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人反對寶黛姻緣,對林黛玉很明顯的冷漠,賈母是什麼態度?

君箋雅侃紅樓


劉姥姥二進榮國府被賈母聽聞,盛情邀請劉姥姥住幾天說話。對賈母來說不過生活增添個小樂趣,但對劉姥姥卻是天大的幸運。劉姥姥遊覽大觀園有特別多值得一說的事。其中很多人忽略的一件小事,卻特別耐人尋味。

說笑一會,賈母因見窗上紗的顏色舊了,便和王夫人說道:“這個紗新糊上好看,過了後來就不翠了。這個院子裡頭又沒有個桃樹杏樹,這竹子已是綠的,再拿這綠紗糊上反不配。我記得咱們先有四五樣顏色糊窗的紗呢,明兒給他把這窗上的換了。”

賈母提出林黛玉的窗紗問題被很多人注意到,認為賈母有責怪王夫人忽略林黛玉之意是不錯的。因為窗紗舊了就要及時換。另外瀟湘館都是綠色,再糊一個綠窗紗,不但不美,還很俗氣。這都是賈母認為不應該出現的問題。王夫人作為榮國府的當家人,當然要事無鉅細,不應該出現這樣的紕漏!不過這裡的問題,不光是對王夫人的問責,而是賈母為什麼要當著劉姥姥的面不給王夫人面子?

劉姥姥雖然人微言輕,到底是賈母邀請的客人。按理在客人面前根本不可能提出敏感家事問題。賈母當著劉姥姥的面提林黛玉的窗紗不好,王夫人作為當家人一定是尷尬的。劉姥姥又是王夫人的親戚,窮親戚上門打秋風被賈母邀請,更讓王夫人尷尬,結果又被當著身份天差地別的窮親戚問責,王夫人可謂如坐針氈,並不好受。

賈母之所以毫不顧及的當著劉姥姥面揭王夫人工作的短,有三個原因不得不說。

第一,賈母確實沒把劉姥姥當回事。劉姥姥的身份地位太低了,不過是賈母圖一樂叫過來說話的。劉姥姥是農民,和賈家豪門的身份天差地別。賈母旁若無人的說家事,正是不怕劉姥姥笑話,也不認為自己失禮!如果劉姥姥身份是南安太妃那麼高,賈母絕不可能如此毫無顧忌。不但不會當眾問責王夫人,還會替王夫人掩飾。這就是劉姥姥身份太低不受尊重的根源。

第二,賈母當著劉姥姥面不給王夫人面子,也是對王夫人的不滿意。你老王家的親戚來了,我們好吃好喝招待著。劉姥姥是這樣,薛姨媽一家也是這樣,哪怕像劉姥姥這麼窮也不另眼相看。可我的外孫女住在家裡,你竟然如此怠慢。窗紗舊了不說,還是靠色的,一色的綠,窗紗如此,可知平時也不怎麼上心!

第三,劉姥姥是王家的老親戚,見過年輕時候的王夫人。劉姥姥來前就曾讚揚王夫人年輕時為人爽利,做事為人不拿大。賈母當然對王夫人更熟悉,她當著劉姥姥這個老人的面指出王夫人的不足,也等於質問王夫人為什麼現在不如當初年輕時候的細心和用心了?林黛玉是賈母的嫡親外孫女,王夫人尚且如此不在意,榮國府還有什麼事是她能上心的?這還是當初那個做事爽快,事必躬親的二兒媳婦麼?

賈母當著劉姥姥的面,因為一個就窗紗不給王夫人面子,不在乎劉姥姥是關鍵,但借劉姥姥的薄面質問王夫人也是關鍵。其後到劉姥姥走,王夫人、薛姨媽、薛寶釵都沒怎麼說話,皆因她們覺得很沒意思,很尷尬。劉姥姥的存在,實實在在點出了薛家就是親戚上門的現實。而劉姥姥都能走,薛家卻就是不走,這也是賈母挽留劉姥姥的原因。借劉姥姥的往來,諷刺薛家還不如一個貧婆子有禮貌,懂禮儀!

歡迎關注:君箋雅侃紅樓,每天為您帶來更多紅樓故事!

本文資料重點引自:

【脂硯齋重評石頭記】80回本

【石頭記】周汝昌校訂批點本80回本

【紅樓夢】通行本120回本


君箋雅侃紅樓


賈母是堅定的寶黛婚姻的支持者。

一直到小說第75回,賈家即將敗落,賈母即將去世之時,依然可以看到賈母對寶黛婚姻的支持。

看75回的一個細節,賈母賜菜,原文寫道:

賈母接來吃了半碗,便吩咐:“將這碗粥給鳳哥兒吃去?”又指著:“這一碗筍和這一盤風醃果子狸給顰兒,寶玉兩個吃去,那一碗肉給蘭小子吃去。”

這些菜裡面最好的,給了寶玉和黛玉,可見二人在賈母心中的分量一樣重。

另外,也可看到,賈母下意識的把


兩人當成了一對。二人小時候一桌吃飯,一床睡覺,如今都已長大,很可能也是長在一處吃飯的。因此,賈母才把兩樣菜賜給兩人,而不是分開賞賜。

賈母甚至為了寶黛婚姻,不惜給王夫人難堪,敲打王夫人。

小說第40回,賈母領著劉姥姥等人遊大觀園,到瀟湘館後,黛玉親自用小茶盤捧了一蓋碗茶來奉與賈母,王夫人道:“我們不吃茶,姑娘不用倒了。”

我們發現,黛玉並沒有過多的客套,堅持給各位敬茶。因為她冰雪聰明,已明白了王夫人的意思。


古人有新婦給公婆敬茶的習俗,在這裡,王夫人不吃黛玉的茶,其實就是在告訴黛玉,我不會接受你做兒媳的。

此時,賈母藉著黛玉屋裡的窗紗,向王夫人表示自己的不滿。

賈母因見窗上紗的顏色舊了,便和王夫人說道:“這個紗新糊上好看,過了後來就不翠了……明兒給她把這窗上的換了。”

王夫人雖當家,但具體辦理的人是鳳姐,賈母直接吩咐王夫人,而不是鳳姐,是對王夫人不喝茶的發難。

紅樓夢的對立和緊張,是隱藏在風花雪月和鶯歌燕舞之中的。

鳳姐看到了王夫人的尷尬,雖插科打諢,想岔開話題,但賈母最終還是吩咐,“明兒就拿銀紅的替她糊窗子。”


需要注意的是,王夫人至始至終,未發一言,這說明王夫人是很牴觸的。為了林黛玉這婆媳二人暗中交鋒了一回。

那賈母為什麼不早早的定下兩人的婚事呢?

第一,這是雙方角力的結果。

從賈母的角度來看,王夫人已是榮國府的當家人,她的侄女王熙鳳是榮國府長房長孫媳婦。如果寶玉再娶了寶釵,王夫人會全盤控制榮國府,甚至會威脅到賈母的地位。

因此,賈母當然願意與自己有親密關係的林黛玉,嫁給寶玉。但賈母既要考慮王夫人的意見,又要顧及薛姨媽的面子,她也不可能一手遮天。

雙方誰都一時壓不倒對方,讓對方不得不接受自己的意見,因此,婚事就這樣擱置下來。

雙方都在尋找合適的契機,來推進自己的計劃。



第二,寶黛年紀還小。

賈寶玉的哥哥,賈珠很早成親,很早生了孩子,不到20歲就夭亡了。這也就是賈府後來一直不主張,子女過早談婚論嫁的原因。況且寶黛二人身體都比較弱。

因此,當趙姨娘向賈政為賈環求彩霞時,賈政說:“且忙什麼,等他們再念一二年書再放人不遲。我已看中了兩個丫頭,一個與寶玉,一個給環兒。只是年紀還小,又怕他們誤了書,所以再等一二年。”

