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退休老人不願幫帶孫子,所以寧可出錢請保姆”你怎麼看?

時光瀲灩滴墨盛放1


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越來越多的退休父母自己不帶孫子而寧可出錢請保姆,我們不能武斷地認為這樣的父母冷血、缺乏親情。

因為這要分很多種情況。

一、身體健康狀況不允許。爺爺奶奶既然都已經退休了,已經步入老年,很多都有三高或其它老年病,而看管孫子是個非常繁重的工作,小孩子精力旺盛、好奇心強,更容易發生這樣那樣的意外,爺爺奶奶健康狀況原本就不太好,且需要每天高度緊張地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看管孫子,這是很多人難以勝任的。比如我有一個同事結婚比較晚,35歲才生的第一胎,同事媽媽雖然才65歲,但是有嚴重的滑膜炎和腰椎間盤突出,但也幫他看孩子,孩子兩歲的時候,非常調皮,動不動就撒腿就跑,同事媽媽腿腳不好也攆不上,孩子好幾次差點發生事故。

二、精力不允許。老年人的精力已經大不如前,腰痠背痛、腿腳不好是常態,很多人不能熬夜。而看管孩子往往需要半夜起來衝奶、把屎把尿,當孩子父母去上班時,還要負責買菜做飯,工作強度、精神壓力大,且時刻不得清閒,一些老年人硬撐著去減輕子女負擔,結果把自己身體也搞垮了,反而給子女帶來更大的負擔。

三、兩代人關係不太好處。父母來看管孫子,必然意味著要與子女同住一室,此時家庭矛盾也往往開始升級,其中60%以上是敏感而難處的婆媳關係,這我在此不再贅述,相信別人都提到了。說一下代溝的問題,兩代人在生活習慣、培育子女方面的矛盾和分歧,往往會使家庭戰爭此起彼伏。來看管孫子的父母對孩子打不得,罵不得,寵不得,慣不得,而且萬一出了什麼意外,那後果更是不堪設想。我們附近小區就曾經有一個痛心的例子,奶奶便秘,在孫子睡著時僅僅去上了一趟衛生間,孫子醒來找不到奶奶不慎陽臺窗戶墜樓而亡,奶奶發現之後,一句遺言未留也直接跳樓了。

四、退休的父母家裡也有老人需要贍養。一般父母在退休的時候大概就是60歲左右,現在醫療條件好了,人的平均壽命延長了,所以很多60歲左右的父母自己的父母也健在,且年齡更大、身體條件更不樂觀,而贍養父母是每個子女必須履行的義務,所以,退休的父母沒有分身法,必然不得不放棄看管孫子而選擇贍養父母。

五、保姆比較專業。老年人的觀念一般是比較過時的,他們在養育孩子方面理念與現在的年輕父母有很多差別,這樣都會導致家庭矛盾頻發。而保姆一般情況都經過專業機構培訓,有專業的育兒知識和保健技能,且萬一遇到一些意外,他們都能進行科學而及時的處理。儘管需要花錢僱傭,但是在家裡人員情況不允許時,也不失為一種較好的選擇。

六、退休的父母也追求自由。很多父母辛苦工作了一輩子,也養大了孩子,大半生都是為工作而活,為孩子而活,而不能為自己而活,終於熬到退休了,他們也希望能有一些自由,能追求一下人生的價值。

當然,很少有父母會完全放飛自我,如果兒女家裡脫不開身,我相信很多父母也會克服困難主動而樂意去幫忙的。

以上是我的解答,希望能幫到你。


70後回憶殺


現在確實存在退休老人不願幫帶孫子,寧可自己掏錢請保姆的情況。這種現象在以後的生活中會越來越普遍。我個人覺得這其實是社會進步的一種表現。

退休老人,精力體力都慢慢衰退。帶孩子其實真的非常辛苦,無論身心都是一種很大的考驗。

我姐就是活生生的例子。退休沒幾年就幫她女兒帶孩子,女兒女婿忙於工作,孩子的吃喝拉撒基本由我姐全權代理。幾年下來,她是整宿整宿失眠,大把大把掉頭髮,吃飯速度過快(擔心孩子出狀況),把腸胃整壞。

老人身體垮了,其實對下一代是更大的負擔。特別像80後,兩人要負擔四個老人,一個老人躺下了,三個家庭便風雨飄搖。老人身體健康心情愉悅,真的是晚輩最大的福氣。

老人樂於出資保姆費,也算幫孩子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後顧之憂了。很多老人退休工資不少,但精力有限。所以,我覺得這也不失為一種兩全其美的辦法。與其勉為其難幫帶孩子,不如敞開天窗說亮話。

百善孝為先。退休了,做為子女,就應該讓家裡的老人頤養天年,養花種草,旅遊健身,我想這是每個老年人都真心向往的一種生活。





我之煙臺


剛好,我曾同我的父母討論過這種問題。

那麼,我就從我的視角來講,我為什麼不願意父母退休後來幫我帶孩子。

個人情感

對我而言,父母將我養育了成人,已經很好了。

剩下的時間,他們該享享清福了。

做自己想做的,過自己想過的。

身體狀態

從客觀上來講,父母雖然身體還健康,但體力仍就不如年輕時充沛。

而1-3歲的孩子,愛哭,愛鬧,夜裡睡不著等等。

此種情況,年輕人都不怎麼吃的消,何況是老年人。

觀念衝突

在養育孩子上,父母與我們或多或少會出現一些衝突。

譬如,有一句老話叫做,隔代親。

在管教孩子的時候,他們也有一些顧慮,從而導致不敢出手,怕孩子埋怨

時代畢竟始終都在發展,有些觀念和方法也一直在更新。當然,我並不是說父母的觀念落後,而是在某些時候他們接受信息的能力沒有我們強了。

........

最後

我並非一味的反對父母幫忙帶孩子,父母如果想帶孩子,我也會將孩子送過去。

但在我想來,這段時間並不會持續太久。

既能培養感情,又不會對父母造成負擔。

不要把父母對我們的愛,當做理所當然。


陳陳不相因


我父母退休快十年了,從退休前就開始幫助我和兩個弟弟帶孩子,孩子們和爺爺奶奶的感情也特別好,我們這個大家庭在鄰居眼裡一直都是幸福的,更是鄰居朋友羨慕的家庭。


我們每次帶著孩子去看望父母,老人都特別高興總是把好吃留給孩子們。就這樣幫我們把小的帶大送到我們身邊上學,接著再帶小的樂此不疲。記得很多次聽鄰居問我父母為什麼要幫著帶孩子,都老了還不好好享幾天清淨?我父母卻說怕我們照顧不好孩子,還說人活一輩子不就是為了兒孫滿堂嗎。


這兩年父母年齡也大了,我們做子女的不想讓兩個老人太辛苦,可父母還是堅持幫我們帶孩子,去年我小弟家生了二胎,父母直接命令小弟把孩子給送回去由他們幫著帶。這麼多年一直都是這樣,所以我們也習慣了父母幫我們帶孩子。


今年過年我和兩個弟弟帶著孩子們都回到父母身邊過年,一到晚上睡覺幾個孩子都掙著吵著和爺爺奶奶一起睡,想著父母年齡大了怕休息不好,可孩子們都不願意哭著非要和爺爺奶奶在一起,沒辦法就把兩張雙人床拼到一起,看著父母滿臉就不出來的幸福笑容,我和弟弟也都不好多說什麼。


尊老愛幼、子孝孫賢、家庭和睦幸福是我們的傳承和期盼,有時我們做晚輩的不想讓父母幫著帶孩子,是怕老人太辛苦又或者是怕不能照顧好孩子,以各種理由拒絕父母的盛情,殊不知這樣的想法和做法是多麼的自私。

什麼是天倫之樂?也許在老人心裡嚮往的天倫之樂就是兒孫滿堂吧!


懂你手機特效


父母退休後不願意帶孫子也有她們的想法,作為子女應該理解父母,法律上沒有這個要求一定要帶孫子,在中國的話農村父母一般都帶孫子,城裡父母區別大點,我沒有婆婆了,我的孩子都是公公給我帶大的,小時候每天和我一起抱著他,很多認識的人都以為是我自己的爸爸,現在每天送他上學,放學又接孩子去學游泳,我經常對孩子講,要懂得尊重爺爺,孝敬爺爺,一般的爺爺都做不到你爺爺這麼有耐心和細心,十年了,每天都這樣,祝福我的爸爸身體健康長壽🙏🙏🙏



燕子愛遊玩


這沒有什麼看法。老人不帶孫自有她的道理,帶也自有她的道理。我的孫我想帶,兒子都不要帶,還用一大套道理來說服我,“說他們都沒有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帶,都是媽媽一手帶大的,再說孩子要跟在爸爸媽媽的身邊才好教育,再說爸媽辛苦了大半輩子也該享享清福了,還叫我好好的該出去旅遊就去,該玩就玩。”這就是我兒子對我的孝順!

年輕人啊,還是讓你們的老人享享請福吧,別太讓老人傷心!



冷淑華


守一瓣心香認為,如果退休老人條件允許,應該親力親為親自出馬,就算不能全職,也要兼職參與到孫子的成長中,不要把金錢等同於親情,畢竟金錢換不來兒孫繞膝的天倫之樂。

問題中強調了退休老人,可見,這問題針對經濟有保障,自身有愛好,生活有追求的老年人群體。

許多退休老人,拿著固定退休工資,老年生活有經濟保障,拿出請保姆帶孫子的錢綽綽有餘。出錢辦事成了他們一條維持親情關係的捷徑。

這些退休老人,一般都有自己的愛好,跳舞的,唱歌的,攝影的,旅遊的,釣魚的,愛好廣泛。認為自己辛苦工作了一輩子,退休後才得閒發展自己的愛好。

這些退休老人,熱愛生活,追求生活品質,他們忙著上老年大學,忙著參加社會團體,忙著來修身養性,以至於沒有時間幫忙帶孫子,寧可拿錢請保姆。

我認為,如果退休老人身體狀況允許,可以親力親為親自出馬,幫忙帶帶孫子,就算不能全職,也要兼職參與到孫子的成長中來。這樣,既可以促進家人之間的感情交流,又可以享受兒孫繞膝的天倫之樂。

