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制約鄉村發展的根本問題是什麼?

新大風歌




西門觀點:人多地少,種地人太多,成本太高,收益太低。

美國有三億人口,卻有22億畝耕地,而種地農民只有205萬左右,人均種地接近1100畝,雖然糧價很低,但收益依然很高。

而我國有14億人口,只有18億畝耕地,現在可能沒有這麼多,而農民八九億,人均種地僅有二畝左右。雖然糧價不低,但由於人力物力成本太高,農民依然收益很低,靠種幾畝地根本養活不了家人。

那麼,要增加農民收入,最根本的問題就是解決土地太少,種地人太多,規模化成本太高,收益太低的矛盾。那麼,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國家已經在著手解決。



要解決耕地太少,種地人太多以及規模化、企業化、機械化、現代化程度低的矛盾,就要使土地集中連片。

而要使土地集中連片,就要讓農民的土地能夠流轉。而要讓農民把土地流轉給少數人耕種,首先要讓農民放心流轉,所以,國家首先在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前對農民的土地進行確權發證,從法律上有了保障,承包到期後,再延長三十年,讓農民徹底放心,政策不會朝令夕改。

另外,解決了土地流轉問題,還要解決種糧成本高的問題,美國糧價之所以低,除了人力成本低,規模化、機械化、現代化程度高以外,就是政府補貼高,我國現在雖然種地有補助,但比起美國,還低的很。

只要政府提高種糧補貼,土地流轉集中連片耕作,再加上規模化、機械化、現代化程度提高,我國糧食的成本就會大幅度降低,利潤就會大幅度提高,市場競爭力也會大幅度提高,農民收益也水漲船高。

謝謝您的關注,期待您的看法!


西門白甫


你認為制約農村發展的根本問題是什麼?

【畫龍點睛】我認為制約農村發展的根本問題是“溜溜田”——即分田單幹!

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現在修個出村子的水泥路所有農民都贊成,但一具體實施,就因為要經“千家萬戶”的地頭過,吵吵鬧鬧的各種奇葩理由都出來了,規劃的時間比施工的時間要久很多;說實在的,當初分地的時候路邊,地兩頭都留有程度不等的餘地,但都被農戶蠶食了,現在修路時被蠶食的農戶就是不認賬,這種翻臉不認賬的很普遍;對於此問題一個村內的還好處理,如果涉及幾個村組的土地就更難處理,最終必須拿錢說事!

所以【分田到戶】體制只能應付“一畝三分地”的惡性循環小折騰,要想機械化,水利化及農業生產科技升級全面現代化,不破除“溜溜田”這個根本問題,農村組織結構,農村振興發展,農業效率提高、規模化提升在“一盤散沙”的現狀下永遠難以破冰前行!

簡言之:主要問題不解決,農村共同富裕之路繼續是漫漫其修遠兮,神仙也難以想象,幾千年來的單打獨鬥足以說明此問題!











豆點札記


農村水電路必通,否則地裡莊稼成秸稈;鄉村幹部不作為,讓農民認為無人管;國家的好政策讓廣大群眾知曉,不只是領導的親朋討實惠。一些狗屁磚家嚴重製約了農村發展。比如講環保禁養豬,控制燒柴火……


五月風34


根本問題是走什麼道路。分田單幹是小農經濟,是短視行為,短期內靠物資刺激看到明顯效果糧食富餘。長期不利機械化現代化生產,發展到各人顧各人,一盤散沙、窮得窮,富的富流油二極分化,各人走各人的路,誰不幫誰沒有凝聚力一盤散沙。以至發展到種糧不掙錢沒人願意種糧,糧食依賴進口,現在城市農村一半都吃外國糧食。農民不種糧也買外國糧食吃。遇到災害戰亂國外封鎖卡我們脖子就要捱餓。現在土地流失荒廢或轉包種水果蔬菜。青年勞力進城打工。農村留下老小混日子,沒人種糧。各人走各人的路,只有走合作集體化道路實行機械現代化。才有出路


用戶562500975115


制約鄉村發展的主要問題,在於鄉,村幹部不接地氣,脫離群眾,欺上瞞下,只搞形式主義,今天填張表,明天畫個名,其中的政策老百姓又不懂。

要想富,先修路!在農村實行了有些年了吧!地方幹部為了得到自己的榮譽,假報‘脫貧村’,沒有脫貧的村莊走的水泥路,而‘脫貧村’卻走的還是畸曲土路,下雨遍地泥汀,大小水坑,別說小車,就連農用架子車都不能行走。

農村的農民想翻修幾十年的危房,磚,瓦,水泥又到不了跟前,想種幾畝青縮玉米杆又拉不出去,沒有勞動力的想叫大型收割機邦收麥子,可進不了地,種種原因讓村子的年青人失去了種糧的信心,背井離鄉,踏上去往城市謀生的道路,留在家中的老弱病殘又務不了田地,使土地荒廢越來越多。

還是一句話‘脫貧路’!


種田人wgh


公利性質不落實,私利性質佔全部,鄉村是全國最底層最底層的末端,鄉村的發展正常情況下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反應的是一個社會的發展道路是否具備可持續性,是否具備深遠,如果只是一時強盛那還不如一直墊底呢!一個國家鄉村這種末端結構都能發展起來對這個國家而言意義可不是一般的,因為他具備持續性,長遠性,不會被歷史隨便擊垮。


鈴鈴鈴鈴鈴鈴鐺鐺鐺


提問:你認為制約鄉村發展的根本問題是什麼?