按照賈府的習俗,在結婚前,先給少爺放兩個屋裡人。賈政認為二人還小,連屋裡人都不肯放,自然不會給寶黛二人談婚論嫁。

賈璉的小廝向尤二姐介紹榮國府時也說:“只是他(寶玉)已有了,只未露形。將來準是林姑娘定了的。因林姑娘多病,二則還小,故尚未及此,再過三二年,老太太便一開言,那是再無不準的了。”

興兒是賈璉的貼身小廝,他的話,肯定是從賈璉,王熙鳳那裡聽來的。鳳姐時時侍奉賈母,她的說法,肯定就是賈母的意見。

第三,賈母考慮到黛玉的實際情況。

林黛玉住在賈府,賈母一旦提出二人訂婚的意見,得到賈府承認,林黛玉就不能再住在賈府,必須回到林家。但林如海,賈敏已經去世,林家沒有親戚,即使有,也已經超過了五代,形同陌路。

賈母不能容忍黛玉離開,她不放心,也捨不得。因而不會馬上給兩人訂婚。

接著,老太妃薨,賈敬逝世,國孝家孝,必須得守孝三年,不能談婚論嫁。

接著,80回後散失,很可能賈母去世,寶黛婚事從此擱淺。


自名秦羅敷


回答您的問題:

王夫人對黛玉是很刻薄、可以說是非常狠毒的。黛玉剛進賈府去拜見她,她就發刁難,並交代不讓沾惹她的寶玉。緊接著就炮製了‘金玉良緣’,讓寶釵帶著金鎖進京,住進賈府,強行‘金玉良緣’。元妃省親後,王夫人唆使元春送寶玉、寶釵暗似賜婚的相同禮物。換去名醫王太醫,讓黛玉吃鮑太醫的藥,讓吃寶釵推薦的藥。和寶釵一起擠兌黛玉,當寶玉求母親給三十六十兩銀子,為林妹妹配一副除病根的藥,被王夫人罵是放屁。繼續和寶釵一唱一和的欺負黛玉,諷刺寶玉。而且手段一次比一次狠毒。

賈母對薛家的荒唐厚臉皮也是忍無可忍,早看出王夫人、薛家的嘴臉,用巧妙的方式反對‘金玉良緣’,維護著‘木石前盟’。當薛家住進賈府將進一年的光景,也一直在推行著‘金玉良緣’。賈母藉著寶釵十五歲生日,說是進賈府的第一個生辰,出二十兩銀子為寶釵賀生日。在黛玉點戲時,賈母對黛玉說:“今日原是我特帶你們取笑,咱們只管咱們的,別理他們。我巴巴唱戲擺酒,為他們不成?他們在這裡白吃白喝,已經便宜了,還讓他們點呢!”說著,大家都笑了。大家都知道賈母是開明之人,看到了她心疼被鳳姐打一掌的小道士;禮貌接待劉姥姥!在寶釵生日上講出這樣的話,又是對黛玉說,意思很明白:這是示意讓他們搬走,實施咱們的計劃,難道真為他們不成。賈母怕大家不明白她的意思,又叫出兩個小演員:說可憐見的,問年紀,一個十一,一個才九歲,大家嘆息一回。賈母拿錢與果子賞與他兩個。她這是在嘆惜寶黛年紀小,‘木石姻緣’暫不能實施,而寶釵的‘金玉良緣’又虎視眈眈呀。

清虛觀打醮,有賈妃的賜並蒂禮,再有張道長提親,王夫人以為‘金玉良緣’會一氣呵成。對賈母積極參與清虛觀打醮,譏笑道:“還是那樣高興。”當張道士剛提到:一位小姐十五歲了,生的倒也好個模樣……。賈母心知肚明,一句“這孩子命裡不該早娶。”把事態截住了。

對薛寶釵最打臉的、對‘金玉良緣’視而不見的,就是在薛寶琴的到來後,相比對寶釵的反感,賈母把薛寶琴捧上了天:聲明要養活寶琴,晚上和她一床睡覺;讓王夫人認作乾女兒,加入族譜;張揚的給了連寶玉都捨不得穿的、最豪華的斗篷;前面的幾招又嫌不解氣,又細問了寶琴年庚八字並家內情況,意欲為‘琴寶’保媒。這對在賈府等待多年,絞盡腦汁要成為寶二奶奶,已經造的輿論滿府的薛寶釵,是多大的諷刺呀!寶釵說寶琴:真是各人有緣法,我也再想不到他這會子來,既來了,又有老太太這麼疼她。我就不信我哪不如她。

老太太真心喜愛寶琴,但這樣張揚的抬舉的背後,有藉此打壓寶釵的成份。您說對嗎?








