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藩中,對大清忠心耿耿的尚氏一族,為何同樣以悲劇收場?

昌於森


說尚可喜忠心耿耿也就算了,尚氏一族怎麼能算忠心耿耿?尚之信可是直接參與叛亂了。既然尚之信(他當時已經繼承了平南王爵位)是反賊,尚氏一族難道還想保留王爵嗎?當然了,其實說尚家悲劇收場也談不上,除了尚之信被賜自盡以外,其他尚家人大多數還是善終的。

(尚可喜)

說到三藩之亂,可能是因為一些影視劇的誤導,很多人對三藩之亂究竟是哪三個人都有錯誤理解。三藩之亂中的“三藩”其中兩人沒有疑問:雲南的平西王吳三桂、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而第三個是廣東的平南王,但不是多人認為的尚可喜,而是他兒子尚之信。尚可喜並沒有參與叛亂,而是一開始堅決不參與叛亂還積極平叛,被兒子奪權後自殺不成,最終悲憤而死。

(三順王:尚可喜、耿仲明、孔有德)

三藩之亂的平南王一方會有這樣的疑問,要從三藩起源開始說起。清軍入關後,為了更有效控制全國,就對一些明朝降將加封王爵,讓他們世代鎮守南方各省,消滅南明殘餘勢力,共封了五個漢人為王(並不是只有三藩三個人)。他們是平西王吳三桂(鎮守雲南、貴州)、靖南王(初封懷順王)耿仲明(鎮守福建)、平南王(初封智順王)尚可喜(鎮守廣東),另有定南王(初封恭順王)孔有德(出征廣西被李定國所殺),還有一個義王孫可望。尚、耿、孔三人因為最初封號中有“順”字被稱為三順王。五人中,孔有德出征廣西戰死,沒有兒子,所以爵位無人繼承,他的女兒孔四貞被孝莊太后收為義女,人稱四格格。而孫可望本身沒有什麼能力,因為與李定國鬧翻投降清朝,人品也是低劣,軍事能力也一般,在西南平定後沒有利用價值,死因也有認為是清朝暗殺。他的兒子承襲義王爵位也很快死了,之後爵位下降,直至乾隆年間喪失所有世襲爵位。所以後來是三藩,沒有孔、孫兩家。

(吳三桂、尚可喜、耿精忠)


真正的三藩之亂,是在康熙十二年爆發的。當時,吳三桂、尚可喜還在,耿仲明與其子耿繼茂已先後去世,靖南王是他的孫子耿精忠。故稱此三人為“三藩”。當時,三藩世代鎮守南部各省,尾大不掉,耗資巨大,加上南方基本已經平定,更兼他們擁兵自重,早晚成為朝廷隱患。因此康熙已有徹底消除三藩威脅之心。


導火索是康熙十二年三月,平南王尚可喜以自己年邁,奏請回遼東老家養老,讓兒子尚之信繼續留鎮廣東。朝廷認為不能繼續讓尚家在廣東鎮守,年輕氣盛的康熙毅然決定撤廣東全藩。消息傳到雲南、福建,吳三桂和耿精忠開始擔憂,於是也上表奏請撤兵,其實是試探朝廷,希望挽留。朝廷群臣分為兩派,一派認為不能同時得罪三家,建議先穩住他們,以後緩緩解決;另一派則建議直接一勞永逸解決三藩問題。康熙自然同意後者,於是派使者到雲南、福建、廣東傳旨,吳三桂、耿精忠對朝廷決定大為失望,暗中調動部隊,準備叛亂。十一月,吳三桂殺雲南巡撫朱國治,囚禁眾多朝廷官員,以反清復明為名,自稱自稱周王、總統天下水陸大元帥、興明討虜大將軍,起兵造反,並迅速出兵攻佔湖南,三藩之亂正式爆發。

