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過年農村的菜式和十年前有什麼區別?

新農大黃蜂


您好,我來發表下我的看法。

十年之間菜式區別還是很大的。因為不管是城市還是農村,人們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了。

十年前我想想,那時候過年的菜會炒很多盤, 10道或是12道菜。做的也是家常菜多一點,像蒸魚一定有的,再來盤雞肉,鴨肉,紅燒豬肉或是豬腳的也是有的。也會有一道甜湯,或蓮子之類的。還會炒好幾盤青菜,像扁豆炒魷魚,豌豆,白菜炒魚膘這些。

現在嘛,也有,但不是很多了,畢竟這些肉系平日裡吃太多了,一天三餐中可以說除了早餐外,其它的兩餐都有吃魚或吃肉。還有宵夜。小朋友的肯德基,週末的豪客萊牛排。

以前逢年過節的好肉好菜,等於現在只是普通的家常菜了。大過年的再吃這些就意義不大了。

年夜飯現在是講究少而精的,現在的人食量小了,菜做太多也吃不完。

像我家的,現在過年上二三盤熟肉,其它的以火鍋為主。海鮮現在也多一點。以前海鮮貴,火鍋都刷些牛肉,兔子肉或是山雞肉這些。

反正嘛,過年的就圖個開心,一家團聚。不愁吃穿的年代,吃什麼都可以。就吃個氣氛。


大城一小廚


又過年了,可總感覺少了那麼點感覺。沒有花花綠綠的裝飾,也沒有挨家串門的熱鬧,好像少了小時候的那種,儀式感和期待感。讓人不禁想起小時候

……小時候,一到臘月就開始為過年各種置辦了!一直到年三十,家裡天天蒸汽瀰漫、香氣瀰漫~這是年的味道,讓人晚上都幸福的睡不著的味道…不禁讓我想起那句話,那些年窮的像個孫子,但快樂的像爺。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掃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

二十六,燉豬肉;

二十七,殺公雞;

二十八,把面發;

二十九,貼對聯;

三十晚上熬一宿;正月初一上街扭一扭。趕大集,還記得,以前到了臘月十幾,就要開始趕大集了!年前趕大集真是人山人海,大家都忙著買新衣服,置辦各種各樣的年貨。每年,大人們都會買回家一張大大的掛畫,一個小胖姑娘或者小胖小子,抱著個大鯉魚!為了更應景,還要從集市上買一些假花,放在櫃子上,花花綠綠的特別喜慶!備年貨,還記得,以前到了臘月十幾,就要開始準備各種吃的了!小時候生活條件不好,對肉的渴望尤為強烈,能吃上一大碗蘸蒜泥的瘦肉,這就是年的特權。烀一大鍋肉,滿屋子都是肉香,這種等待的煎熬和吃上肉的滿足,只有小時候才有!殺年雞,雞、魚、肘子、排骨,是小時候過年的標準套餐。小時候吃的雞都是小笨雞,最有營養的雞,皮薄發黃肉質緊實不疏鬆,燉出來的湯都是油黃不膩的,

鮮美極了!還要蒸一鍋又一鍋白胖的大饅頭,

主食備的足足的。豐衣足食,希望明年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

一年的美好願望全都寄託在食物上。

年夜飯那天吃的是活魚,最好的食材都留到過年的那天!儲備餃子,也是過年前準備的年貨之一,包好的餃子凍上,可以包好幾種餡的,豬肉白菜、牛肉大蔥、韭菜雞蛋……

小孩兒晚上餓了,煮點!那時候零食不多,凍梨、凍柿子、冰糖葫蘆……就成了最好的美味,咬一口甜得眯眼,散裝糖整一盤子,來小孩兒了給一塊,軟糖、硬糖、酥糖、脆糖都有,多少糖塊都吃不夠……軟糖中的經典就是高粱飴和楊梅糖,糖分低。脆糖、酥糖、大蝦糖,一咬一掉渣,吃到齁嗓子。散裝硬糖塊,桔子瓣糖,五顏六色,舌頭都吃變色了。大掃除,還記得,臘月二十四,那場怎麼逃也逃不過的大掃除。

掃灰塵,洗床單、被罩、窗簾、衣服……能洗的都洗了,擦玻璃、擦桌子,每個角落都清掃一遍。這絕對是過年前最難熬的一關啦,不能出去玩,被父母抓去大掃除。

放鞭炮,還記得,臘月二十七八就可以放鞭炮了。那時候的鞭炮拆開來放,年底守著賣鞭炮的小攤兒,摔炮、大地紅、串天猴……還有一種叫二踢腳,威力很大。調皮的男孩子總是拿鞭炮亂扔,捂著耳朵看著鞭炮噼裡啪啦響,還有圍著鞭炮歡蹦亂跳的我們……

現在想想,就好像在昨天。

貼春聯

還記得,臘月二十九就可以貼對聯了。毛筆字寫得好的人家基本上都被包圍了,這家拿著紅紙來找他,那家也是。一大堆人圍著這個“文化人”,看著一筆筆寫出來的春聯,每家每戶的春聯都不一樣。後來都買現成的,春聯也越來越好看,但少了那一股子年味兒。小時候,窗花也都是手巧的奶奶親手剪的,比買的都好看!年夜飯,還記得,年三十那一頓,是一年中最豐盛的。除夕那一整天,媽媽都是圍著廚房轉,燉肉、炒菜、燉魚、醬肘子……大鍋裡煮著整隻雞,整個房間都飄著肉味。幾乎所有肉類都聚齊了,而且每樣的分量都很大。記得小時候每道菜上來都要聞了又聞,急得團團轉,就想吃年夜飯。年夜飯不僅僅是一桌飯,更是一桌滿滿的幸福。那時的我們以為,每一次過年都會更加快樂,沒想到長大後的過年,好吃的多了,滋味兒卻少了。可能真正在過年的,永遠是那些孩子們吧!看春晚,還記得,大年三十晚上,看春晚是每年過年的必備節目。吃完年夜飯,一家人早早就拿好瓜子水果,守在電視機前,等著看春晚。等到了12點,一邊看春晚,一邊吃餃子,聽著此起彼伏的鞭炮聲,那才叫過年!穿新衣,還記得,小時候過年,除了年夜飯、壓歲錢之外,穿新衣服是又一個最大的盼頭。那時候,一年買不了幾件新衣服,全指望過年的時候了。買了新衣服,沒事就拿出來瞅瞅試試。除夕晚上,枕著疊地板板整整的新衣服,興奮地睡不著覺!過年的衣服都紅紅火火的,非常喜慶!拜年還記得,拜年串門一定要穿大口袋的衣服,過年嘴一定要甜,因為不僅能得到好吃的,還能得到壓歲錢!那時候的紅包只有幾塊錢,但對小孩子來說已經是“鉅款”了。放在兜裡怕掉了,放在其他地方怕忘了。當然,到了第二天媽媽一定會說:你的紅包拿來,媽媽先幫你保管著。

媽,你說,我小時候那些紅包什麼時候還我?還記得,那時最喜歡正月裡的親戚大聚會。過年的時候家裡的親戚都會回來,

平時不常見的親戚們都能見到,

還有很多新玩伴,一群孩子跑裡跑外,嘰嘰喳喳的才叫過年!去親戚家拜年的時候,大人們總會抓一大把零食塞你口袋裡,你揣著一大兜的好吃,心裡比吃了蜜還甜!

每年的年夜飯都在變化,總覺得現在的年夜飯已經沒有到小時候的年味兒,年夜飯一般都有:紅燒魚,紅燒肘子,醉雞,烤鴨,花生米。。還有主食餃子。和十年前差別挺大的因為大家的生活水平都在提高。每個地方都不一樣啊,有雞有鵝有魚有肉,但是十年前人們的生活水平肯定沒有現在這麼好吧,很多地方都不一樣,有些地方很講究,但有些地方確實又很不將就,看自己喜好就好。







野遊鄉村明哥


【十年前的農村過年菜式很豐盛,十年後的農村過年菜式更勝往年!】



現在過年,農村的菜式和十年前的區別感覺其實不是很大的,只是年夜飯的菜式更加豐富了,吃年夜飯的方式也有改變而已。

以我老家的農村為例,家在廣東珠三角,十年前,老家的農村早就開始了轉型,由種植業改為養殖業。家家戶戶十年多以前就開始養殖羅氏蝦,花斑魚,南美白對蝦等水產,不單有了一定養殖的經驗,還獲得了較高經濟收入。



十年前的老家,家家戶戶都蓋起了新房,過年的時候,年夜飯的菜除了平日養的雞鴨蔬菜以外,主角就是自家養殖的蝦和魚。每逢過年回鄉的時候,頓頓都是一大鐵鍋羅氏蝦,豐盛得不得了。

十年後的老家,養殖的品種已經不再限制於羅氏蝦和魚,養殖品種也多樣化了,收入自然也更好了。年夜飯的餐桌上,對於這些自家產的魚蝦用來做年夜飯倒是少了,原因是因為經常吃,都吃膩了。



現在的年夜飯,老家的人也開始接受出去酒樓吃,辛苦了一年,舒舒服服的過,讓大家都自在。如果在家裡過,燒鵝,乳豬什麼的反而成了主角,老表他們也會弄了個魚生壽司之類的上桌,品種多樣化,城裡有的菜式,農村一樣有!一樣的熱鬧喜慶。

十年前的農村過年菜式豐盛,十年後的農村過年菜式更勝往年。日子會越來越好的!


木子羅食記


這個真的很有話說。

十年前跟現在沒有太大的差別,來說說我小時候過年的菜吧!

我小時候過年的菜,以我家為例,基本上包括一隻雞,一大盆紅燒肉,一大碗肉丸子,一大碗紅燒整雞蛋,兩條紅燒鰱子魚,加上一碗豆腐,其他都是自家地裡的蔬菜,所有的菜就這麼多。

魚一般是不會動的,三十晚上做好以後,大概能放到年初六,每天來了客人端上桌,大家看一看,很少有人去動筷子,因為會一筷子戳下去就變了樣了,不好看了,所以老家有一句俗話說:拜年拜到初五六,有魚沒有肉。說的就是這個意思,肉還能吃點,魚不能動筷。

紅燒肉圓子和雞蛋一起燒好以後,基本上都是吃之前蒸一蒸,放在飯鍋上蒸,或者用個蒸籠專門放在鍋裡面隔水蒸,即便這樣的菜,大人們還很少筷子,因為家庭條件不好,吃飯的人也多,一個人要幾塊肉,可能一大碗肉就沒有了,真的要吃的話,一個人一碗肉也能吃得下,因為那時候肚裡沒有油水。

記憶深刻的是,那碗肉蒸到後來,肥肉基本上都化掉了,剩下的瘦肉沉在碗底,肉皮浮在碗麵上,肉爛到入口即化,超級好吃。雞蛋一次又一次蒸完以後,蛋白Q彈得的如牛筋一樣,吃到嘴裡都要細細地嚼,回味好半天,那個味道是真的好呀,而且整煮蛋通常跟肉圓是放在一起煮的,蒸的時候也會放在一起,雞蛋充分吸收了肉味,吃起來打嘴巴子都不丟啊!

至於過年殺一隻大公雞,更是不夠吃的,記得我媽媽會洗上好多茨菇,切成塊跟雞一起紅燒,每次來客人的時候裝上一碗,那一碗裡面大概1/3的雞2/3的茨菇,這樣一隻大公雞才能從年初一到年初六,把所有拜年的程序對付掉,有的人家客人多,到年初十客人都沒完。

現在回老家,過年已經不在家做飯吃,出去拜年是下館子,很少在家裡吃飯,偶爾在家裡面吃,也都是很清爽的,吃一頓是一頓,蝦子,牛羊肉,不求多,求少而精,很遺憾的是,這樣的菜品應該比以前好多了,可是我們卻再也吃不出童年的味道,也沒有了童年的味口,小時候如果放開給我吃,我可能真的能吃下一碗紅燒肉,現在卻看了一塊都不想動了。


蘇小妮


兒時住在黃土高原,那裡的農村菜式寄託著情感,如今別樣的日益紅火!

