囧媽,折射出多少中國式家長的控制慾

在家裡看《囧媽》,豆瓣評分不高,目前是6分,很有可能,還會跌破6 。然而,春節宅在家裡,用手機看囧媽,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之前的泰囧、港囧,和男主角一起在路上的,還有一個男二號,兩人是競爭關係。這個內核,在囧媽中變了。這次徐崢打親情牌。之所以代入感強烈,是因為很多觀眾,都有這樣一個媽媽,喜歡看公眾號,喜歡養生,有的時候,還會上當受騙。


囧媽,折射出多少中國式家長的控制慾

鍥而不捨的改造者

在哈哈大笑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兩段一樣的臺詞。

老婆張璐(袁泉飾演)對男主角徐伊萬(徐崢飾演)說:

你看,這就是我們倆之間的問題。你心裡長了一個幻想的老婆。她應該喜歡什麼,討厭什麼,該怎麼說話,你全部設定好了。你為什麼要鍥而不捨地改造我呢?都這麼多年了,你難道還沒有意識到我不是你想的那個人嗎?


囧媽,折射出多少中國式家長的控制慾


其實,過不了多久,徐伊萬就感同身受了,他對媽媽說:

你看看,這就是我們自己之間的問題。在你的心裡住著一個幻想出來的兒子。他應該吃幾塊紅燒肉,臉上的肉是橫著長還是豎著長,什麼時候要孩子,膀胱幾點鐘排水,你全部都設定好了。你為什麼要鍥而不捨地改造我呢?這麼多年過去了,難道你沒有發現嗎?我並不是那個你想象中的兒子。


囧媽,折射出多少中國式家長的控制慾


張璐和徐伊萬,他倆說這些話的時候就已經有點要撕破臉了。我們從這個結果往前倒退,他們為什麼會在這個時候然後說這些話呢?


囧媽,折射出多少中國式家長的控制慾


按照時間順序,從張璐開始說起。

電影一開場,兩人在談比較嚴肅的話題:離婚協議。兩人談崩之後,徐伊萬順帶提了一嘴:“這個檯燈我幫你修好了。”袁泉忍不住說出了實情:“我從來都沒有喜歡過這個檯燈。”但是,徐崢根本不能理解,這麼可愛的檯燈,為何有人不喜歡。

所以,接著這個檯燈,張璐說出了兩人問題的關鍵:在一段試圖控制對方的關係中,連喜歡什麼樣子的檯燈,都是被設定好了的。徐伊萬需要的只是服從,聽話,而不是一個真正的人。

在這個時候,徐伊萬作為聽眾,以及一個控制者,他理解不了這段話。但是,沒有關係,他馬上就能夠感同身受了。

在火車上,再加上手機也掉水裡了,無法繼續開展電話會議。這次旅程才變成了真正的陪伴。媽媽什麼都要管,什麼時候時吃水果,吃幾塊紅燒肉,甚至於,什麼時候排尿,都要設定好。

為什麼要這麼做?僅僅是因為公眾號上的洗腦文章就是這樣講的。徐伊萬不認同這些做法,但是卻要被媽媽強迫,做這些他認為不合理的東西。終於,忍無可忍,無需再忍,就向媽媽發火。說出了鍥而不捨的改造者這樣的話。

在電影中,是張璐先對徐伊萬這樣說,然後,徐伊萬說給媽媽。但是,我們再看看這個控制鏈條,媽媽先試圖控制孩子。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他本身是一個受害者。然而,在他沒有意識到的情況下,他又變成了一個加害者,試圖去控制另外一個人。

我們來看一看母親是如何維持自己的婚姻的。影片中母親說兩人走到一起,因為愛情,但是又因為家庭地位,社會地位的懸殊,總是爭吵,陷入惡性循環。父親喝酒派遣憂愁,母親迫不得已做了一件驚人的舉動——他竟然去父親的單位告訴所有的人,不許和他來往,不許跟他喝酒。

我們所有的人都是拷貝自己父母的樣子。因為我們自然而然,就會覺得父母的樣子就是婚姻的樣子。

值得慶幸的,這部電影的最後,通過母子之間的爭吵,以及各種經歷,母親中終於認識到需要愛和尊重。母子關係得以修復和緩和。


控制慾


也許會有這樣的反駁聲音,說,父母都是為你好。你不夠優秀,父母才要控制你。這句話似乎哪裡不太對,但是又說不上來。


囧媽,折射出多少中國式家長的控制慾


這裡舉個例子吧,董卿,已經夠優秀了吧?然而,她也曾經在訪談節目中說過,

小時候,我怎麼做我父親都不滿意。

刻苦,認真,嚴謹,善良,這是董卿對自己爸爸的評價。父親對自己有很高要求。所以,對女兒也有很高的要求。

而且,這種高要求是非常瑣碎和具體的,讓一個女孩子很難承受。比如說,父親會對董卿說,你不要老照鏡子。照鏡子的時間不能看書嗎?你已經長成這個樣子了,你照鏡子還能照得更好看嗎?他原來有一句名言,馬鈴薯再打扮也是土豆,你還能照出什麼來嗎?