大多數影視劇在描寫完吳三桂起兵之後也就一筆帶過說福建和廣東也響應了,其實不然。耿精忠確實響應了。次年三月,耿精忠在福建殺福建總督範承謨,剪辮留髮,私自鑄錢,自稱總統兵馬大將軍,攻打浙江、江西,並聯絡臺灣鄭經,響應吳三桂。

(尚之信獲封鎮南王)

但是尚可喜沒有響應。在朝廷下詔撤藩後,尚可喜已經開始著手準備了。但是吳三桂、耿精忠造反消息傳來,尚可喜立刻上書朝廷,表示雖然與耿精忠有姻親關係,但堅決予以切割,願意以老邁之軀,抵抗叛軍。康熙嘉獎尚可喜,封其長子尚之信為鎮南王、次子尚之孝為平南大將軍,承襲平南王爵位(不久辭去,仍由尚可喜為平南王)。尚可喜命尚之孝等分兵抵抗叛軍,當時廣東也有不少將領響應吳三桂,尚可喜堅守廣東,在吳三桂後方造成嚴重威脅。康熙十四年,晉升尚可喜為平南親王(原來的平南王為郡王級別)。

但是,吳三桂顯然也不準備讓尚可喜好過。面對尚可喜一家在廣東的頑強抵抗,吳三桂一面繼續命人強攻,一面聯絡分化尚可喜的兒子和部將,這些舉動產生了效果。康熙十五年二月,尚之信發兵包圍尚可喜府邸,將其軟禁。尚之孝也戰敗撤回,被哥哥挾持。自此,尚之信徹底奪取廣東軍事指揮權。

尚可喜被軟禁後,自知無力迴天,又不甘心做叛臣,於是懸樑自盡,被家人救下。同年十月去世,臨終前將皇太極所賜冠服穿戴齊整,向北叩首,留下希望死後仍侍奉先皇的遺願。康熙聞訊悲悼,賜諡號“敬”。尚之信自行承襲爵位。


尚之信自奪權後,響應吳三桂,與清軍交戰。但是,吳三桂立刻派心腹將領接管了廣東重要軍事要塞,卻讓尚之信的兵馬抵擋清軍最猛烈進攻。不久,吳三桂心腹甘肅王輔臣、福建耿精忠等先後投降,尚之信對投降吳三桂後悔了,便遣使投降清朝。康熙赦免他,仍保留平南王爵位,命其戴罪立功。但是,此後尚之信卻首鼠兩端,擁兵自重,左右觀望。時而接受朝廷調遣派兵參戰做做樣子,時而又拒不奉詔,按兵不動,保留實力。康熙深恨之。康熙十七年八月,吳三桂死,孫子吳世璠即位,叛軍節節敗退,尚之信才開始主動請纓出戰,但依然常常遷延,保存實力。

康熙十九年八月,在吳世璠無力繼續抵抗的情況下,朝廷開始清算。尚之信的兩個護衛進京密報尚之信謀逆,朝廷賜其自盡,爵位取消。其餘曾追隨吳三桂的各方勢力大多也下場悲慘。康熙二十年十月,吳世璠自盡,三藩之亂平息。王輔臣畏罪自盡。次年,耿精忠及其親信被處以凌遲。

(尚可喜後人——晚清洋務大臣尚其亨)


尚之信雖然被賜自盡,平南王爵位自此斷絕,但尚家其他人並沒有受到很大牽連。尚之孝因平定三藩之亂的功勞獲封宣義將軍,後入朝擔任領侍衛內大臣。康熙二十二年遭彈劾,被免職,回到海城老家,康熙三十五年病逝。尚可喜第五子尚之隆則榮寵不衰,因娶康熙堂姐和順公主為妻,以額駙身份不受任何牽連。康熙六年即已是太子少保,三藩之亂時回到廣東幫助父兄平叛,三十年晉升內大臣,四十一年晉升領侍衛內大臣,康熙五十七年病逝。尚家後人也未受太多影響,尤其是尚之隆的後代中有尚其亨,曾在晚清做到山東布政使,更是著名的洋務大臣,隨五大臣出洋考察。


分享到:


相關文章: