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順長輩具體怎麼孝順?為什麼?

我在杭州城西大走廊


個人覺得你可以盡心盡孝,照顧他們衣食住行,多陪陪他們,但一定不要完全順著他們,因為老人們許多觀點是錯的。


昨日一世


謝謝,我認為現在的長輩最需要的是陪伴,而不是金錢和吃穿。

記得去年七十多歲的母親腦梗犯了,她自己從床上掉下來又爬出大門向鄰居呼救才得到救治。如果得不到及時救治,我和妹妹要後悔一輩子的。從此我和妹妹輪流照顧母親。′

還有我老家鄰居一老哥,六七十歲了,兩個兒子在外打工,兒媳孫子都不在家,一個人還要為兒子看家,一個兒孫滿堂的老哥在臨走時沒見著一個人,聽說還留下了幾千元錢。

我們這裡這樣的老人不在少數,子女忙,生活壓力大,在外打拼,都給老人買吃的,穿的,可他們不缺這些,他們的思維在退化,腿腳也不靈便了,可以說他們身上所有的部件都在老化,他們走路需要有人扶了,需要有人給做飯拿藥,幫助日常起居了。

我時常想,年輕時活蹦亂跳的誰都用不著,身體好不服老,可看看那些拄著棍子蹣跚難受的情景,到時候自己可能還不如他們。

好好孝順我們的父母吧,沒有他們的一路呵護,一路陪伴,沒有他們的諄諄教誨,一路鼓勵和支持,哪有現在的自己!

不離不棄的陪伴才是對父母的孝順,才是感恩父母最好的方式。

有孝心的您是否有同感?謝謝閱讀!





雨中漫步f



鳳146983974


一,孝養親身

時時關懷父母的身體健康,這一點相信你會做得很好,因為我們知道,六十歲以上的老人,就要把他當做小孩一樣關懷照顧。老人在晚年比較容易覺得寂寞、孤獨,身體也比較虛弱,所以我們要能時常體恤父母的身體狀況。像時逢季節交替之際,溫度變化特別大,父母有沒有禦寒的衣服?棉被夠不夠?這些都要考慮。

你發現沒有,隨著手機和微信的普及,現在老年人會看到很多所謂的“健康資訊”,但這些是正確的知識嗎?自媒體發達的今天,一個剛畢業的小編就敢扮演專家給你“健康指引”。我們再想一下,假如父母生病了怎麼辦?該看什麼醫生、去哪家醫院你有把握嗎?哪個人因為高血壓被送到醫院,而將高血壓治好了?有沒有糖尿病患者去看西醫,最後糖尿病好了?哪一個癌症患者去看西醫,後來癌症好了?我們有沒有足夠的知識和經驗儲備?

比如說高血壓,高血壓是因為血管堵塞了,把藥吃下去,血管馬上就會擴張,血液流通就稍微順暢了些。那個藥吃下去,雖然症狀解除了,但患者的血管一天比一天鬆弛,最後血管就壞掉了。四五十歲就習慣於吃西藥的人,藥要吃多久?吃一輩子。所以,很多老人出外旅遊時,提包裡會放很多西藥。我們的父母晚年都是靠著這些藥物在過活,日子就不好過了。我們不妨花點時間研究真正的養生之道,讓父母的身體不需要依靠這些西藥,這才是正確的方向。平常要多叮囑父母,不可以吃太鹹、太油膩的食物,要鼓勵父母多吃蔬菜、水果。我們有了正確的知識,才能讓父母的身體健康,也能讓自己的身體健康。

二,孝養親心

“養父母之心”,就是時時能關注父母的心情。比如說媽媽打電話給你,然後東聊西聊,你要考慮下媽媽是在想念我們,該不該主動回家看看。有些老人不只是想念自己的孩子,還想念小孫子,對吧?

買一件新衣服給父母,只能讓他們快樂一時,如果兒女的行為讓他們感到光榮、欣慰,可以歡喜一輩子。《孝經》雲:“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用自己的德行奉獻社會,讓大家感受到因為父母教導有方,才讓這個孩子這麼有成就,能為社會付出。當我們能用自己的德行讓父母感受到光榮的時候,就是一種大孝顯親的表現。

三,孝養親志

一個人到了晚年,縱使有錢也不見得快樂。我們看到許多老人已經很有錢了,但他們看到別人比自己更有錢就很不舒服,常常活在患得患失的煩惱中。記得《都挺好》的蘇大強嗎?見到朋友比自己吃得好、穿得好就羨慕嫉妒恨。

孔夫子曾提到人生有三戒,要特別謹慎。

第一,“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

第二,“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

第三,“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人老了最忌諱的,就是患得患失。“得”,指貪心。貪這個、貪那個,別人的孫子怎麼樣,我們的孫子沒有,常常在這種情緒中,就很難快樂、很難知足。這時我們可以透過一些機會,勸告父母放下執著。比如趁父母心情比較好時,告訴父母:“錢夠花就好。家財萬貫,每天能吃多少?還不就吃三餐。縱使有很多房子,躺下去之後睡多少?六尺而已。所以人生要知足常樂。”要勸導父母漸漸放下貪念。父母的晚年能如此,我們的孝道就盡得更圓滿。為人子者在這些方面以身作則,才能給自己的小孩當好榜樣。

