提高。但隨之而來的問題是,大量使用化肥導致水體汙染、土壤板結;不合理使用農藥導致土壤、水體和農產品汙染,害蟲產生抗藥性後再度猖獗;塑料薄膜的大小使用造成白色汙染,破壞了土壤的結構,使農作物無法正常生長,要總結吸收各種農業生產方式的成功經驗,按照生態學、生態經濟學原理、能量轉換定律和生物之間的共生、互養規律,結合本地資源結構,著眼於人、動物、植物及土壤之間的有機聯繫,應用系統工程方法建立和發展起來的與自然相和諧的農業生產體系。它要求把糧食生產與多種經濟作物生產相結合,把種植業與林、牧、副、漁業相結合,把大農業與二、三產業發展相結合,利用我國傳統農業的精華和現代科學技術,通過人工設計生態工程,協調好經濟發展與環境之間、資源利用與保護之間的關係,形成生態和經濟的良性循環,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三利用好數字經濟賦能傳統農業的新機遇,積極發展“互聯網+農業”,開展電商業務,實現傳統農業的全產業鏈改造升級,在提高效率中提高產能和品質,使農業產業獲得更高質量的發展。
例如現在國家積極推動的“數字鄉村”建設成效顯著,隨著智能手機迭代普及,理論上講鄉村居民上網服務已經不是問題,傳統社會因為空間阻隔帶來的信息封閉、教育滯後等發展困境,今天都相對較好地依託互聯網解決,邊遠鄉村教育信息化設施可以通過“智慧課堂”獲得發達地區的優質教育資源。鄉村居民可以很便捷地多途徑獲得外面世界的信息變革和發展經驗,這給鄉村振興實施中社會培育,提高鄉村社會信息服務和發展水平,為“人的現代化”實現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條件。信息化服務普及、公共信息服務水平通達、網絡扶貧開展,讓廣大鄉村居民實實在在共享了互聯網發展成果。
數字經濟發展為鄉村產業振興提供了新型的電子商務平臺數字經濟已經深刻融入我國經濟社會各領域,正成為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與效率提升的驅動力。長期以來,對鄉村經濟發展和農業產業收入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就是農產品從生產到銷售的網絡建設很不完善,以往更多依靠實體性農產品市場來解決銷售渠道建設問題,但互聯網為農產品市場提供了一個不受時間和地域限制的“24小時市場”。
如今從早期政府資助扶持的農商網到各種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阿里巴巴、京東、蘇寧等各大電商集中發力農村市場,帶動了農村電子商務發展。電商銷售產品的結構類型也以耐儲存產品為主導,向冷凍鏈逐步完善下的生鮮產品轉變,近幾年中國農村電子商務交易量增長達到50%以上,增速非常快。
2019年一季度,全國農村網絡零售額達到3570億元,同比增長19.5%,高於全國增速4.2個百分點。全國農產品網絡零售額達到932億元,同比增長19.8%。“農村電商發展潛力不斷釋放。”高峰強調。
政策支持農村電商發展: 2019年2月1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做好“三農”工作的若干意見》提出,深入推進“互聯網+農業”,擴大農業物聯網示範應用。推進重要農產品全產業鏈大數據建設,加強國家數字農業農村系統建設。繼續開展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實施“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全面推進信息進村入戶,依託“互聯網+”推動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2019年5月,財政部、商務部等聯合發佈《關於開展2019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工作的通知》。鼓勵各地優先採取以獎代補、貸款貼息等支持方式,通過中央財政資金引導帶動社會資本共同參與農村電子商務工作。
農產品電子商務無疑成為了農產品銷售的最重要交易平臺之一,在我國東部、中部、西部等不同地區都獲得了快速增長。此外,江蘇、山東、福建等省份都出現了專業性“淘寶村”,依託互聯網平臺和當地傳統資源優勢,發展出具有一定集聚化效應的新產業。
數字經濟提高了農業產業的能級和效率
數字經濟帶給涉農產業更大的影響推動體現在重組產業組織系統,升級產業鏈條,提高農業產業的能級和效率。數字經濟以數字技術創新為核心驅動力,數字技術具有天然的滲透性、融合性和賦能性。作為一種融合性經濟,主體雖屬於實體經濟,但又必須依託數字技術和傳統行業深度融合,藉助數字技術賦能傳統行業,通過新的生產力要素嵌入促進生產效率提高,促進高質量發展
總體而言,未來農業發展戰略的實施必須緊緊把握數字經濟的歷史性機遇,利用好數字經濟賦能傳統農業的新機遇,積極發展“互聯網+農業”,開展電商業務,實現傳統農業的全產業鏈改造升級,在提高效率中提高產能和品質,使農業產業獲得更高質量的發展。
四農小公子
隨著我國農業現代化進程的不斷推進,農戶承包土地的經營權流轉明顯加快、扶持種植大戶,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已成為必然趨勢
1.農田
未來中國農田不會再像現在一樣幾分一小塊,幾畝一大塊了,而是連片經營。像今年中央一號文件中提到的標準農田,只是一個過渡期,未來農田都將是標準化:土地平整、集中連片、設施完善、農電配套、土壤肥沃、生態良好、抗災能力強,與現代農業生產和經營方式相適應的旱澇保收、高產穩產。
這樣,便可以有效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為現代農業發展提供重要支撐。之前每家每戶的小田塊,土壤質量不一,測土施肥不能有效實施,生產出的農產品質量參差不齊,農事管理過程中無法使用大型機械,中間田埂等處浪費有效耕地……種種原因造成中國農田生產成本較高。農田標準化,則可以有效降低農業生產成本,這也是為什麼國外玉米價格那麼低,卻依然不賠錢的原因。
2.農民
新型職業農民是指具有科學文化素質、掌握現代農業生產技能、具備一定經營管理能力,以農業生產、經營或服務作為主要職業,以農業收入作為主要生活來源,居住在農村或集鎮的農業從業人員。他們不僅解決了"誰來種地"的現實難題,更能解決"怎樣種地"的深層問題。未來一個人種幾百畝甚至幾千畝地都不再是夢。而且不會像現在一樣,一談起農民就有一種“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淒涼感。
農業發展到今天,“農民”的內涵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從“世襲”的身份向全新的職業轉變是無法阻擋的歷史大勢。未來農民不再是誰想當誰就能當的了。需要經過系統的培訓和學習,經過考核,拿到專業從業證書,才能真正上崗。就像國外農民,德國一名20歲的茨海姆,他在農業技術學校學了三年,拿到了農藝師資格,又到美國去進修兩年,獲得經濟管理師資格,再有兩年工作經驗,才能滿師,而只有拿到滿師證,茨海姆才有資格繼續父親的葡萄園產業。當然,到時,中國的農民也不會像現在一樣佔據這麼高的比重。
3.農業技術
現在提到最多的農業轉型,便是農業現代化,而農業現代化很大的一部分,便是農業技術。包括產前、產中、產後。
產前。農田耕地等機械化技術自不用說,目前大部分地區均已實現,以後會更加精細化,根據不同地點,實行不同的耕作方式,比如一些乾旱地區,實行免耕。這都是一些細節問題。而後期最主要的產前改善,便是農業良種化,韓部長的文章中也有提到這個問題。目前市場上種子質量良莠不齊,以至於很多人都相信現在中國很多地方在種植轉基因大豆。而未來農業,便不會再出現這個問題。未來將會大力發展現代種業,做大做強育繁推一體化種子企業。而一些唯利是圖的小種業將會銷聲匿跡。
產中。之所以很多小孩“談農色變”,主要是因為做農業又苦又累,體力勞動強度大,也是農民早早就衰老的原因。但是未來農業,一切將由機械化代替。打藥有了飛防系統,澆水和施肥,有了水肥一體化。平時的養護管理,也由智能化機械直接代替。
產後。每到收穫的季節,看到農民朋友豐收喜悅的同時,也會有掩飾不住的疲憊。收穫時候趕農時的匆忙和勞累,沒有做過農業的真的體會不到。但是,未來農業將會擺脫這種現狀。目前連玉米都已經實現了聯合收割,更不用說小麥和水稻。那麼,未來的突破將主要是在經濟作物上。目前國外已經實現了馬鈴薯、甘藍、胡蘿蔔、蘋果等機械化收穫,待中國農田規模化、標準化種植以後,這也不再是夢。
其實農技現代化,不只是農業機械化。精準農業、互聯網+現代農業等,都是現代農業的一部分。以後不出家門就能種地、管理、收穫,都將不再是夢。
4.農產品
近兩年,做農業還有個很大的體會,便是農產品不好賣。玉米價格低,庫存高企,蘋果滯銷,果農只能傾倒的新聞不絕於耳。那麼,以後的農業是否還會出現這種情況。
中國農業現在有個弊端,各地方信息溝通非常不利,每個地方種什麼,完全都是靠感覺,沒有嚴格的市場調研,所以當農產品走向市場的時候,便會發現與許多地方的農產品“撞衫”,最後導致滯銷。而未來農業,將是根據各個地方的地理、氣候、土壤等條件,合理安排種植。每個地方種什麼,種多少,都會有合理的規劃。比如今年的玉米調結構,就是一個很好的訊號。雖然給許多農民造成了傷害,但是長痛不如短痛,待種植結構調整合理以後,農民便能感受到其中帶來的好處了。
未來農業,便是每個地方根據其優勢條件來種植,而不是跟風種植了。大家各司其職,種植的農產品都能得到全國範圍的銷售,哪裡還擔心滯銷問題。
5.農村生活
很多人在想,未來中國農村是否也會像國外一樣,每家都有個農場,然後距離鄰居幾千米的距離。我認為不會,中國人幾千年的群居習慣,不會那麼輕易改變的。以後的農村,依然是大家住在一起,其樂融融。對了,以後應該沒有農村的說法了,都是城鄉一體化。城鄉合理規劃以後,只有離鄉村遠近的問題了。一些想呼吸新鮮空氣的城裡工作人員,依然樂意住在鄉下,那裡的設施條件與城裡無異,空氣還更加新鮮。而一些職業農民,也可以享受城裡人朝九晚五、過週末的日子,甚至更加輕鬆。以後的農村,會生活著從事很多職業的人們,大家談論著各自的職業,也不會因為有人做農業而受到歧視,因為農業也是一個很重要、很光榮、很高科技的行業。
綜上所述,未來農業一定會呈現這樣的場景:農田標準化,配套設施完整,不再需要人們下田去疏通渠道、治蟲打藥、撒化肥,一切都是高科技現代化,只要動動手指,就可以實現。全程現代化,將農產品收回家。生產出的農產品產量高、品質優。然後按照新鮮出售、粗加工冷藏或深加工走高端路線的標準,將農產品分類,然後全國範圍銷售,而且已經形成了地方品牌,不再會出現滯銷問題。
而農民也都具有較高的文化水平,在平時工作之餘,也可以與其他職業工作者一樣,參加一些社區活動,培養一些業餘愛好。再也不會有階級之分,大家只是從事的工作不同而已。至於退休金、養老金、社保等,那肯定是都有的啦。
這樣的農業,這樣的農村,你期待嗎?
也許有人會說,中國現在三農問題較多,這種理想化的生活根本不會實現。其實,中國農業已經在朝這個方向發展了,比如,大力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推進發展規模農業,農業種植結構調整,加強職業農民培訓,推進城鎮化進程等,都是在朝這個方向努力。只是,中國是個農業大國,農業歷史悠久,這個發展速度會有些慢,但是不能因為慢就不去做。咱們可以先有方向,然後慢慢朝這個方向努力。但是如果因為困難而不去做,那便是落後,終將會被淘汰。
小貝殼的成長記
未來的農業必須是大農業的路子,就是種植大戶,全機械化操作。
中國的農業經歷了合作社的時代,而後是包產到戶,再然後土地徹底租賃給農民,現在,國家鼓勵土地流轉,將小塊土地承包給大戶,整合成大塊土地。
要提高土地的單產,機械化是必須要實現的,然而小塊土地是無法實現機械化的,所以國家鼓勵土地流轉、整合。當然,在目前的土地流轉過程中出現了很多的問題,也導致了很大量的“退租潮”。
首先,是好多流轉的土地無法很好的整合,依然無法很好的實現機械化,從而導致了成本依然很高,產量提不上去,退租也就成為了必然。
其次,流轉的土地普遍價格過高,當國家補貼拿完之後,種地就變成了賠錢的事情,也必然退租。
全國農業看新疆,在新疆,種地是非常輕鬆的事情,全程機械化,機種,拖拉機、飛機打藥,拖拉機收割,澆水是滴灌。其實,新疆也是一步一步走過來的,這也是全國農業未來所需要走的路
80後闖新疆
現在的農民種田積極性不高,主要是糧食收購價太低,而生產投資較大,如稻種、農藥、化肥、請農機整田,請插秧機,請割谷機等等費用太高,而每百斤稻穀的收購價只有107元,畝產稻穀1300斤一1500斤,而普通家庭種植4畝,也不過5仟多元,除去費用,一年下來,剩下的也不過2仟多元,辛苦一年,才這點收入,所以種田積極性不高。而本人個人觀點,還是要靠政府引導,社會力量,儘快成立農村合作社。把家家戶戶的農田集中起來,實行規模化的種植,現在農機具國家都有補貼,不太貴,實行規模化、機械化的現代農業。象我們中原地區,氣溫實宜,種植兩季完全沒問題。這樣既節省了人力資源,降低了勞動成,而收入則大大地提高。富餘的勞力可以打工,一年下來,各個家庭都增加了不少收入,國家也不愁沒糧食了。
天馬山下的往昔
未來不知道,這知道現在很不樂觀。我認為,農業是國家的命脈,是關呼國人存亡興衰的大事,靠進口是不可取而危險的舉措!中國,是一個泱泱大國,如何自力更生,豐衣足食,是我國的重中之重。如何有效的大生產糧區,和農村大戶,散戸相結合。真正實行糧區保城市供給,大戶散戸供鄉鎮縣村。有規劃,有步驟。做到縣縣有大戸,村村有小戶,真正實現我國糧食供求調配體制。專款專補。這樣,就算天災荒年,戰亂,我們也會手中有糧,萬事不慌。(個人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