不僅如此,還告訴董卿的媽媽,不要給董卿做新衣服,不能把太多心思花到打扮上。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父親的這些做法對於董卿造成很大的困擾。即使董卿這麼優秀,也擺脫不了原生家庭這種控制慾。

當然父親可以打著愛的名義,以我都是為你好的,名義,對孩子施加控制。似乎大家有一個誤區,只要動機是好的,哪怕做了錯事也是值得原諒的。

這讓我想起了另一個令人窒息的中國式母親。

囧媽,折射出多少中國式家長的控制慾


我不知道,徐崢之所以會拍囧媽,講母子關係,會不會跟陶虹飾演的中國式母親有關聯,有沒有從宋茜那個讓所有觀眾都感到壓抑和窒息的媽媽那裡獲得靈感。

宋茜作為一個單親媽媽,對孩子的愛變成了枷鎖。即使孩子是個學霸,即使孩子已經足夠優秀,即使這個孩子也足夠懂事兒。最後呢,把孩子逼得想要跳樓。

我想大家印象深刻的,就是玻璃窗戶,媽媽擔心孩子,就把女兒臥室開了一扇透明玻璃,這樣他就可以監視孩子的一舉一動。

泰戈爾有一句名言:愛他就要像陽光一樣包圍著她,同時給她以自由。

可是中國式父母,加諸於孩子身上的只有窒息,只有包圍,沒有愛。


武志紅 把尿


剛好春節在家,我看了一期圓桌派比較有意思,請的嘉賓是武志紅,他寫過一本書,叫做《為何家會傷人》。

在節目中,他坦言,他是弗洛伊德學派的。武志紅在節目中提出一個非常有趣的話題,他以撒尿作為比喻,來說明中國式父母的控制慾。


囧媽,折射出多少中國式家長的控制慾


​我們知道,在傳統觀念中,中國是把尿,西方國家是用尿不溼。區別在哪兒?

在中國,作為一個小孩兒,連這種生理上的排尿,都不可以自己做主。把尿,就是家長制定規則,家長讓你什麼時候撒尿,你就什麼時候尿。

用尿不溼呢?就是順從孩子的天性,

在小孩兒還沒有能力控制自己撒尿的時候,可以順應天性自己尿尿,想什麼時候撒尿就什麼時候撒尿。

英國的心理學家說,孩子的任何生理現象,如果你嚴重的管制他,都是一種虐待。如果讓孩子在吃喝拉撒睡這種事情上形成了自律自制,那以後比如說玩平板電腦,也會形成自律。

我想起自己育兒的經歷。我的孩子穿尿不溼,我的爸爸看不順眼。他苦口婆心,教育我說,要給孩子養成規矩,定時把尿。這樣他自己就知道什麼時候該尿了。當時我不知道該怎麼反駁他,但是我隱隱覺得不對。因為育兒書上說,過早培養孩子自主如廁,容易反彈。原來有這麼多的深意。

我的父親也是為我好,他的動機是好的。以至於,網上流傳的很多老一代和年輕一代育兒觀念的碰撞,其實大家都有一個目的:為孩子好。然而,大家都覺得自己的方法是對的。

知識可以分為幾個層次:你知道你知道,你知道你不知道,你不知道你知道,你不知道你不知道。

很多時候,大家都意識不到,也會有意無意施加一些控制。比如,有的時候,家長分得清什麼樣的控制是為孩子好,然後去管他。但是在大多數情況下,家長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控制慾。連他自己都分不清自己真正的動機。


最後


囧媽這部電影把母子關係搬到大屏幕上,吸引大家共同探討這個被忽略的話題。

之前,中國式家長這個話題,大部分都是孩子輩在討論,家長們是不會反思自己的。但是,這次,通過這個電影,也許,會有很多家長,也像影片中的媽媽一樣,幡然醒悟,明白過來。愛,是獨立和尊重,而不是控制與服從。

這樣,母子關係搞好了,意識到愛和尊重,順帶著,也許夫妻關係也能得到緩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