記憶中的小時候,過年就在爺爺奶奶家,農村的火炕擠七八個孩子,就等著除夕夜晚上的那頓大鍋餃子,是各種長輩包了好幾天的成果。農村很冷,經濟條件也不好,餃子餡只有星星點點的肉混著奶奶自己醃製的酸白菜,酸白菜帶著大冰碴兒,一大缸儲存在外屋裡,我們一群孩子連這酸白菜都能當零食偷吃。哈哈!

除了這並不高大上的餃子,是家家戶戶必備的,豬頭肉。養了一年的豬,爺爺奶奶是對它有感情的,年前找人殺的時候,就會脖子上帶上紅布帶,默唸一些我們根本聽不大懂的傷感話。

是要一整個豬頭放在大鍋裡煮的,煮一天一夜,滿屋子的豬肉味道,奶奶養的花貓就一直在鍋邊轉悠,後來就乾脆趴在鍋邊肆無忌憚的聞著味道也是滿足。

燉好的豬頭會直接整個端上桌子,那場面,孩子們真的像一群餓狼一樣盯著,可是老人有老人的規矩,我們會安安靜靜地等著,等大人們用嫻熟的刀片成塊,蘸上醋醬油鹽蔥花配好的調料,那個味道,是永遠的記憶。

這一個葷的之外,就是冬儲的大白菜了,白菜舵滿一邊牆,都是爺爺奶奶自己種的,秋天有進村收白菜的商販,爺爺奶奶會給自己家留很多,總說過年人多,孩子們得吃。

白菜燉土豆,白菜凍豆腐,凍豆腐是買回來的鮮豆腐直接放院子裡的箱子裡,比冰箱還好使,比石頭還要硬的多,但是味道,濃濃豆香。

所有的那些場景,都隨著爺爺奶奶的逝去都變成了回憶,可是父輩依然會在現在的過年,把曾經過年的食物一樣一樣的做出來,哪怕我們說,哪有人還吃那些肉,哪有人還吃那些大白菜,但是老人依然會繼續曾經的那些味道。我們便會在這些基礎上,添加著各種時髦的菜式,魚,蝦,螃蟹,海參,等等,可是我們的食物放在桌上,都是錦上添花,我們都知道老人的用心良苦和心理惦念的感情寄託。

給老人們空間做想做的年夜飯,可能不只是菜有多少,而是他們心裡的那些寄託著情感的年夜飯~

紅紅火火過新年!


註冊營養師曉冀


十年前,年夜飯是農村過年為隆重的儀式,這頓飯,從早上就要開始準備了,足夠忙一天,在十年前,年夜飯都是必須要等到天黑才能吃,而且那時候的農村,年夜飯是不能在飯桌上面吃,一般都是去山上找一些松茂,然後鋪在供桌面前,農村基本上每家都有供桌,供著天地神位,年夜飯就是一家人圍在一起坐在地上吃。而今這樣的習俗已經慢慢的消失了,因為隨著大家的改進,這樣覺得很不方便,人多了反而坐不下去了,所以都改成在桌子上吃了,吃飯前一般都要磕頭點香的,放鞭炮是年夜飯的前奏,誰家鞭炮響鷲知道誰家開始吃飯了。現在也都不用等到天黑了,下午5點多就有的人家開始吃了,當然也還要一些保留著吃到0點的習俗,中國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俗名“熬年”。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年夜飯年夜飯,在農村就是越晚吃越好