樂觀ww


我先說答案:其實王夫人對林黛玉沒有大家想得那麼冷漠,那麼討厭。

寶玉和寶釵的“金玉良緣”一說,是從元春省親後,就出現的。

薛寶釵因往日母親對王夫人等曾提過“金鎖是個和尚給的,等日後有玉的方可結為婚姻”等語,所以總遠著寶玉。

這是第二十七回。

到了第三十六回林黛玉還去王夫人房裡吃西瓜。

這日午間,薛姨媽母女兩個與林黛玉等正在王夫人房裡大家吃東西呢

第四十五回林黛玉和薛寶釵說體幾話,是這樣說的:

你方才說叫我吃燕窩粥的話,雖然燕窩易得,但只我因身上不好了,每年犯這個病,也沒什麼要緊的去處。請大夫,熬藥,人參肉桂,已經鬧了個天翻地覆,這會子我又興出新文來熬什麼燕窩粥,老太太,太太,鳳姐姐這三個人便沒話說,那些底下的婆子丫頭們,未免不嫌我太多事了。

有人說,此時林黛玉和薛寶釵固然是私下裡說話,但是薛寶釵是王夫人的姨侄女,在薛寶釵面前提一提王夫人,也正常。

但是我們要知道,如果講究人情禮數的話,大舅母邢夫人難道不應該更算上嗎?

顯然林黛玉對王夫人是認可的。

到了第五十二回:

正值鳳姐兒和賈母王夫人商議說:“天又短又冷,不如以後大嫂子帶著姑娘們在園子裡吃飯一樣。等天長暖和了,再來回的跑也不妨。”王夫人笑道:“這也是好主意。刮風下雪倒便宜。吃些東西受了冷氣也不好,空心走來,一肚子冷風,壓上些東西也不好。不如後園門裡頭的五間大房子,橫豎有女人們上夜的,挑兩個廚子女人在那裡,單給他姊妹們弄飯。新鮮菜蔬是有分例的,在總管房裡支去,或要錢,或要東西,那些野雞,獐,狍各樣野味,分些給他們就是了。

王夫人贊成在園子裡搞小廚房,為什麼呢?

怕園子裡的女孩子們凍著。

那園子裡有誰呢?

除了寶玉以外,探春不是她親生的,迎春是賈赦的女兒,惜春是寧國府的,黛玉更是小姑子的女兒。

如果王夫人刻薄點,把寶玉挪出來或者單獨給寶玉送熱飯就完事了唄!