你的關注和點的每個贊,我都認真當成了喜歡~


櫻桃番茄GO


老一輩的人們歷盡滄桑,也許他們沒有很高的學識和明確的認知,但數十年的人生閱歷還是有很多我們可以學習的地方。作為晚輩,和長輩之間因為年齡和思想所形成的代溝並不妨礙我們對他們的尊敬。尊敬長輩,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1.幹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和農活兒。這一點就不用小編贅述了吧,凡是有心人都知道要積極幫助長輩減輕負擔,拉近與長輩的關係就從身邊的家務事做起,長幼有序、長幼和睦是家庭和諧的基礎。

2.不可不耐煩,可以給出建議。老一輩的人們吃過不少苦頭,有些偏差甚至錯誤的觀念植根於心很難改變,我們耐心勸導,長輩回心轉意自然是好,如果一意孤行也就罷了,千萬不可無禮衝撞他們。

3.端茶倒水,給長輩盛飯。長輩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頤養天年是每一位老者最大的心願,晚輩有義務照顧老人的衣食住行,這是個人修養,更是中華傳統美德的傳承,切記!

4.關注長輩的健康狀況,適時購買補品。適量的補品可以延年益壽,在硬朗的身體也抵不過歲月的無情摧殘,我們能做的就是延緩長輩的衰老,讓他們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家人。


爆老師課堂


很高興能夠回答你這個問題。孝順長輩我覺得就要投其所好,儘量順其心意!

1.長輩年齡大了,心裡孤單!儘量多抽些時間去看長輩,多去關心和溝通!一起吃晚飯,一起散散步,玩玩棋.....,陪伴是最好的孝順!

2.健康是老年人最關心的,也是子女最不能忽視的。有很多老年人購買保健品和收藏品上當,就說明他們的擔心和在意,讓他們有安全感,是我們子女最應重視的!

3.老人有時候做得不好的時候,要有耐心,不要像管自己孩子似的,人都是有自尊心的。換位思考下,你孩子要是那樣說你的話,你是否早就爆發了呢,小癟犢子,敢管我[酷拽]要講究方式和方法,要智慧些!

4.善意的尊重老人的生活習慣,比如喜歡抽菸喝酒,只要不太過分影響身體,也不要太過於干預。雖然你是為他們好,但是,回頭想想,人生愛好也就這些,對於他們,少了這些,就少了不少人生樂趣,畢竟幾十年了,改是改不掉的,我爸爸就喜歡抽菸,怕影響我們,每次來我這偷著到走廊抽,後來被我看到了,那時的我就突然醒悟了,不要去管了,他想抽就隨意吧,就不要干涉了!

孝順長輩,一輩看一輩![祈禱]


娜曦君


《百善孝為先》

~黎百痴

作為子女,對於我們自己家裡的長輩,應盡善養義務。因為,當他們年邁後,各方面體能都在下降,連行動都不方便時,最需要有人來照顧他們的生活。最好是能住在一起生活,照顧他們的起居。如果,因為工作太忙照顧不了的,可以送到條件稍微好點的福利敬老院,委託他們進行照料生活,留下聯繫方式,及時瞭解情況,按時交納養老金。敬老院都是老年人,他們在一起生活,有共同語言,專業護理人員也很盡職盡責。

另外委託敬老院裡的負責人,經常買點老人愛吃的零食,老人就如同小孩子,看到別人家經常有人來看望,逢時過節等帶些零食吃,他們看到後也想吃,作為子女,這些細小的事要考慮到。




飄流的驛站


能夠孝敬老人,有機會孝敬老人也是種福。無論你窮也罷,富也罷,只要用心去感受,你會真實而美麗地發現:孝敬老人其實是一種永不磨滅的幸福和感動。每個人都應該好好的珍惜這幸福,不要等到“子欲孝而親不在”,再後悔莫及。俗話說:"百善孝為先"“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孝敬老人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子女應盡的義務。

有時間 多陪老人說說話 多出去轉轉 老人要的不是好吃好穿 只要你們夫妻恩愛工作順利 孩子快樂成長 全家人和和美美這就是對老人最好的孝順


巖巖的樂活


其實,無論怎樣的老人,都不喜歡子女“表演”孝順。

“容易”,“色難”一一孝順的境界全在此,外在和內在一一被迫的、發乎情的。

音容笑貌,刻意展示出來是容易的;

平心靜氣,保持本色是很難的。

說也是白說,現在連裝都不願裝了,少公開埋汰老人就不錯了一一.

老人“飯”都沒得吃,還在這討論怎麼安排老人吃“全羊席”[摳鼻][摳鼻][摳鼻]。



枯木齋


孝順長輩我覺得不是光靠錢就行的,不管自己的父母,還是別人的父母,甚至是一些毫無瓜葛的老人,這些人隨著年齡的增大,身體各方面大不如以前,特別當今社會,吃喝不愁,他們會覺得心裡特別空虛,這個時期的老人是很需要自己的家人去關心的,多陪陪老人說說話,沒事在家聚聚,聊聊天,有條件的可以出來逛逛,孝順老人也是為自己好,老人有一個好身子比什麼都強,誰都有老的一天,你所做的一切你的下一代也會跟你一樣,抽出時間多陪陪老人是最好的孝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