金錢不是萬能的,它冷冰冰的世俗味兒維繫不了親情。兒子兒媳困難的時候,退休老人只肯出錢請保姆帶孩子。下面,讓我們進行換位思考,如果有一天,老人需要兒子兒媳、甚至孫子孫媳幫忙時,年輕人也會效仿其行為,只談錢不談親情。

不過,話又說回來,肯出錢請保姆帶孫子的退休老人,捨得對小輩花錢已經做的夠好。我身邊還有許多老人,既不出錢又不出力,還一味在兒女身上索取金錢和親情,最後鬧得家庭決裂。

雖說兒女成年後,幫是情分,不幫是本分,但人情往來,是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老人冷漠,做事太決絕,就不能單方面要求年輕人熱情。

所以說,如果退休老人條件允許,可以親力親為親自出馬,幫忙帶帶孫子,就算不能全職,也要兼職參與到孫子的成長中來,不要把金錢等同於親情。





守一瓣心香


一天,走在路上,聽前面的一位花白頭髮的老者跟另一位同行的人講:禮拜天孫子上我家來,我又要當一天孫子了。聽來不禁感到好笑。不是爺爺嗎?自己怎麼說自己是孫子呢?

你不要認為這是玩笑。如今,擺在老年人面前一個比較現實的問題,就是當子女有了孩子之後,沒時間沒能力去帶,把看孩子的任務推給老人承擔,老年人又不好拒絕,只好認了。誰都知道,看孩子,是一項非常責任重大的事情,而且出力不討好。說實在的,現在的孩子嬌生慣養,吃喝挑剔,如同溫室裡的花朵,經不起半點風雨。磕了碰了,一時看不好,落埋怨不說,自己也提心吊膽。老年人本身腿腳不利索,耳聾眼花的,自己管好自己已經不錯了,再照料個小孩子,真有些應接不暇,勉為其難。本以為退休了,輕鬆了,享享清福,反來了個角色互換,論稱呼是爺爺,當的卻是孫子。

為了擺脫看孩子的任務,追求自由超脫的生活,有些經濟條件允許的老年人,寧願從自己的腰包裡掏出錢來,請個保姆看孩子,也不情願給自己增加一份額外的負擔。按說不應有金錢上的義務,卻不失為明智之舉。再說了,管了這輩子又管下一輩,什麼時候是個頭?年輕人啊,多理解理解吧,老年人,不容易!


東音八度


自己帶孫子當然是最好的。但有時侯,兩代人間很多觀念上太不一樣,容易引發諸多矛盾。這也是很多老年人寧可出錢,也不願意惹事的重要原因。

說白了,還是現在的一些年輕父母過於強勢,過於主觀,總認為自己被一些信息所灌輸的那一套所謂的育兒之道無比科學,無比正確。

卻不知道,其實,自己所認可的很多所謂的育兒道理,其實也多是時尚,而不是科學。

老一輩也有很多無奈,在溝通無效,彼此相法相差太遠的時侯,花錢請保姆也不失為一種避免激化矛盾的好辦法。

只是,花錢請保姆雖然也行,但不能因此隔斷了和孫輩之間的情感交流,該陪孫輩的時間一定要陪,否則,你花再多的錢,孫輩也會對你無感,那才是最大的悲哀和失策。


疏桐流餉


這個問題其實是老年人的無奈!

婆婆惹不起兒媳婦,婆婆又怕兒子受氣。

老年人花錢買安寧,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老年人都喜歡看孫子。老年人的文化水平不高,現在的兒媳婦都是高學歷。兒媳婦怕影響自己的孩子成才,有的兒媳婦不讓老人看孩子。兒媳婦看不起公公婆婆,公公婆婆寧可出錢也不去給兒媳婦當保姆。



這個現象我們這裡很少,我們這裡普通人家,大多數都是老年人看孫子。有爺爺奶奶看孫子,也有姥姥姥爺看外孫子。老年人為了兒女家庭和睦,都是心甘情願的做帶著工資的保姆。



題主所說的情況可能是大城市,我們這裡這個現象幾乎沒有。現在是獨生子女家庭了,雙方父母都是在幫助自己的孩子。孩子們小日子過好了,老年人也就放心省心了。我們的兒媳婦都太聰明瞭,哄老人孩子們有辦法。老年人讓兒媳婦哄得團團轉。挺開心!

我是春韻劉姥姥:我們普通人家的孫子。讓保姆看還是有點不放心。老年人看孫子比兒子親。

2020.1.2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