王夫人顯然是更喜歡寶釵一點,因為寶釵更符合她的價值觀以及對女孩子的想象。

但是很明顯王夫人對於黛玉並不冷漠。

就好像大家族裡,你可能不是很喜歡你的某個親戚,但是你絕不會到真的討厭那一步。


春秋隨話


讀小說最重入境,設身處地,身臨其境,則書中人物所思所想便不難了然。寶黛二人雖青梅竹馬,兩情相悅,但生活中,即使在今天,愛情與婚姻畢竟也常常不是一回事。更何況在封建社會的高門貴族家庭,門第越高,婚姻越是往往不以當事人的情愛意志為轉移。所謂門當戶對,在個人情慾喜好之外,決定婚姻往往是家族的利益考量。就像皇帝的婚姻往往出於政治考慮而最終政治聯姻一樣。林黛玉作為賈敏的女兒,賈母的外孫女,賈母對她的疼愛自不待言,但涉及到寶玉的婚事,賈母則未必會因疼愛外孫女而同意寶黛結合。原因很簡單,賈寶玉是未來賈府的繼承人,賈母在賈府的身份地位決定了她肯定要站在整個家族的立場上考慮這場婚事。這樣一來,對整個賈府賈氏家族來說,薛寶釵的優勢就比林黛玉強太多了,薛寶釵背後是“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薛氏,又是王夫人妹妹的女兒,無論從兩大家族強強聯合,還是從鞏固賈府內部而言,寶釵都是上上之選。而林黛玉雖容貌出眾,才氣超群,且與寶玉相投,但她背後的已門庭零落的林氏一族,對賈府而言,則毫無助力,再加上黛玉體弱多病,作為賈府未來繼承人的妻室而言,可以說是毫無競爭力可言。賈母固然疼愛黛玉,但未必疼愛過於寶玉。說的刻薄些,婚姻,在寶黛二人看來,是情愛;在賈母與王夫人看來,不過是利益的算計。。。。。。



烏爾曼夕月


讀小說的人都知道,關於寶玉的婚事,賈母和王夫人各有想法。賈母無論從感情還是審美,都是最喜歡親孫女黛玉,也希望這對小兒女能夠結成良緣。而王夫人呢,她看中的是妹妹的女兒寶釵,她希望寶釵成為自己的兒媳婦。

在這樣想法的支配下,王夫人展開了一系列行動。她和薛姨媽先是炮製出“金玉良緣”的說法,讓人以為這是天意;隨後又通過元妃端午賜禮,將寶釵和寶玉並列,把黛玉歸到了和賈府三春的行列中;隨後,王夫人又果斷地內定襲人為寶玉姨娘,襲人跟寶釵性格氣質相像,王夫人這是一次初步的試探;再後來,王熙鳳生病,王夫人派了李紈和探春聯合管家,又特意去邀請寶釵,讓她參與管家,對她的囑咐真是情詞殷殷:“凡有想不到的事,你來告訴我,別等老太太問出來,我沒話回。那些人不好了,你只管說。他們不聽,你來回我。”這簡直就是直接授權了;再然後,接著抄檢大觀園的機會,王夫人親自去整頓怡紅院,將晴雯、芳官和四兒全部驅逐,並嚴厲警告寶玉,告訴他明年搬出大觀園,嚇得寶玉一聲兒都沒敢吱聲。

與此同時,王夫人對黛玉的態度很疏遠冷漠,對寶釵卻是無比信任親近。

眼看著王夫人言行一致地步步緊逼,賈母是什麼態度呢?相比王夫人的著力明顯,賈母的態度和行動特別隱晦曲折。

首先,她默許寶黛培育感情,給他們創造親密的機會。那一次寶黛二人慪氣大了,驚動了闔府上下,引得賈母著急,她流著淚說出了“不是冤家不聚頭”的話,這句話傳到寶黛耳中,兩人都有所領悟。旁人聽了,也自是別有感受。

其次,王熙鳳開始拿寶黛婚事開玩笑。鳳姐精明過人,不可能看不出賈母和王夫人的暗戰。出於自己的考慮,她選擇了支持寶黛,也同時討好賈母。不僅她自己這麼認為,甚至還影響了她身邊的人,以至於連賈璉的小廝都認為,寶黛是理所當然的一對兒,毫不在意地對尤二姐姐妹說出來。鳳姐的言行未必出於賈母授意,但賈母是滿意的,她對鳳姐更是喜愛有加,凡事都站在她這一方。

接著,薛寶琴來到賈府,賈母突然表現出罕見的喜歡。先是讓王夫人認乾女兒,接著又給雀金呢,後來乾脆當著鳳姐和薛姨媽的面流露出要給寶玉提親的意思。這是什麼意思啊?寶釵在賈府住了那麼久,她都不做任何表示,這時候卻看中寶琴,這難道不是向人表明,她沒看上寶釵嗎?!