我認為當前制約我國鄉村發展的根本問題,歸根結底只有一個,那就是地方和基層幹部的問題。

“政策制定好了,幹部是關鍵”。中央每年一號文件都是講“三農”問題,國家每年出臺了許多“三農”政策,制定了一系列好的政策措施,推動鄉村發展。特別是十八大以來,國家扶持和推動農村發展,制定和出臺了一系列有力的政策措施和大量資金投入,力度之大是少有的。

但是,這些政策措施到了各地方落實執行時,就不一樣了。為什麼有的地方鄉村發展的很好,而有的地方發展的不好,歸根結底的問題還是地方政府和基層幹部,在思想認識和政策措施具體落實上,存在偏差。主要體現在:

一、思想認識上

“十億人口,八億農民”,雖然這個提法現在有些偏差,但我國的國情依然還是農業大國。儘管農村鄉村發展涉及廣大農民切身利益的事,但是,農業農村(鄉村)在各地方GDP增長中的貢獻率比較低,增長慢,而且,需要大量資金投入。農業經營項目、企業又基本屬於免稅的,對地方財政收入貢獻少,揉入產出比不對稱,所以,導致很多地方幹部就不重視、少投入。甚至,還挪用國家投入或補貼扶持這方面資金,地方配套資金也不到位。這些都是地方幹部思想認識上不重視鄉村發展所導致的。

二、基礎幹部隊伍的綜合素質和執行力上

現在的地方幹部,特別是鄉鎮、村的農村基礎幹部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參差不齊,很多文化水平也不高,政治素質和工作責任心也不強,執行政策的能力和水平有限,對鄉村發展的辦法少、點子不多,綜合素質和執行力差的基礎幹部多了,也嚴重影響了鄉村的發展。

總之,人是推動或者制約一切發展的關鍵,鄉村發展也不例外。當前,制約鄉村發展的根本問題,應該還是在地方和農村基層幹部的思想認識、綜合素質、工作作風和政策制度的執行力上。

以上是我的個人觀點。如有不妥,歡迎你發表你的觀點和進行評論。謝謝你的閱讀!

無來無去者


人心散了,隊伍建設出了問題,好多人都沒有集體主價值觀,合作互助的精神!小農意識進入主流社會,個人自掃門前雪,那管他人瓦上霜,個人主義第一,以自我為中心的利己主義者比比皆是!加強黨的基層建設,建設好一支高素質支部隊伍才能聚人心,奔小康!!!


用戶6054229453203


農業可分為大型企業農業和散戶農業。對於散戶農業我認為制約它發展的根本原因是政府規劃。因為農業利潤少,一般不會把農業作為重心,甚至是走走形式主義。而放眼某個鄉鎮,到處都是企業用地、項目用地、建設用地、公共用地,通常涉及到這些農業都是不得不給他們讓路,從而造成良田極度匱乏,管理艱難,農民受苦。對於當下的基本農田政策,出發點是好的,但是到了鄉鎮卻變味了,為了營造數據,竟然將荒置的山及山地,沒有水源的旱地等一些種植條件差的地塊籠統的都定性為基本農田,這不僅使種植業發展受阻,又使養殖業步履艱難,造成無地養殖現象。此外像現行的環保政策,對於種植業,禁止焚燒秸稈進行一刀切,在沒有合理的解決方案出來就進行這樣的硬性規定,不僅使農民耗費人力物力,而且又使農作物減產,如果偷燒還要面臨罰款,入不敷出。而對於養殖業,在無地養殖這座大山後,又要面臨環保這做大山,要達到環保要求就必須要無條件的投入大資金購買設備和建造處理設施。在沒有政府有利的幫助規劃下,又面臨這重重大山,農業如何發展的起來。


雪祥農場


農村發展是國家非常重視的問題,是市場經濟下國家和農民要考慮的問題?有當今,是什麼貴就種養什麼?這就出現有的當年,有的幾年,出現低價,之後又高,反反覆覆很不穩定,形成怪圈。

其實,還是觀念問題,同樣的蔬菜,為什麼有的貴,有的賤,同樣的豬肉,為什麼有的就一直在四五十元一斤?這就是觀念,說直白點,就是市場定位。就蔬菜而言,普通菜在產量高,種植多,就會形成滯銷。而種無公害,綠色無農藥的蔬菜,只要找準銷路,可以叫消費者清楚看到確實綠色無農藥,那利潤是可觀的?養殖像一些優質品種,像中華黑土豬,五黑雞之類,不僅在平時價格居高,而且在豬溫時也沒有掉價,這就叫我們可認真考慮這問題,去努力尋找銷路,發展並壯大,形成規模,以村或鄉或縣為單位,形成一品帶動一方,一品振興一方,從健康,綠色為基礎,走高新技術發展道路。

農村土地廣袤,人才,人力充足,只要觀念轉變,順應形勢,建成美麗鄉村,富裕鄉村,科技鄉村,綠色鄉村,和諧鄉村,不是個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