小豆JJ


十年前的農村和十年後的農村還是有很大變化的,我孃家就是農村的,十年前生活條件相對來說還不太好,過年也就是買點豬肉,買兩條魚,自家養的雞殺上幾隻就過年了,現在可是大不一樣了,現在的農村過年準備的都挺全的,雞鴨魚肉、牛羊肉、海鮮、各種新鮮蔬菜應有盡有,做菜也講究葷素搭配,營養均衡,以前過年回孃家大部分都是把炸的東西熱上幾碗,然後就是菜湯饅頭,現在過年回去弟媳都會做上一大桌子菜,每次給她說別做太多,吃不完都浪費了,弟媳就說準備的東西多,你們要勁吃,從這點看十年前的農村和十年後的農村是有天翻地覆的變化。


小城郭姨


[十年前農村過年時的菜式和現在過年的菜式還是有一些變化的]

十年前應該是我剛要上大學的時候,剛要走出這個農村的時候,那時的我有著對未來的憧憬,也有著對未來的恐懼。

十年前的農村,也不再像人們普遍認為的那樣貧窮,勞動力被有效釋放,家家戶戶都能安居樂業,衣食無憂。

要說那時候和現在最大的區別,就是那時候空氣質量比較好,幾乎家家都飼養些家畜,什麼雞鴨,牛羊,驢馬,甚至是魚,在那時候都很常見。為了吃,為了農耕,為了賣出去賺錢,雖然飼養的目的不同,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這些家畜大大豐富了老百姓的餐桌,所以那時候過年,菜式是以肉類為主的,主要是豬肉,牛羊肉。

青菜因為是冬天,又趕上過年,價格比較貴,很多人家基本都不會買。過年了,吃的最多的就是火鍋,豬排骨,弄上一大盆,在蒸點米飯,這就是過年的菜品了。

現在的農村,因為環保問題,家畜不讓養了,豬肉價格前段時間也狠狠長了一波,要想像以前那樣大口吃肉,恐怕是做不到了。而且現在很多人都講究養生,所以也不會和以前是的過年以吃肉為主了。

現在過年,肉還是有的,但量少樣式多了,豬牛羊魚雖然還是餐桌主角,但可能每桌只有那麼一小盤。青菜多了起來,北方冬天再也不是大白菜的天下了,我記得以前一到冬天,天天吃白菜,吃的都膩了。現在各種大棚蔬菜過年的時候也走上了百姓餐桌,極大的豐富了百姓飲食。

海鮮也是過年必備菜品,大蝦,海參,魷魚,每家過年之前都會備些,等年三十好好吃一頓。

要說十年前和現在過年,農村在菜式上的區別,我想最大的區別就應該在菜品豐富程度上,以前選擇性少,有肉吃就滿足了,現在不僅要有肉,還要有菜有海鮮,可以說,我們的生活水平還是在一步一步提高的。


否範


肯定有的,我是北方人,小時候窮,當時交通運輸也不方便,記得自己家人過年基本早晚吃餃子或者菜湯(河南當地的一種也算燉菜吧),吃的都是應季的蔬菜,當地的蔬菜魚等,基本沒有海鮮蝦等。過年還能吃次魚,平時都吃不到,偶爾夏天自己去河裡捉的小魚沾點腥,其他就是吃大席會吃,再者就沒機會吃魚了[捂臉]!

現在農村條件也好了,運輸也方便了,什麼魚,蝦,甚至其他海鮮等也能買的到,蔬菜就更多了,蒜薹,西紅柿等各種菌類蔬菜應有盡有,種類繁多。

現在過年除了餃子必吃,還學會了城裡做一桌子菜,雞鴨魚肉更不可少,還有海鮮,各種喜歡吃的蔬菜,有時一家人還會涮個火鍋!

最後還是要得感謝政府,讓我們年夜飯一年比一年豐盛,日子一天比一天紅火[呲牙][呲牙]


創業的裴裴


大家好我是《蓮姐茶品坊》蓮姐,現在農村人的年夜飯跟十年前比差別很大的,之前都是大魚大肉因為平時吃不起,現在可不同了,葷素搭配色香味俱全,一家人在一起才是最好的年夜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