相比王夫人直接乾脆的招法,賈母彷彿在打太極拳,希望能以柔克剛,讓薛姨媽王夫人知難而退。與此同時,以時間換空間。寶釵年齡比黛玉大了兩歲,“情辭試忙玉”的時候,黛玉16歲,而寶釵18歲了。黛玉還可以等,寶釵已經快等不起了……


北方麗人讀書觀史


賈母本身的態度就搖擺不定,因為她心中一直難以下定決心。所以,雖然賈母對王夫人有所不滿,但不是那麼強烈。


1,賈母非常疼愛黛玉

黛玉的母親是賈母的愛女,從見到黛玉開始,賈母就一直很疼愛黛玉,雖然比不上寶玉,但超過其他孫女。

初見黛玉,賈母十分傷心,她最疼愛的是女兒,也因為此,對黛玉也分外疼愛。

不免賈母又傷感起來,因說:“我這些女孩兒,所疼的獨有你母親。今一旦先我而亡,不得見面,怎不傷心!”在黛玉來之前,賈母非常寵愛寶玉,當看到寶黛二人初見,能和睦相處,不由心懷安慰。

而薛寶釵來到賈府,賈母只是略為高看一眼,她心裡對親疏有別非常清楚,雖然也算得上是親戚,但沒有血緣關係。

賈母道:“提起姐妹,不是我當著姨太太的面奉承,千真萬真,從我們家裡四個女孩兒算起,都不如寶丫頭。”

在過正月節,放煙火,賈母首先想到的,也是保護黛玉,她唯一的外孫女。

黛玉稟氣虛弱,不禁劈拍之聲,賈母便摟他在懷內。



以黛玉的性格,不會像其他人那樣時時在賈母面前用心討好,她並非自小在賈母身邊長大,也不能像寶玉那樣天然的親暱著賈母,即使這樣,賈母也非常疼愛黛玉,平日裡關懷黛玉,每次生病都親自去看望。既然關心黛玉,對她的將來也必定放在心上,也希望自己的外孫女能夠幸福生活。

2,對黛玉和寶釵,賈母的關切不同

賈母黛玉房子,發現照顧不周,非常不悅,直接對王夫人發話,要求馬上處理。

賈母因見窗上紗顏色舊了,便和王夫人說道:“這個紗,新糊上好看,過了後兒就不翠了。這院子裡頭又沒有個桃杏樹,這竹子已是綠的,再拿綠紗糊上,反倒不配。我記得咱們先有四五樣顏色糊窗的紗呢,明兒給他把這窗上的換了。”

而賈母給寶釵東西時,就比較隨意,時限也不著急,沒有要求馬上就去處理。

賈母道:“明日後日都使得,只別忘了。”

對黛玉和寶釵的關切完全不同,賈母也是表明自己的態度。

同時,在眾人面前吩咐王夫人儘快做事,賈母也是表達自己的不滿,因為她發現王夫人不關心黛玉,對此很不高興

3,賈母心裡看好黛玉

賈母心裡已經有想法,其實也是說給心懷鬼胎的薛姨媽,未嘗不是說給王夫人聽。

賈母道:“上回有個和尚說了,這孩子命裡不該早娶,等再大一大兒再定罷。你如今也訊聽著,不管他根基富貴,只要模樣兒配的上,就來告訴我。就是那家子窮,也不過幫他幾兩銀子就完了。只是模樣兒,性格兒,難得好的。”

黛玉作為她的親外孫女,本來就疼愛,而賈母說的這些條件,模樣、性格(寶玉喜歡),黛玉也完全匹配,說明她潛意識裡已經選中了黛玉

4,王夫人不喜歡黛玉

王夫人一直不喜歡黛玉,神似黛玉的晴雯,也給王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王夫人對待晴雯的態度,可以視作她在試探賈母的反應。

王夫人聽了這話,猛然觸動往事,便問鳳姐道:“上次我們跟了老太太進園逛去,有一個水蛇腰、削肩膀兒、眉眼又有些像你林妹妹的,正在那裡罵小丫頭。我心裡很看不上那狂樣子,因同老太太走,我不曾說他;後來要問是誰,偏又忘了。今日對了檻兒,這丫頭想必就是他了。”

而對晴雯的處理,沒有提前和賈母商量,賈母也沒有多說。

一方面,王夫人表現了自己的意見,連長得像黛玉的晴雯都不喜歡,另一方面,賈母沒有堅決的反對,接受了結果。

賈母聽了,點頭道:“這是正理,我也正想著如此。但晴雯這丫頭,我看他甚好,言談針線,都不及他,將來還可以給寶玉使喚的,誰知變了。”

5,賈母猶豫不決

黛玉身體不好,賈母心裡也在猶豫,很難拿定主意,即使她之前支持寶玉、黛玉的親事,心裡也會動搖。

從感情來說,賈母極為疼愛黛玉,也關心黛玉的幸福,外孫女的親事不能隨便。

從寶玉來說,寶玉想要得到的東西,賈母基本上都不會反對,為黛玉求賈母,未必不能如願。

從賈母自身的才識來說,出自商賈之家的寶釵,她看不上眼。

但孫子的終身大事,最終還得由王夫人決定,王夫人強烈反對黛玉,極為賞識寶釵,賈母也看得清清楚楚,對此她無能為力,很難強行改變王夫人的觀點。其實,即使賈母讓王夫人勉強接受黛玉,以後等她看不到的時候,還不知道會王夫人怎麼對待黛玉呢。想到這一點,賈母也會慎重考慮。

6,結語

所以,既然沒有辦法改變,賈母也只能接受王夫人的安排,就像對晴雯的處理一樣。

看到王夫人對黛玉冷漠,賈母會表示出不滿,但要賈母旗幟鮮明的支持寶黛,也不可能。



—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立刻刪除。


Celave


賈母對寶釵很冷漠


不做惆悵客


寶黛姻緣先是你情我意,也有寶釵玩笑。起初賈母和寶玉父母-賈政夫婦只當他倆是兄妹,並不知情。

賈政一次查問寶玉學習情況,看了他三篇作文測試了一番,心裡也算開心,完了出外與門客閒談,其中叫王爾的門客提到南韶道張大老爺之女可與寶玉婚配,這張大老爺與邢夫人是親戚,后王夫人婦問了邢夫人,得知人家要招上門女婿,賈母更不同意,如此作罷。

王夫人是黛玉的舅媽,王夫人和薛姨媽是同胞姐妹,是薛寶釵的姨媽,自然王夫人對薛寶釵會親一些,對黛玉相對冷一些,因此王夫人為寶玉看上的是寶釵。

寶玉丟失靈通玉石後,得了痴病,久治不愈,賈母想為寶玉以婚充喜,求得一卦是金鎖配寶玉,恰巧是寶釵身上帶的就是金鎖。所以賈母一開始為寶玉選的也是寶釵。

襲人聽到後才將寶黛私訂姻緣的事說給了王夫人,王夫人又轉告了賈母。賈母還是同意寶玉和寶釵的婚事,沒同意黛玉。

最終是王熙鳳出了一個“掉包”計,將寶釵當黛玉與寶玉拜堂成親入了洞房。

那時的婚姻是父母之命,寶玉是賈母的寶貝,賈母又是賈家至尊,賈家人沒人敢違賈母之命,因此寶玉與寶釵的結合,也可以說是賈母之命,賈母是完全同意的。如果賈母想讓寶黛結合,不同意寶釵,賈家也決不可能違背。


84280845


現在關於賈母對寶黛愛情的態度及影響,一直有兩種看法,一種認為她是寶黛悲劇的製造者,是她一手導制寶黛二人的痴想終成鏡花水月,最終陰陽兩隔,一個含恨魂消,一個遠走避世的結局;另一種則認為賈母一直是處在支持的立場,但因種種她所不能掌握的因素而告終,這些因素中最主要的便是王夫人的暗中抵制,甚至依靠貴妃的力量來達成目的。

對於賈母這個人,我想就她的身份而言,在她自己內心裡,是真正疼愛黛玉的,在她的感情上,寶釵是不能跟黛玉比的,畢竟黛玉是自已的親外孫女,況賈敏是她最疼的小女兒,而寶釵不過是媳婦的外甥女,和自已毫無關係,至於湘雲,雖然是孃家孫女,與黛玉相比終究又隔了一層,相比之下,黛玉之於賈母比別人自然不一樣了。但賈母做為榮國府的最高統治者,她不可能單從私情上考慮,她雖然年老,並不代表她昏憒糊塗,她只是不再管事,但頭腦卻相當清醒精明,做為家長,她必須考慮整個家族的長遠發展,顧全大局。

我認為她不是不曾考慮黛玉,甚至是抱了很大希望,從向薜姨媽提親寶琴一事可以看出,賈母並不想選擇寶釵,因為賈母不可能不知道寶琴已定親的事,這件事不過是一個暗示,在她內心中,還是想把“寶二奶奶”這個位置預留給黛玉的。她在寶玉的婚事上一再強調要性格好的,模樣好的,也不論窮的富的(這就為黛玉掃清了外圍的障礙,支持了黛玉的力量,無論黛玉以前家世如何,如今無爹無孃家道是中落了,講家勢,她就得到一邊去),只要是好人家的女孩兒就行,又說要園子裡的,要親上加親。園子裡的人能定寶玉的無非是釵黛二人(湘雲算不上是園子裡的),但她一直不點明是哪一個,態度模糊,因為她明白依黛玉的身體、性格,是不能勝任“寶二奶奶”這個位置的,至少與她最希望的這個標準相差很遠,但是由於年紀尚幼,還有時間等待事情的變化,黛玉的身體也許能養好,性格隨著年齡的長大慢慢改變,至少在賈母的掌握範圍內,只要慢慢培養,這個希望在她看來是完全可能的,俗話說“女大十八變”,對此,老人家實在是抱了很大希望的,這也算是一種觀察與考驗。我認為在賈母的心中,黛玉的身體狀況應為最重,一人錦衣玉食的官宦之家決不可能娶進一個身子骨風一吹就倒、整天拿藥當飯吃的媳婦的,對這種家族而言,大約算不祥吧。至於性格,其實賈母應算是喜愛的,因賈母本身喜歡的便是那種活潑聰明伶俐的女孩子,否則也不會把睛雯放到寶玉房中了。

隨著寶黛年齡已大,黛玉的身體固然不曾好轉,性格更是越發奇特,終日對淚,,恰恰在這時貴妃去世,一個最大支撐勢力失落了,整個榮寧二府處於四面危機、內外交困、風雨飄搖的境地,這一點她看得很清楚,甚至可以說她比任何人都看的清,正因為如此,她不可能再延遲下去,也不能再等待,她其實對黛玉覺得失望,認為她是“無福之人”,所以在後來便態度堅決的選了寶釵,對黛玉也只能是愛莫能助了。她雖然疼黛玉,但她更疼寶玉,更關心整個家族,一旦這個矛盾無法調和,她就只能從寶玉的長遠、家族的長遠考慮了。況且即使成不了賈家的媳婦,孫女中黛玉仍是她最疼的,到時找一個合心合意的夫君,在賈母看來自然也對得外孫女兒。只是她老人家沒料得這個決定卻等於是判黛玉死刑,這一來她便不高興了,認為黛玉的心太重,太看不開,因為不管黛玉怎麼樣,也不管老人家如何心疼,她都是不可能改變主意的,在她看來,黛玉應該接受事實才是女孩子的本份,黛玉那些心思在賈母眼中自然是不合禮教的。之前允寶黛二人“胡鬧”是因為將來有可“說”,而今事實已定,自又是另一番光景了。在黛玉死後,賈母提起她,雖然傷心,但還是認為黛玉無福,是自己不曾想開,自己誤了自己,這其實是說,是黛玉自己不爭氣,自己不能把握機會,才導致這種結果。這正是一種“哀其不幸,怒其不爭”或者說是“恨鐵不成鋼”的心情,不是怒其不爭取,而是不爭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